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特别是刚从家庭生活过度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教师把握其年龄特点,借助恰当的载体,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劳动的意义,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园合作;微课堂
我国教育部于2020年7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1]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指导纲要》的颁发,对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开展,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应当如何科学地开展劳动教育呢?
一、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现状
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独立生活的转折点。在劳动教育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意识淡薄,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能力较弱,依赖性强。他们对穿衣、穿鞋袜等自我服务内容经常无从下手,在小班的教室里,经常听到类似的请求“老师,我不会做……”“老师,帮我做……”他们甚至会因为不能完成而哭泣;他们缺乏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对于擦桌子、收拾碗盘等项目缺乏亲身参与的实践机会;部分幼儿对粮食随意浪费,在进餐过程中,不仅需要喂食,还经常看到他们将面包咬了幾口就丢弃的现象。对于这些现状,幼儿劳动能力欠缺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庭的溺爱和全程包揽,另一方面教师过度保护,担心幼儿参与劳动存在安全隐患,使幼儿丧失劳动的机会和体验;幼儿浪费食物的原因,源于未能意识到食物来之不易,没有珍惜的意识。
我园在小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小班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现状,了解家长对小班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看法,结果如下: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儿童的发展会受到与其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劳动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做好沟通交流,家园合力、共同促进,才能真正增强幼儿参与劳动的意识,促使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使劳动教育常态化并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家+园”合作形式,唤醒幼儿劳动意识
1、营造家庭、园所智慧环境,搭建家园连接纽带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日常活动范围有限,幼儿园和家庭是小班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值日生工作、收拾餐具、照顾花草;家庭生活中的择菜、收拾房间等,这一个个的场景是幼儿参与劳动教育的“微型课堂”,这小小的“家园微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录制劳动教育微课视频,借助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通过班级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课堂,不仅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幼儿参与家园劳动的情况,还可以给家长调整劳动指导策略提供参考。
2、丰富线上、线上素养课程,拓宽课堂维度
(1)教师制定记录表,在班级中选取劳动意识较弱的幼儿(男女比例一致),由家长和教师,每周进行劳动表现的跟踪和记录,最后将记录表整理成观察手册。
(2)邀请家长参与线上或线下的家园沙龙、专题讲座等,帮助家长走出劳动教育的误区,建立正确的幼儿劳动教育观念。
(3)“家园微课堂”合力,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①日常教学: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绘本故事,例如《阿利的红斗篷》《小威力做家务》等,将绘本融入幼儿园的语言、社会等领域的教学中,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了解劳动的乐趣。教师创编郎朗上口的儿歌或儿童歌曲,帮助幼儿记住穿衣、折叠衣服等步骤,如:《叠衣服》两扇大门关一关,两只小手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捏住两边抱回家。
②生活劳动: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从值日生制度、种植园、每周劳动日等方面,选取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让幼儿体验为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成就感。幼儿的活动内容通过图文或视频的方式,在幼儿园的公众号进行展播,促进家长对小班幼儿劳动内容的了解。
③区域劳动:开展教师区域观摩活动,通过观察各班区角材料的投放,教师间交流和分享等,挖掘语言区、手工区、生活操作区、娃娃家等区角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契机,优化区角材料的可操作性,让幼儿的劳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家庭劳动:以安全和健康为原则,选择小班幼儿适合的家庭劳动项目和内容,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协商制定“家庭劳动清单”,确定参与劳动的项目,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参与的情况。
⑤社区资源:结合主题教育,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小手工,带领幼儿探访身边的劳动者(小区保洁员、门卫、小商贩等),了解他们的工作场景。
⑥综合体验:借助视频解说、亲身参与食物制作等综合体验活动,感受生产粮食、用品……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透过光盘行动、节约小小达人等活动,促进幼儿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把握小班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这一转折点,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树立幼儿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帮助家长走出劳动意识教育的误区,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家园微课堂”的模式,深度挖掘两大场所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微见宏,最终达成提升小班幼儿劳动意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年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3]郭惠蓉.回归生活的小班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六期”成陶开讲”暨首届”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论文集. 2020.
