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零件加工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机械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项目教学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机械制造类专业零件加工训练项目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造;零件加工;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实际项目中,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先由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并给予适当演示示范,而后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讨论、协作,最后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评价。项目教学法具备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中,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项目教学法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将学生做什么作为重点,而不是将学生知道什么作为重点。二是项目教学法的内容是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三是项目教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寻求得到结果的途径。项目教学法中设计的项目都与实际相贴近,与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类专业零件加工训练项目的设计
(一)明确项目设计思路
机械制造类专业零件加工的项目教学设计思路为:让学生在自主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使用零件加工中的各种装备,掌握零件加工方法以及零件加工质量检测与分析的技能。教师在设计零件加工训练项目时,要针对不同结构的零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工艺制定—装备设计—零件加工—质量分析”的模块训练,力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精心设计训练项目
根据零件加工课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统筹设置训练项目,使训练项目之间保持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训练项目层层递进是指根据知识的递进关系,将由简单到复杂的几类典型零件作为训练项目的载体,使训练项目的内容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特点。在每一个训练项目中,都要设计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支撑知识体系、能力训练目标、阶段性学习成果等,从而确保实现预期的项目训练效果。以轴类零件加工为例,可设计成三个学习单元,即轴类零件车削加工、轴类零件磨削加工、轴类零件键槽铣削加工。在轴类零件车削加工学习单元中,让学生设计圆柱表面车削加工方案,正确选用车床、车刀及车床夹具;在轴类零件磨削加工学习单元中,让学生了解磨床、砂轮,掌握轴类零件磨削加工工艺;在轴类零件键槽铣削加工学习单元,让学生掌握工件装夹、铣刀及铣削用量。在学生掌握轴类零件加工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布置学生编制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
(三)训练项目的有效实施
以车削加工项目为例,教师向各小组下发项目任务,根据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让学生在掌握车削运动、刀具角度以及影响车削质量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讨论选择不同种类的刀具,加工出完整的简单轴类零件。在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好的同学作为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协调组织本组成员操作,共同完成训练项目。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小组成员要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实在无法解决时再向教师请教,教师只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最终还是要由小组自己确定解决方案。教师在项目实施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指导、记录工作,如果学生出现忽视安全事项、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出具体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实现训练项目教学目标。
(四)项目教学评价设计
检查与评估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完成训练项目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教学评价要以项目过程评价为主,重点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做到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师可将教学评价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不仅要评价学生个体,而且还要评价项目组其他成员,通过项目报告、成果展示、小组答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全面评价。另一部分是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利用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对某个零件加工的技术分析,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以及总结的实践经验进行评价。
结论:
总而言之,在机械制造类专业零件加工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零件加工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波.李小军.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2]韦林.陈文勇.王大红.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10).
[3]闫瑞涛.马光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硅谷.2008(7).
[4]吴铁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2(1).
作者简介:白绍斌(1986-),男,彝族,云南建水人,助教,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零件加工。
关键词:机械制造;零件加工;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实际项目中,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先由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并给予适当演示示范,而后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讨论、协作,最后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评价。项目教学法具备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中,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项目教学法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将学生做什么作为重点,而不是将学生知道什么作为重点。二是项目教学法的内容是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三是项目教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寻求得到结果的途径。项目教学法中设计的项目都与实际相贴近,与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类专业零件加工训练项目的设计
(一)明确项目设计思路
机械制造类专业零件加工的项目教学设计思路为:让学生在自主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使用零件加工中的各种装备,掌握零件加工方法以及零件加工质量检测与分析的技能。教师在设计零件加工训练项目时,要针对不同结构的零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工艺制定—装备设计—零件加工—质量分析”的模块训练,力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精心设计训练项目
根据零件加工课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统筹设置训练项目,使训练项目之间保持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训练项目层层递进是指根据知识的递进关系,将由简单到复杂的几类典型零件作为训练项目的载体,使训练项目的内容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特点。在每一个训练项目中,都要设计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支撑知识体系、能力训练目标、阶段性学习成果等,从而确保实现预期的项目训练效果。以轴类零件加工为例,可设计成三个学习单元,即轴类零件车削加工、轴类零件磨削加工、轴类零件键槽铣削加工。在轴类零件车削加工学习单元中,让学生设计圆柱表面车削加工方案,正确选用车床、车刀及车床夹具;在轴类零件磨削加工学习单元中,让学生了解磨床、砂轮,掌握轴类零件磨削加工工艺;在轴类零件键槽铣削加工学习单元,让学生掌握工件装夹、铣刀及铣削用量。在学生掌握轴类零件加工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布置学生编制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
(三)训练项目的有效实施
以车削加工项目为例,教师向各小组下发项目任务,根据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让学生在掌握车削运动、刀具角度以及影响车削质量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讨论选择不同种类的刀具,加工出完整的简单轴类零件。在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好的同学作为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协调组织本组成员操作,共同完成训练项目。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小组成员要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实在无法解决时再向教师请教,教师只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最终还是要由小组自己确定解决方案。教师在项目实施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指导、记录工作,如果学生出现忽视安全事项、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出具体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实现训练项目教学目标。
(四)项目教学评价设计
检查与评估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完成训练项目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教学评价要以项目过程评价为主,重点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做到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师可将教学评价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不仅要评价学生个体,而且还要评价项目组其他成员,通过项目报告、成果展示、小组答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全面评价。另一部分是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利用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对某个零件加工的技术分析,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以及总结的实践经验进行评价。
结论:
总而言之,在机械制造类专业零件加工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零件加工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波.李小军.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2]韦林.陈文勇.王大红.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10).
[3]闫瑞涛.马光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硅谷.2008(7).
[4]吴铁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2(1).
作者简介:白绍斌(1986-),男,彝族,云南建水人,助教,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零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