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元旦前夕,方李邦琴荣获第三届“传播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奖”。曾是大学“校花”的她,移居美国时仿若一只骄傲的孔雀。但丈夫的重病与离世,却把她变成了一只辛劳的“老母鸡”——拉扯着三个孩子苦心经营餐馆,不仅饱尝艰辛,甚至还与黑社会斗智斗勇。为完成夫君的遗愿,她收购大名鼎鼎的《旧金山观察家报》等十多种报纸,为华裔和亚洲人发声,开创了华人掌管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亲自为她的传记作序!为表彰其杰出贡献,加州将9月18日设为“方李邦琴日”。
移居旧金山,
骄傲孔雀成了“辛劳母鸡”
黑黑的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一副金边眼镜,合体的白色套裙勾勒出笔挺的身材……初见方李邦琴女士,你难以将“耄耋”这个词和她联系到一起,虽已年届八旬,她身上却散发着自信优雅的不凡气质,谈吐清晰而幽默:“回首我的人生,就是一只孔雀变成老母鸡,最后又变成老鹰的故事。”
老人原名叫李邦琴,祖籍湖北汉川,1935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1岁时,她随家人到台湾生活。年轻时的李邦琴,是一位漂亮又不失个性的女孩子,她曾自诩为一只骄傲的孔雀。
这只“孔雀”在宝岛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大学毕业后,李邦琴与相恋多年的留美新闻硕士方大川结婚。1960年,已经依照传统习俗加上夫家姓成为方李邦琴的她,随新婚丈夫来到美国旧金山。方李邦琴一心想成为受人尊敬的女博士,于是到美国后又继续求学。
移居美国的最初四年中,三个儿子相继出生,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全靠方大川一个人日夜在外打工、做小生意挣钱糊口。
因为做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方李邦琴最终没能成为女博士。为了生存,孩子稍微大一点,她就出去找工作帮丈夫缓解压力,不料却遭到种族歧视。在《进步报》打工时,她把英文单词“send”拼成了“sent”,当时报社的女老板嘲笑她英文是小学水平。谁也没有想到,在很多年以后,方李邦琴买下了《进步报》。
1970年,丈夫突然得重病住进了医院,一病就是3年,其间她接到过3次病危通知。那时,方大川已经在中国城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印刷厂,丈夫一病,印刷厂没有人管,她只好辞掉工作接管厂子。
对印刷行业一窍不通的方李邦琴,完全要从头学起,同时还要扛起照顾丈夫和三个孩子的重担。昔日美丽骄傲的孔雀,如今转眼成了忘我的“老母鸡”,天才蒙蒙亮,她就从床上爬起来开始一天的辛劳忙碌。
等了一个礼拜,也没有生意上门,方李邦琴心急如焚。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孩子们还在家里等面包吃,等牛奶喝!紧要关头,一个华侨看她可怜,找她印了1000张名片,付了7块美金,让方李邦琴一家渡过了生活难关。那位华侨客户做梦都想不到,他送上门的这7块美金的生意,竟成就了日后唐人街上最知名的女人!
