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28日晚间,从事于铝板带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常铝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子公司上海朗脉洁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的行业情况不佳,上市公司认为其存在商誉减值迹象。基于此,常铝股份将2018年净利润由原预测变动区间为盈利7500万元至1.4亿元,现修正为亏损3.8亿元至4.5亿元,相比2017年度的1.7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23%~365%。
值得注意是,这一次导致常铝股份年度业绩出现大幅向下修正的公司,恰恰是其2015年通过定增方式收购的。2015年时,常铝股份作价10.12亿元收购了朗脉洁净99.94%股权,开启了铝加工与医疗健康并行的双轮驱动战略,目的是通过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的周期性风险。对于自己业绩亏损的解决办法,常铝股份早有经验。2014年时,公司为避免自己退市风险,在当年通过定增购买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链整合,从而成功实现扭亏并于2015年摘帽。如今,在业绩再度大幅亏损下,公司再祭重组并购大旗,拟以36960万元价格收购泰安鼎鑫100%股权,寄希望通过收购泰安鼎鑫,对下游的汽车热交换器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产品及销售渠道的协同效应。
并购事项能否成功暂且不谈(下期有专文分析),但就常铝股份本身来看,《红周刊》记者在深入研究其近几年的财报情况发现,公司在不断并购的背后,其营收、采购和存货方面财务数据是存在勾稽关系不合理现象的,令人质疑其近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从常铝股份近几年财报数据来看,其2016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328536.93万元和406385.04万元(见表1),其中国内营收部分分别为223813.69万元和276755.24万元,考虑国内营收需征增值税(17%税率),则推算出其含税营收总收入分别大约为366585.26万元和453433.43万元。
同期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公司这两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32344.31万元和333058.31万元,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即2016年、2017年公司新增预收款700.99万元和-105.55萬元的影响,则与这两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231643.32万元和333163.86万元。将这两年含税营收与现金流数据勾稽,则这两年含税营收比收到的现金分别多出134941.94万元和120269.57万元。理论上,这些差额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新增债权,即这两年的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应该相应增加134941.94万元和120269.57万元。
然而在这两年的资产负债表中,常铝股份2016年和2017年期末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数据合计分别为112723.07万元和173077.11万元,相比其年初同类项数据合计分别新增了33642.25万元和60354.04万元,显然,这一结果与理论上应该新增134941.94万元和120269.57万元金额明显不符,分别相差了101299.69万元和59915.53万元,即意味着在2016年和2017年,常铝股份分别有10.13亿元和5.99亿元的营收没有获得现金流和债权数据支持。
当然,常铝股份在财报中也披露了这两年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金额,分别达到了5.29亿元、3.18亿元,可即便对冲了该数据影响,仍有数亿元不相符。那么,这些相差数据又是怎么回事呢?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92997.7万元,境内收入148397.4万元,考虑国内营收增值税(17%税率)因素的影响,则这年的含税营收总和大约为218225.26万元。同期,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211566.71万元。将含税营收与现金流数据勾稽,则含税营收比收到的现金多出6658.55万元,理论上,此项差额应该体现在当年的应收款项新增上,即同期应收款项应该相应增加6658.55万元。
可事实上,在资产负债表中,常铝股份2018年上半年的应收款项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24767.36万元,这进而使得差额扩大到了31425.91万元。虽然在2018年上半年常铝股份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金额为1.98亿元,可在剔除该项数据影响后,仍有超过亿元营收来源不明,大有虚增之嫌。
除了营收方面数据出现异常外,《红周刊》记者还发现常铝股份2016年、2017年的采购方面数据在财务关系勾稽上同样存在较大金额异常。
财报数据显示,常铝股份2016年、2017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为163516.46万元和73550.23万元(见表2),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45.36%和65.85%,由此可推算出这两年的采购总额分别为360486.02万元和111693.59万元,考虑到17%增值税率的影响,则其含税采购总额分别达到了421768.65万元和130681.5万元。
