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抓了。
  一、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后,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我启发学生能否将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和圆柱体的侧面积推导公式的过程进行联想和联系,概括出求圆柱体表面积的公式。学生经过讨论并用学具操作,很快想出,因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近似长方形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圆的半径,因此,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为:S=2πΥ×(Υ+H)。
  二、善于联想和比较,培养学生在联想和比较中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如让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句数量关系句:“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比女工人的人数多1/4”,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句数量关系句进行联想,改变成内容不变但叙述方法不同的数量关系句,学生经过讨论,即很快能说出:(1)、男工人的人数是女工人的人数的1+1/4=5/4;(2)、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与女工人的人数的比是5∶4;(3)、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与男工人的人数的比是4∶5;(4)、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是男工人的人数的4/5,(5)、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5/9;(6)、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4/9;(7)、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比男工人的人数少1/5。这样学生很快能将比与分数进行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道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想象和比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有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归纳出了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演示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的一个面,请学生思考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的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这时实际只要求什么?那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創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下面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
期刊
摘要: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人有所作为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保证时间,营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言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语言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修养。中学政治课作为一门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它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大量的语言叙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期刊
摘要:随着体育隐蔽课程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识到了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性。体育隐蔽课程教育具有文化性、行为性、依附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敬业精神、较强的业务素质、一定的审美素质和良好的情感素质。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完善,体育隐蔽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
期刊
摘要: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产生一定的社会作用。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它们都具有相互依存、互为因果、融为一体、不可分隔的特殊关系。只有在认清楚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好的音乐与舞蹈作品,才能提高和丰富艺术形式。  远古及周初,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一般称乐,亦称乐舞。《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期刊
摘要: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的至高点。为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应拥有新的学生观。  知知识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对人的认识、对人需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因而对教育所培养的人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素质性教学与教学素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教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修养,提升教学素质是英语素质性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途径,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素质性教学是指针对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
期刊
摘要:生物的新课标将其目标定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的新课标将其目标定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
期刊
摘要:据报载,我国目前有“近八成中小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而且“这兴趣与年龄、学龄的增长成反比”(《教育文摘周报》98年5月13日第19期第2版)。这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不愿看到,也难以接受的事实。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除“应试教育”等其他因素以外,主要的原因是传统师生观念形成的不良后果。  我国传统师生观念的主要表现是“师道尊严”。许多教师养成了具有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学科,这门课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充分挖掘孩子的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以教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学科,这门课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以教学知识本身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