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季已经来临,随之而来的还有兴奋、放松、怀旧、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无论你处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毕业季都可以作为一个维护职业生涯的关卡,一个反思进步的时期,助你重新开始雄心勃勃的梦想。应届毕业生们正面临的问题是:未来是什么?如何建立有目标的职业生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定义成功?
在此番的内容中,我们有幸与 11 位创意行业的佼佼者们进行了交谈,他们以自身经验帮助你打下就业基础,助你规划职业发展。他们来自时尚、设计、音乐、美术和品牌营销等领域,为即将走入社会、想从事创意行业工作的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些合理且有实用价值的就业建议。当我们仔细研究他们的见解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虽然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来打造一份有意义的职业,但可以采取很多行动,让自己离实现目标更近一步。
王飞
(Mr.Slowboy)
时装插画师
要按世界级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作品,要把自己置身在世界的舞台上去从事创作,无论是观念还是想法或是执行,都要去审视是否有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比肩的水准。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离家走路只要5分钟的一家只有5个人的设计公司做平面设计,做了大概 8 个月,后来辞职待了大概半年,就去了北京奥美做助理美术指导,然后一直就在奥美待了 12 年,中间因为兴趣去英国读了个插画的硕士。
在去奥美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它当时在业界是最好的广告公司,当然进去之后我就体会到了,身边的同事完全是以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在工作,我当时 22 岁,正是在自我塑造和逐渐成熟的年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受益匪浅。2014 年 6 月我受邀去戛纳广告节担任设计类的评审,之前还没有中国大陆的广告人担任过戛纳的评审,而在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创意人在一起工作的经历无疑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完全将自己置于世界一级的竞争中,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再是要做中国一流,而是世界的一流。
我不同意某些国内院校的老师要学生临摹其他成功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作为大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尽全力寻找到自己的风格,并且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它,尽管找到了也并不会自动带给你成功和尊重,但如果你只是做个追随者,那你注定在这个行业里不会留下任何东西。我喜欢穿衣打扮,所以 2015 年中我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慢君”的名义分享我平时的穿搭经验,因为不想去网络上用别人的图,于是便开始自己画,过了大概3个月我就搬去了伦敦,然后继续一边为奥美工作,一边画自己的慢君,没想到画了几期之后,反响很好,竟然很快就有杂志和品牌找到我合作,所以我索性在2016年就辞职彻底将插画作为唯一的职业了。
Abderrahmane Trabsini
服装设计师
荷兰街头品牌 Daily Paper 创始人之一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你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开始建立自己的梦想,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你不需要等到毕业才开始你的创业之路,即使人们可能会告诉你不是这样。在 Daily Paper 的早期,人们告诉我应该放弃,转而专注于学业,但我从来没有被这些话打倒,也没有让我不再相信自己。
我在皇家艺术学院做互动媒体设计。学到了很多不同的学科,比如概念開发、平面设计、视频设计、音乐、摄影等。十年前,Daily Paper 还是一个博客,我们在那里写了我们感兴趣的不同事物,比如音乐、体育和时尚,以及激励我们社区的创意人。一段时间后,我们跳到了服装领域,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品牌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了解我们的传统和根源,作为3个分别来自摩洛哥、加纳和索马里的后裔,我们在阿姆斯特丹长大。我们希望通过服装来改变西方世界对非洲文化的看法。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要让任何人阻止你,走出去——与人交谈,建立人脉。在我们开始做第一个服装系列之前,我们就已经在不同城市的创意行业内去旅行和交流了。除了你自己的教育和圈子之外,还要把眼光放得更远,探索学校之外的不同机会。加上教育,从长远来看,这会让你的事业更加强大。
