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勤工俭学的关系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工俭学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类社会步入一个崭新时代的今天,如何使勤工儉学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勤工俭学与素质教育似乎风牛马不相及,但当我们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时,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两者之间竟然密不可分,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弥补、互相促进。因此,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举足轻重了。它们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是我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殊途同归的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关注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在素质教育中,己不再是仅仅以分数为标准,它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而勤工俭学正是暗合了这一教育功能。勤工俭学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体现教育为农服务的有效载体。学校勤工俭学工作搞得好,能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为教育提供有力支持,紧紧地围绕着人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这种勤工俭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表面上是一种偶然,而实际上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勤工俭学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内容,都是围绕着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目的的。所以说:这种殊途同归的教育功能将大大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相同的内蕴精神
  
  素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离开了这一点,教育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然而,目前的形势己发生了变化。国家花大力气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取消了固定的农业税,向农民乱收费的口子己被堵死,地方政府向学校提供的资金也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自谋生路,维持发展。这样,勤工俭学便成了学校解决办学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校建设的主要途径。
  同样,勤工俭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搞校办企业,还可以开商店、垦荒山、种果林、植树苗。这样,能够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增加学校收入。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减轻了“一费制”对学校带来的冲击。更为可贵的是:勤工俭学既培养了学生,也造就了一大批复合型的教师。
  不同的形式、手段,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尽管不同形式、不同手段收获不同的硕果,但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会有质的飞跃。因此,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不能脱离“为人的发展服务”这一宗旨——它们的内蕴精神是相同的。
  
  三、如何处理素质教育与勤工俭学的关系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1、农村中学要突出农村特色,在特色上作文章。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校园有较多可供种养的空间。结合当地经济,积极发展种养业,对内补充师生生活不足,对外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如养鱼、种菜、培育苗木等。这样投入少、易操作,能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优势。
  2、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新世纪的中国培养合格的人才。
  4、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育人,因此勤工俭学工作也要以育人为宗旨,为育人服务,着眼于育人。在勤工俭学内容的选定与决策之时,要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保持一致,有冲突的内容要严格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勤工俭学的一些项目还可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同劳动技术课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同生物课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勤工俭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促进能力的提高,将是最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勤工俭学、素质教育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完全可以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新田石羊镇中学)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探索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文是我组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
期刊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观察力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学习,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
期刊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而且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意境,反映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另外,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学生正
期刊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很多学校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美育的独特功能缺乏了解,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从音乐的教育本身而言,就还存在一个重技轻艺的倾向。诚然,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音乐教育的根本意义上讲,更要注重通过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提高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深厚的审美功力与高尚的审美情操,以达到他们心灵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体育和智育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体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另一种认为体育与智育是相互排斥、相互干扰的。其实,这两种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只看到体育和智育统一的一面,而后者则又只看到体育和智育对应性的一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即系统),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对立统一存在于这一整体之中,换句话说,对立统一性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本质属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后进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关键是怎样引导,如果引导得法,把他们潜在内因调动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赶上来,甚至有可能超过好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后进生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学习的机会,
期刊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设置情境    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激活创新行为。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圍,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
期刊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搞了几年,为什么收效甚微?有人會说:是校长素质低,领导不力;是教师思想观念没有改变,没有积极推行。我想,并不尽然。校长的素质、能力这里暂且不论,只要看看每次要迎接什么检查、搞什么活动,学校就“全民皆兵”、气氛沸腾。从这里可以说明,校长要做什么事情,应该没有什么困难。而且,能当上教师的,学习能力不会比别人差,要理解素质教育也应该不会很困难。那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缺少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义深远,势在必行。它的重要性会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通过一定途径对学生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
期刊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后进生”的管理、教育日益突出。“后进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否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将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每一位教师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一、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