帮夫君圆梦,
在美国为黄种人办报
为了赚更多的钱给丈夫治病,方李邦琴用心打理小印刷厂的同时,也在四处寻找新商机。因为经常给唐人街的中国餐馆印餐牌,她结识了“美丽宫”的老板,对方准备回国颐养天年,问她要不要接手自己的中餐馆。经过考察,方李邦琴果断接下了这家店,并更名为“万寿宫”。但她万没想到,自己刚当上餐馆老板,就和黑道的人结了仇。
“万寿宫”开业的第二天,经理就告诉她:“方太,我们的生意不能做了,黑道的人已经威胁过我两次,说你打破了他们兄弟的饭碗,就准备棺材吧。”随后,这位经理辞职走人了,方李邦琴只能亲自管理餐馆。
一周后的一个早晨,方李邦琴走进餐馆上班,发现所有员工都面色沉重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了,大家为什么不开工?”她诧异地问。一个厨师神色慌张地告诉她:“方太,刚才有几个人拿着枪来找你。”方李邦琴心中一惊,但她的第一个反应是,自己不能软弱。她马上镇静下来,对员工们说:“他们是来找我,不是来找你们,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餐馆照常营业,方李邦琴抱着手臂站在店门口,表面上一副不畏恶势力的女侠风范,事实上她心里却不知该怎么办。
虽然报了警,但员工还是提醒方李邦琴要多加小心,毕竟她在明处,对手在暗处。百般无奈中,方李邦琴突然想到自己在市政府还有一个名誉性的职位:防止犯罪委员会的委员。她灵机一动,马上向警察局打电话推介自家餐馆的美食。吃惯了黄油面包的西方人,果然难抵中国菜肴色香味俱全的诱惑,此后几乎每天都有一帮警察到“万寿宫”就餐。
这时就有人向她带话了,说方太太,其实大家都是误会,以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方李邦琴哭笑不得:“我怎么犯你们呢,你们是谁我都不知道。”这场风波总算过去了。
经过多年奋斗,方李邦琴最终用自己的血汗钱治好了丈夫的病。学新闻的方大川出院后,决心自己办报纸,他认为:中文报纸首先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增强海外华人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再则,用媒体的力量来弘扬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唤起大家的参政意识,还可以改变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听了丈夫的心愿,方李邦琴表示全力支持。
从1979年起,方李邦琴和丈夫一起进军报业。他们明白,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声音。虽然中文报也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政府和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这就有如隔靴搔痒。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夫妻俩决定扩大服务的对象,除华人之外,把韩国、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亚裔都包括进去,一份英文报纸《亚洲人周刊》就这样在旧金山诞生了,并且很快得到全美亚裔的认可,美国政要们都要借助它来了解亚洲移民的心声。
几年后,方李邦琴又和丈夫创办了《中国少年晨报》,并买下一份四开的社区报纸《独立报》,将它改成一张面向全旧金山市发行的对开大报。在方大川的操持下,几份报刊的发行量大幅上升,并对促进亚裔社区的进步、鼓励亚裔人士参政起到了很大作用。
1991年,方李邦琴作为旧金山的代表之一,前往白宫参加全国政治领袖会议。当时,美国朝野正在辩论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方李邦琴主张把政治和经济分开,并带去了几千名华裔商人的支持签名。 会议中,有位白宫工作人员突然找到方李邦琴说:“方太太,请您到后面来。”方李邦琴跟他到后台,才发现布什总统在那里。老布什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你跟我一起到讲台上去。”还没等她反应过来,老布什就拉着方李邦琴上了讲台,他对记者们说:“我很高兴地介绍给你们,她是我的好朋友,刚从旧金山来,带着华人的呼声……”事实上,方李邦琴和老布什确实是多年好友,这位美国前总统还为她的传记写了序言呢。
孤鹰高飞,
“钢铁花木兰”名震中美
然而,就在方大川和方李邦琴夫妻俩的传媒事业欣欣向荣时,方大川这位著名的美国华侨报业领袖,却于1992年因病去世了。
方李邦琴没有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她擦干眼泪,又一次坚定地选择了承担和挑战。她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去世了,还有妈妈;让公司的职员知道,董事长去世了,还有她,她能挑起所有的重担!
1993年春,方李邦琴又一举收购了原在芝加哥报业集团名下的11种英文报纸。通过14年的发展,此时的方氏报业,终于成为一个在美国主流社会生根,并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庞大报系。仅《独立报》每期总发行量就高达50余万份,在旧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订阅。
有一段时间,加州几家主要英文报纸,包括《旧金山观察家报》《旧金山纪事报》《圣荷西日报》《洛杉矶时报》等提出,今后卖报不再交税,并将此提交州议会讨论。方李女士知道,报业税款中的30%是充作教育基金的。于是她就以《独立报》带头,联合其他许多报纸以及学术教育界和其他各界的人士一起到州府去,挫败了这项动议。
在这次事件中,经过调查,方李邦琴发现有几家大报已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她清醒地意识到:现在是进入美国大城市日报领域的时候了!
