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岳麓版必修Ⅱ第13课三处内容的思考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教学岳麓书社2008年第3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以下简称“第13课”)时,对几处内容有些困惑,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第一处,第13课第59页:“到1911年,全国铁路虽然总长9292千米,但其中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5574千米。”而相对应的内容在岳麓书社必修Ⅱ2006年第2版第67页则表述为:“到1911年,虽然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但其中90%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330千米。”很明显,关于“到1911年,全国铁路和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岳麓书社必修Ⅱ2008年第3版和岳麓书社必修Ⅱ2006年第2版两版提供的数据差异较大。更令人困惑的是第13课第59页的前后内容:如果全国铁路总长才“9292千米”,有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那么清政府如何能自主修铁路达到“仅5574千米”?到1911年,全国铁路和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究竟分别有多长?
  笔者提供手头上的一些材料与教材上的数据相对比:1,芮坤改在《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一文中指出:“到1911年,在建成9618.1公里铁路中,借款筑路占中国铁路总长度的54%,计5192.78公里(内含由中国出资建筑,后借入外资的铁路);由西方国家直接经营的铁路占39.1%,计3759.7公里;完全由中国自己出资建筑的铁路占6.9%,总共665.2公里。”2,袁伟时在《中国铁路(1863—1949),"在愚昧、专制、侵略下挣扎》一文中指出:“前清一代修筑了9618公里铁路,其中9254公里是甲午战争后1895至1911年间修筑的,平均每年修筑544公里,而在此以前每年仅修建20公里。”3,李占才著的《中国铁路史》:“……清末36年间,中国共修筑铁路9968.5公里……保存下来的有9946.6公里……国有铁路,这种铁路有4955.9公里,占总里程的49.83%……帝国主义国家所有的铁路4277公里,占总里程的43%。”准确可靠的数据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按照常理,前清一代全国铁路总长和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多少千米应该是确定的,但大家说法不一,由于受参考资料缺乏和笔者水平的限制,不知道哪种说法更权威,该相信谁?
  第二处,第13课第62页阅读与思考(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其中问题有三个:“根据以上史实,请思考:1,义和团揭帖的内涵是什么?2,清政府多数官员为什么反对修筑唐山至北唐的铁路,为什么不以机车作为条件?3,你认为义和团和清政府在兴建铁路上的做法有无相似之处?应该如何评价?”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并没能充分利用好所给的材料。尤其是材料(3),内容很生动,从慈禧太后对待轿车这件事情上,说明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专制势力面对西方列强的瓜分,仍然排斥西方物质文明,其愚顽不化、不思进取的丑态昭然若揭。但是三个问题都没有用到材料(3),以至于这则材料无用武之地,其实第3问稍微改动一下即可发挥其价值:“你认为义和团和清政府在兴建铁路上的做法有无相似之处?应该如何评价义和团和清政府对新生事物的态度?”这样一来,材料(3)的内容就体现在问题里面了,同时也体现了义和团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态度,而不仅仅是“在兴建铁路上”这一个方面了。
  第三处,第13课第62页自我测评第l题:“算一算,1911年、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约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今天”是指什么时候?是固定的“今天”还是移动的“今天”?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今天”这个词的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①说话时的这一天。②现在;目前。”如果本题中的“今天”是词典的第一种解释,这里就可以理解为做这道题目时特定的那一天,那么,这道题目将无从下手。比如,笔者是在2009年4月15日上这一课的,哪个部门会提供2009年4月15日全国铁路总长的数据呢?目前,中国大规模兴建铁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铁路的建设时时刻刻也都没有停止过,估计谁都无法提供一个动态的“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确切可靠的数据。如果我们取第二种解释,那么,为了方便学生做题,教材应该提供具体的时间和数据,否则,因“现在和目前”的时间指向不明,全国铁路总长同样不能确定,题目依旧无从下手。所以,笔者建议教材提供新中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某一个具体时期的铁路总长,否则本题的“算一算”只能化为泡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他文献
现在的班级难管、学生难教,主要是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出了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仅成绩很不理想,还调皮捣乱、无所不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注意听讲,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管教,甚至顶撞长辈。这些“后进生”影响了相当一批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转化这些“后进生”,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成长有益,也有利于班级、学校的管理,对形成良好的学风
生动的细节描写,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表现和深化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文章的主题的表达。    一、细节描写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的心理    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细微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只需寥寥几笔,就
江西省普通高中2008年9月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是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教材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这些特点,我在高一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迫切认识和体会到,教师需要建立先进教学理念,探索科学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在高一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与做法,实为抛砖引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学习,“使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要求今后的教育必须以“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价值取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本领。“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时代的
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EXCEL电子表格》往往归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的某章学习,由于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要求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常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制作表格、输入、输出数据和简单计算的层面。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目标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能力立意”、“就业导向”为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计算机专业文秘方向
“民以食为天”,这是流传了很久的一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吃”自古就是一件大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餐桌日益丰盛,鸡鸭鱼肉已不再是只有过年才能尝到的稀罕物。但是,生活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美好,每当站在菜市场,看着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和肉类,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焦虑:吃鸡蛋吧,蛋黄不红的不像是土鸡蛋,蛋黄特别红很可能含有苏丹红;吃馍馍吧,特别白的又担心用吊白块熏蒸而成;大米雪白晶莹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会遇到那么几个不尽如人意的比较难教的学生,他们由于种种心理、生理的障碍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或有不少不良行为,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对于“问题学生”最简单的肯定、赞扬和赏识之言往往能激发起他们自我教育和奋发向上的动力,能增强其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能促其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009年秋季,我担任七(10)班的班主任,在这个班中有个K学生,在老师和
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教学将课程和教学分离成两个领域,“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关注的事,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这样课程就成了专制的一方,而“教学”则成为被控制的一方,教学的过程就成为忠实而有效地执行课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在这种背景下,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在教学中不可能真正得到发挥。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
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个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    面对众多版本的教材,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以大量的知识作为后盾,重新整合教材,总结规律与技巧,让课本真正成为知识的载体,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者。我们更应在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去挖掘有价值的因素,结合学生的实
上网、抽烟、谈恋爱是中学生的三大顽疾。上网更是触目惊心,它严重地摧残了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华社电发布的200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中学生上网现象普遍,比例高达85.3%,每天都上网的占总人数的13.0%。据新华社电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3.76亿,位居世界第一,青少年约占网民总量的三分之一。又据《中国青少年网络数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