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功课

来源 :语文世界(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解说】


  有不少中学生写作记叙文,中心是明确的,结构是完整的,首尾也能够呼应,但是读起来,总让人觉得直通通、扁塌塌、干瘪瘪,缺少新意,缺少美感,没有味道。原因何在?说得轻点,叫作没有打开思路;说得重点,则是思维僵化、思路闭塞所致。由此看来,想方设法去拓展写作思路,应该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功课,必须着实下一番功夫。
  功课之一,追求思路的多向性。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思路,其实就是思维过程,是作者在构思文章时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的并指向文章表达中心的思维轨迹。
  思路,或者说思维轨迹,是有方向的。顺着事物的发展路径去思考问题,是正向思维;反之,则是逆向思维。有时候,思考问题,还会根据需要,向诸多侧面去展开思路,那就是侧向思维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一般是采用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写法展开文章。前者多用顺叙,后者多用倒叙,是属于串珠式的表述形态。这类文章比较普遍,如果作者不善于叙述和描写,因为思路单一,就容易犯平铺直叙的毛病。这类文章,直通通的,不见起伏,不见波澜,往往“平”得可厌,难以卒读。即使是倒叙,虽然能够让人产生一些悬想,但也难以脱离单调乏味的套路。当然,不是说采用顺序和倒叙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而是说运用顺叙和倒叙这种串珠式的表述形態,如果没有相对高超的表达技巧,就容易陷入思路单调的窠臼。
  因此,要写好一篇记叙文,单有正向思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着运用一些侧向思维,使文章思路呈现思维多向性的特征,表现为树状形态。其树枝可以很多,但都是树干的多向延伸。采用这种树状形态,往往要打破顺叙和倒叙的桎梏,适时地采用插叙、补叙、追叙和平叙的叙述方式。秦牧先生写于1960年的脍炙人口的《土地》就是运用树状侧向思维的典范作品。作者任“思想的野马”纵横驰骋,古今中外,海阔天空,都能拉到文章中来,真的是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文章的枝丫甚多,但又一直没有脱离“土地”这一写作“树干”,始终围绕着“引出土地→珍爱土地→保卫土地→建设土地→赞美土地”的行文思路,侃侃而谈,激励着祖国人民去建设美好的华夏大地。
  功课之二,追求思路的宽广性。
  如果说“多向性”是针对思路的单一性而言,那么,“宽广性”就是针对思路的狭隘性而言的。狭隘,是逼仄、窄小的意思。前面说,文章的思路是有方向的,其实,文章的思路同时又是有视角的,思路的狭隘,就是视角的逼仄、窄小。我们主张记叙文要有宽广的思路,就是主张记叙文要有较多的视角。打个比方,记叙文应该像一架多棱镜,具有若干个镜面,每个镜面就是一个视角,它能够吸纳社会生活多种多样的事物。如果这架多棱镜旋转起来,诸多镜面,亦即诸多视角交互折射,其功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大千世界之广博,悠久历史之万物,被吸纳的内容就是可观的了。这样一来,写作思路宽广性的达成也就是不在话下的事了。
  事实上,有不少中学生写作记叙文,明明懂得追求思路宽广性的道理,但真的提起笔来,又会不知不觉地回到思路狭隘的老路上去,写出的东西还是那么扁塌塌、干瘪瘪,总是丰满不起来。这是因为要真正做到写作思路具有宽广性,不能单靠纸上谈兵,还要靠作者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丰赡的人生阅历,对事物的丰富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而且要善于启动多棱镜式的功能,调动多种视角去观察事物,分析事态,并在写作过程中去展开大胆的联想和悠远的想象。唯其如此,方能在写作思路的宽广性上有所斩获。