真正让方李邦琴名噪一时的,还是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不论在美国的新闻史上还是移民史上,2000年3月17日无疑都是一个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这一天,已有135年历史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一个特大字号的通栏:“SOLD(被出售)!”而且登载了一张大幅照片:报社的员工们聚集编辑部大厅,听老板宣布:该报已于当日被以方李邦琴女士为董事长的方氏报业集团买下!
消息震动了美国的新闻界和主流社会。因为《旧金山观察家报》原本属于大名鼎鼎的传媒世家赫斯特家族,是旧金山地区两大英文报纸之一,也是一张在美国很有影响的主流报纸。赫斯特家族在其鼎盛时期,曾经拥有95张报纸、110家公司。谁也不曾想到,方李邦琴——一位东方女性,竟然成了报纸的主人,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有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
对于方李邦琴的胜利,最感到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当是这里的华人和亚裔社区。因为《旧金山观察家报》的创办人威廉·鲁道夫·赫斯特,一向仇视亚裔,如今却有了一个很有戏剧性的结局——这份报纸的主人换作了黄皮肤的华人。
为了表彰她在促进美国繁荣进步和提高华人在美地位方面的贡献,2000年9月8日,旧金山市市长布朗向她颁发“杰出华人奖”,并宣布这一天为“方李邦琴日”。
丈夫去世的这8年里,方李邦琴独自一人撑起方氏的“报业王国”,自然也遭遇过很多困苦和磨难,但她从不到方大川的墓地去诉苦。而当收购《观察家报》成功的这一天,她却放下了手中所有的工作,只身带着当天的报纸前往墓地。伫立在丈夫的墓前,方李邦琴眼含热泪,喃喃地说:“大川,你的梦圆了……”一阵山风吹来,墓旁的松柏欢欣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夫君在另一个世界给她的欣慰回应。
“我们方家之所以能做到今天,是我和先生、三个儿子共同打拼的结果。”方李邦琴说。在艰苦的日子里,孩子一放学就跟着妈妈到印刷车间去帮忙。多年以后,长子方以伟在大学竞选学生会主席时,有一个对手说他“你是富家子,什么也不懂”。方以伟回击:“7岁的时候,你还在你妈妈的怀里撒娇,我已经在帮我妈妈印报纸了!”
方李邦琴很崇拜她的先生,在方大川去世后,她把先生当年工作过的写字楼全部买下,以示对他的怀念;她知道方大川毕生追求的理想就是在美国树立中国人和亚洲人的形象,因此,方李邦琴还在旧金山投资改建了亚洲历史博物馆。
这些年,方李邦琴不但在商界十分活跃,更在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在为华人争利益争地位中,不遗余力地奔走着。2001年底,她在旧金山发起成立了“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随后,她又出席了在欧洲召开的“全球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并在会上发言说:“我要为中国和平统一摇旗呐喊,两岸只有和平统一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振兴,‘21世纪是华人世纪’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
2008年5月,方李邦琴女士捐赠1600万元,用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大楼的建设,该建筑被学校命名为“方李邦琴楼”。
2010年中美政府签订“十万强计划”双边协议,预计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方李邦琴女士是唯一一名参与该计划的华人企业家。
发展到2014年,方氏报业拥有的几十家英文报纸发行量超过千万份,成为全美发行量最大的非日报报系,从一个小小印刷工作坊,发展成为报业集团;从一间中餐馆扩展为包括中文周刊、英文报纸、印刷厂、房地产、牧场、电脑公司以及影视公司等多种实业的商界航母。
经过岁月的磨炼,曾经像“老母鸡”一般四处觅食、守护孩子和丈夫事业的方李邦琴,早已变成了一只睿智干练、搏击长空的老鹰。
