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删掉100个好友后,依然认不出您老哪位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朋友圈,经常会发现陌生的名字,而且不是真人头像,ID也不是真名的拼音,翻这个名字下的聊天记录往往还是空的,真的没法猜这个人是谁。
  我微信有1600多个好友,前晚奋力删掉100多,还剩1500多,依然是个庞大的数字。
  根据邓巴原理,一个人真正能够交往的朋友,加上亲人,也就150个左右。也就是说,思前想后奋力删掉一批后,我的微信好友数依然10倍于著名的“邓巴数”。显然,这里边大多数跟我都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比如可以随便吃个饭聊聊天那种。
  回想我是怎么攒到10倍于邓巴数的微信好友的。前微信年代,我手机通信录上有四五百个号码,目前80%以上已经转化为微信好友。这些好友属于历年积攒,有些虽然已经不怎么交往,记忆犹在。另外一大批是同事,由于我在公司服务够久,公司够大,这几年陆续加为微信好友的估计要占总名单的一小半。同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有些可能面都没见过,但保不齐人家突然有事要找你,却发现被你删了,怎么都说不过去。所以只要还在公司,同事们的微信是必须保留的。以上两部分是不能动的。
  然后是社会关系,包括因为微信重新联系上的老同学老同事、行业里边的熟人或者彼此仰慕的人、外部工作关系而添加为好友等等。这些也是轻易不能动的。总不能哪天老同学或者工作伙伴找你突然发现你把他删了,这叫什么事。
  前晚删的主要是群聊中乱加的不认识的人、外部活动中举着手机要求加好友的。那种一下子涌过来好几个要求跟你加微信的场面,估计大家都遇到过,内心未必没有抵触,但是你不好意思拒绝啊。
  当然清理这些“好友”也抱着功利心。有些朋友圈内容有趣,能够增益见闻的,虽然从未说过话,也不舍得删的。抱歉,我的小算盘就是这样,没什么好隐瞒的。
  这里要对被我删除的朋友们说声抱歉,我们能够构成好友的关联实在太弱了。我又是一个喜欢并且舍得清理的人,前天刚把办公室满满一书柜的书在5分钟内几乎全清空。我的衣柜原则也是买进来一件,必须同时清出去一件。
  接下来要讲讲我使用微信时的困惑,也是促使我清理好友的主要原因:
  您是谁啊?
  看朋友圈,经常会发现陌生的名字,而且不是真人头像,ID也不是真名的拼音,翻这个名字下的聊天记录往往还是空的,真的没法猜这个人是谁。有时候我会发一句您老哪位,也不见得能收到回复。多半,以前我知道他(她)是谁的,但是人家改了昵称我就不知道了。
  老家伙们,或者职场上的人,一般都会用真名真人头像,少数特别敬业的还会主动标记自己哪间公司。不用真名的,也都是万年不变的惟一昵称,也不会引起误会。但是很显然更自由更年轻的朋友们不吃这套,人家想改昵称说改就改,换头像可以组成一个动物园。你当然不能指责他们,你猜不出是谁那只能是你的错,对吧。
  其实大家知道,我昨天在朋友圈发牢骚,就有好多人给我建议:你可以给好友加标注啊,标注过他再怎么改昵称也不影响了。
  这个我是自然懂的,只是加标注往往也并不那么容易。任何场合、情愿不情愿,添加一个微信好友,我发现很多人缺乏自我介绍的习惯。比如他昵称叫张三,互加后他根本不理你,或者只是发过来一个笑脸,表示咱们添加成功了,然后就永远成为名单上和朋友圈的潜水者。如果哪天他再改了昵称和头像,除了主动问他,没有任何线索猜出他是谁。
  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发一句:我叫李方,某某公司做什么的,请多指教。很老派吧。对方一般也会同等回复,这样我就给他名字做标注了,比如:张三(某公司PR总监),这类。
  但还是有问题。现在人转换职业频繁,去年他是某公司PR总监,可能今年就自己创业当CEO了,你看朋友圈还老想着人家每天攒公关稿互黑,这个就失敬了。
  其实更纠结的往往是老友老同学老同事,曾经那么熟,没必要做标注吧,可是人家偶尔想放飞一下自我,默默地把昵称和头像哗啦都给改了,还跟帖点赞我朋友圈,我就懵圈了。发一句您老哪位,对方还很不高兴:我呀,连我都不认得了?