邵黎俊
导演
创意行业是一个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的行业。但同时也存在着浮躁和虚荣。所以忠于内心很重要,千万不要做个投机主义者,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时代。我 19 岁时第一份工作是 DJ,几年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一家创意机构开始从事广告行业。当初我并没有想过成为导演,在经历几份职业转变之后,在 VICE 的工作体验让我决定开始自己拍摄自己影片。我职业的突破点是选择离开机构/公司,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我刚进入创意行业的时候,社交媒体还不是特别发达,衡量一个创意的好坏标准更多是人们的感受而非传播数据。真正能取得成功传播的内容一定是能情感上与大众产生共鸣的,放在现在这个高速社交媒体时代其实也是一样的,眼睛耳朵能记住的东西远比你的内心少。
England
The North Face APAC
时装品牌 Groundzero 的公关传播顾问
以前在东京念书的时候,有帮在中国香港做媒体朋友写一些日本潮流新闻。回到香港很自然就做了潮流媒体,后来公司调我到上海开一本新刊,之后在上海做了5年媒体(当时已经做了10年媒体)之后觉得想改变一下,就到了一个运动品牌尝试公关媒体的工作,现在自己做品牌的公关传播顾问。也因为我在媒体的时候经常策划拍大片或封面故事,现在偶尔遇到自己喜欢的拍摄和摄影师,会想监制一些片子。
我职业生涯的突破点是每一次的巨大改变,就是所谓的从舒适圈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时候。例如从媒体跳到公关,从一个超级大的企业变成无业,从无业变自己独当一面去见客户,当顾问。确实是需要很多勇气,但我也很幸运身边很多一直在支持我的朋友,给到我很多机会。例如我无业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造型师朋友一定要我帮她去 LA 监制一组时装大片,我当时对自己完全没有自信,但我老公和朋友不断鼓励我去做这个事情。结果很成功,后面我也继续监制了一些自己很喜欢的片子。
我觉得年轻人首先不要不停问有什么回报,如果基本生活没有问题,应该沉着气努力工作、尽量把自己当作一块海绵去吸收去学习。还有一句话我一直觉得很对—— “态度改变你的高度”,技术是可以通过学、训练的,耐心受教是可以提升的,但态度不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虚心学习,一定会比你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什么都听不进去更容易提升自己。特别就创意行业的话,我觉得这个年代也真的没有怀才不遇。你有才华,加上你努力不懈,虚心学习的话,一定有天会出人头地!
Shimo
STAFFONLY 品牌主理人、服装设计师
我从很早就有个目标是做时装设计师,所以一开始也是往接受时装学院的教育这个方向上前进。至于慢慢走上创业的道路,也是在不断成长中逐渐明晰的一条道路。早一些进入行业内,总能学到很多东西。在伦敦念大一的时候跟导师争取到了第一个实习的机会,虽然起点不是特别大的时装屋,但是学到非常多的职业准则。在此之后陆陆续续进入了不同的几个时装品牌实习,他们规模各不相同,品牌文化也大相径庭。我觉得这些做事情的方式和态度让我慢慢认识到我之后做的事情的不同可能性。必要的试错也很重要,可以快速地接近事情的真相,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某些类别的工作。
另一个建议是多接触行业相关的志同道合的人,比如造型师/化妆师/摄影师等等,除了社交技能得到提高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个行业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行业。一群拥有创意思维的人聚在一起能迸发更大的能量。在早期多尝试共同合作做做自己的 项目,也是很好能积累自己的作品,和互相启发对方的一个方式。
Leo
adidas Originals 亚太区品牌高级总监
创意行业人员的品味很重要,品味没得教没得学,要靠自身的修练和经历吸收,所以我觉得品味反而并非最关键。作为刚毕业的同学,要先学会如何清楚表达观点/概念。现实的工作上,每个人都是销售员。你有多厉害的想法和创意也好,讲不清卖不出去也就是空想。
保持开放的态度,多跟人面对面交流,方法有很多,自信是关键。这也是我看很多刚出来工作的同学面对的一大挫折点,另外也不要忘了年轻是你们最大的优势,你们对世界潮流和媒介的感觉应该是比老板们都敏锐的,要学会不卑不亢地把观点提出来。毕业后我在中国香港工作了几年,之后得到一个到上海阿迪达斯的工作机会,本着年轻什么都试一试的心态,加上对品牌的兴趣,我就开始在中国内地工作。当时还挺紧张的,而在这五六年间,参与了不少品牌推广的项目,对市场熟悉了,也逐渐累积起了资源和人脉。
