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而达到预期效果所持有的信念、预期,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简介体育自我效能感概念、特征维度、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为培养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体育自我效能感特征维度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一、体育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理论,二是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则是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并验证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真实性,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使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自我效能感在体育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现就体育自我效能感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体育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而达到预期效果所持有的信念、预期。班杜拉认为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预期则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努力的主要决定者。也就是说,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体育自我效能感强的人,通常对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充满自信,意志力强,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相信通过锻炼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体育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则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抱怀疑态度,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锻炼取得预期效果,遇到困难采取回避,甚至放弃。
二、体育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维度
体育自我效能感主要具有水平、强度和延展性三个特征维度。
1.体育自我效能感在水平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所能完成的、指向特定体育目标行为的难易程度。这一维度上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运动项目。
2.体育自我效能感在强度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实现特定体育目标行为的确信程度。弱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符的经验影响而自我否定;强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努力。
3.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延展性,是指在某个运动项目内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之强弱,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相近或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体育自我效能感。有的人只在某一运动项目中判断自己是有效能的,而有的人则在很广泛的运动项目中都具有良好的体育自我效能感。
我们在研究体育自我效能感时,应该同时从上述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地、全面地了解体育自我效能感。
三、体育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四种主体作用机制来体现,即通过认知过程、选择过程、动机过程和情感过程来影响行为,具体表现为:(1)选择过程: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目的性行为大多受到认知所预期的目标调节,而预期目标的设定则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3)动机过程:自我效能在动机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发挥行为的支配作用,还会影响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4)情感过程:情感是始终伴随着行为的,在行为过程中,当出现一些不利的处境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了以认知为基础的主体内部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主体能动性在思想和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为人们在行为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样,体育自我效能感也是通过上述过程来影响体育行为的。
四、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成败的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的影响。这四种不同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常常综合性地对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影响。
1.成败的经验。因为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是以真实的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它是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来源,对于个体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在体育活动中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体的体育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替代经验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所得的间接经验,它对体育自我效能感影响也很大。人们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在体育上的成功,能促进自身体育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反,若看到其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身体育自我效能感,并削弱自身的努力。我们平时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指的就是替代经验的巨大效应。
3.言语劝说。他人的言语劝说也可提高体育自我效能感。当人们被劝说后拥有完成任务和工作的能力时,更有可能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毅力坚持下来;当人们在做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开始感到举步维艰或是怀疑自己的时候,这样的言语说服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言语劝说的作用在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
4.情绪状况和生理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和生理机能是身心健康的前提。良好的情绪能反射性地引起皮质与下丘脑兴奋性提高,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改善有机物质代谢过程,从而增强机体运动能力。而不良的情绪,则影响人的运动能力,使随意肌的活动出现亢进,运动变得错乱。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导致生病。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影响。人们在决定行动之前是依赖生理和情绪状态所传达的身体信息的。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比如人们在紧张情境中会降低对努力成功的判断水平。如焦虑、疲劳和烦恼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感到难以胜任任务。因此,改善身体状况、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是可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的。
五、培养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影响着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行为及学生自我认知评价。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体育自我效能感。
1.制定合理的目标体系,优化教材内容。我们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体系,比如建立分层教学目标体系等。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的任务优化教材,选择趣味性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在教材内容难度的安排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身体素质是完成技术的保证,也是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多种练习手段、方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育自我效能感。
2.想方设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练习的体验。在体育活动中,成功练习的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体育自我效能感,个体亲身体验的行为结果对体育自我效能影响最大。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关键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创设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能体验成功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每个学生期许成功的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3.重视榜样的表率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树立示范榜样,利用榜样的成功事例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标准、优美、轻松、熟练的技术动作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整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内容形成较好的形象表征,减少对动作难度的恐惧和退却心理。在练习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一些优秀学生和接近普通学生水平却能较好达到技术水平要求的学生作为榜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学生改善自己的效能知觉,提高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识,可以提高自身的效能信念,可以对全方位学习过程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气氛。宽松、快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展示体育才能,发掘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学生学习出现错误时,对学生不过分指责,对体育后进生不嘲笑和讥讽,相反,给予耐心启发,细心帮助,并善于发现体育后进生的优点与进步,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舒心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陈强,李高峰.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及其在体育领域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2006,(6).
[2]葛剑萍.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VOL.23,(6).
[3]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4]李春兰.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10).
[5]保越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6,(11).
[6]王国标,陈国利.试论运动自我效能感的激发与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4).