2014年12月29日,79岁的方李邦琴女士荣获由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奖。评委会写给她的颁奖辞是:“故乡远,音隔绝,五十年风云从头越。艰辛起步,扬帆商海,决胜传媒,弱女子终成大业。为华人主张,为历史留声,无论是在华界社区,还是总统的讲坛,她一直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编辑/刘 柳
移居旧金山,
骄傲孔雀成了“辛劳母鸡”
黑黑的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一副金边眼镜,合体的白色套裙勾勒出笔挺的身材……初见方李邦琴女士,你难以将“耄耋”这个词和她联系到一起,虽已年届八旬,她身上却散发着自信优雅的不凡气质,谈吐清晰而幽默:“回首我的人生,就是一只孔雀变成老母鸡,最后又变成老鹰的故事。”
老人原名叫李邦琴,祖籍湖北汉川,1935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1岁时,她随家人到台湾生活。年轻时的李邦琴,是一位漂亮又不失个性的女孩子,她曾自诩为一只骄傲的孔雀。
这只“孔雀”在宝岛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大学毕业后,李邦琴与相恋多年的留美新闻硕士方大川结婚。1960年,已经依照传统习俗加上夫家姓成为方李邦琴的她,随新婚丈夫来到美国旧金山。方李邦琴一心想成为受人尊敬的女博士,于是到美国后又继续求学。
移居美国的最初四年中,三个儿子相继出生,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全靠方大川一个人日夜在外打工、做小生意挣钱糊口。
因为做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方李邦琴最终没能成为女博士。为了生存,孩子稍微大一点,她就出去找工作帮丈夫缓解压力,不料却遭到种族歧视。在《进步报》打工时,她把英文单词“send”拼成了“sent”,当时报社的女老板嘲笑她英文是小学水平。谁也没有想到,在很多年以后,方李邦琴买下了《进步报》。
1970年,丈夫突然得重病住进了医院,一病就是3年,其间她接到过3次病危通知。那时,方大川已经在中国城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印刷厂,丈夫一病,印刷厂没有人管,她只好辞掉工作接管厂子。
对印刷行业一窍不通的方李邦琴,完全要从头学起,同时还要扛起照顾丈夫和三个孩子的重担。昔日美丽骄傲的孔雀,如今转眼成了忘我的“老母鸡”,天才蒙蒙亮,她就从床上爬起来开始一天的辛劳忙碌。
等了一个礼拜,也没有生意上门,方李邦琴心急如焚。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孩子们还在家里等面包吃,等牛奶喝!紧要关头,一个华侨看她可怜,找她印了1000张名片,付了7块美金,让方李邦琴一家渡过了生活难关。那位华侨客户做梦都想不到,他送上门的这7块美金的生意,竟成就了日后唐人街上最知名的女人!
帮夫君圆梦,
在美国为黄种人办报
为了赚更多的钱给丈夫治病,方李邦琴用心打理小印刷厂的同时,也在四处寻找新商机。因为经常给唐人街的中国餐馆印餐牌,她结识了“美丽宫”的老板,对方准备回国颐养天年,问她要不要接手自己的中餐馆。经过考察,方李邦琴果断接下了这家店,并更名为“万寿宫”。但她万没想到,自己刚当上餐馆老板,就和黑道的人结了仇。
“万寿宫”开业的第二天,经理就告诉她:“方太,我们的生意不能做了,黑道的人已经威胁过我两次,说你打破了他们兄弟的饭碗,就准备棺材吧。”随后,这位经理辞职走人了,方李邦琴只能亲自管理餐馆。
一周后的一个早晨,方李邦琴走进餐馆上班,发现所有员工都面色沉重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了,大家为什么不开工?”她诧异地问。一个厨师神色慌张地告诉她:“方太,刚才有几个人拿着枪来找你。”方李邦琴心中一惊,但她的第一个反应是,自己不能软弱。她马上镇静下来,对员工们说:“他们是来找我,不是来找你们,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餐馆照常营业,方李邦琴抱着手臂站在店门口,表面上一副不畏恶势力的女侠风范,事实上她心里却不知该怎么办。
虽然报了警,但员工还是提醒方李邦琴要多加小心,毕竟她在明处,对手在暗处。百般无奈中,方李邦琴突然想到自己在市政府还有一个名誉性的职位:防止犯罪委员会的委员。她灵机一动,马上向警察局打电话推介自家餐馆的美食。吃惯了黄油面包的西方人,果然难抵中国菜肴色香味俱全的诱惑,此后几乎每天都有一帮警察到“万寿宫”就餐。