之后有 6 年时间加入了国内的潮流媒体,参与潮流文化项目制作,角色从甲方换到乙方,得到相当大的自由度和发挥机会,这也是我职业生涯很重要的一节,感觉就像一场重新把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发挥的锻炼。现在我又回到阿迪达斯,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职业道路会不时出现一些机会和挑战,所谓的突破也就是看自己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了解的够清楚。
HERO
U.Sage 品牌主理人
我在日本留学时期受里原宿文化影响,每到新品发售,万人空巷的场面给我的冲击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追捧的半数以上是华人,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可以有这样的业绩?从那时起,萌生了做品牌的念头。
我在 2008 年创业,直到 2011 年公司才开始第一次盈利。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突破点,但同时也是一个煎熬、压抑到自我怀疑的过程。当你把所有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孤注一掷的时候,人真的会爆发出无限潜能。
从这些年来的创业经历中,我能分享给即将毕业想要做服装相关工作的同学的建议就是:现实很骨感,不要过于理想化。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想要的要素太多,导致生产方面无法实现,即便可以实现也是成本惊人,从创意角度讲,肯定希望自己的创意尽善尽美,但从制作角度考虑,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成本预估,所以要尽量保持创意理念的同时,贴合实际来完成(多考虑实现可行度,从公司制作成本角度出发)。
Kim Kiroic
KKtP 主理人、鞋履设计师
我的建议还是需要进入一些知名的工作室或设计公司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创意工作需要合理的梳理分析和流程,人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大学毕业时期经历了一段广告业的工作后觉得自己不适合,就去了运动品牌的产品部门工作。主要还是从兴趣出发——喜欢球鞋,想要深入了解一款球鞋从想法到投入市场的过程。
在运动品牌工作之后,开启了自己的品牌。2010 年的时候与韩国设计师品牌 JUUN.J 合作秀场的鞋履设计,之后保持了3年的合作关系,这也成为我职业生涯的突破点。现在我的工作主要是服饰鞋履产品设计以及品牌视觉企划。
李化迪
音乐人
想要做什么事情,硬着头皮做就行了,别人说什么别太当回事。我大学学录音,研究生时期学的是声音艺术,现在就做点自己的音乐,表演自己的音乐,偶尔做些配乐。我的职业生涯可能大学的时候就算开启了,一直在做这些。每张全长的音乐专辑都是我比较重要的职业节点,第一张是 2015 年的《木屮山出》,第二张是 2019 年的《天地不仁》。
我本人和所谓的音乐产业距离颇远,主要是我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价值,所谓的音乐产业我更没什么兴趣,原因是音乐我只是喜欢想玩,目的不是生产也不是让人消费,也谈不上什么产业。所以想投身音乐产业的人,你们能献身于这种制造机器吗?
于聪 Yu Cong
时尚摄影师
全面而真实地了解自己将要进入的行业,有梦想但不能心存幻想。创意行业的从业人员终究不是艺术家,不能只对自己的感受服务,要明白创意产业和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创意和商业的关系,还有自己在行业里的真实位置和处境,能够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事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饥饿感,每一天都需要去自我挑战和突破。所以不可能只存在一个两个突破点,当然,一定会有一些契机和事件,是会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带来比较大的提升和加速,但都是通過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到达的,比如一次非常有影响力的拍摄被完成,或者自己的一次很主动的挑战和尝试取得了成功,这些事件都会促进职业道路的正向发展,但是你要不断让这些“突破点”更多地发生,才能持续发展。
周翔宇
服装设计师、高级男装品牌 Xander Zhou 创始人
不要操之过急,应该多积累一些经验值。建立一个新的品牌并不是学设计唯一的目标,在一个喜欢的品牌下工作,也同样可以实现自己很多想法,并且在团队的合作下,完成度会更高,未必每一个有设计天分的人在其他方面同样在行,比如:管理一个团队...... 如果目标真的是建立一个品牌,我建议大家在喜欢的品牌下多工作几年再说。
很强的个人风格非常重要,当然这个要做到真的很难,看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师,坚持自己的风格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需要提前清楚这一点;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新品牌,当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需要客观的知道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同。