在2016年、2017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38911.62万元和308655.76万元,剔除这两年预付款项新增的579.49万元和-860.4万元影响,则与同期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238332.13万元和309516.16万元。将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支出勾稽,则含税采购比现金支出分别多出了183436.52万元和-178834.66万元。理论上,这个变化将体现在2016年和2017年应付款项的增加额或减少额上。 可事实上,这两年的应付款项期末余额分别为92297.23万元、96869.9万元,分别比期初金额新增了26819.1万元和4572.67万元,很显然,这一结果与理论上的新增或新减的数据明显不符。其中,2016年差额缩小为156617.42万元,即2016年有15.66亿元采购不知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支付的;而2017年差额扩大到-18.34亿元,即有18.34亿元现金支出去向不明。
此外,再结合这两年一期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原值的增减情况,2016年、2017年这几项之和分别为242189.01万元、257832.26万元,当期分别新增21067.22万元、15643.25万元,而同期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7000.57万元、9685.9万元。那么,2016年和2017年的应付款项应增加14066.65万元和5957.35万元。不过,若上述采购相关数据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包含了购建长期资产而产生的应付账款,可还是无法解释2016年15.66亿元的差额和2017年-18.34亿元的差额。显然,对于這两年如此巨大的数据差额,常铝股份是需要做进一步解释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常铝股份在自己披露的财报中,同样的项目就披露了两个不同的数据,其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一会儿是86053.77万元,一会儿是73550.23万元,二者之间相差约1.3亿元,究竟哪个数据才是真实数据,这属于披露失误还是有其他原因,也同样需要公司做更多的解释。
除了营收数据和采购数据异常之外,若是根据采购及消耗数据进行核算,常铝股份近几年的存货数据也是有很大疑点存在的。
财报披露,常铝股份2016年向其前五名供应商采购了163516.46万元,占采购总额的45.36%(见表3),由此可合理推算出这一年的采购总额达到了360486.02万元。根据财务的一般规则,采购总额除了需要结转到营业成本的部分,余下未结转的则会留存在存货中,导致存货规模增加。
不过在常铝股份的财报中,公司并没有直接披露营业成本中的直接材料金额,但披露了营业成本金额为263160.31万元,营业成本是包含直接材料成本的,将采购金额与营业成本相减,可得到97325.71万元的差额,因实际情况中,直接材料成本肯定比营业成本要少,这意味着原材料采购与成本的差额将会更大,将超过9.73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16年存货中,至少有9.73亿元的新增原材料要被结转到存货中。
可实际上,常铝股份2016年存货总金额只有89002.4万元,比2015年存货只新增了25045.89万元,远远小于仅原材料一项导致存货新增的9.73亿元。如此结果意味着存货数据起码存在几亿元的差异,对此情况,公司是否也需要进行一下合理的解释呢?
值得注意是,这一次导致常铝股份年度业绩出现大幅向下修正的公司,恰恰是其2015年通过定增方式收购的。2015年时,常铝股份作价10.12亿元收购了朗脉洁净99.94%股权,开启了铝加工与医疗健康并行的双轮驱动战略,目的是通过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的周期性风险。对于自己业绩亏损的解决办法,常铝股份早有经验。2014年时,公司为避免自己退市风险,在当年通过定增购买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链整合,从而成功实现扭亏并于2015年摘帽。如今,在业绩再度大幅亏损下,公司再祭重组并购大旗,拟以36960万元价格收购泰安鼎鑫100%股权,寄希望通过收购泰安鼎鑫,对下游的汽车热交换器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产品及销售渠道的协同效应。
并购事项能否成功暂且不谈(下期有专文分析),但就常铝股份本身来看,《红周刊》记者在深入研究其近几年的财报情况发现,公司在不断并购的背后,其营收、采购和存货方面财务数据是存在勾稽关系不合理现象的,令人质疑其近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营收数据有虚增之嫌
从常铝股份近几年财报数据来看,其2016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328536.93万元和406385.04万元(见表1),其中国内营收部分分别为223813.69万元和276755.24万元,考虑国内营收需征增值税(17%税率),则推算出其含税营收总收入分别大约为366585.26万元和453433.43万元。
同期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公司这两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32344.31万元和333058.31万元,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即2016年、2017年公司新增预收款700.99万元和-105.55萬元的影响,则与这两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231643.32万元和333163.86万元。将这两年含税营收与现金流数据勾稽,则这两年含税营收比收到的现金分别多出134941.94万元和120269.57万元。理论上,这些差额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新增债权,即这两年的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应该相应增加134941.94万元和120269.57万元。
