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好习惯;品格提升;情境学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7-0027-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施丽,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江苏无锡,214001)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顾润生:学校为什么以“好习惯”为抓手开展品格提升工程?
施丽:在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好习惯是儿童品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可以表现在行动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显性概念。品格,则是在习惯养成基础上内化的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隐性概念,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是教育带给人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我们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预期品格—对标习惯—落实行动”的顶层设计,逆推形成与之相反的具体操作路径,即“采取行动—培养习惯—形成品格”,从而创造性构建具有完整意义的“行为—习惯—品格”内在逻辑圈。
顾润生:“养根埃实”一词源自哪里?与本项目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
施丽:这是学校的百年校训,也是本项目的重要内涵。“养根埃实”一词出自唐代文人韩愈《答李翊书》中的名言——“养其根而埃其实”。“根”指根本、基础,“埃”指等待,意为打好基础以等待果实成熟。“养根埃实”作为无锡市连元街小学的百年校训,彰显着独特的育人智慧,即唯有立德志、固根基,方能成大器。在本项目中,“养根”是行为路径,指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好习惯;“埃实”是目标指向,即在情境活动中完善学生品德,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学校的育人理念,也是学校每一位教师“立德树人”的行动方向。
顾润生:请具体介绍一下学校依托情境“养习升格”的顶层设计。
施丽:我们的项目旨在达成三方面的愿景:理论层面,深化理解“养根埃实”育人理念对习惯养成及品格提升的指导意义,合理把握“好习惯”“品格”“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样态”的理论内涵及逻辑关系;实践层面,建构“小学生好习惯情境学习”三大行动计划,通过设置情境样态、操作路径、实施策略和资源平台,促进学生实践品格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文化建设层面,通过项目研究,让儿童、教师、学校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儿童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情境中“养习升格”,教师在育人方式的革新中得到历练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在项目研究中得到彰显和发展。
顾润生:影子行动、寻矿炼宝、王牌讲解三者之间有逻辑关联吗?
施丽:根据认知科学及建构主义理论,品格养成遵循“激发动机,形成认知;采取行动,锤炼意志;实践内化,养成习惯;行为表现,迁移提升”这一进阶流程。情境作用于品格,初步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心由境生、行由心生的实践范式:
一是以“现场体认”实现精神审美。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通过耳闻目睹、对话互动、身心协同的方式去感受美的人、事、物,从目标對象身上获得道德力量,在精神的感召下唤醒内心沉睡的向真向善向美的种子。
二是以“趣味实施”开展行动对标。优秀习惯的形成需要将外部有益的影响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自己的道德经验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进行对照并寻找差距。除了外部的激发与自然的濡染之外,还要根据刻意练习理论,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生动的重复,让学生获得愉快满足的情感体验,这样品格才会沉淀下来。
三是以“创新实践”展现目标抵达。道德学习是关于价值观念的学习,与知识习得不同,它需要激发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协同发展,对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最后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这一道德学习是从外部学习到内化,最后从行为输出的过程,形成了“道德学习—道德内化—道德表现”的完整闭环。
顾润生:不同年级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之间是否有梯度设计?
施丽:我们构建了“螺旋上升式”养习目标体系。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行为改变阶段性理论以及学校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习惯养成需要经历“迷茫期—探索尝试期—行为固化期—行为稳定期”,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具体达成的目标也不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跟进、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动态中提升。为此,我们以生活、学习好习惯为经,以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配的阶段目标为纬,形成有计划、可操作、适切性的习惯养成目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学会守时”的习惯为例,低年级通过“故事屋”的方式激发动力,中年级设置“小门诊”对问题行为进行诊断,高年级则通过“练兵场”进行实际操练,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生长的内驱力。
顾润生:项目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
施丽:在近五年的反思性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多元情境“养习升格”操作路径,实施策略和资源平台,促进学生实践品格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小学生重形象思维和感性认知,他们的好习惯习得需要有厚实肥沃的生活土壤。我们深知,有效的德育需要实践,好习惯养成需要回到生活、通过生活,进而促进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们的情境学习高度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认知特点,符合儿童学习本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体验型学习,让儿童真切生动地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意义,促使他们在情境实践中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实现习惯的有效养成和生活中的自觉践行,逐渐完善自身内部的道德微循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7-0027-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施丽,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江苏无锡,214001)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顾润生:学校为什么以“好习惯”为抓手开展品格提升工程?