无论你是刚走出校门,还是即将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在迈出下一步时更加自信。
(摘自“次世代生活态度”)(编辑/小美)
在此番的内容中,我们有幸与 11 位创意行业的佼佼者们进行了交谈,他们以自身经验帮助你打下就业基础,助你规划职业发展。他们来自时尚、设计、音乐、美术和品牌营销等领域,为即将走入社会、想从事创意行业工作的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些合理且有实用价值的就业建议。当我们仔细研究他们的见解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虽然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来打造一份有意义的职业,但可以采取很多行动,让自己离实现目标更近一步。
王飞
(Mr.Slowboy)
时装插画师
世界级标准要求自己
要按世界级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作品,要把自己置身在世界的舞台上去从事创作,无论是观念还是想法或是执行,都要去审视是否有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比肩的水准。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离家走路只要5分钟的一家只有5个人的设计公司做平面设计,做了大概 8 个月,后来辞职待了大概半年,就去了北京奥美做助理美术指导,然后一直就在奥美待了 12 年,中间因为兴趣去英国读了个插画的硕士。
在去奥美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它当时在业界是最好的广告公司,当然进去之后我就体会到了,身边的同事完全是以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在工作,我当时 22 岁,正是在自我塑造和逐渐成熟的年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受益匪浅。2014 年 6 月我受邀去戛纳广告节担任设计类的评审,之前还没有中国大陆的广告人担任过戛纳的评审,而在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创意人在一起工作的经历无疑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完全将自己置于世界一级的竞争中,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再是要做中国一流,而是世界的一流。
我不同意某些国内院校的老师要学生临摹其他成功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作为大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尽全力寻找到自己的风格,并且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它,尽管找到了也并不会自动带给你成功和尊重,但如果你只是做个追随者,那你注定在这个行业里不会留下任何东西。我喜欢穿衣打扮,所以 2015 年中我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慢君”的名义分享我平时的穿搭经验,因为不想去网络上用别人的图,于是便开始自己画,过了大概3个月我就搬去了伦敦,然后继续一边为奥美工作,一边画自己的慢君,没想到画了几期之后,反响很好,竟然很快就有杂志和品牌找到我合作,所以我索性在2016年就辞职彻底将插画作为唯一的职业了。
Abderrahmane Trabsini
服装设计师
荷兰街头品牌 Daily Paper 创始人之一
眼光要长远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你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开始建立自己的梦想,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你不需要等到毕业才开始你的创业之路,即使人们可能会告诉你不是这样。在 Daily Paper 的早期,人们告诉我应该放弃,转而专注于学业,但我从来没有被这些话打倒,也没有让我不再相信自己。
我在皇家艺术学院做互动媒体设计。学到了很多不同的学科,比如概念開发、平面设计、视频设计、音乐、摄影等。十年前,Daily Paper 还是一个博客,我们在那里写了我们感兴趣的不同事物,比如音乐、体育和时尚,以及激励我们社区的创意人。一段时间后,我们跳到了服装领域,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品牌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了解我们的传统和根源,作为3个分别来自摩洛哥、加纳和索马里的后裔,我们在阿姆斯特丹长大。我们希望通过服装来改变西方世界对非洲文化的看法。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要让任何人阻止你,走出去——与人交谈,建立人脉。在我们开始做第一个服装系列之前,我们就已经在不同城市的创意行业内去旅行和交流了。除了你自己的教育和圈子之外,还要把眼光放得更远,探索学校之外的不同机会。加上教育,从长远来看,这会让你的事业更加强大。
邵黎俊
导演
不要做投机主义者
