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探討了肝癌患者在放射介入治疗中检测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评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化学方法对40例肝癌实施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前后血清中TS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肝癌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含量及阳性率在放射介入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SGF检测对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病情预后有较为重要价值。
【关键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肝癌;放射介入治疗
肝癌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放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肝癌的方法。其疗效的判断往往要靠B超或CT检查,但由于B超或影像学需要一定程度大小肿块才能显示,无法早期判断[1]。TSGF用于恶性肿瘤放射介入治疗前后疗效观察的研究很少,我们通过检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甲胎蛋白( AFP)的变化,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
1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40例肝癌患者均为CT、内窥镜、病理或细胞学等检查确诊的晚期肿瘤病人, 良性疾病组50例,平均年龄53.5岁,均为经临床确诊的肝炎病人。正常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48.7岁,病史及门诊体检无异常。
疗效评定:根据卫生部2011年制订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不同肿瘤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3月、6月、1年检测血清TSGF含量;并同时复查X线和CT等,按照WHO近期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
1.2 实验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人员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离新鲜血清。TSGF试剂盒由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用日本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FP由郑州安图提供化学发光仪器及配套试剂。所有标准品、质控品均为厂家配套供应,严格按室内质控规范执行。检测结果阳性标准TSGF≥70u/ml、AFP≥20ng/ml 。
1.3. 放射介入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肝总动脉插管,推注5-氟脲嘧啶、表阿霉素和丝裂霉素。再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推注40%碘化油栓塞肿瘤血管。术前和术后10d分别采血检测血清TSGF、AFP含量,CT检查肿瘤大小[2]。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 SPSS 13.0 软件统计处理。实验数据资料用 ±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肝癌患者在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前TSGF为83.7±6.5 u/ml,治疗后3月TSGF为57.9±8.5 u/ml;治疗后6月TSGF含量为55.3±9.1 u/ml,治疗1年后TSGF含量为59.4 ±10.2 u/ml,治疗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 选择介入治疗的40例,介入治疗一年后随访了38例,检测血清TSGF含量,其中2例已死亡;15例病情恶化组TSGF明显升高(91.2±13.5);25例治疗好转组TSGF明显降低(57.3±10.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恶性肿瘤相关物质是数种国际公认的多种恶性肿瘤生长相关的物质的统称。它用一组标志代替以往单一标志进行联合检测,在肿瘤的早期即可明显地升高,对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具有广谱性、高敏感度和高特异性,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是恶性肿瘤形成和生长时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的一种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重要作用,而与非肿瘤血管增生无明显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对恶性肿瘤的检测兼具早期性和广谱性[3]但对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的鉴别无特异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试验中,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AFP、CEA等,由于受肝癌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影响,AFP的诊断灵敏度仅为60%~70%,而且仅适用于对原发性肝癌诊断而无“广谱性”,且近年来AFP阴性的肝癌比例大大增加。CEA虽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但诊断灵敏度低,仅约为50%。
3.2 TSGF作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疗效观察的报道较多,但在肿瘤放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的报道甚少[4],放射介入因其创伤小,疗效好,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的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疗效是通过病人症状、体征的缓解改善分析,通过影像可见病灶是否稳定、消失来证实,但影像学诊断需要一定程度大小肿块才能显示,无法早期判断,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肝癌患者放射介入治疗前血清TS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6个月及1年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TSGF显著下降(P<0.01),与治疗前后复查X线和CT肿块由大缩小相吻合,表明TSGF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判断有意义,提示放射介入治疗前后TSGF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基本一致。本文提示肝癌患者在放射介入治疗1年后TSGF浓度有所回升,主要是其中部分病例出现恶化、复发及转移;介入治疗一年后随访了38例,检测血清TSGF含量,其中2例已死亡;15例病情恶化组TSGF明显升高(91.2±13.5);25例治疗好转组TSGF明显降低(57.3±10.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动态观察血清TSGF对各类恶性肿瘤疗放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明显由于其它指标。
参考文献
[1]陈涛 唐育斌 杨椿等, TSGF等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放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 [2]高文斌 王若雨 韩金娣,VEGF、TSGF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中适用条件的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07年11期。 [3]曹玮 吴发伟 万毅, 张洪新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血清TSGF及AFP的影响。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10期. [4]石兰、张克随等,碘化油肝动脉造影的实验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7):65
