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旧声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过往,记忆的碎片纷至沓来,有些场景已经泛黄,有些却愈来愈来清晰,细细数来,有些许被人忽略、遗失的旧式美,虽已陌生,却又无比清晰。
  记忆深处的旧声音,美得醉心。
  那声音悄悄地盘旋在耳边,凝结在空气的浮动中,轻盈地飘向那个叫从前的地方。
  “哒哒哒……哒哒哒……”
  缝纫机的声音从姥姥家的瓦房里传出,年幼的我趴在桌子上,眼睛虽然看着童话书,但是眼皮就像姥姥的动作,一下一下,一踏一踏,这样的声音模糊了岁月,清晰了惦念。
  小时暑假,我总是被妈妈送到乡下的姥姥家呆些日子,没有精彩的动画片,没有奥特曼,陪伴我的只有姥姥和姥爷。
  夏日午后,劳作回来的姥爷在卧室里午睡,均匀的鼾声传出,而“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总会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简约的音符就想跳华尔兹的恋人,让空气的流动都慢了下来,感觉像是呼吸着甜蜜与幸福。姥姥粗糙的手指绕过洁白的线在修改者或缝补着一些旧衣服,脚板像跷跷板一样上下踏动。偶尔抬头望望昏昏欲睡的我,然后继续工作,小时候听着那声音只感觉到眼前像又音符再跳动。以后学习《木兰辞》,读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眼前总会浮现姥姥缝衣的景象。
  有时,我睡醒了,看见姥姥还趴在缝纫机上,“哒哒哒……”也会不耐烦地说:“姥姥,别干了,陪我做游戏吧,妈妈说你眼花了,不要再做了,需要什么衣服就买。”姥姥慈祥地笑了,忙放下手中的活计,陪我做游戏但只一会又回去了。很快,给我做的人造棉的短裤断褂便穿在我身上。有时姥姥还修补妈妈和姨们不穿的旧衣服了。唉,真拿她没办法 。
  以后常听妈妈说,他们小时候姊妹多,又先后都上学,家里困难可想而知,是没有钱买衣服的,一家人的衣服全靠姥姥和缝纫机了,姥姥白天干农活,晚上又缝制新衣或修补旧的,他们大多也是听着“哒哒哒”声睡得。姥姥心灵手巧,做出的衣服漂亮而且时尚。八十年代末,上中学的姨妈看见同学穿荷叶边的褂子,回家画在纸上让姥姥照着做,穿上后全村的小姑娘都让姥姥做同款的褂子,妈妈说那时他们感到太自豪了,日子虽然清贫,但他们感觉很幸福。
  见过妈妈小时候她家的全家福,年轻的姥爷很英俊,带着个帽子,姥姥齐耳短发,脸盘大大的,也很端庄。妈妈姊妹们衣着整齐依偎在周围,姥姥怀里还抱着我那懵懂的小舅舅。都说“岁月是把整容刀”,真的很殘酷,姥姥真的老了。
  搬新房时,舅舅也问过姥姥是否还保留这尘封的缝纫机,姥姥笑了,指尖划过盖住缝纫机的红绒布,淡淡地说“虽然你们的孩子也不用我做衣服了,但还留着吧”。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柔柔的照在课桌上,在这离家几千里的大学里,我又好长时间未见姥姥了,阳光的温暖让我想起从前的温暖。这时,耳边突然响起“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想起姥姥给我做的厚厚的棉袄,响起姥姥给我做的人造棉的小褂,不知是这阳光勾起了我绵长的回忆,还是回忆让这丝阳光如昨日那般温暖。
  这种声音见证了妈妈的成长,也丰富了我幼时的时光,领略了爱在手心,也见证的岁月的变迁,如今各种成衣让人眼花缭乱,谁还自己缝制衣服呢?
  时光荏苒,岁月斑驳了许多,姥姥的缝纫机蜷缩的角落里,成为了我回忆的寄托,沿着回忆的方向寻去,记忆里画面是那么色彩浓郁,那“哒哒哒……”的声音如此的清晰。让我再次感受爱的传承,感受成长路上的温暖!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以孔孟之道为主流的儒家文化则几乎贯穿了影响整个中国历史,从百家争鸣到当今,其在历史长河经年累月的冲刷作用下,不断地传承发展,像一壶经历了几千年发酵的美酒,愈加香醇馨香,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从文学价值、个人德行、教育发展等方面都对现代社会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价值来看,儒家文化的众多经典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无论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还是“诗、书、
期刊
佛语有云:众生皆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吃苦”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幸福是需要提醒的,有时人们往往在“吃苦”后方知感恩,珍惜所拥有。鱼儿只有经历了脱水的窒息,才会明白水的包容;蝴蝶只有经历了蛹的束缚,才会明白自由的可贵;而有些人总要经历失去的痛苦才知道想起曾经的幸福,
期刊
预言,是对未来的猜想。因生活总是充满未知,人们便对预言十分热衷,小到天气预报,大到对命运的探求,人们在未知的诱惑下,找到了无限的可能。  曾经有很多著名的预言,如春秋时期的扁鹊为蔡桓公诊出了隐疾,而蔡桓公在对扁鹊的不信任下延误了治疗时机,最终病入膏肓,撒手人寰;又如诸葛亮“假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使其狼狈而逃;他们都在深思熟虑后作出了近期的预言,而未来发生之事对他们所做之预言一一印证,也使
期刊
作者简介:刘天畅(2001.6-),女,汉,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十六班在读。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经久不衰,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记忆,值得珍藏。我却说“我宁愿失去所有,也不愿失去对你的爱—京剧”。  我以为我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太多岁月、时光粉碎了我对美好的向往,我好像一座北极冰山无论全球怎样变暖,都不会融化。也许经历了太多的不容易后,我开始珍惜感情,珍惜曾带给我感动的京剧。  我对京剧的记忆始于
期刊
作者简介:李林峰(1993-),男,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分析。  雨前  静水流深垂杨柳,  白鹭横飞语啾啾。  青石玉阶通两岸,  倚栏赏景岂能休?  雨后  細雨随风起涟漪,  鹭飞鸟散皆分离。  游人撑伞还家去,  空余荷叶挂水滴。  安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涟漪,平静的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给人以无数的深邃,湖岸边,垂着一棵苍挺的
期刊
艺术家挥舞画笔,人类得以一瞥梦的模样;钢琴师跃动琴键,喧嚣的世界才有了灵魂的浅唱。器械在科研者手中乒乒作响,那是叩击未来大门之声;法槌在审判官手中紧紧握着,等待着击碎世间的一个又一个的不公。而你却始终没能松开握紧的双拳,因为你知道:这十指之下,空无一物。  那些在四面八方压覆过来的他人的目光下,在一刻不停穿刺耳膜的尖锐评论议论中,战战兢兢地将“他人的看法”捧在手心的博取认同者,被鄙夷和夸赞堵塞了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