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终权利人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拾得人拾得所有权人不明的物品,该物品是应当归属于国家所有,还是由拾得人依据先占制度取得该物品所有权引起了众多民众的热议,从近日网民热议的“新疆狗头金事件”入手,对无主物、遗失物等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论述拾得人获得报酬的合理性以及拾得人在限定条件下获得所有权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无主物;遗失物;先占制度;报酬请求权
  近日,新疆阿勒泰某县一牧民拾得一块重约7.85公斤狗头金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引起了众多民众的羡慕和热议。殊不知,这块狗头金的权属问题也引起了一场法学争议。
  一、“狗头金”在法律上的定性争议
  1.定性一:无主物
  无主物是一个民法上的概念,对于什么是无主物在我国《民法通则》上还没有相关的规定。但是对于什么是无主物,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先生认为,“无主动产,谓先占人开始自主占有时,尚不属于任何人所有之动产,故未曾归属任何人所有之动产,可谓无主物。”王泽鉴先生也认为,“动产之成立无主其情形有二:一为自始即为无主,二为原为有主,而被抛弃。”上述两位学者都是认为无主物仅争对动产,而不包括不动产,法学界也大都接受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而笔者认为,无主物是无所有权人或者所有权人不明的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从王泽鉴先生的无主物定义中,可以把无主物分为纯无主物以及抛弃物。纯无主物是指从来不被任何人占有过得物,如野生动植物和矿产;抛弃物是指原有所有人,后被所有人抛弃的物。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人为属性。
  (1)观点一:把狗头金认定为无主物中的纯粹无主物即自然资源矿产,由国家原始取得该狗头金所有权。
  有律师认为,这块狗头金属于自然资源中的矿产,属于国家所有。根据《宪法》第9条和《矿产资源法》第3条的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不因其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如果把这块狗头金认定为在牧民还捡到前,还未经任何人发现的一块纯天然的矿石,属于纯粹无主物,则这块狗头金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由国家依据法律的规定原始取得该矿石的所有权。
  (2)观点二:把狗头金认定为无主物中的抛弃物,由拾得人依据先占制度取得该狗头金所有权。
  有些法学人士人为,狗头金可以定性成被人抛弃的物,由该拾得人取得依据先占取得制度而获得该狗头金的所有权。先占是指以所有意思,先于他人而占有无主动产,依法取得其所有权的事实。
  我国《物权法》对于先占制度目前并没有相关规定,先占制度在我国不能适用。虽然我国在实践中承认一些先占制度,例如一些拾垃圾者,就是对他人抛弃的东西而取得的先占所有权,但是,仅仅是争对一些价值较小的物品,而对于一些价值连城的物品,实践中还是缺乏相应的保护,一般都推定为遗失物,如果拾得人拒不归还,还有侵占罪之嫌。我国学者大多数人认为,我国现行立法所采取的公有主义过高地估计了人们的自觉性,拔高和夸大了现代市民的道德素养和意识觉悟,忽略了市场经济压力以及生活下的人对利益的要求,缺乏相应的期待可能性,从而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统一的不恰当的要求,因此建议发现人将所发现的物上缴的,享有报酬请求权。有学者建议在我国完善物权法规定时,应该把先占制度纳入物权法物权取得的范畴,并采用折中主义的立法例。但是,这只是今后我国物权法可以考虑采用的一个制度,目前该狗头金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适用先占取得制度。
  2.定性二:遗失物
  有学者还认为,这块狗头金可以属于遗失物的范围。对于遗失物,两大法系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德国一般理论认为,遗失物即权利人失去占有,但没有失利的动产,故寄存物、埋藏物都不是遗失物。日本理论认为,遗失物并非因为占有人的意思而离开了他的控制,但不包括偷盗的财产。英美法系中将遗失物认定为:物主非自愿和无意识地丢掉其财产,且不知是何丢失的。笔者比较赞成《现代实用民法词典》中对遗失物的定义:遗失物是由于所有人或者占有人的疏忽大意而偶然失去占有的动产。理由一,上述定义强调了遗失物仅包含动产,排除了不动产因其特殊性质而不可能容易丢失的可能性;理由二,强调了偶然性,而将遗失物排除在常态化丢失的可能性上。
  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二款认为,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返回失主,第113条又规定到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因此,如果把这块狗头金看成是牧民拾得之前的某个故人遗失的,这块狗头金的所有权也不属于这个牧民。
  二、笔者观点:天然矿石属于国家所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首先,不应该把这块狗头金看成是无主物中的抛弃物而适用先占取得制度,狗头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巨大的价值,如认为是无主物中的抛弃物,则不符合一般生活常识。在实务中,拾得价值如此巨大的物,一般推定为遗失物,从而进入遗失物招领程序进行处理。并且,我国目前法律上不承认先占取得制度,因此,此处不应认定为无主物中的抛弃物而采用先占取得制度。其次,此处也不应当认定为遗失物,因为此事件的特殊性,狗头金如果是某个古人遗失的,年代久远,无法查找到后人,再者在举证方面几乎难上加难,最后进去招领程序后经过6个月的公告期无人认领,所有权归于国家。如果直接把此狗头金认定为纯无主物中的天然矿产,则可以省略了招领程序这一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笔者认为此狗头金应当认定为天然矿石,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
  三、拾得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1.现有的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历来有“拾金不昧”的道德传统,否认拾得人拥有报酬请求权的人认为立法应当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拾金不昧,弘扬传统美德。但是,拾金不昧的真正要求是拾得人捡到东西后不占为己有,而不是说使得人不能取得报酬。法学界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我们过高地界定了国人的道德素质,这种弘扬传统美德确实有作用,却也有不妥之处,首先,过高地界定了国人的道德素质,脱离现实,使得法律形同虚设,难以达到立法目的;其次,若一味地规定拾得物所有人状态不明归国家所有,则不利于鼓励公民按照法律行事。显示经验告诉我们,一些公民在捡到东西后,不是对所拾得之物视而不见,而权衡利弊后会想尽一切办法隐藏,有一种对其占有甚至将其据为己有的自然情感冲动。既然,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个个拾金不昧的状态,那法律为何还要选择这样规定呢?相反,如果规定拾得人具有报酬请求权或者遗失物无人认领的情况下归使得人所有,则有利于公民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把捡到东西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其次,纯粹无主物归国家所有也违背先占取得制度,与在现实中我国承认一些拾破烂者、打猎者的先占行为互相矛盾。
