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新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四教材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北面还是南面?这是为什么呢?”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按照备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是北边的雪化得快。我的话音未落,班上有位学生大声喊:“老师、老师你错了,去年有个下雪天,我和爸爸上山赏雪景,爸爸告诉我是南面的雪化得快。”听完这位学生的话,我当时有点生气,心里想:我看了教学参考书的,怎么会错呢?我定下神想了想,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山坡上的雪确实是南面化得快呀!课上我当众表扬了这位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课下,我针对这个问题,和学校的老师们讨论,他们都说是南面的雪化得快。同一个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还等着我给他们解释呢!恰好当天下午我们镇有一次二年级的语文教研活动,活动中我提出这个问题和老师们讨论,有的老师认为是南面的雪化得快,有的老师则认为是北面的雪化得快,其中有一位老师还说这个问题与太阳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虽然经过讨论,但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为此,我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雪化得快与慢,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是山坡上的积雪,就是南面的化得快;倘若是沟渠里的积雪就是北面的化得快。因为太阳从南面照过来时,就先照在山坡的南面,北边背阴,南边的温度相对较高,雪就化得快。但是在沟渠里就不一样了,太阳同样从南面照过来,先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南边背阴,北边的温度相对较高,积雪就化得快。
经过一番周折后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本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歧义呢?我认为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教师对于备课准备得不够充分,只是肤浅地看看教学参考书,没有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咀嚼,更没有认真解读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其实前面所说的问题,如果在备课中先问个“为什么,”就不会出现课堂上的那种尴尬了。所以我建议老师们把好备课关,不要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完事。要做到真正的、实实在在地备课。自从那次以后我是这样备课的:我从教材、教参入手,研究教法和学法,弄清教材中的每一句话,对所有问题做到胸中有数。我把备课写教案看作是促进自己提高的一种手段,备课这个环节我做得很详尽,上课时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干什么事,什么时候让学生活动,活动什么,什么时候老师讲解,讲解什么内容,都想得清清楚楚,并且把想到的都一字不漏地写出来。写清楚并非为了上课时照着念,而是为了让自己对教材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准确。写教案之前,我都对课文反复读,反复看,反复思考,觉得从思想上对教材真正吃透了,课堂讲授的方法想清了,思路理顺了,才开始写教案。我认为这样做能避免很多尴尬的场面,也让学生更加信服自己,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联通:551400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第一小学)
经过一番周折后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本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歧义呢?我认为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教师对于备课准备得不够充分,只是肤浅地看看教学参考书,没有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咀嚼,更没有认真解读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其实前面所说的问题,如果在备课中先问个“为什么,”就不会出现课堂上的那种尴尬了。所以我建议老师们把好备课关,不要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完事。要做到真正的、实实在在地备课。自从那次以后我是这样备课的:我从教材、教参入手,研究教法和学法,弄清教材中的每一句话,对所有问题做到胸中有数。我把备课写教案看作是促进自己提高的一种手段,备课这个环节我做得很详尽,上课时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干什么事,什么时候让学生活动,活动什么,什么时候老师讲解,讲解什么内容,都想得清清楚楚,并且把想到的都一字不漏地写出来。写清楚并非为了上课时照着念,而是为了让自己对教材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准确。写教案之前,我都对课文反复读,反复看,反复思考,觉得从思想上对教材真正吃透了,课堂讲授的方法想清了,思路理顺了,才开始写教案。我认为这样做能避免很多尴尬的场面,也让学生更加信服自己,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联通:551400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