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做到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从激发学习动机、确保学习效果、展示测验学习成效的角度来操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大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先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先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很好地培养学生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说,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一位学生未能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去产生疑问的话,那么这位学生就别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获得多大的成就。那么,是不是说学生善不善于去发现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事呢?不是的,小学数学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热点和难点,善于去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使学生在“疑”中处于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激发他们弄清事物本来面目的强烈欲望。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保证学生们自主学习甚至是合作探究的目标明确,效率提高。
有的老师特别不喜欢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理由是本来希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总是被学生们或是做小运作或是说话给浪费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这些老师不善于去引导学生设疑,不善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有一位老师在上“圆的周长”的时候就善于设置疑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他首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纸上画着三个直径分别是2cm、3cm、4cm的圆,然后引导学生用绳子去分别测量出三个圆的周长。接下来,他要求学生去探究一下各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设疑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同学们很容易就得出的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3.14)倍。”
二、跟踪监控学习过程,确保自主学习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时候,是不是说老师就无事可作呢?有的老师喜欢在同学们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时候去办公室喝水到教室外面看风景,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妥的。在同学们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时候其实是更需要老师的跟踪监控的。因为只有老师真正地跟踪监控了同学们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老师才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第一手资料。对于学生们的一些新的发现或是好的做法,老师如果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的话,那么就是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时机。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老师更不应该轻易放过,因为这些学生们表现出来的错误如果能很好解决了往往就是学习进步的契机。
有平常的试卷讲评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老师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或是优点的掌握了解是截然不同的。有的老师只顾着逐题讲解下去,对于学生在试卷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都不甚了解或是只字不提,这样的讲解效果是好不到哪里去的。反之,有的老师就能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点到有哪些同学有哪些好的做法或不足,这样的试卷讲解自然效果就好。
当然,试卷讲解只是一个例子罢了。但是通过试卷讲解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一位老师对于学情把握的重视程度,同理我们也就能判断这位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时候能够多大程度地跟踪监控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过程。
三、多种方式展示或测验自主学习成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奖励出来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业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乐于去进行自主学习;反之则亦然。正因为如此所以就必须对自主学习的成效进行多种方式展示或测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给予学生展示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效,因为小学生总是乐于表现自己的,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是对他们努力的一种肯定,对他们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提升。此外,定时不定时的测验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测验我们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有利于我们坚持或调整教学行为。
很多家长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的孩子哪个学科学习得好不用看他们的考试成绩,只要听听他们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哪个学科或是哪位老师就明白了。特别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表扬,孩子们回到家总是会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如果家长没听见或是没反应的话,他们通常会不断地提醒你直到你做出反应为止。这个事例说明了自主学习是需要奖励甚至是刺激的。
总之,要很好地培养学生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更多地思考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更大胆地去尝试、修正教学行为才能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裴红兵、张国楚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数学教育学报 2005年
2、孙宏安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开明出版社 2003年
3、夏慧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大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先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先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很好地培养学生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说,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一位学生未能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去产生疑问的话,那么这位学生就别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获得多大的成就。那么,是不是说学生善不善于去发现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事呢?不是的,小学数学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热点和难点,善于去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使学生在“疑”中处于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激发他们弄清事物本来面目的强烈欲望。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保证学生们自主学习甚至是合作探究的目标明确,效率提高。
有的老师特别不喜欢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理由是本来希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总是被学生们或是做小运作或是说话给浪费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这些老师不善于去引导学生设疑,不善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有一位老师在上“圆的周长”的时候就善于设置疑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他首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纸上画着三个直径分别是2cm、3cm、4cm的圆,然后引导学生用绳子去分别测量出三个圆的周长。接下来,他要求学生去探究一下各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设疑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同学们很容易就得出的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3.14)倍。”
二、跟踪监控学习过程,确保自主学习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时候,是不是说老师就无事可作呢?有的老师喜欢在同学们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时候去办公室喝水到教室外面看风景,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妥的。在同学们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时候其实是更需要老师的跟踪监控的。因为只有老师真正地跟踪监控了同学们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老师才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第一手资料。对于学生们的一些新的发现或是好的做法,老师如果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的话,那么就是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时机。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老师更不应该轻易放过,因为这些学生们表现出来的错误如果能很好解决了往往就是学习进步的契机。
有平常的试卷讲评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老师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或是优点的掌握了解是截然不同的。有的老师只顾着逐题讲解下去,对于学生在试卷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都不甚了解或是只字不提,这样的讲解效果是好不到哪里去的。反之,有的老师就能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点到有哪些同学有哪些好的做法或不足,这样的试卷讲解自然效果就好。
当然,试卷讲解只是一个例子罢了。但是通过试卷讲解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一位老师对于学情把握的重视程度,同理我们也就能判断这位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时候能够多大程度地跟踪监控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过程。
三、多种方式展示或测验自主学习成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奖励出来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业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乐于去进行自主学习;反之则亦然。正因为如此所以就必须对自主学习的成效进行多种方式展示或测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给予学生展示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效,因为小学生总是乐于表现自己的,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是对他们努力的一种肯定,对他们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提升。此外,定时不定时的测验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测验我们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有利于我们坚持或调整教学行为。
很多家长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的孩子哪个学科学习得好不用看他们的考试成绩,只要听听他们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哪个学科或是哪位老师就明白了。特别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表扬,孩子们回到家总是会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如果家长没听见或是没反应的话,他们通常会不断地提醒你直到你做出反应为止。这个事例说明了自主学习是需要奖励甚至是刺激的。
总之,要很好地培养学生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更多地思考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更大胆地去尝试、修正教学行为才能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裴红兵、张国楚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数学教育学报 2005年
2、孙宏安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开明出版社 2003年
3、夏慧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