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拟从功能理论的新视觉来研究双关翻译,撇开过往常规的语义对等原则,从各种双关语的优先功能出发,结合Delabastita的十种翻译手法及Christian Nord的工具翻译手法Instrumental Translation进行,可以帮助译者对采取哪种翻译手法举棋不定时帮助其抉择最恰当(adequate)的译文,这样双关语翻译就更有系统更有理论根据。
关键词:双关语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一、双关语翻译的过往研究
双关语是文学语篇中常见的修辞格,目的是通过在特定语境中一个词可能有双重含义,或一词语跟读音相同/相近的另外一词可能存在的联系,制造出幽默、映射、传达复杂思想的效果。
关于双关语的研究,过去进行过不少。这些研究结果大多是手段的罗列,对于可以有多个译法的双关语,应遵循什么样的法则,为什么要这样译而不是那样译,多数研究都只是对译文进行随感式的评论,功能理论则可以更有说服力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
德国功能学派学者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的学者认为,翻译的交际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在此原则下,原文文本只在翻译中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翻译方法:从实用层次出发首先决定翻译的目标功能,然后分析源文本中的功能因素,决定哪些因素应该"忠实"重现,哪些功能因素应该归化读者的背景知识、期望值和交际需要等等。
Christian Nord 更在Vermeer“目的原则”(skopos rule)的基础上提出“忠诚原则”(Royalty Principle),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作作者,也要对译文读者负责,译文功能要尽量与原作作者的意图一致。
我们可以将双关语根据原作功能目的进行归类,然后根据原作功能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功能种类的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三、双关语的功能分类及翻译策略
根据Nord对文本的分类,幽默属于功能文本(operative texts)。Nord认为功能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皆受文本设计达到的语言外效果服务。要将功能文本翻译为功能文本,应该遵循(给的语读者)带来相同反应的总体原则——即使存在改变原文文本或文体特征的可能。(Nord: 2001,笔者译)
双关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四种:同音同形(homonymy)、同音异形(homophony)、同形异音(homography)和异形异音(paronymy)。双关语多见的功能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幽默功能为主的双关,讽刺功能的双关,呼唤功能的双关。
(一)幽默功能为主的双关
幽默功能为主的双关最常见。请看下面例子
例1.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a man loses his bachelor’s degree and a woman gets her master’s status.
学生译文: 婚姻是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硕士地位。(脚注:bachelor为双关,意为光棍/学士;master为双关,意为主人/硕士)
改译1* : 婚姻是这么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光棍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老大硕士地位。
此双关的主要功能为幽默功能,它优先于其他功能。在这个例子中达到幽默功能的功能单位为:1.institution2.bachelor’s degree(双关语:同音同形) 3. master’s status. (双关语:同音同形)。源文将话语主体“婚姻”比喻成一个机构/建筑, 通过该机构/建筑的特有产出物bachelor(学士生)及master(硕士生)双关婚姻中男人失去的bachelor(光棍身份)及女人得到的master(主人地位)。这就是原文通过双关达到幽默的原理。
译者需要做的是在译文中重现这个机理来实现幽默功能。笔者的学生译文采用Delabastita描述的编辑手段(即直译加脚注)翻译。 Nord将该手段归类为philological translation注释翻译,属于强调源语文化的纪实翻译策略(documentary translation)的一种(Nord:2001,48)。Nord认为这种翻译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再现源语形式和内容 (reproduction of source-text form and content),翻译重点为源语的语法结构(如句子,词),结果是语义对等,但是没法实现原作者想达到的幽默功能,从功能角度来看并不“忠诚”。
改译1采用的是将双关语的两层意思同时译出,幽默效果稍胜一筹,对原作更加“忠诚”,但是可惜的是功能单位2和3达到幽默的双关机制并未在译文中体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改译1总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就是还不够幽默,原作的首要功能还不能很好地体现。 由此,我们注意到常规的语义对等可能没法最充分地达到原作者的目的功能,因为原文并非为了“告知(inform)”读者,而是为了达到让读者感到幽默诙谐的这样一个交际功能。Nord提出的“等功能翻译”(Equifunctional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目的是为的语读者再现源语功能,翻译重点是原文功能。(Nord:2001,51——笔者译)
改译2: 婚姻是这么一座寺庙——男人进庙当不成“真和尚”,女人进庙却成了“老佛爷”。
中文的“和尚”是“寺庙”的特有产物,本身也双关“光棍”;“老佛爷”乃垂帘听政的慈禧的自封,既是“寺庙”的特有产物,又双关“主人、主子”。这个译文从语义上不能说是忠实,但是却比语义忠实的译文更“忠诚”于原作的幽默功能及表现形式,所以更加充分(adequate)。
例2“My business is going up in smoke,” complained the cigar-maker.
