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教学目标中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不但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主动性 自主探究 教学准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133-01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为了世界的竞争也必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2008年10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而解决航天员太空行走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无不是靠我国科学家经过创新、合作完成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不断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教学目标中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之重视传播知识的做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来,从而使课堂结构发生变化,转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比如,在教学《球的体积》时,我在事先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把学生分为三组,要求A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B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C组每人做半径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每组出1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沙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不但加强学法指导,还要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仅是指不识字的人,而且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也充分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创造性的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差错、漏洞,教师应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的表述。
三、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重视学生主体的发挥,从根本上讲,就是尊重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独立的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传授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供足够的 思考、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把知识分解成若干个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然后剥笋般的呈现出来,这样似乎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从创新角度看,这种做法完全剥夺了学生主体的发挥及思考空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也减少了学生体验与感悟的可能。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场所,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猜想、想象、推测,并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解题思路,设计表述解题方案。因而在每次测试时都要出现过去未曾出现过的题目,从而在考场上学生想考取好成绩,就会对题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恰当的解题方法,否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营造宽松民主学习环境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在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信任,对学生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尊重和爱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或批评意见,使相互竞争的同学关系被合作的团队精神所替代。如,在课内或课外学习时,同学之间可以组成合作小组,共同讨论解释某一问题,以形成共享更 高级的理解。可见,合作平等的环境,如果得到正确的使用,能够鼓励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善于诱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坚持在创新能力训练与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一定符合新时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主动性 自主探究 教学准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133-01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为了世界的竞争也必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2008年10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而解决航天员太空行走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无不是靠我国科学家经过创新、合作完成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不断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教学目标中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之重视传播知识的做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来,从而使课堂结构发生变化,转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比如,在教学《球的体积》时,我在事先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把学生分为三组,要求A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B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C组每人做半径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每组出1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沙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不但加强学法指导,还要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仅是指不识字的人,而且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也充分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创造性的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差错、漏洞,教师应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的表述。
三、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重视学生主体的发挥,从根本上讲,就是尊重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独立的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传授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供足够的 思考、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把知识分解成若干个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然后剥笋般的呈现出来,这样似乎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从创新角度看,这种做法完全剥夺了学生主体的发挥及思考空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也减少了学生体验与感悟的可能。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场所,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猜想、想象、推测,并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解题思路,设计表述解题方案。因而在每次测试时都要出现过去未曾出现过的题目,从而在考场上学生想考取好成绩,就会对题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恰当的解题方法,否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营造宽松民主学习环境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在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信任,对学生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尊重和爱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或批评意见,使相互竞争的同学关系被合作的团队精神所替代。如,在课内或课外学习时,同学之间可以组成合作小组,共同讨论解释某一问题,以形成共享更 高级的理解。可见,合作平等的环境,如果得到正确的使用,能够鼓励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善于诱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坚持在创新能力训练与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一定符合新时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