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新生之海和一个死去的时代匍匐脚边
过了河,就是海。
虽然都挨着大西洋,波尔图与里斯本的气候却差别不小。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波尔图,大西洋气候更明显。老房子上图案漂亮的花砖,很大原因是为了装饰年代久远发黑的花岗岩。而里斯本更偏于地中海气候,房子主要用石灰石建造,日子长了白颜色也不会走样,街上还能看到美丽的手绘砖墙。
波尔图的名字来自拉丁语Portus,意为“港湾”。对我来说,在波尔图最惊艳也最独特的经验,莫过于在夕阳落山之前驱车到对岸的小城该亚山丘上,看晚霞中的波尔图全景。
连接两座小城的是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这是一座双层铁桥,出自埃菲尔的徒弟Teofilo Seyrig的设计手笔。在不时驶过的有轨电车的工业噪音中,透过车轨看这座70多米高的铁桥下的河面,不畏高者必叹壮观。旁边的多纳·玛丽亚·皮亚大桥,是埃菲尔在埃菲尔铁塔诞生之前的习作。夜色渐浓,船只渐次靠岸,整齐地排放着。岸上的fado (葡萄牙唱腔独特的民歌)弹唱隔水飘来。
一片新生之海和一个死去的时代匍匐脚边——独一无二的帝王,笃定地把整个星球握于手掌。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写过这样一首关于恩里克王子的诗。名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清单之内的波尔图老城中心,英葡混血的恩里克王子青铜像面朝海洋,手指远方。在本地人和過路游客心中,多少会唤回大航海时代的吉光片羽。
恩里克王子,又被称为“航海家恩里克”,是地理大发现时代造就的葡萄牙英雄。他出生于波尔图,出于对航海探险的关注,专门在葡萄牙南部建了一座城堡,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航海家、旅行家和学者请到一起来,集思广益绘制航海地图、造船、建造天文台。让欧洲多国海员受惠的轻便多帆快船,就是这个时期的发明。
恩里克王子至今仍是先锋勇士的象征。他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看来,对摩尔人进攻,到未知的地域探索并把基督教带到那里,是一个基督徒的职责。1415年,他随父亲、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攻克北非重镇休达,从而揭开了雄鸡国对外扩张的历史。
在1143年独立之前,葡萄牙人先后受到罗马人、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等异族人的统治,也因此很早就从罗马人和阿拉伯人那里学来了制造战船和海战的技术。从15世纪开始,葡萄牙王室开始出面支持海外贸易和扩张,这比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下水早了差不多两个世纪。所以当英国海员第一次从广州带回小包茶叶向查理二世进贡时,从未见过此物的国王懵然不识,幸好王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早已受过茶文化的熏陶,见多识广,张罗泡茶、品茶,令中国茶在英国王室迅速走红。
据说,恩里克王子在读过马可·波罗的书后,心中涌起了对东方“甜美的幻想”,组建了远征航队。结果,光是探路非洲就花了近一百年时间,造就出了多位留名青史的航海旅行家。
在那个时代,航海旅行就跟宇航员上太空一样,是个伟大的梦想。除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名垂青史外,同时代至少还有六位勇敢的葡萄牙航海家扬帆量度地球的弧度。不过,在葡萄牙人眼里,哥伦布到底应该算是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还是葡萄牙人,还不好定论呢!可惜的是,直到恩里克王子1460年去世,通往东方的新航路都未发现。但是葡萄牙的造船业却得以反超原来技术领先的西欧各国。征服者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航海贸易的可观利润。从此,葡萄牙对大西洋岛屿的殖民扩张一发不可收拾,并开始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
佩索阿还写过一首名叫《风暴角》的诗,灵感同样来自雄鸡国的大航海征程。“风暴角”是南非“好望角”的原名,15世纪末葡萄牙一支船队在这个突出海洋很远的海角遇上了持续两周的险恶风暴,便取了此名。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却很有远见地看到,船队毕竟走完了非洲大陆的海岸线,新航路就在眼前,于是将其改名为“好望角”。
1557年,葡萄牙人终于到达澳门。珠江口附近的这个小城成为了欧洲在中国的第一个据点。葡萄牙商船出海所带的贸易品,多是自家特产:葡萄酒、橄榄油和食盐。发源于波尔图的“波特酒”,更直接促使英国在14世纪与葡萄牙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历史风云变幻。1974年葡萄牙极右政权被推翻,新政府承认澳门属于中国领土。今日在“葡挞”的发源地吃到从小在家门口随时能吃到的甜点,有一种奇异的历史感。
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还催生了一道波尔图的特色菜“肉杂碎”。
1410年,恩里克王子带领240艘船,从波尔图远征。今天人们很难去了解当地人是自愿还是被迫,总之当时波尔图城内所有的肉类都被带上了船队,老百姓只剩下边角料可吃。在这样的艰难世道,有人试着用肉杂碎做成肉肠,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本地一道有故事的特色菜。