  且看,秦牧先生写作《土地》,不正是凭着他那广博的阅历、丰厚的知识及其对事物深邃的洞察力和评判力,才达成了思路的宽广性吗?单是“保卫土地”一段,他就不但写了历史和现实的横断面,也写了历史和现实的纵断面。横断面列举了福建沿海流传着的许多保卫土地的爱国故事、习俗以及湛江“寸金桥”命名的缘由,略述了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驱逐外敌、保卫国土的斗争,还描述了一座海岛的火热生活。纵断面从原始社会的狩猎和耕作一直写到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革命斗争,并联想到了《山海经》中所写的“息壤”自发生长的故事。作者就是这样历览古今,纵横四海,表达出了“保卫土地”的段落大意,多视角地体现出了写作思路的宽广性。
  中学生写作记叙文要追求思路的宽广性,不妨学学前辈作家的写法,尽可能地采用对于历史的追溯法、对于周边事物的旁联法、对于未来世界的畅想法,经过反复历练,一定会获得有效提高。
  功课之三:追求思路的新颖性。
  当前,有不少学生的记叙文常常会出现内容陈旧化、思路模式化、语言空洞化的现象,几乎成了一种学生式的八股文,这是缺乏创新意识所致。因此,在拓展写作思路的指导中,对于追求思路新颖性的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追求思路的新颖性,必须在“求异”二字上着力,重视学生“求异致新”构思能力的培养。这是说,对于文章思路的谋划,要想方设法异于常规思路,力求出新。这个问题,古人早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实践。且看,清人郑板桥有一副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下联就是说文章要想写得像二月花那样美妙,就一定要运用求异思维去“领异标新”。这就一语点破了一个道理:运用求异思维是追求写作思路新颖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就是有力的例证。按照常规思路,吴氏可以沿着“寒窗苦读→乡试中举→为官一任→清廉自持”之类的路子来写,可他却来个求异思维,极写了范进在穷困潦倒、遭受嘲弄的境遇中参加乡试而有幸中举,以致喜极而疯的情节,构成了“进学遭训→借钱乡试→中举发疯→掴掌治疯→结交乡绅”的崭新思路,塑造了范进和胡屠户的鲜明形象,使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弊害。
  第二,追求思路的新颖性,必须在“求曲”二字上着力,重视学生“求曲致新”构思能力的培养。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只有打破平铺直叙的思路模式,写得波澜起伏,曲径通幽,才会活泼生动,新颖别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设置悬念、制造波澜、预埋伏笔、抑扬有致等等,都是有效的“求曲致新”的方法。《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的一段,就写得一波三折、跌宕有致。武松凭着一根断为两截的哨棒,勇斗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躲过了它的一扑、一掀、一剪,最后终于制伏了这只山中之“王”。其情其景,不能不让读者顿生惊魂之感,从而感受到文章曲折有致的写作思路的新颖性特征。   第三,追求思路的新颖性,还必须在“求巧”二字上着力,重视学生“求巧致新”构思能力的培养。有言道,无巧不成书。有许多文章,虽然题材极为普通,但读来却觉得新鲜有味,感人至深,这常常是由于作者写作思路谋划得巧妙所致。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窗》,以“病房一间,病人两个”的简单题材,演绎出了善恶两个灵魂猛烈撞击的故事,折射出了世态人情和人生哲理。这篇文章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就在于作者巧妙地采用了多种对比手法叠加的写作思路。且看,两个病人,一个靠窗,一个不靠窗;一个讲窗外风景,一个听窗外风景;一个关心他人,一个私欲膨胀;一个热爱生命,一个见死不救;一个灵魂善良,一个灵魂肮脏。在这样叠加的对比之下,两人的品格高下立判,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读者完全可以从这些叠加式对比手法的巧妙设计里,体会到作者写作思路的新颖性。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就写作而言,意思是说作者的写作是有思路的,遵循这条思路,就能表达出文章的真谛。而要把这个“真谛”表达得准确、透辟、真切,其思路就应该是多向的,宽广的,新颖的。这和本文提出的拓展写作思路的三门功课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希望有志于写好记叙文的青年朋友,务必要修好这三门功课,写出有新意、有美感、有味道的文章来。

