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的对接,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全新的课题。本文以对接的重要意义、对接的主要内容、对接的必要形式为三大理论视点,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对于当前声乐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与实践参考作用。
声乐教学 文化市场 对接 意义 内容 形式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并取得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各领域,无不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在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新机遇、新活力、新效益。
同样,在声乐教学改革中,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的对接也自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全新命题。虽然在具体实践中,许多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纵观全局,尚停留在随意的、零散的浅层次水平,还远没有形成体系化、规范化、整体化的大格局。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声乐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这一重要的全新命题发表几点拙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的基本调节手段的国民经济运行方式,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有五大主要特征:其一,是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其二,是一切经济活动均以市场为中心,生产要素的配置也通过市场来实现;其三,是市场竞争平等,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在市场进入和买卖行为上都不具有特权,成本与效率原则是决定优胜劣汰的基本准绳;其四,是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但运用金融、财政等经济手段和通过制订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间接调控;其五,是经济活动法制化,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均受相关的法律制约,依法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上述五大特征之外,还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相连结,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然而,我国的教育机构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私立个体学校除外),即受国家领导,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的部门或单位。于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实体之间的矛盾,便成为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一大主要矛盾和难题。有人将此比喻成“两层皮”或“两股道上的火车”,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得出结论:声乐教学可以游离于文化市场之外,不必与之对接。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判断。尽管有矛盾和难题,声乐教学仍然必须与文化市场对接,否则便没有出路,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态百出,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而这,正是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主要内容
内容是构成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以内容对接为中心。具体对接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点:
其一,是生产过程的对接。声乐教学可视作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文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因此,整个生产过程,必须瞄准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目的。从生产原料——生源,到生产过程——教学过程,最后到产品营销——学生择业,都要以文化市场观念统领一切。
其二,是强化产品质量。声乐教学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声乐艺术,是艺术产品,要强化精品意识;二是声乐人才,是一种人力产品,要强化实用新型、创造型、复合型声乐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文化市场的“抢手货”,而不是“滞销品”。要贯彻“质量第一”、“质量是生命”的理念,并千方百计落到实处。
其三,是实行名牌战略。要发挥名师、名校效应,争创名牌。
其四,是文化市场的进入。声乐教学应千方百计进入文化市场,如组织师生进行商业性演出、有偿服务等,使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融为一体,避免游离于市场之外。
三、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必要形式
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说,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内容是“软件系统”、“务虚工程”的话,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形式,就是“硬件系统”、“实体工程”。
形式即方法,具体而言,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其一,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原是企业运用科学方法了解商品或劳务市场发展变化的活动。通过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商品或劳务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供需等资料、情报、信息、数据,为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声乐教学应引进市场调查的方法,对文化市场中对声乐人才需求的标准、数量、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随市场的需要而定。
其二,是市场预测。主要是对市场需求、市场供应、市场行情等的预测。以便生产受欢迎的产品。
其三,是市场营销。要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善于“推销”自己的产品。
其四,是订单生产。声乐教学可以扩大定向招生的范围,其实,定向招生就是订单生产,可以规避滞销的风险。
其五,是强化管理。要引进企业的管理机制,加强成本核算、规章制度建设等,以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其六,是竞争机制。要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对师资实行优胜劣汰制。
其七,是资源配置。要对教学资源(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的对接,是一个重要而又全新的命题,它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做好此项工作,不仅能够明确我们的办学方向,还能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更正 本刊2011年第1期《大学生挫折分析及调适策略思考》一文的作者应为“冯海成 郑建锋 王闯 罗贵昕”。
声乐教学 文化市场 对接 意义 内容 形式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并取得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各领域,无不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在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新机遇、新活力、新效益。
同样,在声乐教学改革中,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的对接也自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全新命题。虽然在具体实践中,许多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纵观全局,尚停留在随意的、零散的浅层次水平,还远没有形成体系化、规范化、整体化的大格局。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声乐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这一重要的全新命题发表几点拙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的基本调节手段的国民经济运行方式,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有五大主要特征:其一,是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其二,是一切经济活动均以市场为中心,生产要素的配置也通过市场来实现;其三,是市场竞争平等,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在市场进入和买卖行为上都不具有特权,成本与效率原则是决定优胜劣汰的基本准绳;其四,是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但运用金融、财政等经济手段和通过制订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间接调控;其五,是经济活动法制化,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均受相关的法律制约,依法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上述五大特征之外,还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相连结,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然而,我国的教育机构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私立个体学校除外),即受国家领导,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的部门或单位。于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实体之间的矛盾,便成为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一大主要矛盾和难题。有人将此比喻成“两层皮”或“两股道上的火车”,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得出结论:声乐教学可以游离于文化市场之外,不必与之对接。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判断。尽管有矛盾和难题,声乐教学仍然必须与文化市场对接,否则便没有出路,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态百出,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而这,正是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主要内容
内容是构成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以内容对接为中心。具体对接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点:
其一,是生产过程的对接。声乐教学可视作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文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因此,整个生产过程,必须瞄准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目的。从生产原料——生源,到生产过程——教学过程,最后到产品营销——学生择业,都要以文化市场观念统领一切。
其二,是强化产品质量。声乐教学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声乐艺术,是艺术产品,要强化精品意识;二是声乐人才,是一种人力产品,要强化实用新型、创造型、复合型声乐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文化市场的“抢手货”,而不是“滞销品”。要贯彻“质量第一”、“质量是生命”的理念,并千方百计落到实处。
其三,是实行名牌战略。要发挥名师、名校效应,争创名牌。
其四,是文化市场的进入。声乐教学应千方百计进入文化市场,如组织师生进行商业性演出、有偿服务等,使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融为一体,避免游离于市场之外。
三、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必要形式
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说,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内容是“软件系统”、“务虚工程”的话,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形式,就是“硬件系统”、“实体工程”。
形式即方法,具体而言,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其一,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原是企业运用科学方法了解商品或劳务市场发展变化的活动。通过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商品或劳务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供需等资料、情报、信息、数据,为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声乐教学应引进市场调查的方法,对文化市场中对声乐人才需求的标准、数量、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随市场的需要而定。
其二,是市场预测。主要是对市场需求、市场供应、市场行情等的预测。以便生产受欢迎的产品。
其三,是市场营销。要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善于“推销”自己的产品。
其四,是订单生产。声乐教学可以扩大定向招生的范围,其实,定向招生就是订单生产,可以规避滞销的风险。
其五,是强化管理。要引进企业的管理机制,加强成本核算、规章制度建设等,以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其六,是竞争机制。要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对师资实行优胜劣汰制。
其七,是资源配置。要对教学资源(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与文化市场的对接,是一个重要而又全新的命题,它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做好此项工作,不仅能够明确我们的办学方向,还能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更正 本刊2011年第1期《大学生挫折分析及调适策略思考》一文的作者应为“冯海成 郑建锋 王闯 罗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