“Mine is all write,” chuckled the author.
“Mine is just sew, sew,” remarked the tailor.
原译: 雪茄生产者抱怨说:“我的生意化为乌有。”
作家笑着说:“我的写作还顺利。”
裁缝说:“我的生意马马虎虎。” (张伯香,1999:17)
幽默后更加上97个中文字说明going up in smoke、all write与just sew, sew的双关。
这是幽默功能的双关语。原译翻译采用Nord归类为philological translation的编辑手段(即直译加脚注)翻译(Nord:2001,48),结果是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语法结构(如句子,词),幽默功能却尽失。 所以翻译不忠诚于原作的幽默意图。
在该幽默中going up in smoke (同形同音)双关香雪茄老板的雪茄变成烟雾与生意化为乌有,作家的all write(同音异形all right)双关工作状况的顺利和工作是写作,裁缝的sew sew(同音异形so so)双关“工作一般”及工作是天天都在“缝补”。翻译时应该尽量模仿该运作机理,用3个中文语句分别双关雪茄老板、作家和裁缝的生意内容与工作状况。
改译:雪茄老板抱怨说:“我的烟草灰飞烟灭。”
作家笑着说:“ 有‘书’——就有赢。”
裁缝说:“我缝缝补补又三年了。”
改译的译文采用了达到幽默功能的相同的机理,用“灰飞烟灭”双关雪茄变成烟雾与生意化为乌有,用有‘书’——就有赢’拖长读来双关写作颇顺利,用形容穷苦人家穿衣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裁缝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得过且过的状况。
还有以下由于误解造成的的谐音幽默双关:
例3A:How do you like Kipling?
B:I don’t know. I never kipled.
甲:你喜不喜欢拿破仑?
乙:不知道,我从来没有拿过破轮。(欧阳利峰,2000)
这是幽默功能的双关语。一旦语义对等需要借助脚注而绝对牺牲了幽默功能就是对原作者的不忠诚。可以根据其幽默机理考虑在的语中寻找一位名人的名字,通过对其(音或意)误解构造双关语,重现原文的幽默诙谐的功能,根据这个机理,当然也可以译成:
甲:你喜欢柴可夫斯基么?
乙:我不认识你说的那个姓柴的司机。
(或:不晓得。我的朋友都不会开车)
原理同出一辙。
还有另外一个打电话的幽默,大概说的是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做“Will Knot”,另外一个叫做“Watt”,两者互打电话问对方的名字,造成误解(见张伯香:32页)。原书采取了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不妥。如将其俩名字分别译成“莫要问”跟“卜晓德”就能完全重现原文的幽默功能。还有钱歌川译茅盾《动摇》中老太婆将“委员会”听成“桂圆会”为“committee”和“common tea”,都不是采用死板的语义对等,而是功能对等。译者翻译中首要忠诚这类双关语的幽默功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现原文幽默的翻译方法,能够做到例二这样保留原文的机理和语义则是最理想的。
(二)呼唤功能为主的双关(广告)
呼唤功能的双关语在广告中出现得比较频繁。广告的语言,基于其最功利化的推销或宣传目的,总是设计成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鼓动性”语言,促使其目标群体听到或读到广告后产生受到劝导(如公益广告)或购物欲望(商业广告)。因此,广告文本也属于功能文本(operative text)的一种。 而双关语由于具有新颖奇特、诙谐幽默、简洁凝练等效果,引人瞩目,引发联想,能够在语言中表达双重的含义,在广告中频繁应用。在翻译这类功能的双关语时,着重强调其呼唤功能 (appellative function) 的再现。
例4.不打不相识(打字机)
这是一个打字机的广告,广告词取自中文成语“不打不相识”,“打”字一语双关“打字”,形式上是同音同形(homonymy)双关,双关了中国的俗语。很多的文章将其列为“不可译”类别或草草举例该广告为双关例子却没有提供译文。因为在英文中“type”(或同音词)都很难双关中国俗语“论武识英雄”。
根据Nord的理论,呼唤型文本的翻译,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服从文本设计达到之言外效果。译文要带来相同的呼唤功能,要给读者带来相同的反应,必要时可以对内容/文体特征进行改动。(见Nord:2001,38)
改译——Out of typing grows liking!