这时就有人向她带话了,说方太太,其实大家都是误会,以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方李邦琴哭笑不得:“我怎么犯你们呢,你们是谁我都不知道。”这场风波总算过去了。
经过多年奋斗,方李邦琴最终用自己的血汗钱治好了丈夫的病。学新闻的方大川出院后,决心自己办报纸,他认为:中文报纸首先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增强海外华人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再则,用媒体的力量来弘扬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唤起大家的参政意识,还可以改变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听了丈夫的心愿,方李邦琴表示全力支持。
从1979年起,方李邦琴和丈夫一起进军报业。他们明白,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声音。虽然中文报也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政府和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这就有如隔靴搔痒。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夫妻俩决定扩大服务的对象,除华人之外,把韩国、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亚裔都包括进去,一份英文报纸《亚洲人周刊》就这样在旧金山诞生了,并且很快得到全美亚裔的认可,美国政要们都要借助它来了解亚洲移民的心声。
几年后,方李邦琴又和丈夫创办了《中国少年晨报》,并买下一份四开的社区报纸《独立报》,将它改成一张面向全旧金山市发行的对开大报。在方大川的操持下,几份报刊的发行量大幅上升,并对促进亚裔社区的进步、鼓励亚裔人士参政起到了很大作用。
1991年,方李邦琴作为旧金山的代表之一,前往白宫参加全国政治领袖会议。当时,美国朝野正在辩论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方李邦琴主张把政治和经济分开,并带去了几千名华裔商人的支持签名。 会议中,有位白宫工作人员突然找到方李邦琴说:“方太太,请您到后面来。”方李邦琴跟他到后台,才发现布什总统在那里。老布什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你跟我一起到讲台上去。”还没等她反应过来,老布什就拉着方李邦琴上了讲台,他对记者们说:“我很高兴地介绍给你们,她是我的好朋友,刚从旧金山来,带着华人的呼声……”事实上,方李邦琴和老布什确实是多年好友,这位美国前总统还为她的传记写了序言呢。
孤鹰高飞,
“钢铁花木兰”名震中美
然而,就在方大川和方李邦琴夫妻俩的传媒事业欣欣向荣时,方大川这位著名的美国华侨报业领袖,却于1992年因病去世了。
方李邦琴没有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她擦干眼泪,又一次坚定地选择了承担和挑战。她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去世了,还有妈妈;让公司的职员知道,董事长去世了,还有她,她能挑起所有的重担!
1993年春,方李邦琴又一举收购了原在芝加哥报业集团名下的11种英文报纸。通过14年的发展,此时的方氏报业,终于成为一个在美国主流社会生根,并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庞大报系。仅《独立报》每期总发行量就高达50余万份,在旧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订阅。
有一段时间,加州几家主要英文报纸,包括《旧金山观察家报》《旧金山纪事报》《圣荷西日报》《洛杉矶时报》等提出,今后卖报不再交税,并将此提交州议会讨论。方李女士知道,报业税款中的30%是充作教育基金的。于是她就以《独立报》带头,联合其他许多报纸以及学术教育界和其他各界的人士一起到州府去,挫败了这项动议。
在这次事件中,经过调查,方李邦琴发现有几家大报已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她清醒地意识到:现在是进入美国大城市日报领域的时候了!