[4]喻莉莉.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02):48-49.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园合作;微课堂
我国教育部于2020年7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1]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指导纲要》的颁发,对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开展,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应当如何科学地开展劳动教育呢?
一、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现状
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独立生活的转折点。在劳动教育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意识淡薄,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能力较弱,依赖性强。他们对穿衣、穿鞋袜等自我服务内容经常无从下手,在小班的教室里,经常听到类似的请求“老师,我不会做……”“老师,帮我做……”他们甚至会因为不能完成而哭泣;他们缺乏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对于擦桌子、收拾碗盘等项目缺乏亲身参与的实践机会;部分幼儿对粮食随意浪费,在进餐过程中,不仅需要喂食,还经常看到他们将面包咬了幾口就丢弃的现象。对于这些现状,幼儿劳动能力欠缺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庭的溺爱和全程包揽,另一方面教师过度保护,担心幼儿参与劳动存在安全隐患,使幼儿丧失劳动的机会和体验;幼儿浪费食物的原因,源于未能意识到食物来之不易,没有珍惜的意识。
我园在小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小班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现状,了解家长对小班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看法,结果如下: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儿童的发展会受到与其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劳动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做好沟通交流,家园合力、共同促进,才能真正增强幼儿参与劳动的意识,促使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使劳动教育常态化并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家+园”合作形式,唤醒幼儿劳动意识
1、营造家庭、园所智慧环境,搭建家园连接纽带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日常活动范围有限,幼儿园和家庭是小班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值日生工作、收拾餐具、照顾花草;家庭生活中的择菜、收拾房间等,这一个个的场景是幼儿参与劳动教育的“微型课堂”,这小小的“家园微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录制劳动教育微课视频,借助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通过班级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课堂,不仅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幼儿参与家园劳动的情况,还可以给家长调整劳动指导策略提供参考。
2、丰富线上、线上素养课程,拓宽课堂维度
(1)教师制定记录表,在班级中选取劳动意识较弱的幼儿(男女比例一致),由家长和教师,每周进行劳动表现的跟踪和记录,最后将记录表整理成观察手册。
(2)邀请家长参与线上或线下的家园沙龙、专题讲座等,帮助家长走出劳动教育的误区,建立正确的幼儿劳动教育观念。
(3)“家园微课堂”合力,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①日常教学: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绘本故事,例如《阿利的红斗篷》《小威力做家务》等,将绘本融入幼儿园的语言、社会等领域的教学中,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了解劳动的乐趣。教师创编郎朗上口的儿歌或儿童歌曲,帮助幼儿记住穿衣、折叠衣服等步骤,如:《叠衣服》两扇大门关一关,两只小手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捏住两边抱回家。
②生活劳动: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从值日生制度、种植园、每周劳动日等方面,选取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让幼儿体验为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成就感。幼儿的活动内容通过图文或视频的方式,在幼儿园的公众号进行展播,促进家长对小班幼儿劳动内容的了解。
③区域劳动:开展教师区域观摩活动,通过观察各班区角材料的投放,教师间交流和分享等,挖掘语言区、手工区、生活操作区、娃娃家等区角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契机,优化区角材料的可操作性,让幼儿的劳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家庭劳动:以安全和健康为原则,选择小班幼儿适合的家庭劳动项目和内容,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协商制定“家庭劳动清单”,确定参与劳动的项目,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参与的情况。
⑤社区资源:结合主题教育,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小手工,带领幼儿探访身边的劳动者(小区保洁员、门卫、小商贩等),了解他们的工作场景。
⑥综合体验:借助视频解说、亲身参与食物制作等综合体验活动,感受生产粮食、用品……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透过光盘行动、节约小小达人等活动,促进幼儿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把握小班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这一转折点,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树立幼儿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帮助家长走出劳动意识教育的误区,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家园微课堂”的模式,深度挖掘两大场所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微见宏,最终达成提升小班幼儿劳动意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年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3]郭惠蓉.回归生活的小班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六期”成陶开讲”暨首届”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论文集. 2020.
[4]喻莉莉.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