改译的译文采用“typing”和“liking”两个词压后韵的修辞手段,取代了原文的双关修辞。Delabastita把这种手段归类为双关语译成类双关语(punoid:用某些带有文字游戏性质的修辞手段,如重复、头韵、脚韵等,以求再造原文双关效果——张南峰:2003)。
在该例子中除文体特征的改动外,原广告中要表达的信息忠实程度以及对受众的呼唤强弱程度得到了最大的保留。从功能角度看是比较“充分”(adequate) 的译文。
例5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这是一则宣传安全驾驶的公益广告,仿拟英语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的结构,巧妙利用late 一词的双关之意:late 表示“晚的、迟到的”,the late 则指the dead。
译文1 ——晚了总比完了好
译文2 ——迟到总比死了好
译文3 ——宁迟一时,不迟一世
译文4 ——慢行回家,快行回老家 (马红军,2000:67)
译文3双关译成非双关,译文1、3、4都采用了双关译成类双关,都是可以采取的翻译手段。然而,对驾驶员的警醒效果却(即呼唤功能)大相径庭。译文(1)(2)“死了”“完了”过于直接,对于喜欢喜庆吉祥的中国人来说感觉不吉利;译文(3)(4)“迟一世”和“回老家”读完有点不知所云,缺乏警醒效果,即呼唤功能再现不足。
改译—— 慢行误一时,快行误一世!
改译译文也采用了Delabastita归类为“双关语译成类双关语(punoid)”的翻译手段,用对仗结构跟押韵代替原文的双关行使呼唤功能,同时“误一世”委婉表达开快车可能造成的终生遗憾,同时不失原文警醒功用,符合中国文化习惯,也是adequate的译文。
例6 For life (Volvo S80轿车)(见陈苏东,2003:238)
Volvo轿车以安全性著称,标榜世界上最安全的轿车。其广告词中的For life一语双关“生命”和“生活”,很多商务英语书将其译为“不译”(因为不可译?)类别。与其不译,还不如来个偷梁换柱的方法还原口号中双关语的呼唤功能。
改译——尽情享受,万无一失!
