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 建模 教学
  一、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地,使其地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根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二、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后,通过下面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客房的定价问题。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旅馆经理得到了一些数据:每间客房定价为160元时,住房率为55%,每间客房定价为140元时,住房率为65%,
  每间客房定价为120元时,住房率为75%,每间客房定价为100元时,住房率为85%。欲使旅馆每天收入最高,每间客房应如何定价
  [简化假设]
  (1)每间客房最高定价为160元;
  (2)设随着房价的下降,住房率呈线性增长;
  (3)设旅馆每间客房定价相等。
  [建立模型]
  设y表示旅馆一天的总收入,与160元相比每间客房降低的房价为x元。由假设(2)可得,每降价1元,住房率就增加。因此问题转化为:当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可得到当x=25即住房定价为135元时,y取最大值13668.75(元),
  [讨论与验证]
  (1)容易验证此收入在各种已知定价对应的收入中是最大的。如果为了便于管理,定价为140元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它与最高收入只差18.75元。
  (2)如果定价为180元,住房率应为45%,相应的收入只有12150元,因此假设(1)是合理的。
  三、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解算术运用题中学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方程等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強了,才能对一些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种能力,才能顺利解出。
  例2:解方程组
  x+y+z=1(1)
  x2+y2+z2=1/3(2)
  x3+y3+z3=1/9(3)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求相当繁难,仔细观察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联想各种知识,即可构造各种等价数学模型解之。
  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难得到两两之积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将三根之积(XYZ=1/27),由韦达定理,可构造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恰好是其三个根t3-t2+1/3t-1/27=0(4)
  总之 ,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建模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建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思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
摘要: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拥有有效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师 掌握 有效教学 提高效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本文以“六个效应”为指导思想,讲述了教师、同学、后进生个人三方面共同作用,来促进后进生更好、更快的转化。  关键词:新思想 后进生 转化 给力  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学校里最让教师头疼的工作是德育工作。其中德育工作中最棘手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们知道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推动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正在形成、发展的人才市场服务。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已成为各个学校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今天,从全国范围来看,计算机基础教学经历了从分散到完整,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
摘要:如何转化差生也就成为众多家长和教师探讨的课题,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如何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如何用“学会会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他们的学习是本文探索的主要问题,现把我的做法和体会
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