【摘要】目的 探討了肝癌患者在放射介入治疗中检测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评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化学方法对40例肝癌实施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前后血清中TS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肝癌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含量及阳性率在放射介入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SGF检测对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病情预后有较为重要价值。
【关键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肝癌;放射介入治疗
肝癌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放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肝癌的方法。其疗效的判断往往要靠B超或CT检查,但由于B超或影像学需要一定程度大小肿块才能显示,无法早期判断[1]。TSGF用于恶性肿瘤放射介入治疗前后疗效观察的研究很少,我们通过检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甲胎蛋白( AFP)的变化,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
1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40例肝癌患者均为CT、内窥镜、病理或细胞学等检查确诊的晚期肿瘤病人, 良性疾病组50例,平均年龄53.5岁,均为经临床确诊的肝炎病人。正常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48.7岁,病史及门诊体检无异常。
疗效评定:根据卫生部2011年制订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不同肿瘤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3月、6月、1年检测血清TSGF含量;并同时复查X线和CT等,按照WHO近期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
1.2 实验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人员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离新鲜血清。TSGF试剂盒由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用日本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FP由郑州安图提供化学发光仪器及配套试剂。所有标准品、质控品均为厂家配套供应,严格按室内质控规范执行。检测结果阳性标准TSGF≥70u/ml、AFP≥20ng/ml 。
1.3. 放射介入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肝总动脉插管,推注5-氟脲嘧啶、表阿霉素和丝裂霉素。再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推注40%碘化油栓塞肿瘤血管。术前和术后10d分别采血检测血清TSGF、AFP含量,CT检查肿瘤大小[2]。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 SPSS 13.0 软件统计处理。实验数据资料用 ±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肝癌患者在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前TSGF为83.7±6.5 u/ml,治疗后3月TSGF为57.9±8.5 u/ml;治疗后6月TSGF含量为55.3±9.1 u/ml,治疗1年后TSGF含量为59.4 ±10.2 u/ml,治疗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 选择介入治疗的40例,介入治疗一年后随访了38例,检测血清TSGF含量,其中2例已死亡;15例病情恶化组TSGF明显升高(91.2±13.5);25例治疗好转组TSGF明显降低(57.3±10.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恶性肿瘤相关物质是数种国际公认的多种恶性肿瘤生长相关的物质的统称。它用一组标志代替以往单一标志进行联合检测,在肿瘤的早期即可明显地升高,对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具有广谱性、高敏感度和高特异性,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是恶性肿瘤形成和生长时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的一种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重要作用,而与非肿瘤血管增生无明显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对恶性肿瘤的检测兼具早期性和广谱性[3]但对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的鉴别无特异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试验中,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AFP、CEA等,由于受肝癌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影响,AFP的诊断灵敏度仅为60%~70%,而且仅适用于对原发性肝癌诊断而无“广谱性”,且近年来AFP阴性的肝癌比例大大增加。CEA虽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但诊断灵敏度低,仅约为50%。
3.2 TSGF作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疗效观察的报道较多,但在肿瘤放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的报道甚少[4],放射介入因其创伤小,疗效好,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的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疗效是通过病人症状、体征的缓解改善分析,通过影像可见病灶是否稳定、消失来证实,但影像学诊断需要一定程度大小肿块才能显示,无法早期判断,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肝癌患者放射介入治疗前血清TS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6个月及1年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TSGF显著下降(P<0.01),与治疗前后复查X线和CT肿块由大缩小相吻合,表明TSGF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判断有意义,提示放射介入治疗前后TSGF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基本一致。本文提示肝癌患者在放射介入治疗1年后TSGF浓度有所回升,主要是其中部分病例出现恶化、复发及转移;介入治疗一年后随访了38例,检测血清TSGF含量,其中2例已死亡;15例病情恶化组TSGF明显升高(91.2±13.5);25例治疗好转组TSGF明显降低(57.3±10.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动态观察血清TSGF对各类恶性肿瘤疗放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明显由于其它指标。
参考文献
[1]陈涛 唐育斌 杨椿等, TSGF等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放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 [2]高文斌 王若雨 韩金娣,VEGF、TSGF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中适用条件的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07年11期。 [3]曹玮 吴发伟 万毅, 张洪新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血清TSGF及AFP的影响。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10期. [4]石兰、张克随等,碘化油肝动脉造影的实验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