  2.建立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制度和一定条件下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制度。在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下,私法精神高度兴起,除了运用道德教化,我们还更应该考虑利用利益机制和法律规章来调节,尊重使得人的利益追求和表达,承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以及一定情况下的对于遗失物无人招领而获得的所有权。
  3.简短结语
  因此,在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先占取得制度的前提下,上述新疆狗头金的所有权应当属于国家,但是为了公平正义的最大化实现,呼吁我国法律尽快完善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制度以及遗失物无人招領下的所有权取得制度。
其他文献
本文的写作起于笔者参与刑事审判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审判公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现行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程序和制度。从法官和当事人的选择权角度看,法律没有赋予法官和当事人选择是否公开的权利,这在个案中不仅剥夺了当事人的部分私权,甚至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  本文先对刑事审判公开制度进行了解析,在把握其内涵的
期刊
摘 要:国际经济法是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求诚实信用原则等很多理念都是自然法要求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国际经济法中的平等理念进行分析,梳理自然法理论的发展脉络,阐述自然法的理论框架,以自然法的角度进而对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平等理念的关系进行论述,主要说明平等理
期刊
摘 要:本文就诸暨乡村空间重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诸暨乡村空间重组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以分析其生态建设策略。  关键词:乡村空间;重组策略;生态文明  一、乡村空间重构的特征分析  1.乡村功能空间越来越多元化  诸暨的经济发展有着“浙江模式”的典型特征,以具有很强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个体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家庭工业为起点。改革开放以来,诸暨已成为我国乡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先行
期刊
2015年5月5日,最高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問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异议复议规定》),这次出台的司法解释对被执行人“一处住房”执行问题作出了进一步规定。该解释第二十条主要明确了“一处住房”的可处分性。  一、“一处住房”可处分性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中明确了对超过被执行人以及其所扶养家
期刊
摘要:法律人是以法律的研究、运用为职业的人,他们所具备的法治良知、法律素养与法律方法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高低,更是法治社会是否能够建成并且合理、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而规则与公平意识是法律人最重要的两项法律素养,是法律人能够深入细致地进行法律价值考量、理性评判地适用法律规则、客观准确地分析案件事实、恰当准确地运用法律的前提,是法律人能够产生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和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的保障。  关
期刊
摘要:梁慧星教授在《民法总论》一文中对民法的整个体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与阐释。梁老师的《民法总论》体系上,总共有七章,包括导论,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自然人,民事主体——法人、非法人团体,民事权利客体,法律行为,代理;概念上,几乎囊括民法总论所有基本概念。学界对民法中各种问题进行争论的过程中,对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的争论尤为激烈。本文通过对梁慧星教授的观点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进而为我国
期刊
摘要: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作为民事诉讼中的救济程序,其在维护司法权威,纠正生效判决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角度出发,应当严格限制再审程序的启动。民事诉讼法将案件当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同时规定为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的弊端在于其严重影响当事人诉权的实现。本文以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为视角,对完善我國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西方法律思想史历经2500多年,其间涌现出一大批学者,提出过形形色色的思想理论。仔细梳理这些思想理论,我们会发现感性与理性是西方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主题。感性法律思想以古希腊古罗马为源头,历经古典自然法与现代自然法;理性法律思想以注释法学为源头,历经早期分析法学和现代分析法学。两大法律思想相互碰撞、相互了解,并最终走向了相互融合的道路。  关键词: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思想;法哲学;法理学
期刊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思维活跃,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工作已被提到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成为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那么,高等教育阶段,我们要如
期刊
摘要:《刑事讼诉法》规定,公安机关负责刑事诉讼的侦查。但是在实际案件中,公安机关常常做出看似不作为的行为,引起人们的争议。本文通过对广州女生绑架一案进行分析,探讨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立案侦查的职责,提出使公安机关更好地行使立案侦查职能的建议。  关键词:公安机关;刑事诉讼;立案侦查  一、案件背景  2014年10月,在广东打工的女生小雨(化名)与同学见面后失去联络,几天后,家人收到勒索电话,对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