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快速反应性,将快速反应机制纳入急救护理管理核心。将可控和突变因素纳入管理,强调行动迅速、紧张有序,在意识和行动中始终保持快速反应,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能够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护理和治疗提高了急救护理管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结论:对于在急诊室中,护士的快速反应可以提高对病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 急诊 快速反应 危重患者 抢救成功率
引言
急诊护理应对的大多是急危重症,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而快速反应是最为关键的管理环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Tallahhassee Memorial 医院为应对危重患者,成立了医疗急救小组,它的工作特点是往往以护士相互间的询问开始,重症监护室有一个护士随时备好器械以应对急救工作,为病人的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由此在全州推广。实际上着就是以护士为主导的快速反应小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强化急诊护理的快速反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1 加强医护人员素质与护理经验
1.1 提高急救意识
危重患者病情凶险,变化复杂。这就要求急诊护士要有强烈的急救意识,对患者出现的变化,应立即做出反应,准确判断,分清病情的轻重缓急。重点突出快、稳、准。检查仔细,准确地执行医嘱,操作迅速,尽快使药物作用于机体。
1.2 树立奉献精神
在抢救危重患者是具有紧迫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常需要过点超时,有时一连不断的抢救数日,并且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病人负责。
1.3 具备健康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一般来说,首先对病人接诊往往都是急诊护士,急诊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经常碰到危重病人,也经常出现紧急情况,此刻急诊护士人员务必要维持头脑冷静,必须沉着冷静,才能保证急救方案与护理措施能够迅速实行。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具备熟练的技能和模拟训练和实践经验外,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野外拓展训练,锻炼护士的勇气、胆识和应变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从患者的言谈举止和微小的细节变化来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症状病情的演变,对于急救工作的成功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4 团结协作
在抢救危重患者行动中,相关医护人员务必要服从指挥,要达到统一指挥和人员积极与相互配合,做到了这点,就能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显示出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完成抢救患者的任务。
1.5 开展场景模拟训练
通过营造真实紧张的急救场面,使训练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增强危机意识,而且可以更具体的提高实战技能。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培训才能达到应付自如,紧张有序的工作,对于一些急救的技术要在场景训练中熟练掌握,比如对于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术等,在医生的指导和配合下训练 1-2 名骨干,由骨干带领全体护士,在模拟人上进行训练,分解动作要领和关键步骤,互相交流体会,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此外,定期选送护理人员外出参加急救护理学习和业务培训,这也是提高护理技能重要的途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只有具备了娴熟的急救护理本领,才能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快速反应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1.6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很多危重患者因为病情因素生命很脆弱,因而病人处在极度的痛苦中,这时,希望就寄托在了医护人员身上。医护人员对病者的生命务必要勇于负责和敢担风险的精神,决不能错过任何有机成功的抢救机会。
2 抢救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反映与工作分配
一般急诊危重病人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变化也快,所以时间特别重要,怎样才能最大极限地争取时间,护理工作有的很大作用。在抢救危重病人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由于多科的人员参与,导致了忙乱、物品准备不够等情况。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2.1 经常提及物品准备工作,做好药品齐全并且无过期、无菌物品按时间更换、器械仪器使用前确保无故障、各类物品按照规定放好。每班交接查对,确保使用时得到。
2.2 在选拔和正确使用从事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时务必要主要,并且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实行全方面检查,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以及工作认真,有责任心,更关键是临床经验要充足。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对护理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人员不准上岗。并且按照工作的需要进行定编和定岗、确保人员稳定以及不出现人员流动现象,才能有效提升急诊科应急能力。经过急救技术培训班和各临床科室配合,跟他们了解科室较为常见的急诊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抢救要点,结合了解到的经验进行多次模拟与训练。每抢救一次病人就进行一次探讨,多做总结并吸取教训,追求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提升,在每次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能结合病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出综合正确的判断。
2.3 抢救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协合工作。根据抢救需求,由3名护士组成的护理抢救小组(预检、治疗、辅助),3人分工合作同步操作。
预检护士:负责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分科分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观察记录病情的变化。确保呼吸畅通以及吸氧正常,对意识比较清楚的病者实行全身心的护理。
治疗护士:负责完成抢救措施的实施,建立静脉通路,液体的配制及管理,随时准确执行医嘱。
辅助护士:主要负责在抢救中的物品供应工作,帮助医生完成各种插管,彼此融入和联系,需要时也要配合前两位护士工作。在人员充足情况下,根据抢救的需要给予补充加强。
改进措施后抢救用时短,抢救成功率达到88%,抢救秩序有了明显改善,成功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3 结束语
每次接诊每位危重患者时,护士务必做到马上、立刻、迅速对急救对象做出最快反应。包括问清病情,听清医嘱,写清记录,及时准确做好治疗和护理,快速妥当的进行处置。患者的生命往往就在刹那间轮回,争分夺秒的急救就如同田径短跑的运动员的冲刺一样重要,护理人员的反应速度有时甚至决定抢救工作的成败。我科定期组织大家对一些典型突发的急救病历进行学习和讨论,使每位急诊护理工作者都意识到急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紧张性。
参考文献