[7]解涵.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03,VOL22.
关键词: 体育自我效能感特征维度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一、体育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理论,二是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则是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并验证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真实性,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使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自我效能感在体育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现就体育自我效能感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体育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而达到预期效果所持有的信念、预期。班杜拉认为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预期则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努力的主要决定者。也就是说,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体育自我效能感强的人,通常对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充满自信,意志力强,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相信通过锻炼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体育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则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抱怀疑态度,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锻炼取得预期效果,遇到困难采取回避,甚至放弃。
二、体育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维度
体育自我效能感主要具有水平、强度和延展性三个特征维度。
1.体育自我效能感在水平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所能完成的、指向特定体育目标行为的难易程度。这一维度上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运动项目。
2.体育自我效能感在强度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实现特定体育目标行为的确信程度。弱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符的经验影响而自我否定;强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努力。
3.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延展性,是指在某个运动项目内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之强弱,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相近或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体育自我效能感。有的人只在某一运动项目中判断自己是有效能的,而有的人则在很广泛的运动项目中都具有良好的体育自我效能感。
我们在研究体育自我效能感时,应该同时从上述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地、全面地了解体育自我效能感。
三、体育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四种主体作用机制来体现,即通过认知过程、选择过程、动机过程和情感过程来影响行为,具体表现为:(1)选择过程: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目的性行为大多受到认知所预期的目标调节,而预期目标的设定则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3)动机过程:自我效能在动机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发挥行为的支配作用,还会影响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4)情感过程:情感是始终伴随着行为的,在行为过程中,当出现一些不利的处境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了以认知为基础的主体内部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主体能动性在思想和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为人们在行为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样,体育自我效能感也是通过上述过程来影响体育行为的。
四、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成败的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的影响。这四种不同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常常综合性地对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影响。
1.成败的经验。因为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是以真实的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它是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来源,对于个体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在体育活动中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体的体育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替代经验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所得的间接经验,它对体育自我效能感影响也很大。人们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在体育上的成功,能促进自身体育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反,若看到其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身体育自我效能感,并削弱自身的努力。我们平时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指的就是替代经验的巨大效应。
3.言语劝说。他人的言语劝说也可提高体育自我效能感。当人们被劝说后拥有完成任务和工作的能力时,更有可能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毅力坚持下来;当人们在做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开始感到举步维艰或是怀疑自己的时候,这样的言语说服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言语劝说的作用在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
4.情绪状况和生理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和生理机能是身心健康的前提。良好的情绪能反射性地引起皮质与下丘脑兴奋性提高,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改善有机物质代谢过程,从而增强机体运动能力。而不良的情绪,则影响人的运动能力,使随意肌的活动出现亢进,运动变得错乱。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导致生病。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影响。人们在决定行动之前是依赖生理和情绪状态所传达的身体信息的。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比如人们在紧张情境中会降低对努力成功的判断水平。如焦虑、疲劳和烦恼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感到难以胜任任务。因此,改善身体状况、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是可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的。
五、培养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影响着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行为及学生自我认知评价。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体育自我效能感。
1.制定合理的目标体系,优化教材内容。我们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体系,比如建立分层教学目标体系等。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的任务优化教材,选择趣味性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在教材内容难度的安排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身体素质是完成技术的保证,也是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多种练习手段、方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育自我效能感。
2.想方设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练习的体验。在体育活动中,成功练习的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体育自我效能感,个体亲身体验的行为结果对体育自我效能影响最大。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关键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创设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能体验成功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每个学生期许成功的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3.重视榜样的表率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树立示范榜样,利用榜样的成功事例提高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标准、优美、轻松、熟练的技术动作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整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内容形成较好的形象表征,减少对动作难度的恐惧和退却心理。在练习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一些优秀学生和接近普通学生水平却能较好达到技术水平要求的学生作为榜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学生改善自己的效能知觉,提高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识,可以提高自身的效能信念,可以对全方位学习过程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气氛。宽松、快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展示体育才能,发掘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学生学习出现错误时,对学生不过分指责,对体育后进生不嘲笑和讥讽,相反,给予耐心启发,细心帮助,并善于发现体育后进生的优点与进步,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舒心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陈强,李高峰.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及其在体育领域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2006,(6).
[2]葛剑萍.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VOL.23,(6).
[3]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4]李春兰.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10).
[5]保越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6,(11).
[6]王国标,陈国利.试论运动自我效能感的激发与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4).
[7]解涵.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03,VOL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