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探究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网络资源最大化地为我们教学服务,启迪我们去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资源。
关键词:网络;资源;美术;教学
现代电化教育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脑和多媒体的应用,优化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也为以往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概念给以本质的揭示,将教育技术带进了信息时代。社会科技的发达,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的普及,使得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已成为必然。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已全面地进入了人类的活动。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而且还不断地促使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授受式的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建构新的美术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网络技术不仅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而且还在不断改变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在信息时代,作为中师的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应依据当今从高中淘汰下来的中师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愉快进行美术教学,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为人师表的优良品格。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
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探究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讲得好是一种享受,讲不好就是天方夜谭,学生就在云里雾里坐飞机。美术作品是多层次的和直观的,同时又是有差异的。美术作品是由多种层次和含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可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牛顿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批评家对美术作品的阐释只能涉及作品的一般性特征或某几个方面,不能穷尽作品的所有信息,我们不能将批评家的解释当做作品本身的全部或唯一的信息,并以此代替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否则,既会抹杀美术作品客观上所提供的多样、微妙的信息,也会压抑每个学生在欣赏活动中主观因素的发挥。我们不应仅仅是教学生读批评家的阐释,更要训练学生看美术作品的能力。理想的美术欣赏境界是欣赏者直接与作品交流。因此,如果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全面地、形象地、直观地呈现信息,就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和效果上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布尔劳在进行了颜色知觉实验后,提出了四种欣赏类型:(1)客观型,(2)生理型,(3)联想型,(4)性格型。他认为不同心理、生理类型的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
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有机完美地整合起来,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的不足,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掌握是有限的。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精通这么多学科知识实在有些困难,何苦死要面子把网络资源拒之门外呢?
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美术课的绿色通道
面对神奇的网络,可以利用校园网整合某一片区域中美术学科教学,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与学习困惑和经验。这样,依托互联网、校园网就可以激发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一个立体构建的过程和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和延伸。例如:汶川地区或者整个州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网上共同创办美术教研报(当然需要资金,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扶持)。我个人认为,这对于我们中等师范学校意义尤为重要。我们是五年制的中等师范,又有美术专业班,我们需要了解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熟悉小学各学科的现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教和学。我们在网络上可展示教师们之间优秀的教学反思、小故事、教学案例。大家可以在校园网上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学生课内外可以在电脑室浏览校园网优秀学生作品,可以在网上动手制作美术作品上传至校园网,让学生更好地享受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他们创造熟悉小学美术教学的机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美术课件和教学的完美结合会更加完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MSN、QQ、E—MAIL达到交流。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予完善的答复。我们可以在美术教研报开设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为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随着现代教学设施逐步进入课堂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恰当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但是,我们在利用网络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真正做到恰到好处,锦上添花,扬长避短,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2] 赫伯·里德,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关键词:网络;资源;美术;教学
现代电化教育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脑和多媒体的应用,优化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也为以往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概念给以本质的揭示,将教育技术带进了信息时代。社会科技的发达,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的普及,使得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已成为必然。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已全面地进入了人类的活动。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而且还不断地促使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授受式的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建构新的美术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网络技术不仅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而且还在不断改变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在信息时代,作为中师的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应依据当今从高中淘汰下来的中师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愉快进行美术教学,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为人师表的优良品格。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
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探究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讲得好是一种享受,讲不好就是天方夜谭,学生就在云里雾里坐飞机。美术作品是多层次的和直观的,同时又是有差异的。美术作品是由多种层次和含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可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牛顿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批评家对美术作品的阐释只能涉及作品的一般性特征或某几个方面,不能穷尽作品的所有信息,我们不能将批评家的解释当做作品本身的全部或唯一的信息,并以此代替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否则,既会抹杀美术作品客观上所提供的多样、微妙的信息,也会压抑每个学生在欣赏活动中主观因素的发挥。我们不应仅仅是教学生读批评家的阐释,更要训练学生看美术作品的能力。理想的美术欣赏境界是欣赏者直接与作品交流。因此,如果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全面地、形象地、直观地呈现信息,就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和效果上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布尔劳在进行了颜色知觉实验后,提出了四种欣赏类型:(1)客观型,(2)生理型,(3)联想型,(4)性格型。他认为不同心理、生理类型的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
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有机完美地整合起来,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的不足,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掌握是有限的。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精通这么多学科知识实在有些困难,何苦死要面子把网络资源拒之门外呢?
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美术课的绿色通道
面对神奇的网络,可以利用校园网整合某一片区域中美术学科教学,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与学习困惑和经验。这样,依托互联网、校园网就可以激发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一个立体构建的过程和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和延伸。例如:汶川地区或者整个州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网上共同创办美术教研报(当然需要资金,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扶持)。我个人认为,这对于我们中等师范学校意义尤为重要。我们是五年制的中等师范,又有美术专业班,我们需要了解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熟悉小学各学科的现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教和学。我们在网络上可展示教师们之间优秀的教学反思、小故事、教学案例。大家可以在校园网上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学生课内外可以在电脑室浏览校园网优秀学生作品,可以在网上动手制作美术作品上传至校园网,让学生更好地享受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他们创造熟悉小学美术教学的机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美术课件和教学的完美结合会更加完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MSN、QQ、E—MAIL达到交流。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予完善的答复。我们可以在美术教研报开设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为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随着现代教学设施逐步进入课堂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恰当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但是,我们在利用网络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真正做到恰到好处,锦上添花,扬长避短,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2] 赫伯·里德,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