例7 Try our sweet corn. 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
改译——尝尝甜玉米,穗穗心欢喜。
这则广告的绝妙之处在于短语“from ear to ear”的一语三关:1) 固定习语,指笑得开心的样子;2)“ear”为玉米的量词“穗”3)“ear”为“year”的谐音词。利用 “穗”与“岁”的谐音,成功再现ear的双关,再借用中国人熟悉的“碎碎(岁岁) 平安”的双关熟语, 将“smile from ear to ear” 译成“心欢喜“ 将三重意义统一起来,还了原文一个三关,并造出韵脚。
(三)讽刺功能为主的双关
讽刺功能的文本属于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的一种。Nord 认为,表达型文本里的美学成分补偿甚至支配信息成分:In expressive texts the informative aspect is complemented or even overruled by an aesthetic component (Nord:2001,38)。美学(艺术)成分是翻译的首要。讽刺功能为主的双关在东西方古代作品如《红楼梦》、莎士比亚作品中常见。这里从《红楼梦》、莎士比亚作品中选出了几个例子。
《红楼梦》故事中很多角色、事物的名称都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语双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双关“荒唐无稽”和“情根”,“十里街”“仁清巷”暗指“势利人情”有较强的讽喻意味,如“卜世仁”不是人,英莲Ying - lian 应怜被拐买,冯渊Feng Yuan 逢冤冤死在薛蟠手下,秦钟Chin - chung 情种害相思病致死,甄士隐Chen Shih - yin 真事隐两面人性,贾雨村Chia Yu - tsun 假语存真话少说——注释音译能够强调源语文化,不但给外国读者带来记忆难度,更使带有讽刺双关之名称的讽刺功能打折扣。采取了保留源文文化与保留源文文本功能之间的折衷,主角姓名使用注释音译,配角人物姓名的翻译令人拍案叫绝: 如Aroma (袭人), Skybright (晴雯), Musk (麝月),Calamity(霍启),Chess(司棋),Scribe(侍书),卜世人也在序言中本土化为Mr. Hardleigh Hewmann;尼姑的名字用拉丁语译出双关,如净虚 (Euergesia), 智善 (Benevolentia),智能 (Sapientia)。讽刺修辞的美学成分在配角姓名的译文得以重现。霍克思的译文虽没法保留源文读音,却更加能够达到源文的讽刺功能,通过创作翻译重现曹雪芹命名之独运匠心,反而对源文更忠诚(loyal)。
Shakespeare《哈姆雷特》中也有大量具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翻译起来有一定难度。
例8:King: But now, cousin Hamlet, and my son....
Hamlet: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King:How is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let:Not so, my lord, I am too much in the sun. (引自卢亚林,2000)
克劳迪斯在哈姆雷特刚刚奔丧回来还身穿丧衣的时候就继承了哈姆雷特父亲的王位并娶了其母亲。他用clouds暗指他的丧服和忧郁。哈姆雷特针锋相对地回敬了克劳迪斯的假情假意,用“ I am too much in the sun (谐son)”,表面上说自己在太阳底下呆多了并无阴云密布,暗里指受够了克劳迪斯的阴险。前一句可以在中文中用“阴云笼罩”双关阴郁的心情,后一句却非常难译出双关意味。
朱生豪译文: 我已经在太阳底下晒久了。
粱实秋译文: 我受的阳光太多了。
卞之琳译文: 太阳大,我受不了这个热劲“儿”。 (卢亚林,2000)
三个译文应数卞译最妙,“儿”字上的双引号告诉了读者话中有话。阅读文字可能读出双关,作为舞台上表演的台词就不容易让听众听出双关,只能听出表层意思。
改译:——我儿,你如何阴云密布?
——不,大人。我倒觉得自己像太阳的儿子,永远呆在父亲的烈日里头。
改译对原文作了一点修改,把sun/son 双关的两层意思都译出,并使“儿子”跟“烈日”构造出逻辑上的双关,更忠诚沙翁独运之匠心。
四、 结论
双关往往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不是具备单一一种功能。本文是根据双关语的首要功能进行分类的。进行双关的functional translation时应用的方法论:译者可能面临多种选择。双关更多的注重文字游戏,语义对等上的不可译在翻译双关时没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双关语的原作功能和双关的功能单位跟发生机理来得出翻译某个(种)双关的方法论,方法论可以结合Delabastita的十种翻译手法进行,这样双关语翻译就更有根据,尤其在译者对采取哪种翻译手法举棋不定或面对多种译文作选择的时候帮助其决定最恰当(adequate)的译文。
张南峰在《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中指出:“假如认为必须保留原文双关语的结构和字面意义才算翻译,那么,就英汉翻译而言,双关语的可译性就很低;但假如认为双关语不必译为相同的双关语才算翻译,那么可译性就很高了。” 以功能理论指导的翻译过程以理论佐证了后者的翻译观,跳出了双关语语义对等的狭窄翻译观。
参考文献:
[1]陈苏东,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伯香.英语幽默赏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0.
[4]David Hawkes.《红楼梦》英译笔记.香港:岭南大学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 2000.
[5]张南锋.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中国翻译,2003年1月第1期.
[6]卢亚林.从双关语的翻译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7]欧阳利锋.幽默可译性初探.外语与翻译,2000 年第 3 期4.