【佳作导向】


  一、例文解析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刘江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过朱自清散文《匆匆》的人,大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是啊,岁月的脚步那么匆忙,毫不顾惜你的感慨和嗟叹。正因如此,那些有进取心、有紧迫感的人们,总是把时间抓得死死的,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
  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吧。
  8:00—17:00 早午餐外,校对修改作品清样。
  17:00—20:00 晚餐之后外出办理出版事务,或走訪一个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寻求一件珍贵的摆设或一幅古画。
  20:00—0:00 就寝。
  0:00—8:00 写作,夜半准时起床,一直写到天亮。
  这位每天只睡4小时,身高不足1.6米的文学巨匠,摒弃了巴黎的繁华和喧嚣,一个人静夜独坐,手握鹅毛笔管,蘸着心血和灵感,写了90多部小说,演绎了一部《人间喜剧》。热爱生活、勤奋惜时的巴尔扎克只活了51岁,他的作品却使他流芳百世。
  想起法国著名画家柯罗的一件事。一个青年画家慕名而来,拿出自己作品请求大师指点。柯罗耐心指出了几处缺陷。那个青年非常感激,临走时说:“我明天全部修改。”画家激动地说:“为什么不是今天呢?要是明天你死了呢?”
  两千多年前,一位东方哲人看到汩汩逝水中自己苍老的面容,不禁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情的时间长河带走了历史和这位哲人,他的话语却在烟波浩渺中沉淀下来,熠熠闪光,警策后人。
  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中有一种力量驱使他翱翔时,他是决不会爬行的。嘀嗒,嘀嗒——在时钟冷漠单调的声音里,你感受到一种驱使自己的力量了吗?那么你是飞翔还是爬行呢?

[解析]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篇幅短小,全文仅有六百多字,但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富于哲思,而且文字精美,先是发表于《散文》杂志,后被收入201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卉放先生主编的《最受当代青年喜欢的精美散文·仰念大师》中。
  文章从引述散文《匆匆》写起,导出了“珍惜时间”的主题,然后推出了一张巴尔扎克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表,并以“身高不足1.6米、每天只睡4小时、写了90多部小说、只活了51岁”四个数字勾画了他一生的惜时情形,描绘出了他的伟大形象。接着,文章借法国著名画家柯罗和东方哲人孔子的故事强化了“惜时”的写作主题,最后以“是飞翔还是爬行”的具有启迪意义的反问句作结,劝导人们要有惜时观,不要虚度一生。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在写作思路的拓展上还是做了精心设计的。从《匆匆》的引用到巴氏时间表的推出,是正向思维;画家柯罗故事的引述,是逆向思维;而孔子故事的引入,则是侧向思维了。这样的设计,正是思路多向性的表现。文章写巴氏时间表,突出惜时主题,却旁联《匆匆》、柯罗和孔子,又反映了写作思路的宽广性。至于紧扣惜时主题,以《匆匆》文句开头,以柯罗论画反衬,以孔子慨叹引申,其间新意迭出,就是写作思路新颖性的表现了。
  总之,拓展写作思路,不论文章长短,只要把握住文章主题,本着多向、宽广和新颖的原则,以活跃的思维去构思,都是可以做到的。
  二、训练题
  1.联系本文,查找资料,以简洁的语言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
  2.思考本文思路拓展的步骤,写出思路结构。
  (答案在本期中找)

《拓展思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功课》参考答案


  1.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一生写了90多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
  2.引述《匆匆》文句,暗含“惜时”主题→导出巴氏时间表,揭示“惜时”主题→旁联柯罗论画,回应“惜时”主题→遥想孔子感慨,深化“惜时”主题→设置启迪反问,呼应“惜时”主题。
其他文献
文章运用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采用SPSS11.5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计量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综合竞争力逐一测度,进行横向静态比较,然后排序,并对结果进行分
通过对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间的联动性分析,分别从农村低保退出机制与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农村低保标准与精准扶贫标准、农村低保支出的“输血”与精准扶贫的“造血”
所谓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对各项政府部门的财政类型资金活动而言,其离不开总预算会计的全面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岱庙,因受周边环境影响,曾遭受白蚁病虫害的侵蚀。经及时发现、科学治理,彻底根治,消除了岱庙古建筑群内的安全隐患。这一成功实践,为泰山
2020年7月1日,2019年度湖北网络问政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在网络投票环节,候选单位和个人纷纷晒出网群工作“成绩单”,网友积极“阅卷”投票,仅一周左右,85万选票投出百姓满意度
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和发展,人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生活水平正在飞速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也越来越紧缺,水污染已经屡见不鲜,人们维持生命活动最
近年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家庭农场在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当前家庭农场在全国各地正值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家庭
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了,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助力,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但由于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与一般的民营企业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