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广州林业和园林发展对策与建议

来源 :广东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wa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述广州林业和园林“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通过与国外发达地区和国内发达城市相同指标数据对比,归纳总结广州林业和园林发展现状和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以问题及城市发展建设目标为导向,解读广州“十四五”期间林业和园林高质量发展的六大重要任务,包括打造千年花城新名片,深化绿色资源提质增效,织牢生态安全保护底线,增强居民绿色获得感,筑牢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内容,而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和基础工程.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能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探索出更为有效的防治模式,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创建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作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它以生产建设项目为单元,在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最终实现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渠道输水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渠道防渗是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水利、农业、烟草和发改等部门,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均将节水灌溉作为一项基本措施推广落实,不仅取得巨大的节水成效,也对防止渠道冲刷和渠道崩塌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还方便了农田灌溉的田间管理.但渠道防渗衬砌后减少了渠道渗漏,对渠道沿线土地水分涵养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福建省原梅列区山区农田灌溉中渠道过水流量的计算,从生态保水的角度出发,分析渠道防渗的利和弊,建议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中对灌溉渠道(包括排水沟)防渗衬砌
中小型河流遗产是流动着的活态遗产,对其进行保护与复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河流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复兴发展,寻求两者共生的策略.以“活态遗产”“共生理论”为基础,提出适合中小型河流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活态共生”策略框架,并选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桂林灵渠为研究案例,识别其空间形态、历史功能的4个演变阶段,析出灵渠的活态变化特征及与城市、社区、农业、旅游的共生特性.基于活态共生的视角,从空间、时间、功能、文化4个维度总结出灵渠古运河遗产保护与复兴的经验,可为中小型河流遗产的保护与复兴提供启示.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GIS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3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呈指数型爆发增长。移动边缘缓存技术可以将流行度较高的多媒体内容放置在距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节点,避免蜂窝网络内热点内容大量重复传输,从而缓解网络拥塞,减轻基站负载,减少回程链路开销。同时,随着支持无线通信的小型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利用无人机基站辅助地面蜂窝网络进行热点区域覆盖受到了广泛关注。无人机具有部署灵活性和便于移动的特性,相比于地面基站可
寺庙园林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园内的植物更是其独特内涵的体现.以唐代岭南佛教中心桂林的寺庙园林为例,研究其中植物景观的种类特点与配置结构.结果发现:11处寺庙园林共有园林植物75种,隶属52科67属,其中桑科榕属Ficus植物和天门冬科植物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有些园林植物(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既蕴含佛教内涵又体现了壮族文化.总体而言,桂林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山水特征,也包含着壮族文化底蕴.
岭南水乡的滨水道良好的连通性能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及其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等.随着城镇化发展,滨水道出现通畅度不佳、空间渗透能力较弱、集聚效益较低的问题.以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研究分析,选取连接度、深度值、整体集成度、全局穿行度与步行穿行度5项指标数据对滨水道连通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熵权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三角镇滨水道连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实地踏勘与空间句法指标数据分析三角镇滨水道的空间形态与现状,进而提出三角镇滨水道优化建议.
梁孝王营建的东苑是西汉时期最具代表的私家园林.因园主的身份和地位,其也是当时唯一可以与皇家园林上林苑相媲美的诸侯苑囿.对历史辞赋、现存遗迹、文献记载和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东苑中运用了“苑中苑”的造园手法,土石并用、叠石造山;引水为池、师法自然,个中建设无不精巧,且初现了园林的诗画意境;其中植物种植搭配收四时之烂漫,动物种类繁多纳四海之惊奇,美学与实用并重.
“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
当前,大部分车辆均配备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给予用户精准的速度和定位。然而,在例如城市峡谷、高架桥、隧道、林荫道等城市复杂环境下,GNSS信号阻塞会导致定位精度下降,甚至缺失。因此,GNSS通常与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ion System)相结合。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有着便宜、占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