创意行业是一个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的行业。但同时也存在着浮躁和虚荣。所以忠于内心很重要,千万不要做个投机主义者,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时代。我 19 岁时第一份工作是 DJ,几年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一家创意机构开始从事广告行业。当初我并没有想过成为导演,在经历几份职业转变之后,在 VICE 的工作体验让我决定开始自己拍摄自己影片。我职业的突破点是选择离开机构/公司,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我刚进入创意行业的时候,社交媒体还不是特别发达,衡量一个创意的好坏标准更多是人们的感受而非传播数据。真正能取得成功传播的内容一定是能情感上与大众产生共鸣的,放在现在这个高速社交媒体时代其实也是一样的,眼睛耳朵能记住的东西远比你的内心少。
England
The North Face APAC
时装品牌 Groundzero 的公关传播顾问
跳出舒适圈
以前在东京念书的时候,有帮在中国香港做媒体朋友写一些日本潮流新闻。回到香港很自然就做了潮流媒体,后来公司调我到上海开一本新刊,之后在上海做了5年媒体(当时已经做了10年媒体)之后觉得想改变一下,就到了一个运动品牌尝试公关媒体的工作,现在自己做品牌的公关传播顾问。也因为我在媒体的时候经常策划拍大片或封面故事,现在偶尔遇到自己喜欢的拍摄和摄影师,会想监制一些片子。
我职业生涯的突破点是每一次的巨大改变,就是所谓的从舒适圈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时候。例如从媒体跳到公关,从一个超级大的企业变成无业,从无业变自己独当一面去见客户,当顾问。确实是需要很多勇气,但我也很幸运身边很多一直在支持我的朋友,给到我很多机会。例如我无业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造型师朋友一定要我帮她去 LA 监制一组时装大片,我当时对自己完全没有自信,但我老公和朋友不断鼓励我去做这个事情。结果很成功,后面我也继续监制了一些自己很喜欢的片子。
我觉得年轻人首先不要不停问有什么回报,如果基本生活没有问题,应该沉着气努力工作、尽量把自己当作一块海绵去吸收去学习。还有一句话我一直觉得很对—— “态度改变你的高度”,技术是可以通过学、训练的,耐心受教是可以提升的,但态度不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虚心学习,一定会比你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什么都听不进去更容易提升自己。特别就创意行业的话,我觉得这个年代也真的没有怀才不遇。你有才华,加上你努力不懈,虚心学习的话,一定有天会出人头地!
Shimo
STAFFONLY 品牌主理人、服装设计师
“试错”很重要
我从很早就有个目标是做时装设计师,所以一开始也是往接受时装学院的教育这个方向上前进。至于慢慢走上创业的道路,也是在不断成长中逐渐明晰的一条道路。早一些进入行业内,总能学到很多东西。在伦敦念大一的时候跟导师争取到了第一个实习的机会,虽然起点不是特别大的时装屋,但是学到非常多的职业准则。在此之后陆陆续续进入了不同的几个时装品牌实习,他们规模各不相同,品牌文化也大相径庭。我觉得这些做事情的方式和态度让我慢慢认识到我之后做的事情的不同可能性。必要的试错也很重要,可以快速地接近事情的真相,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某些类别的工作。
另一个建议是多接触行业相关的志同道合的人,比如造型师/化妆师/摄影师等等,除了社交技能得到提高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个行业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行业。一群拥有创意思维的人聚在一起能迸发更大的能量。在早期多尝试共同合作做做自己的 项目,也是很好能积累自己的作品,和互相启发对方的一个方式。
Leo
adidas Originals 亚太区品牌高级总监
觀点/概念要表达清楚
创意行业人员的品味很重要,品味没得教没得学,要靠自身的修练和经历吸收,所以我觉得品味反而并非最关键。作为刚毕业的同学,要先学会如何清楚表达观点/概念。现实的工作上,每个人都是销售员。你有多厉害的想法和创意也好,讲不清卖不出去也就是空想。
保持开放的态度,多跟人面对面交流,方法有很多,自信是关键。这也是我看很多刚出来工作的同学面对的一大挫折点,另外也不要忘了年轻是你们最大的优势,你们对世界潮流和媒介的感觉应该是比老板们都敏锐的,要学会不卑不亢地把观点提出来。毕业后我在中国香港工作了几年,之后得到一个到上海阿迪达斯的工作机会,本着年轻什么都试一试的心态,加上对品牌的兴趣,我就开始在中国内地工作。当时还挺紧张的,而在这五六年间,参与了不少品牌推广的项目,对市场熟悉了,也逐渐累积起了资源和人脉。
之后有 6 年时间加入了国内的潮流媒体,参与潮流文化项目制作,角色从甲方换到乙方,得到相当大的自由度和发挥机会,这也是我职业生涯很重要的一节,感觉就像一场重新把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发挥的锻炼。现在我又回到阿迪达斯,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职业道路会不时出现一些机会和挑战,所谓的突破也就是看自己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了解的够清楚。
HERO
U.Sage 品牌主理人