[1]徐桂琴,何忠杰,等.急诊医护同步分组工作模式在sars流行期间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72-73
[2]徐胜军 徐丽晶,抢救危重病人护理配合的体会[J].护理研究.2003-05-15
[3]周秀荣,危重患者抢救与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10
【关键词】 急诊 快速反应 危重患者 抢救成功率
引言
急诊护理应对的大多是急危重症,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而快速反应是最为关键的管理环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Tallahhassee Memorial 医院为应对危重患者,成立了医疗急救小组,它的工作特点是往往以护士相互间的询问开始,重症监护室有一个护士随时备好器械以应对急救工作,为病人的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由此在全州推广。实际上着就是以护士为主导的快速反应小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强化急诊护理的快速反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1 加强医护人员素质与护理经验
1.1 提高急救意识
危重患者病情凶险,变化复杂。这就要求急诊护士要有强烈的急救意识,对患者出现的变化,应立即做出反应,准确判断,分清病情的轻重缓急。重点突出快、稳、准。检查仔细,准确地执行医嘱,操作迅速,尽快使药物作用于机体。
1.2 树立奉献精神
在抢救危重患者是具有紧迫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常需要过点超时,有时一连不断的抢救数日,并且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病人负责。
1.3 具备健康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一般来说,首先对病人接诊往往都是急诊护士,急诊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经常碰到危重病人,也经常出现紧急情况,此刻急诊护士人员务必要维持头脑冷静,必须沉着冷静,才能保证急救方案与护理措施能够迅速实行。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具备熟练的技能和模拟训练和实践经验外,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野外拓展训练,锻炼护士的勇气、胆识和应变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从患者的言谈举止和微小的细节变化来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症状病情的演变,对于急救工作的成功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4 团结协作
在抢救危重患者行动中,相关医护人员务必要服从指挥,要达到统一指挥和人员积极与相互配合,做到了这点,就能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显示出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完成抢救患者的任务。
1.5 开展场景模拟训练
通过营造真实紧张的急救场面,使训练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增强危机意识,而且可以更具体的提高实战技能。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培训才能达到应付自如,紧张有序的工作,对于一些急救的技术要在场景训练中熟练掌握,比如对于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术等,在医生的指导和配合下训练 1-2 名骨干,由骨干带领全体护士,在模拟人上进行训练,分解动作要领和关键步骤,互相交流体会,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此外,定期选送护理人员外出参加急救护理学习和业务培训,这也是提高护理技能重要的途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只有具备了娴熟的急救护理本领,才能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快速反应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1.6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很多危重患者因为病情因素生命很脆弱,因而病人处在极度的痛苦中,这时,希望就寄托在了医护人员身上。医护人员对病者的生命务必要勇于负责和敢担风险的精神,决不能错过任何有机成功的抢救机会。
2 抢救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反映与工作分配
一般急诊危重病人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变化也快,所以时间特别重要,怎样才能最大极限地争取时间,护理工作有的很大作用。在抢救危重病人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由于多科的人员参与,导致了忙乱、物品准备不够等情况。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2.1 经常提及物品准备工作,做好药品齐全并且无过期、无菌物品按时间更换、器械仪器使用前确保无故障、各类物品按照规定放好。每班交接查对,确保使用时得到。
2.2 在选拔和正确使用从事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时务必要主要,并且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实行全方面检查,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以及工作认真,有责任心,更关键是临床经验要充足。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对护理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人员不准上岗。并且按照工作的需要进行定编和定岗、确保人员稳定以及不出现人员流动现象,才能有效提升急诊科应急能力。经过急救技术培训班和各临床科室配合,跟他们了解科室较为常见的急诊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抢救要点,结合了解到的经验进行多次模拟与训练。每抢救一次病人就进行一次探讨,多做总结并吸取教训,追求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提升,在每次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能结合病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出综合正确的判断。
2.3 抢救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协合工作。根据抢救需求,由3名护士组成的护理抢救小组(预检、治疗、辅助),3人分工合作同步操作。
预检护士:负责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分科分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观察记录病情的变化。确保呼吸畅通以及吸氧正常,对意识比较清楚的病者实行全身心的护理。
治疗护士:负责完成抢救措施的实施,建立静脉通路,液体的配制及管理,随时准确执行医嘱。
辅助护士:主要负责在抢救中的物品供应工作,帮助医生完成各种插管,彼此融入和联系,需要时也要配合前两位护士工作。在人员充足情况下,根据抢救的需要给予补充加强。
改进措施后抢救用时短,抢救成功率达到88%,抢救秩序有了明显改善,成功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3 结束语
每次接诊每位危重患者时,护士务必做到马上、立刻、迅速对急救对象做出最快反应。包括问清病情,听清医嘱,写清记录,及时准确做好治疗和护理,快速妥当的进行处置。患者的生命往往就在刹那间轮回,争分夺秒的急救就如同田径短跑的运动员的冲刺一样重要,护理人员的反应速度有时甚至决定抢救工作的成败。我科定期组织大家对一些典型突发的急救病历进行学习和讨论,使每位急诊护理工作者都意识到急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紧张性。
参考文献
[1]徐桂琴,何忠杰,等.急诊医护同步分组工作模式在sars流行期间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72-73
[2]徐胜军 徐丽晶,抢救危重病人护理配合的体会[J].护理研究.2003-05-15
[3]周秀荣,危重患者抢救与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