[8]Christian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附记:
1.感谢吴伟雄译审为本文提供宝贵意见。
2.“改译”译文均比笔者改译。
关键词:双关语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一、双关语翻译的过往研究
双关语是文学语篇中常见的修辞格,目的是通过在特定语境中一个词可能有双重含义,或一词语跟读音相同/相近的另外一词可能存在的联系,制造出幽默、映射、传达复杂思想的效果。
关于双关语的研究,过去进行过不少。这些研究结果大多是手段的罗列,对于可以有多个译法的双关语,应遵循什么样的法则,为什么要这样译而不是那样译,多数研究都只是对译文进行随感式的评论,功能理论则可以更有说服力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
德国功能学派学者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的学者认为,翻译的交际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在此原则下,原文文本只在翻译中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翻译方法:从实用层次出发首先决定翻译的目标功能,然后分析源文本中的功能因素,决定哪些因素应该"忠实"重现,哪些功能因素应该归化读者的背景知识、期望值和交际需要等等。
Christian Nord 更在Vermeer“目的原则”(skopos rule)的基础上提出“忠诚原则”(Royalty Principle),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作作者,也要对译文读者负责,译文功能要尽量与原作作者的意图一致。
我们可以将双关语根据原作功能目的进行归类,然后根据原作功能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功能种类的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三、双关语的功能分类及翻译策略
根据Nord对文本的分类,幽默属于功能文本(operative texts)。Nord认为功能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皆受文本设计达到的语言外效果服务。要将功能文本翻译为功能文本,应该遵循(给的语读者)带来相同反应的总体原则——即使存在改变原文文本或文体特征的可能。(Nord: 2001,笔者译)
双关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四种:同音同形(homonymy)、同音异形(homophony)、同形异音(homography)和异形异音(paronymy)。双关语多见的功能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幽默功能为主的双关,讽刺功能的双关,呼唤功能的双关。
(一)幽默功能为主的双关
幽默功能为主的双关最常见。请看下面例子
例1.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a man loses his bachelor’s degree and a woman gets her master’s status.
学生译文: 婚姻是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硕士地位。(脚注:bachelor为双关,意为光棍/学士;master为双关,意为主人/硕士)
改译1* : 婚姻是这么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光棍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老大硕士地位。
此双关的主要功能为幽默功能,它优先于其他功能。在这个例子中达到幽默功能的功能单位为:1.institution2.bachelor’s degree(双关语:同音同形) 3. master’s status. (双关语:同音同形)。源文将话语主体“婚姻”比喻成一个机构/建筑, 通过该机构/建筑的特有产出物bachelor(学士生)及master(硕士生)双关婚姻中男人失去的bachelor(光棍身份)及女人得到的master(主人地位)。这就是原文通过双关达到幽默的原理。
译者需要做的是在译文中重现这个机理来实现幽默功能。笔者的学生译文采用Delabastita描述的编辑手段(即直译加脚注)翻译。 Nord将该手段归类为philological translation注释翻译,属于强调源语文化的纪实翻译策略(documentary translation)的一种(Nord:2001,48)。Nord认为这种翻译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再现源语形式和内容 (reproduction of source-text form and content),翻译重点为源语的语法结构(如句子,词),结果是语义对等,但是没法实现原作者想达到的幽默功能,从功能角度来看并不“忠诚”。
改译1采用的是将双关语的两层意思同时译出,幽默效果稍胜一筹,对原作更加“忠诚”,但是可惜的是功能单位2和3达到幽默的双关机制并未在译文中体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改译1总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就是还不够幽默,原作的首要功能还不能很好地体现。 由此,我们注意到常规的语义对等可能没法最充分地达到原作者的目的功能,因为原文并非为了“告知(inform)”读者,而是为了达到让读者感到幽默诙谐的这样一个交际功能。Nord提出的“等功能翻译”(Equifunctional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目的是为的语读者再现源语功能,翻译重点是原文功能。(Nord:2001,51——笔者译)
改译2: 婚姻是这么一座寺庙——男人进庙当不成“真和尚”,女人进庙却成了“老佛爷”。
中文的“和尚”是“寺庙”的特有产物,本身也双关“光棍”;“老佛爷”乃垂帘听政的慈禧的自封,既是“寺庙”的特有产物,又双关“主人、主子”。这个译文从语义上不能说是忠实,但是却比语义忠实的译文更“忠诚”于原作的幽默功能及表现形式,所以更加充分(adequate)。
例2“My business is going up in smoke,” complained the cigar-maker.