多考虑创业可行度
我在日本留学时期受里原宿文化影响,每到新品发售,万人空巷的场面给我的冲击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追捧的半数以上是华人,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可以有这样的业绩?从那时起,萌生了做品牌的念头。
我在 2008 年创业,直到 2011 年公司才开始第一次盈利。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突破点,但同时也是一个煎熬、压抑到自我怀疑的过程。当你把所有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孤注一掷的时候,人真的会爆发出无限潜能。
从这些年来的创业经历中,我能分享给即将毕业想要做服装相关工作的同学的建议就是:现实很骨感,不要过于理想化。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想要的要素太多,导致生产方面无法实现,即便可以实现也是成本惊人,从创意角度讲,肯定希望自己的创意尽善尽美,但从制作角度考虑,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成本预估,所以要尽量保持创意理念的同时,贴合实际来完成(多考虑实现可行度,从公司制作成本角度出发)。
Kim Kiroic
KKtP 主理人、鞋履设计师
从兴趣找工作
我的建议还是需要进入一些知名的工作室或设计公司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创意工作需要合理的梳理分析和流程,人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大学毕业时期经历了一段广告业的工作后觉得自己不适合,就去了运动品牌的产品部门工作。主要还是从兴趣出发——喜欢球鞋,想要深入了解一款球鞋从想法到投入市场的过程。
在运动品牌工作之后,开启了自己的品牌。2010 年的时候与韩国设计师品牌 JUUN.J 合作秀场的鞋履设计,之后保持了3年的合作关系,这也成为我职业生涯的突破点。现在我的工作主要是服饰鞋履产品设计以及品牌视觉企划。
李化迪
音乐人
别人的看法不重要
想要做什么事情,硬着头皮做就行了,别人说什么别太当回事。我大学学录音,研究生时期学的是声音艺术,现在就做点自己的音乐,表演自己的音乐,偶尔做些配乐。我的职业生涯可能大学的时候就算开启了,一直在做这些。每张全长的音乐专辑都是我比较重要的职业节点,第一张是 2015 年的《木屮山出》,第二张是 2019 年的《天地不仁》。
我本人和所谓的音乐产业距离颇远,主要是我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价值,所谓的音乐产业我更没什么兴趣,原因是音乐我只是喜欢想玩,目的不是生产也不是让人消费,也谈不上什么产业。所以想投身音乐产业的人,你们能献身于这种制造机器吗?
于聪 Yu Cong
时尚摄影师
理清创意、商业的关系
全面而真实地了解自己将要进入的行业,有梦想但不能心存幻想。创意行业的从业人员终究不是艺术家,不能只对自己的感受服务,要明白创意产业和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创意和商业的关系,还有自己在行业里的真实位置和处境,能够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事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饥饿感,每一天都需要去自我挑战和突破。所以不可能只存在一个两个突破点,当然,一定会有一些契机和事件,是会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带来比较大的提升和加速,但都是通過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到达的,比如一次非常有影响力的拍摄被完成,或者自己的一次很主动的挑战和尝试取得了成功,这些事件都会促进职业道路的正向发展,但是你要不断让这些“突破点”更多地发生,才能持续发展。
周翔宇
服装设计师、高级男装品牌 Xander Zhou 创始人
不要操之过急
不要操之过急,应该多积累一些经验值。建立一个新的品牌并不是学设计唯一的目标,在一个喜欢的品牌下工作,也同样可以实现自己很多想法,并且在团队的合作下,完成度会更高,未必每一个有设计天分的人在其他方面同样在行,比如:管理一个团队...... 如果目标真的是建立一个品牌,我建议大家在喜欢的品牌下多工作几年再说。
很强的个人风格非常重要,当然这个要做到真的很难,看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师,坚持自己的风格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需要提前清楚这一点;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新品牌,当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需要客观的知道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同。
无论你是刚走出校门,还是即将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在迈出下一步时更加自信。
(摘自“次世代生活态度”)(编辑/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