真正让方李邦琴名噪一时的,还是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不论在美国的新闻史上还是移民史上,2000年3月17日无疑都是一个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这一天,已有135年历史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一个特大字号的通栏:“SOLD(被出售)!”而且登载了一张大幅照片:报社的员工们聚集编辑部大厅,听老板宣布:该报已于当日被以方李邦琴女士为董事长的方氏报业集团买下!
消息震动了美国的新闻界和主流社会。因为《旧金山观察家报》原本属于大名鼎鼎的传媒世家赫斯特家族,是旧金山地区两大英文报纸之一,也是一张在美国很有影响的主流报纸。赫斯特家族在其鼎盛时期,曾经拥有95张报纸、110家公司。谁也不曾想到,方李邦琴——一位东方女性,竟然成了报纸的主人,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有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
对于方李邦琴的胜利,最感到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当是这里的华人和亚裔社区。因为《旧金山观察家报》的创办人威廉·鲁道夫·赫斯特,一向仇视亚裔,如今却有了一个很有戏剧性的结局——这份报纸的主人换作了黄皮肤的华人。
为了表彰她在促进美国繁荣进步和提高华人在美地位方面的贡献,2000年9月8日,旧金山市市长布朗向她颁发“杰出华人奖”,并宣布这一天为“方李邦琴日”。
丈夫去世的这8年里,方李邦琴独自一人撑起方氏的“报业王国”,自然也遭遇过很多困苦和磨难,但她从不到方大川的墓地去诉苦。而当收购《观察家报》成功的这一天,她却放下了手中所有的工作,只身带着当天的报纸前往墓地。伫立在丈夫的墓前,方李邦琴眼含热泪,喃喃地说:“大川,你的梦圆了……”一阵山风吹来,墓旁的松柏欢欣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夫君在另一个世界给她的欣慰回应。
“我们方家之所以能做到今天,是我和先生、三个儿子共同打拼的结果。”方李邦琴说。在艰苦的日子里,孩子一放学就跟着妈妈到印刷车间去帮忙。多年以后,长子方以伟在大学竞选学生会主席时,有一个对手说他“你是富家子,什么也不懂”。方以伟回击:“7岁的时候,你还在你妈妈的怀里撒娇,我已经在帮我妈妈印报纸了!”
方李邦琴很崇拜她的先生,在方大川去世后,她把先生当年工作过的写字楼全部买下,以示对他的怀念;她知道方大川毕生追求的理想就是在美国树立中国人和亚洲人的形象,因此,方李邦琴还在旧金山投资改建了亚洲历史博物馆。
这些年,方李邦琴不但在商界十分活跃,更在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在为华人争利益争地位中,不遗余力地奔走着。2001年底,她在旧金山发起成立了“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随后,她又出席了在欧洲召开的“全球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并在会上发言说:“我要为中国和平统一摇旗呐喊,两岸只有和平统一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振兴,‘21世纪是华人世纪’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
2008年5月,方李邦琴女士捐赠1600万元,用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大楼的建设,该建筑被学校命名为“方李邦琴楼”。
2010年中美政府签订“十万强计划”双边协议,预计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方李邦琴女士是唯一一名参与该计划的华人企业家。
发展到2014年,方氏报业拥有的几十家英文报纸发行量超过千万份,成为全美发行量最大的非日报报系,从一个小小印刷工作坊,发展成为报业集团;从一间中餐馆扩展为包括中文周刊、英文报纸、印刷厂、房地产、牧场、电脑公司以及影视公司等多种实业的商界航母。
经过岁月的磨炼,曾经像“老母鸡”一般四处觅食、守护孩子和丈夫事业的方李邦琴,早已变成了一只睿智干练、搏击长空的老鹰。
2014年12月29日,79岁的方李邦琴女士荣获由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奖。评委会写给她的颁奖辞是:“故乡远,音隔绝,五十年风云从头越。艰辛起步,扬帆商海,决胜传媒,弱女子终成大业。为华人主张,为历史留声,无论是在华界社区,还是总统的讲坛,她一直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编辑/刘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