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化图书市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复杂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出版社发现市场机会,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版社集中人力、财力投入目标市场,保证图书适销对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要求也越高,图书市场也因此更加细化。所谓图书市场的细分,是出版单位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把市场划分为不同兴趣和需求的读者群体,并从中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细化图书市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复杂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出版社发现市场机会,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版社集中人力、财力投入目标市场,保证图书适销对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
读者需求定位,划分农村市场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观念、健康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通过读书改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品质。农村读者需求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别,也就是根据需求的相似性来细化图书品种,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
第一,文化教育类图书。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定终身的环境下,教学辅导书需求旺盛,同步练习、字典辞书,品种多,需求量大。农村读物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副牌)设置了专门的文教编辑室,不仅面向城市的学生,更考虑农村乡镇学生的实际需求,已出版了不少教育教辅类图书。此类图书在农村图书市场占有重要位置,要充分挖掘市场,使之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卫生保健。在农村图书市场,健康类图书也是一大热点。受限于医疗卫生条件,很多农村读者从图书中获取健康信息,已成为自我保健的主要方式。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读者对于生活健康的关注也逐步提升。因此,卫生健康类图书在农村市场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常见病的防治、家庭护理、优生优育、中医小验方等图书会很受欢迎。
第三,电子产品类。各种各样的现代电器,进入了农村的千家万户,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活。例如,使用电脑已不是什么能不能的事情,而是刻不容缓、非常紧迫的事情。农民通过电脑的使用,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成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家电维修、电脑使用图书在农村图书市场中也应占有一定比例。
第四,职业技能类。如今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已逐步从简单的劳动力输出向劳动技能输出转变,即便是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并通过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如与农业相关的花卉园艺工、林木种苗工、动物检疫检验员,非农业的钳工、电工、烹饪等图书,也正在农村图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上述的这几方面图书,还有一些农机使用、经营管理、文化娱乐、农家乐建设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细分农村市场,量身打造图书
有资料显示,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口2亿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2.34亿。这些人由于受教育程度、认知层次、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地域等差异,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图书消费需求。不论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出发,还是从市场得到的反馈来看,农业科技类图书还是很受欢迎,笔者认为不同的农民读者定位,可以策划不一样的图书。
第一,外出务工人员。一部分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对图书的需求更趋于城市人的文化需求。还有一些打工者,在城市发展。对于这些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打工女性系列丛书》,由于其贴近生活,对打工生活指导性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一些针对务工者回乡创业的图书,如,《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南》《农民工应掌握的110个创业常识》《开始你的农业创业》等,这些图书的宗旨就是给予有见识、有技术、有资金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以启迪、引领作用。近些年,农民工讨薪维权、工伤纠纷等问题屡屡发生,务工者的权益受到损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村法律大讲堂: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是农村广大群众了解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的指导读本,由于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文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农民读者的欢迎。
第二,普通农户。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致富的人,往往是愿意并有能力通过学习农业技术获得收益的人。这类人主动掌握技术的愿望强,他们获得技术知识的一个渠道就是图书。笔者在多年工作中经常接到农民要求购买某类果树图书的电话、信件,往往是当地某种果品好销,有人从中获得了效益,促成了他们学习的愿望。针对这类人,做他们需要的图书,写出关键技术,只写怎么做,不写为什么。内容注意求新意,紧跟形势,可读性要强。例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果树嫁接16法》《养殖七日通丛书》等以技术为主的图书备受读者的青睐。
第三,专业户。通常从事规模化养殖或种植农户称为专业户,他们生产的风险大,预期的效益高,更愿意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专业户对图书需求的层次更高。介绍技术不仅是要讲怎么做,还要介绍为何这样做。农村图书市场此类图书市场的潜力很大,应作重点开发。例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果园精细管理丛书》之《樱桃精细管理十二个月》等系列图书主要阐述樱桃、梨、苹果、核桃等果园十二个月如何进行精细管理,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第四,农业技术员。据农业部资料显示,在农村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广大植保员、兽医防疫员等,大约71万人。他们有一定的学历、专业知识,更希望能读到对自己工作、对自己专业有提升的书籍。图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的前瞻性,农技人员通过图书提高充实自己,更好地指导生产。这类图书前景较好,可作适度开发。例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农技员丛书》《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丛书》,内容涉及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