  当然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今天有閑心写出来而已。大家习惯不同,开心就好。
其他文献
在这位“最懂孩子的设计师”看来,大部分幼儿园可能都把设计重点放错了地方。最好的幼儿园,也许比我们想象的都要简单。  演讲厅的投影屏上打出一张有点模糊的旧照,一个三四岁男孩全身都是泥巴,咧嘴傻笑看着大家。“我童年最深的一个记忆就是,对我想做的事,妈妈从来不会说‘不’! 所以我设计的出发点一直是,让孩子可以拥有我小时候那种快乐的体验。”  在2017首届深圳设计周的“价值工厂”,身穿休闲西服的日比野拓
无论是通过国外电商平台,还是国内代购转运公司,抑或通过熟人人肉带货,这些都是最受老外欢迎的中国产品。他们不但忠实地大批量反复购买,还会充满热情地在社交网络上表达对它们的喜爱。老干妈  国民女神的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溢满世界人民的心田。咬一口老干妈三明治,浓郁的芝士香混合老干妈的鲜辣;质地韧嫩的西冷小牛排,搭配上好的老干妈,一款极具中国风味的牛排就这样诞生;另外,老干妈拌寿司、拌黄油、拌蛋黄酱、
春节前,中国运动品牌李宁亮相纽约时装周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撇开设计好坏不谈,李宁能引起大家的好感,除了它让广大中国网友宣泄了爱好热情,还与它在秀场上展示的服饰都是当下越来越潮的时尚风向有着很大关系,尤其秀场上亮相的老爹鞋,秀前就已经在鞋圈吵翻了天。  老爹鞋的流行,源于法国时尚品牌 Balenciaga 在 2017 秋冬男装秀场发布的 Triple S 运动鞋在网上被刷屏,那之后,老爹
红肚兜儿  专栏作家,微信大号。著有《一切不合适,都是因为不够爱》等。    当年认识一个姑娘,温柔乖巧,性格很好,总是笑眯眯的,从没见过她发脾气。同事给她介绍了个对象,那是个看上去充满经验的所谓“老手”,傍晚骑一台噪音巨大的摩托车,轰隆隆开到她单位宿舍大院,然后潇洒地迈着大步,像拎一只宠物那样把她拎到摩托车后座,共赴一场约会。  她很矜持,只是想尝试交往看看。这个男人,却迫不及待要散发自己浓郁的
在墨尔本的游人,不论是坐有轨电车,还是在雅拉河边闲逛,都一定会注意到瑞丁思书店墨绿色的门面。它在2016伦敦国际书展上被评为“全球最佳书店”,如今已有七家门店,一直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瑞丁思书店的故事,要从1969年开始。那时,随着摇滚乐和嬉皮运动席卷全球,澳大利亚也开始接受这种社会变革氛围的洗礼。当时澳大利亚青年们享受波西米亚式生活的中心地带,要属墨尔本大学附近的“意大利街”L
数字货币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交易方式,以及对货币的思考方式?随着数字支付创新的狂飙突进,上述问题如今引发关注。  无论脸书(Facebook)自己的数字货币宏大计划(Libra,天秤币)最终成功与否,它都已经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  德意志帝国的俾斯麦曾说:“如果必将发生一场革命,那我们宁愿去引领它而不是遭遇它。”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要去尝试塑造数字货币革命。而是
《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这部短篇小说集,是在一种汉语文学整体拙劣寒酸的气氛下,出现的优秀作品。这部小说集内含十四篇小说,几乎都是作者赵志明十年前的创作,其出版亦算是读者“辨认”出来的结果—此前作者的两本电子书在豆瓣上架,均得到了高人气高分的对待,其中《还钱的故事》在豆瓣阅读虚构类排行榜长期占据首位。  小说集中的故事均是围绕乡间的凡庸生活展开,赵志明写肉身的死,也写你我随时可以感知到的那些悲剧,在一
也许很多人会对熊亮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殊不知,他曾轰动大半个中国童书圈。2018年,熊亮这个名字入围了国际安徒生奖,这可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被称为“儿童文学中的诺贝尔奖”,每位作家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而熊亮是至今为止唯一入围的中国画家。  虽然他最终与奖项擦肩而过,但熊亮的入围,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原创儿童绘本成为世界一流的可能性。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在熊亮的工作室里见到了他。彼时,他刚参加完莫
始终秉持以自然发酵理念美肤的苏秘37°(SU:M37°),在这一季携全新花妍悦色釉彩唇膏闪耀上市,全系六色盛放,点亮女性双唇动人魅力。苏秘37°(SU:M37°)將自然发酵护肤成分融入唇膏,特别蕴含发酵花成分,赋予双唇如花朵般浪漫色彩的同时,深层修护唇部肌肤,令双唇持久鲜亮润泽。
宋朝的店铺或商贩,很喜欢用关扑的游戏来吸引顾客。假如你是宋朝人,在市场上看中一样商品,比如一斤羊肉,一件衣裳,你可以按市价买下来,也可以跟店主商定用关扑的方式赌一把:只掏一点钱参与摇奖,比如100文钱的商品,你掏10文便可以获得一次关扑的机会,你若赢了,商品你拿走;若输了,10文钱归店家。这便是宋人所说的“关扑买卖”。    春节将近,跟友人到商场逛逛,准备购置些年货。商家为促销商品,在商场门口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