“Mine is all write,” chuckled the author.
“Mine is just sew, sew,” remarked the tailor.
原译: 雪茄生产者抱怨说:“我的生意化为乌有。”
作家笑着说:“我的写作还顺利。”
裁缝说:“我的生意马马虎虎。” (张伯香,1999:17)
幽默后更加上97个中文字说明going up in smoke、all write与just sew, sew的双关。
这是幽默功能的双关语。原译翻译采用Nord归类为philological translation的编辑手段(即直译加脚注)翻译(Nord:2001,48),结果是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语法结构(如句子,词),幽默功能却尽失。 所以翻译不忠诚于原作的幽默意图。
在该幽默中going up in smoke (同形同音)双关香雪茄老板的雪茄变成烟雾与生意化为乌有,作家的all write(同音异形all right)双关工作状况的顺利和工作是写作,裁缝的sew sew(同音异形so so)双关“工作一般”及工作是天天都在“缝补”。翻译时应该尽量模仿该运作机理,用3个中文语句分别双关雪茄老板、作家和裁缝的生意内容与工作状况。
改译:雪茄老板抱怨说:“我的烟草灰飞烟灭。”
作家笑着说:“ 有‘书’——就有赢。”
裁缝说:“我缝缝补补又三年了。”
改译的译文采用了达到幽默功能的相同的机理,用“灰飞烟灭”双关雪茄变成烟雾与生意化为乌有,用有‘书’——就有赢’拖长读来双关写作颇顺利,用形容穷苦人家穿衣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裁缝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得过且过的状况。
还有以下由于误解造成的的谐音幽默双关:
例3A:How do you like Kipling?
B:I don’t know. I never kipled.
甲:你喜不喜欢拿破仑?
乙:不知道,我从来没有拿过破轮。(欧阳利峰,2000)
这是幽默功能的双关语。一旦语义对等需要借助脚注而绝对牺牲了幽默功能就是对原作者的不忠诚。可以根据其幽默机理考虑在的语中寻找一位名人的名字,通过对其(音或意)误解构造双关语,重现原文的幽默诙谐的功能,根据这个机理,当然也可以译成:
甲:你喜欢柴可夫斯基么?
乙:我不认识你说的那个姓柴的司机。
(或:不晓得。我的朋友都不会开车)
原理同出一辙。
还有另外一个打电话的幽默,大概说的是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做“Will Knot”,另外一个叫做“Watt”,两者互打电话问对方的名字,造成误解(见张伯香:32页)。原书采取了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不妥。如将其俩名字分别译成“莫要问”跟“卜晓德”就能完全重现原文的幽默功能。还有钱歌川译茅盾《动摇》中老太婆将“委员会”听成“桂圆会”为“committee”和“common tea”,都不是采用死板的语义对等,而是功能对等。译者翻译中首要忠诚这类双关语的幽默功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现原文幽默的翻译方法,能够做到例二这样保留原文的机理和语义则是最理想的。
(二)呼唤功能为主的双关(广告)
呼唤功能的双关语在广告中出现得比较频繁。广告的语言,基于其最功利化的推销或宣传目的,总是设计成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鼓动性”语言,促使其目标群体听到或读到广告后产生受到劝导(如公益广告)或购物欲望(商业广告)。因此,广告文本也属于功能文本(operative text)的一种。 而双关语由于具有新颖奇特、诙谐幽默、简洁凝练等效果,引人瞩目,引发联想,能够在语言中表达双重的含义,在广告中频繁应用。在翻译这类功能的双关语时,着重强调其呼唤功能 (appellative function) 的再现。
例4.不打不相识(打字机)
这是一个打字机的广告,广告词取自中文成语“不打不相识”,“打”字一语双关“打字”,形式上是同音同形(homonymy)双关,双关了中国的俗语。很多的文章将其列为“不可译”类别或草草举例该广告为双关例子却没有提供译文。因为在英文中“type”(或同音词)都很难双关中国俗语“论武识英雄”。
根据Nord的理论,呼唤型文本的翻译,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服从文本设计达到之言外效果。译文要带来相同的呼唤功能,要给读者带来相同的反应,必要时可以对内容/文体特征进行改动。(见Nord:2001,38)
改译——Out of typing grows liking!