第五,大学生村官。很多大学生村官都不是农业科班出身,他们所学专业不对口,造成学用脱节,很多人对农村需用的技术不了解,并且农村状况复杂,对村务管理等无从下手。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对大学生村官提出较高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会有必要的培训,也需要相关的书籍促进他们的学习,例如,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实用技术、市场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图书非常适合大学生村官阅读。 抓住市场需求,把握出版契机
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图书市场,根据2010年的统计,中国13.4亿人口中有7.4亿为农村人口,只从地理人口数量来看是相当庞大的。如果说人口多,农村图书市场就一定大,这个信息肯定是错误的。农村图书市场由于历史、经济、教育、习惯等原因反而是弱化的,有资料显示,近十年间城乡图书消费的比例为3∶1,每年农村消费的图书仅为全国消费量的1/4。近些年,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普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口眼界的开阔,农村人对精神产品——图书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正是农村图书市场开发的巨大潜力所在,农村图书市场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各地农业条件、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异,必然决定了农民读者需求的多元化。
全国除了中国农业出版社等专业从事“三农”图书出版的出版社,省级科技类出版社及综合类出版社也出版了大批针对农村图书市场的图书,市场已有趋于饱和的趋势。如果出版单位没有清晰的市场细分策略,图书的品种过于单一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盲目跟风,不贴近实际,不能满足农民需要,会造成图书积压,给出版社带来损失。作为出版单位,我们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对图书市场进行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是出版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图书市场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定价。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水平较低,农民购买力有限。普通农民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图书的价格,除非是急需,否则他们会考虑再三。经过调查发现,10~15元的图书是目前他们比较能接受的价格,而对于20元以上的图书,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都难以接受。在细分农村读物市场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定价问题。第二,内容。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使农民看得懂、用得上,能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创新性,将当前的新技术、新知识介绍给农民读者,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三,装帧。要朴素大方,忌华而不实。图书装帧是影响图书价格的主要因素,为此,出版社应该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图书功能,力求质优的同时,做到价格合理,易于让农民读者接受。
农村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普通图书市场一样,向着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作为为“三农”服务的出版社,只有把有限的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好自己的服务对象,才能使出版社可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2002.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黄嗣.我国当前农村图书市场特征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6(5):11-12.
[3]张吉响.农村到底需要哪些图书[OL]//http//www.9zcbs/dongtaiview.asp.did=5
[4]左志平.目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战略选择[J].中国出版,2007(3):31-33.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要求也越高,图书市场也因此更加细化。所谓图书市场的细分,是出版单位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把市场划分为不同兴趣和需求的读者群体,并从中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细化图书市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复杂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出版社发现市场机会,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版社集中人力、财力投入目标市场,保证图书适销对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
读者需求定位,划分农村市场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观念、健康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通过读书改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品质。农村读者需求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别,也就是根据需求的相似性来细化图书品种,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
第一,文化教育类图书。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定终身的环境下,教学辅导书需求旺盛,同步练习、字典辞书,品种多,需求量大。农村读物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副牌)设置了专门的文教编辑室,不仅面向城市的学生,更考虑农村乡镇学生的实际需求,已出版了不少教育教辅类图书。此类图书在农村图书市场占有重要位置,要充分挖掘市场,使之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卫生保健。在农村图书市场,健康类图书也是一大热点。受限于医疗卫生条件,很多农村读者从图书中获取健康信息,已成为自我保健的主要方式。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读者对于生活健康的关注也逐步提升。因此,卫生健康类图书在农村市场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常见病的防治、家庭护理、优生优育、中医小验方等图书会很受欢迎。
第三,电子产品类。各种各样的现代电器,进入了农村的千家万户,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活。例如,使用电脑已不是什么能不能的事情,而是刻不容缓、非常紧迫的事情。农民通过电脑的使用,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成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家电维修、电脑使用图书在农村图书市场中也应占有一定比例。
第四,职业技能类。如今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已逐步从简单的劳动力输出向劳动技能输出转变,即便是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并通过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如与农业相关的花卉园艺工、林木种苗工、动物检疫检验员,非农业的钳工、电工、烹饪等图书,也正在农村图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上述的这几方面图书,还有一些农机使用、经营管理、文化娱乐、农家乐建设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细分农村市场,量身打造图书
有资料显示,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口2亿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2.34亿。这些人由于受教育程度、认知层次、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地域等差异,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图书消费需求。不论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出发,还是从市场得到的反馈来看,农业科技类图书还是很受欢迎,笔者认为不同的农民读者定位,可以策划不一样的图书。
