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的学科。针对科学的学科特点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有所欠缺,并且在小学生中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文章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入手,根据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表达与交流能力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
  引言: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各种能力尚且没有发展完全,给小学科学的探究式教学带来了挑战,但是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要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对表达与交流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随着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提出,素质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一种居于主流的教育观念,并且很多家长都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在这种背景下自然忽视了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小学生都爱吵爱闹,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只能减少与学生的互动,这种情况无形中也遏制了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途径有限
  结合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使教师们有意识的进行小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提高,采取的形式也是在科学课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单一陈旧的培养途径长期使用已经不能起到激发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兴趣的作用,并且实际培养效果也非常有限。
  (三)班级氛围凝重
  人只有在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下才能高效的表达自己,因此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提高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基础,尤其是小学生天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在上课过程中很难做到自觉的表达自己,对良好氛围的依赖程度更高。但是部分科学教师为了使小学生们在课上听话,经常以一种严肃的状态面对学生,没有健康的师生关系,凝重的班级氛围限制了小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四)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不能缺失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及时发现教师教法、学生学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误区,造成教学评价在表达与交流培养方面的缺失或者效果不佳的局面,影响了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视程度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并提出科学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自觉将培养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提高对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视程度,进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创新表达与交流培养方式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的影响,在上课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其自觉在教学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过程中创新培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要重视互动式教学,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中机械的提问式的互动教学,通过提高互动质量来实现培养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目的,例如转变是非问的提问形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在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时思维比较活跃,并且人数较少,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例如在科学教学中给出一个题目,让小组成员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
  营造适宜培养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良好环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不再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而采取严肃的形象,与学生做到亦师亦友,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其次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善于表达与交流的环境,例如通过班级文化墙等形式来让表达与交流成为一种风气,使小学生身处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要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总结性评价,还要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阶段性评价,避免在小學科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的缺失与无效。首先教师要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与标准,例如加入学生评价,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在科学课堂上对学生做出鼓励,小学生对鼓励与表扬的需求远远大于初高中生,因此教师要擅于通过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例如在小学生在课上勇敢表达自己,教师就要及时表扬。
  结语
  科学在小学阶段受到的重视远远不如语文数学等学科,因此这一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后性,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要求,需要针对教法做出调整,实现对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金榜.小学低年段科学课堂上的表达与交流[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02):68-70.
  [2]田海丰.小学科学教学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4,(08):153-154.
  [3]时以亮.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92.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Dickkopf 1蛋白(DKK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RA骨与关节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DEXA)法测定113例RA患者和120名健康对照组骨密度,所有RA患者摄双手X线并进行Sharp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55名)外周血β-连环蛋白和DKK1水平.计量资料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尿酸盐沉积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病发病机制明确,有许多有效的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因治疗不当而使病情迁延。
期刊
摘要:目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我国的素质教育新要求,同时,“一刀切”也不能满足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需求,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也不相符合。“分层教学”是一种更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教育方法,它能让教育教学更面向全体化,使得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同时素质教育也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前言]:当今社会,在家庭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和需求量越来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的基质细胞,不仅具有支持造血的功能,还具有分化为中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的潜能,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以及内皮细胞[1]。
期刊
患者男,23岁.因突发胸背疼痛2d于2012年1月24日入院.患者2000年因颜面部、手掌、脚掌多处红斑,嘴角溃烂,光敏现象,脱发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在我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入院,经激素(泼尼松30 mg/d)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2000一2009年不定期在我院门诊复查.2004年8月复查时发现蛋白尿(+++),予以免疫抑制
期刊
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本文介绍1例WG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并迅速死亡的病例,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期刊
摘要:如果说学历是没人认步入社会最好的一块敲门砖,那么利用学历以外的能力抢占竞争先机就显得越发重要。此时口才完全能够改变人的第一印象,即使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是不懂得如何表达也是无济于事,也会被茫茫人海所掩蓋。口才是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初中语文朗读是提高口才关键时期,本文就此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更好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办法,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磷酸二酯酶(PDEs)活性的变化及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探讨PDEs在RA及RA-I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67例初治活动期RA患者分为RA-ILD组30例和单纯RA组37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0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BMCs中环磷酸腺苷(cAMP) PDEs的活性变化,并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肺损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
期刊
目的 评价依托考昔治疗中国人群膝或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该多中心、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进入试验组(90例,口服依托考昔60 mg,每日1次),活性药物对照组(9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次,每日2次).疗程4周.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后2组的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次要疗效终点包括W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