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初中或高中的毕业班教师即平常所说的“把关教师”的安排,很多学校采取“始终如一”的做法,即基本让一批老教师“镇守”初三或高三。我认为,这种做法不科学。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着眼,提下面两点看法。
一、群体注意新老配合
在安排“把关教师”时整个群体应坚持新老结合的原则。这里的新老既指教龄的长短也指有没有担任过高三、初三的经历。新教师和老教师的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
从教龄即年龄看,新教师(这里不包括刚走出校门的新任教师)观念新(教学理念),接受新东西快(能更好地投入于教改中);朝气蓬勃,热情高涨,说干就干,敢于尝试。但他们大多学历较高,学科知识比较新而全,理论有余而经验不足,工作中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做事有时不顾后果。老教师则考虑问题全面,做事稳重,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们经常固守已有的经验,严重的会抱残守旧,创新突破性不强,对于新生事物抱观望的态度,特别对于教改不敢轻易尝试,甚至面对一些教学新成果还不敢相信,不敢应用。
显而易见,曾经担任过毕业班教学工作的“老”教师有一套丰富的备考经验,一些经验特别丰富的教师容易满足,也是“驾轻就熟”,对自己的一套“本领”几年、十几年运用如一日,当形势发生变化时有些甚至舍不得丢弃。对于更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怀着一种抵制心理。总认为自己的一套经过那么久的考验应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而刚任毕业班的教师没有备考经验,势必会时存忧患,“诚惶诚恐”努力钻研,倒是容易掌握一些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探索一些备考新路子。
二、实施个人循环把关
对于个体教师的选用上,应实施个人循环把关的做法。也就是说,在选用毕业班的教师具体到个人就是要从经过高(初)一、高(初)二的教师中挑选,也不要让一个教师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把关教师”。那些从高(初)一、高(初)二上来的教师对整个教材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现在的课改,三头两天就有一些新东西。长期处于“把关”地位的教师因为备考需要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关注高(初)一、高(初)二的事了。另外,刚带高(初)一、高(初)二上来的教师对学生情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而长期带毕业班的教师面对的是处于紧张备考状态的学生,这与刚上来也许还没有思想准备的学生情况是不同的,这个过渡期也许就没有刚上来的教师顺手呢。
对于选用“把关教师”我还有一个时间上的看法,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教师我不提倡让他直接上毕业班的课,学历再高,理论和实践还是两回事。没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就“把关”是不成熟的。一个教师上了高(初)一、高(初)二之后,综合考察还可以就应让他跟上去,最好让他连带两年。因为如果他知道带了两年之后他将会把他的这些学生拉出去和别人大比拼,他就会更负责,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能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而不会想到自己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得过且过,甚至想到没有成长机会而自暴自弃。而一个带了毕业班的教师却不宜让其一直“坚守岗位”,最多就让他连带三年。第一年上毕业班,经验不足,有待提高。第二年时有了一年的经验,就更胸有成竹,踌躇满志了。可以说第二年应该是实现高效率备考的黄金时段。是出成绩的高峰期。以后可能就是持平甚至有的会有下滑的趋势。当然,若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可以让一个教师连续上三年以上的毕业班教学。但真的不要过长,甚至令其处于一种不可动摇的初三或高三地位。因为在“把关”位置“霸”久了,有的可能会产生我是“大牌教师”,以为学校没有我不行的优越感,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会耍一下小脾气。况且人是有惰性的,当他所从事的工作熟悉了,对于他来说可能就会变简单了。很少有人会在简单的事情上精益求精,反而会变得麻木甚至厌倦。这对于年年不同的高考、中考是极不利的。而且高考中考经常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也就是说,在三年内高考中考算是比较稳定,在三年内连上毕业班还说得过去。若是再长,可能因高(初)一、高(初)二,包括本年毕业班的看起来小小的变化综合在一起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了。一直远离这些小变化的教师或许一下子难以调整过来。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
一、群体注意新老配合
在安排“把关教师”时整个群体应坚持新老结合的原则。这里的新老既指教龄的长短也指有没有担任过高三、初三的经历。新教师和老教师的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
从教龄即年龄看,新教师(这里不包括刚走出校门的新任教师)观念新(教学理念),接受新东西快(能更好地投入于教改中);朝气蓬勃,热情高涨,说干就干,敢于尝试。但他们大多学历较高,学科知识比较新而全,理论有余而经验不足,工作中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做事有时不顾后果。老教师则考虑问题全面,做事稳重,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们经常固守已有的经验,严重的会抱残守旧,创新突破性不强,对于新生事物抱观望的态度,特别对于教改不敢轻易尝试,甚至面对一些教学新成果还不敢相信,不敢应用。
显而易见,曾经担任过毕业班教学工作的“老”教师有一套丰富的备考经验,一些经验特别丰富的教师容易满足,也是“驾轻就熟”,对自己的一套“本领”几年、十几年运用如一日,当形势发生变化时有些甚至舍不得丢弃。对于更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怀着一种抵制心理。总认为自己的一套经过那么久的考验应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而刚任毕业班的教师没有备考经验,势必会时存忧患,“诚惶诚恐”努力钻研,倒是容易掌握一些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探索一些备考新路子。
二、实施个人循环把关
对于个体教师的选用上,应实施个人循环把关的做法。也就是说,在选用毕业班的教师具体到个人就是要从经过高(初)一、高(初)二的教师中挑选,也不要让一个教师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把关教师”。那些从高(初)一、高(初)二上来的教师对整个教材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现在的课改,三头两天就有一些新东西。长期处于“把关”地位的教师因为备考需要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关注高(初)一、高(初)二的事了。另外,刚带高(初)一、高(初)二上来的教师对学生情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而长期带毕业班的教师面对的是处于紧张备考状态的学生,这与刚上来也许还没有思想准备的学生情况是不同的,这个过渡期也许就没有刚上来的教师顺手呢。
对于选用“把关教师”我还有一个时间上的看法,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教师我不提倡让他直接上毕业班的课,学历再高,理论和实践还是两回事。没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就“把关”是不成熟的。一个教师上了高(初)一、高(初)二之后,综合考察还可以就应让他跟上去,最好让他连带两年。因为如果他知道带了两年之后他将会把他的这些学生拉出去和别人大比拼,他就会更负责,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能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而不会想到自己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得过且过,甚至想到没有成长机会而自暴自弃。而一个带了毕业班的教师却不宜让其一直“坚守岗位”,最多就让他连带三年。第一年上毕业班,经验不足,有待提高。第二年时有了一年的经验,就更胸有成竹,踌躇满志了。可以说第二年应该是实现高效率备考的黄金时段。是出成绩的高峰期。以后可能就是持平甚至有的会有下滑的趋势。当然,若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可以让一个教师连续上三年以上的毕业班教学。但真的不要过长,甚至令其处于一种不可动摇的初三或高三地位。因为在“把关”位置“霸”久了,有的可能会产生我是“大牌教师”,以为学校没有我不行的优越感,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会耍一下小脾气。况且人是有惰性的,当他所从事的工作熟悉了,对于他来说可能就会变简单了。很少有人会在简单的事情上精益求精,反而会变得麻木甚至厌倦。这对于年年不同的高考、中考是极不利的。而且高考中考经常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也就是说,在三年内高考中考算是比较稳定,在三年内连上毕业班还说得过去。若是再长,可能因高(初)一、高(初)二,包括本年毕业班的看起来小小的变化综合在一起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了。一直远离这些小变化的教师或许一下子难以调整过来。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