过了河,就是海。
虽然都挨着大西洋,波尔图与里斯本的气候却差别不小。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波尔图,大西洋气候更明显。老房子上图案漂亮的花砖,很大原因是为了装饰年代久远发黑的花岗岩。而里斯本更偏于地中海气候,房子主要用石灰石建造,日子长了白颜色也不会走样,街上还能看到美丽的手绘砖墙。
波尔图的名字来自拉丁语Portus,意为“港湾”。对我来说,在波尔图最惊艳也最独特的经验,莫过于在夕阳落山之前驱车到对岸的小城该亚山丘上,看晚霞中的波尔图全景。
连接两座小城的是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这是一座双层铁桥,出自埃菲尔的徒弟Teofilo Seyrig的设计手笔。在不时驶过的有轨电车的工业噪音中,透过车轨看这座70多米高的铁桥下的河面,不畏高者必叹壮观。旁边的多纳·玛丽亚·皮亚大桥,是埃菲尔在埃菲尔铁塔诞生之前的习作。夜色渐浓,船只渐次靠岸,整齐地排放着。岸上的fado (葡萄牙唱腔独特的民歌)弹唱隔水飘来。
一片新生之海和一个死去的时代匍匐脚边——独一无二的帝王,笃定地把整个星球握于手掌。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写过这样一首关于恩里克王子的诗。名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清单之内的波尔图老城中心,英葡混血的恩里克王子青铜像面朝海洋,手指远方。在本地人和過路游客心中,多少会唤回大航海时代的吉光片羽。
恩里克王子,又被称为“航海家恩里克”,是地理大发现时代造就的葡萄牙英雄。他出生于波尔图,出于对航海探险的关注,专门在葡萄牙南部建了一座城堡,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航海家、旅行家和学者请到一起来,集思广益绘制航海地图、造船、建造天文台。让欧洲多国海员受惠的轻便多帆快船,就是这个时期的发明。
恩里克王子至今仍是先锋勇士的象征。他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看来,对摩尔人进攻,到未知的地域探索并把基督教带到那里,是一个基督徒的职责。1415年,他随父亲、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攻克北非重镇休达,从而揭开了雄鸡国对外扩张的历史。
在1143年独立之前,葡萄牙人先后受到罗马人、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等异族人的统治,也因此很早就从罗马人和阿拉伯人那里学来了制造战船和海战的技术。从15世纪开始,葡萄牙王室开始出面支持海外贸易和扩张,这比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下水早了差不多两个世纪。所以当英国海员第一次从广州带回小包茶叶向查理二世进贡时,从未见过此物的国王懵然不识,幸好王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早已受过茶文化的熏陶,见多识广,张罗泡茶、品茶,令中国茶在英国王室迅速走红。
据说,恩里克王子在读过马可·波罗的书后,心中涌起了对东方“甜美的幻想”,组建了远征航队。结果,光是探路非洲就花了近一百年时间,造就出了多位留名青史的航海旅行家。
在那个时代,航海旅行就跟宇航员上太空一样,是个伟大的梦想。除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名垂青史外,同时代至少还有六位勇敢的葡萄牙航海家扬帆量度地球的弧度。不过,在葡萄牙人眼里,哥伦布到底应该算是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还是葡萄牙人,还不好定论呢!可惜的是,直到恩里克王子1460年去世,通往东方的新航路都未发现。但是葡萄牙的造船业却得以反超原来技术领先的西欧各国。征服者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航海贸易的可观利润。从此,葡萄牙对大西洋岛屿的殖民扩张一发不可收拾,并开始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
佩索阿还写过一首名叫《风暴角》的诗,灵感同样来自雄鸡国的大航海征程。“风暴角”是南非“好望角”的原名,15世纪末葡萄牙一支船队在这个突出海洋很远的海角遇上了持续两周的险恶风暴,便取了此名。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却很有远见地看到,船队毕竟走完了非洲大陆的海岸线,新航路就在眼前,于是将其改名为“好望角”。
1557年,葡萄牙人终于到达澳门。珠江口附近的这个小城成为了欧洲在中国的第一个据点。葡萄牙商船出海所带的贸易品,多是自家特产:葡萄酒、橄榄油和食盐。发源于波尔图的“波特酒”,更直接促使英国在14世纪与葡萄牙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历史风云变幻。1974年葡萄牙极右政权被推翻,新政府承认澳门属于中国领土。今日在“葡挞”的发源地吃到从小在家门口随时能吃到的甜点,有一种奇异的历史感。
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还催生了一道波尔图的特色菜“肉杂碎”。
1410年,恩里克王子带领240艘船,从波尔图远征。今天人们很难去了解当地人是自愿还是被迫,总之当时波尔图城内所有的肉类都被带上了船队,老百姓只剩下边角料可吃。在这样的艰难世道,有人试着用肉杂碎做成肉肠,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本地一道有故事的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