第一,外出务工人员。一部分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对图书的需求更趋于城市人的文化需求。还有一些打工者,在城市发展。对于这些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打工女性系列丛书》,由于其贴近生活,对打工生活指导性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一些针对务工者回乡创业的图书,如,《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南》《农民工应掌握的110个创业常识》《开始你的农业创业》等,这些图书的宗旨就是给予有见识、有技术、有资金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以启迪、引领作用。近些年,农民工讨薪维权、工伤纠纷等问题屡屡发生,务工者的权益受到损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村法律大讲堂: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是农村广大群众了解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的指导读本,由于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文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农民读者的欢迎。
第二,普通农户。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致富的人,往往是愿意并有能力通过学习农业技术获得收益的人。这类人主动掌握技术的愿望强,他们获得技术知识的一个渠道就是图书。笔者在多年工作中经常接到农民要求购买某类果树图书的电话、信件,往往是当地某种果品好销,有人从中获得了效益,促成了他们学习的愿望。针对这类人,做他们需要的图书,写出关键技术,只写怎么做,不写为什么。内容注意求新意,紧跟形势,可读性要强。例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果树嫁接16法》《养殖七日通丛书》等以技术为主的图书备受读者的青睐。
第三,专业户。通常从事规模化养殖或种植农户称为专业户,他们生产的风险大,预期的效益高,更愿意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专业户对图书需求的层次更高。介绍技术不仅是要讲怎么做,还要介绍为何这样做。农村图书市场此类图书市场的潜力很大,应作重点开发。例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果园精细管理丛书》之《樱桃精细管理十二个月》等系列图书主要阐述樱桃、梨、苹果、核桃等果园十二个月如何进行精细管理,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第四,农业技术员。据农业部资料显示,在农村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广大植保员、兽医防疫员等,大约71万人。他们有一定的学历、专业知识,更希望能读到对自己工作、对自己专业有提升的书籍。图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的前瞻性,农技人员通过图书提高充实自己,更好地指导生产。这类图书前景较好,可作适度开发。例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农技员丛书》《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丛书》,内容涉及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
第五,大学生村官。很多大学生村官都不是农业科班出身,他们所学专业不对口,造成学用脱节,很多人对农村需用的技术不了解,并且农村状况复杂,对村务管理等无从下手。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对大学生村官提出较高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会有必要的培训,也需要相关的书籍促进他们的学习,例如,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实用技术、市场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图书非常适合大学生村官阅读。 抓住市场需求,把握出版契机
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图书市场,根据2010年的统计,中国13.4亿人口中有7.4亿为农村人口,只从地理人口数量来看是相当庞大的。如果说人口多,农村图书市场就一定大,这个信息肯定是错误的。农村图书市场由于历史、经济、教育、习惯等原因反而是弱化的,有资料显示,近十年间城乡图书消费的比例为3∶1,每年农村消费的图书仅为全国消费量的1/4。近些年,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普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口眼界的开阔,农村人对精神产品——图书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正是农村图书市场开发的巨大潜力所在,农村图书市场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各地农业条件、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异,必然决定了农民读者需求的多元化。
全国除了中国农业出版社等专业从事“三农”图书出版的出版社,省级科技类出版社及综合类出版社也出版了大批针对农村图书市场的图书,市场已有趋于饱和的趋势。如果出版单位没有清晰的市场细分策略,图书的品种过于单一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盲目跟风,不贴近实际,不能满足农民需要,会造成图书积压,给出版社带来损失。作为出版单位,我们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对图书市场进行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是出版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图书市场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定价。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水平较低,农民购买力有限。普通农民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图书的价格,除非是急需,否则他们会考虑再三。经过调查发现,10~15元的图书是目前他们比较能接受的价格,而对于20元以上的图书,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都难以接受。在细分农村读物市场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定价问题。第二,内容。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使农民看得懂、用得上,能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创新性,将当前的新技术、新知识介绍给农民读者,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三,装帧。要朴素大方,忌华而不实。图书装帧是影响图书价格的主要因素,为此,出版社应该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图书功能,力求质优的同时,做到价格合理,易于让农民读者接受。
农村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普通图书市场一样,向着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作为为“三农”服务的出版社,只有把有限的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好自己的服务对象,才能使出版社可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2002.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黄嗣.我国当前农村图书市场特征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6(5):11-12.
[3]张吉响.农村到底需要哪些图书[OL]//http//www.9zcbs/dongtaiview.asp.did=5
[4]左志平.目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战略选择[J].中国出版,2007(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