改译的译文采用“typing”和“liking”两个词压后韵的修辞手段,取代了原文的双关修辞。Delabastita把这种手段归类为双关语译成类双关语(punoid:用某些带有文字游戏性质的修辞手段,如重复、头韵、脚韵等,以求再造原文双关效果——张南峰:2003)。
在该例子中除文体特征的改动外,原广告中要表达的信息忠实程度以及对受众的呼唤强弱程度得到了最大的保留。从功能角度看是比较“充分”(adequate) 的译文。
例5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这是一则宣传安全驾驶的公益广告,仿拟英语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的结构,巧妙利用late 一词的双关之意:late 表示“晚的、迟到的”,the late 则指the dead。
译文1 ——晚了总比完了好
译文2 ——迟到总比死了好
译文3 ——宁迟一时,不迟一世
译文4 ——慢行回家,快行回老家 (马红军,2000:67)
译文3双关译成非双关,译文1、3、4都采用了双关译成类双关,都是可以采取的翻译手段。然而,对驾驶员的警醒效果却(即呼唤功能)大相径庭。译文(1)(2)“死了”“完了”过于直接,对于喜欢喜庆吉祥的中国人来说感觉不吉利;译文(3)(4)“迟一世”和“回老家”读完有点不知所云,缺乏警醒效果,即呼唤功能再现不足。
改译—— 慢行误一时,快行误一世!
改译译文也采用了Delabastita归类为“双关语译成类双关语(punoid)”的翻译手段,用对仗结构跟押韵代替原文的双关行使呼唤功能,同时“误一世”委婉表达开快车可能造成的终生遗憾,同时不失原文警醒功用,符合中国文化习惯,也是adequate的译文。
例6 For life (Volvo S80轿车)(见陈苏东,2003:238)
Volvo轿车以安全性著称,标榜世界上最安全的轿车。其广告词中的For life一语双关“生命”和“生活”,很多商务英语书将其译为“不译”(因为不可译?)类别。与其不译,还不如来个偷梁换柱的方法还原口号中双关语的呼唤功能。
改译——尽情享受,万无一失!
例7 Try our sweet corn. 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
改译——尝尝甜玉米,穗穗心欢喜。
这则广告的绝妙之处在于短语“from ear to ear”的一语三关:1) 固定习语,指笑得开心的样子;2)“ear”为玉米的量词“穗”3)“ear”为“year”的谐音词。利用 “穗”与“岁”的谐音,成功再现ear的双关,再借用中国人熟悉的“碎碎(岁岁) 平安”的双关熟语, 将“smile from ear to ear” 译成“心欢喜“ 将三重意义统一起来,还了原文一个三关,并造出韵脚。
(三)讽刺功能为主的双关
讽刺功能的文本属于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的一种。Nord 认为,表达型文本里的美学成分补偿甚至支配信息成分:In expressive texts the informative aspect is complemented or even overruled by an aesthetic component (Nord:2001,38)。美学(艺术)成分是翻译的首要。讽刺功能为主的双关在东西方古代作品如《红楼梦》、莎士比亚作品中常见。这里从《红楼梦》、莎士比亚作品中选出了几个例子。
《红楼梦》故事中很多角色、事物的名称都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语双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双关“荒唐无稽”和“情根”,“十里街”“仁清巷”暗指“势利人情”有较强的讽喻意味,如“卜世仁”不是人,英莲Ying - lian 应怜被拐买,冯渊Feng Yuan 逢冤冤死在薛蟠手下,秦钟Chin - chung 情种害相思病致死,甄士隐Chen Shih - yin 真事隐两面人性,贾雨村Chia Yu - tsun 假语存真话少说——注释音译能够强调源语文化,不但给外国读者带来记忆难度,更使带有讽刺双关之名称的讽刺功能打折扣。采取了保留源文文化与保留源文文本功能之间的折衷,主角姓名使用注释音译,配角人物姓名的翻译令人拍案叫绝: 如Aroma (袭人), Skybright (晴雯), Musk (麝月),Calamity(霍启),Chess(司棋),Scribe(侍书),卜世人也在序言中本土化为Mr. Hardleigh Hewmann;尼姑的名字用拉丁语译出双关,如净虚 (Euergesia), 智善 (Benevolentia),智能 (Sapientia)。讽刺修辞的美学成分在配角姓名的译文得以重现。霍克思的译文虽没法保留源文读音,却更加能够达到源文的讽刺功能,通过创作翻译重现曹雪芹命名之独运匠心,反而对源文更忠诚(loyal)。
