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总结桥梁抗震课程特色的基础上,对《桥梁抗震》课程的本科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分析,对本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本科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震 桥梁抗震 课程教学 本科教育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7-01
引言
众所周知,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大震强震,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在抗震救灾的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桥梁抗震》课程作为众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后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专业素养的发展能力,因此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专业课。
笔者作为桥梁抗震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尤其在当今全球地震频发的自然环境下,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对提高本科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桥梁抗震》课程的本科教学现状
1.1缺乏适合本科生教育的桥梁抗震教材
现有一些与桥梁结构抗震相关的书籍,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工程结构抗震,如《建筑与桥梁抗震设计》、《工程结构抗震》等,这类书中较全面的涉及了各种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而对桥梁结构的抗震内容一般只涉及一章简支梁桥或简单的规范条文,知识量较少,内容片面且偏简单,远远不能满足本科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另一类书是专门针对各种大跨径桥梁的桥梁抗震书籍,主要为同济大学范立础编写,如《桥梁抗震》、《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桥梁减隔振设计》、《桥梁抗震研究》、《高架桥梁抗震设计》等,这类书大多为研究生学习用书,理论深奥,难以理解,有的内容片面,没有很好地结合本科学生实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基础,使得他们在学习时不知从何入手,使用时不知用在何处。此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叶爱君等编著的《桥梁抗震》教材第2版,相比之下在章节划分上所涉及桥梁抗震的内容点比较全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结合现行规范,但是该教材总页数偏少,书中的很多基本概念描述过于简单,对于初学桥梁抗震的本科生来讲,还需要由教师补充很多资料,扩充很多基本内容。
另外,桥梁抗震课程教学所依据的重要学习资料即为抗震设计规范,但是规范的内容大多是经过提炼的结论性的条文,只能作為辅助参考工具,不能作为本科生学习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教学用书。
因此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迫切需要一本难度适宜、易于掌握、内容全面、指导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桥梁抗震教材。这也是作为本课程的教学老师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1.2 授课学时少,内容难度大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桥梁抗震课程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有难度。 原因是:一方面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础课(如动力学、 高等数学、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联系紧密,学生淡忘的内容不少。教师需给出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结合点及本课程知识的定位点,让学生建立概念,顺利过渡。
本课程内容的特点相对较为抽象,尤其在结构设计和计算部分理论推导占有比例较大,多为枯燥和抽象的公式,使学生难于接受并产生兴趣。但是如果讲课内容过于简单,则学生所学知识缺乏深度,获取的专业信息较少。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难易知识点。
1.3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桥梁抗震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桥梁结构抗震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同时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另外,过去对于本课程的讲授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缺乏实际地震和现场灾害调查资料,这些是我们专业课程教师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首先,在课程的教学理念上,应以培养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教学时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在本课程教学中应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生动,适用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观摩抗震试验、组织结构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缺少典型的优秀试题和案例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将逐步成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针对桥梁抗震课程的教学课件及其习题库还不成熟,存在着分散、孤立、低水平重复的弊端。要想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很重要,因此除了传统的讲课、批作业、面对面答疑之外,可以建立该课程相应的习题库供学生自我训练和测试,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由于目前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习题库,制约了学生课下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思考。
2.结论
《桥梁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很重要的年轻的一门专业课,本文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对该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本科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桥梁抗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由于课程课时有限,还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前进。
参考文献:
[1]蒋永生,李爱群,曹双寅,邱洪兴.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高等建筑教育.1999(3):34~36
[2]陈瑜,付悦. 关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抗震概念设计的教学研究. 华中建筑第27卷2009, 12 (27) :197~198
[3]陈连云.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关键词】地震 桥梁抗震 课程教学 本科教育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7-01
引言
众所周知,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大震强震,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在抗震救灾的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桥梁抗震》课程作为众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后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专业素养的发展能力,因此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专业课。
笔者作为桥梁抗震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尤其在当今全球地震频发的自然环境下,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对提高本科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桥梁抗震》课程的本科教学现状
1.1缺乏适合本科生教育的桥梁抗震教材
现有一些与桥梁结构抗震相关的书籍,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工程结构抗震,如《建筑与桥梁抗震设计》、《工程结构抗震》等,这类书中较全面的涉及了各种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而对桥梁结构的抗震内容一般只涉及一章简支梁桥或简单的规范条文,知识量较少,内容片面且偏简单,远远不能满足本科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另一类书是专门针对各种大跨径桥梁的桥梁抗震书籍,主要为同济大学范立础编写,如《桥梁抗震》、《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桥梁减隔振设计》、《桥梁抗震研究》、《高架桥梁抗震设计》等,这类书大多为研究生学习用书,理论深奥,难以理解,有的内容片面,没有很好地结合本科学生实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基础,使得他们在学习时不知从何入手,使用时不知用在何处。此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叶爱君等编著的《桥梁抗震》教材第2版,相比之下在章节划分上所涉及桥梁抗震的内容点比较全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结合现行规范,但是该教材总页数偏少,书中的很多基本概念描述过于简单,对于初学桥梁抗震的本科生来讲,还需要由教师补充很多资料,扩充很多基本内容。
另外,桥梁抗震课程教学所依据的重要学习资料即为抗震设计规范,但是规范的内容大多是经过提炼的结论性的条文,只能作為辅助参考工具,不能作为本科生学习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教学用书。
因此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迫切需要一本难度适宜、易于掌握、内容全面、指导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桥梁抗震教材。这也是作为本课程的教学老师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1.2 授课学时少,内容难度大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桥梁抗震课程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有难度。 原因是:一方面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础课(如动力学、 高等数学、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联系紧密,学生淡忘的内容不少。教师需给出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结合点及本课程知识的定位点,让学生建立概念,顺利过渡。
本课程内容的特点相对较为抽象,尤其在结构设计和计算部分理论推导占有比例较大,多为枯燥和抽象的公式,使学生难于接受并产生兴趣。但是如果讲课内容过于简单,则学生所学知识缺乏深度,获取的专业信息较少。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难易知识点。
1.3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桥梁抗震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桥梁结构抗震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同时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另外,过去对于本课程的讲授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缺乏实际地震和现场灾害调查资料,这些是我们专业课程教师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首先,在课程的教学理念上,应以培养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教学时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在本课程教学中应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生动,适用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观摩抗震试验、组织结构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缺少典型的优秀试题和案例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将逐步成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针对桥梁抗震课程的教学课件及其习题库还不成熟,存在着分散、孤立、低水平重复的弊端。要想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很重要,因此除了传统的讲课、批作业、面对面答疑之外,可以建立该课程相应的习题库供学生自我训练和测试,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由于目前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习题库,制约了学生课下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思考。
2.结论
《桥梁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很重要的年轻的一门专业课,本文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对该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本科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桥梁抗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由于课程课时有限,还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前进。
参考文献:
[1]蒋永生,李爱群,曹双寅,邱洪兴.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高等建筑教育.1999(3):34~36
[2]陈瑜,付悦. 关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抗震概念设计的教学研究. 华中建筑第27卷2009, 12 (27) :197~198
[3]陈连云.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