然而在这两年的资产负债表中,常铝股份2016年和2017年期末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数据合计分别为112723.07万元和173077.11万元,相比其年初同类项数据合计分别新增了33642.25万元和60354.04万元,显然,这一结果与理论上应该新增134941.94万元和120269.57万元金额明显不符,分别相差了101299.69万元和59915.53万元,即意味着在2016年和2017年,常铝股份分别有10.13亿元和5.99亿元的营收没有获得现金流和债权数据支持。
当然,常铝股份在财报中也披露了这两年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金额,分别达到了5.29亿元、3.18亿元,可即便对冲了该数据影响,仍有数亿元不相符。那么,这些相差数据又是怎么回事呢?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92997.7万元,境内收入148397.4万元,考虑国内营收增值税(17%税率)因素的影响,则这年的含税营收总和大约为218225.26万元。同期,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211566.71万元。将含税营收与现金流数据勾稽,则含税营收比收到的现金多出6658.55万元,理论上,此项差额应该体现在当年的应收款项新增上,即同期应收款项应该相应增加6658.55万元。
可事实上,在资产负债表中,常铝股份2018年上半年的应收款项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24767.36万元,这进而使得差额扩大到了31425.91万元。虽然在2018年上半年常铝股份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金额为1.98亿元,可在剔除该项数据影响后,仍有超过亿元营收来源不明,大有虚增之嫌。
大额采购支出不明
除了营收方面数据出现异常外,《红周刊》记者还发现常铝股份2016年、2017年的采购方面数据在财务关系勾稽上同样存在较大金额异常。
财报数据显示,常铝股份2016年、2017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为163516.46万元和73550.23万元(见表2),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45.36%和65.85%,由此可推算出这两年的采购总额分别为360486.02万元和111693.59万元,考虑到17%增值税率的影响,则其含税采购总额分别达到了421768.65万元和130681.5万元。
在2016年、2017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38911.62万元和308655.76万元,剔除这两年预付款项新增的579.49万元和-860.4万元影响,则与同期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238332.13万元和309516.16万元。将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支出勾稽,则含税采购比现金支出分别多出了183436.52万元和-178834.66万元。理论上,这个变化将体现在2016年和2017年应付款项的增加额或减少额上。 可事实上,这两年的应付款项期末余额分别为92297.23万元、96869.9万元,分别比期初金额新增了26819.1万元和4572.67万元,很显然,这一结果与理论上的新增或新减的数据明显不符。其中,2016年差额缩小为156617.42万元,即2016年有15.66亿元采购不知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支付的;而2017年差额扩大到-18.34亿元,即有18.34亿元现金支出去向不明。
此外,再结合这两年一期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原值的增减情况,2016年、2017年这几项之和分别为242189.01万元、257832.26万元,当期分别新增21067.22万元、15643.25万元,而同期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7000.57万元、9685.9万元。那么,2016年和2017年的应付款项应增加14066.65万元和5957.35万元。不过,若上述采购相关数据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包含了购建长期资产而产生的应付账款,可还是无法解释2016年15.66亿元的差额和2017年-18.34亿元的差额。显然,对于這两年如此巨大的数据差额,常铝股份是需要做进一步解释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常铝股份在自己披露的财报中,同样的项目就披露了两个不同的数据,其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一会儿是86053.77万元,一会儿是73550.23万元,二者之间相差约1.3亿元,究竟哪个数据才是真实数据,这属于披露失误还是有其他原因,也同样需要公司做更多的解释。
存货数据不合理
除了营收数据和采购数据异常之外,若是根据采购及消耗数据进行核算,常铝股份近几年的存货数据也是有很大疑点存在的。
财报披露,常铝股份2016年向其前五名供应商采购了163516.46万元,占采购总额的45.36%(见表3),由此可合理推算出这一年的采购总额达到了360486.02万元。根据财务的一般规则,采购总额除了需要结转到营业成本的部分,余下未结转的则会留存在存货中,导致存货规模增加。
不过在常铝股份的财报中,公司并没有直接披露营业成本中的直接材料金额,但披露了营业成本金额为263160.31万元,营业成本是包含直接材料成本的,将采购金额与营业成本相减,可得到97325.71万元的差额,因实际情况中,直接材料成本肯定比营业成本要少,这意味着原材料采购与成本的差额将会更大,将超过9.73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16年存货中,至少有9.73亿元的新增原材料要被结转到存货中。
可实际上,常铝股份2016年存货总金额只有89002.4万元,比2015年存货只新增了25045.89万元,远远小于仅原材料一项导致存货新增的9.73亿元。如此结果意味着存货数据起码存在几亿元的差异,对此情况,公司是否也需要进行一下合理的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