Shakespeare《哈姆雷特》中也有大量具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翻译起来有一定难度。
例8:King: But now, cousin Hamlet, and my son....
Hamlet: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King:How is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let:Not so, my lord, I am too much in the sun. (引自卢亚林,2000)
克劳迪斯在哈姆雷特刚刚奔丧回来还身穿丧衣的时候就继承了哈姆雷特父亲的王位并娶了其母亲。他用clouds暗指他的丧服和忧郁。哈姆雷特针锋相对地回敬了克劳迪斯的假情假意,用“ I am too much in the sun (谐son)”,表面上说自己在太阳底下呆多了并无阴云密布,暗里指受够了克劳迪斯的阴险。前一句可以在中文中用“阴云笼罩”双关阴郁的心情,后一句却非常难译出双关意味。
朱生豪译文: 我已经在太阳底下晒久了。
粱实秋译文: 我受的阳光太多了。
卞之琳译文: 太阳大,我受不了这个热劲“儿”。 (卢亚林,2000)
三个译文应数卞译最妙,“儿”字上的双引号告诉了读者话中有话。阅读文字可能读出双关,作为舞台上表演的台词就不容易让听众听出双关,只能听出表层意思。
改译:——我儿,你如何阴云密布?
——不,大人。我倒觉得自己像太阳的儿子,永远呆在父亲的烈日里头。
改译对原文作了一点修改,把sun/son 双关的两层意思都译出,并使“儿子”跟“烈日”构造出逻辑上的双关,更忠诚沙翁独运之匠心。
四、 结论
双关往往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不是具备单一一种功能。本文是根据双关语的首要功能进行分类的。进行双关的functional translation时应用的方法论:译者可能面临多种选择。双关更多的注重文字游戏,语义对等上的不可译在翻译双关时没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双关语的原作功能和双关的功能单位跟发生机理来得出翻译某个(种)双关的方法论,方法论可以结合Delabastita的十种翻译手法进行,这样双关语翻译就更有根据,尤其在译者对采取哪种翻译手法举棋不定或面对多种译文作选择的时候帮助其决定最恰当(adequate)的译文。
张南峰在《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中指出:“假如认为必须保留原文双关语的结构和字面意义才算翻译,那么,就英汉翻译而言,双关语的可译性就很低;但假如认为双关语不必译为相同的双关语才算翻译,那么可译性就很高了。” 以功能理论指导的翻译过程以理论佐证了后者的翻译观,跳出了双关语语义对等的狭窄翻译观。
参考文献:
[1]陈苏东,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伯香.英语幽默赏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0.
[4]David Hawkes.《红楼梦》英译笔记.香港:岭南大学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 2000.
[5]张南锋.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中国翻译,2003年1月第1期.
[6]卢亚林.从双关语的翻译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7]欧阳利锋.幽默可译性初探.外语与翻译,2000 年第 3 期4.
[8]Christian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附记:
1.感谢吴伟雄译审为本文提供宝贵意见。
2.“改译”译文均比笔者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