施丽:在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好习惯是儿童品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可以表现在行动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显性概念。品格,则是在习惯养成基础上内化的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隐性概念,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是教育带给人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我们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预期品格—对标习惯—落实行动”的顶层设计,逆推形成与之相反的具体操作路径,即“采取行动—培养习惯—形成品格”,从而创造性构建具有完整意义的“行为—习惯—品格”内在逻辑圈。
顾润生:“养根埃实”一词源自哪里?与本项目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
施丽:这是学校的百年校训,也是本项目的重要内涵。“养根埃实”一词出自唐代文人韩愈《答李翊书》中的名言——“养其根而埃其实”。“根”指根本、基础,“埃”指等待,意为打好基础以等待果实成熟。“养根埃实”作为无锡市连元街小学的百年校训,彰显着独特的育人智慧,即唯有立德志、固根基,方能成大器。在本项目中,“养根”是行为路径,指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好习惯;“埃实”是目标指向,即在情境活动中完善学生品德,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学校的育人理念,也是学校每一位教师“立德树人”的行动方向。
顾润生:请具体介绍一下学校依托情境“养习升格”的顶层设计。
施丽:我们的项目旨在达成三方面的愿景:理论层面,深化理解“养根埃实”育人理念对习惯养成及品格提升的指导意义,合理把握“好习惯”“品格”“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样态”的理论内涵及逻辑关系;实践层面,建构“小学生好习惯情境学习”三大行动计划,通过设置情境样态、操作路径、实施策略和资源平台,促进学生实践品格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文化建设层面,通过项目研究,让儿童、教师、学校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儿童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情境中“养习升格”,教师在育人方式的革新中得到历练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在项目研究中得到彰显和发展。
顾润生:影子行动、寻矿炼宝、王牌讲解三者之间有逻辑关联吗?
施丽:根据认知科学及建构主义理论,品格养成遵循“激发动机,形成认知;采取行动,锤炼意志;实践内化,养成习惯;行为表现,迁移提升”这一进阶流程。情境作用于品格,初步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心由境生、行由心生的实践范式:
一是以“现场体认”实现精神审美。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通过耳闻目睹、对话互动、身心协同的方式去感受美的人、事、物,从目标對象身上获得道德力量,在精神的感召下唤醒内心沉睡的向真向善向美的种子。
二是以“趣味实施”开展行动对标。优秀习惯的形成需要将外部有益的影响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自己的道德经验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进行对照并寻找差距。除了外部的激发与自然的濡染之外,还要根据刻意练习理论,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生动的重复,让学生获得愉快满足的情感体验,这样品格才会沉淀下来。
三是以“创新实践”展现目标抵达。道德学习是关于价值观念的学习,与知识习得不同,它需要激发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协同发展,对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最后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这一道德学习是从外部学习到内化,最后从行为输出的过程,形成了“道德学习—道德内化—道德表现”的完整闭环。
顾润生:不同年级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之间是否有梯度设计?
施丽:我们构建了“螺旋上升式”养习目标体系。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行为改变阶段性理论以及学校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习惯养成需要经历“迷茫期—探索尝试期—行为固化期—行为稳定期”,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具体达成的目标也不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跟进、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动态中提升。为此,我们以生活、学习好习惯为经,以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配的阶段目标为纬,形成有计划、可操作、适切性的习惯养成目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学会守时”的习惯为例,低年级通过“故事屋”的方式激发动力,中年级设置“小门诊”对问题行为进行诊断,高年级则通过“练兵场”进行实际操练,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生长的内驱力。
顾润生:项目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
施丽:在近五年的反思性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多元情境“养习升格”操作路径,实施策略和资源平台,促进学生实践品格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小学生重形象思维和感性认知,他们的好习惯习得需要有厚实肥沃的生活土壤。我们深知,有效的德育需要实践,好习惯养成需要回到生活、通过生活,进而促进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们的情境学习高度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认知特点,符合儿童学习本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体验型学习,让儿童真切生动地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意义,促使他们在情境实践中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实现习惯的有效养成和生活中的自觉践行,逐渐完善自身内部的道德微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