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优化发展技术模式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ux1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下经济是近些年辽西地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增加林业经济的模式,在山区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该文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优化发展的技术模式,并提出了创新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问题;优化技术;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90-02
  林下经济是指对林下空闲的空间、光照等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增加林业经济效益[1-2]。林下经济的发展要结合现代林业理论,充分地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立地条件以及不断进步的科技,在林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指导下实施,结合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的模式,以对当地的林地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近些年来,辽西地区林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森林资源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林地资源[3-4]。辽西地区对林下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支持,辽西地区适合的林下经济模式包括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畜模式、林药模式等,对当地山区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已成为辽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新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林下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林下经济优化发展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
  1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林下经济虽然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整体来说辽西地区的林下经济起步的时间较晚、规模相对较小,积累的经验也不多,发展中仍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1 科研和技术指导工作滞后 目前,辽西林下经济产业中缺乏系统的科研及技术指导工作。有些农户在看到别人开展林下经济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在没有完全掌握好技术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参与到林下经济生产中,但由于经营方式不科学、技术不到位,导致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大大降低了其继续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如在林下参的栽植过程中,如果管理技术不到位,可导致人参锈病、立枯病等的大量发生,降低人参的产量及品质;此外,还有些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选择的品种或者林地选择不当,导致产量不高或者绝产,经济损失较大[5-6]。
  1.2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林下经济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管理较为无序混乱。有的地方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组织及协会的指导,目前以各家各户分散经营模式为主,市场上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不能及时得到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林下经济由于起源于广大农民,目前仍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很多地方存在散乱无序的问题[7]。
  1.3 林下经济规模小,品种过于单一 山区林下经济的品种过于单一、规模相对不大,未能将辽西地区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林下经济的潜力尚未得到深层地、多角度的发掘。品种的选择上,未实现在因地制宜原则下的多样化,过于单一。很多农户在类型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心态,一哄而上,往往造成经济效益不高[8]。
  2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优化发展技术模式
  2.1 林菌模式 结合辽西地区的资源优势,选择在林木生长较好、郁闭度0.6~0.9、空气湿度较高、含氧量充分、较为阴凉、昼夜温差范围小的次生林的林间进行食用菌的种植。由于食用菌,腐生型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水分,林菌模式下尽量选择与水源距离较近的地点,且水资源清洁无污染、林间地势平坦,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林区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要相对较好。目前,辽西地区次生林树种主要有苦槠、枫香、木荷等,林间的枯枝落叶均是食用菌培养的优质材料,当地可栽植的食用菌类型主要有木耳,它们的枝条是优质的食用菌培养基原料,可供发展的食用菌有木耳、杏孢菇、香菇、平菇等。林菌模式的优点是在不占耕地的基础上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带动了山区林农的增收致富。
  2.2 林草-林畜复合模式 目前,辽西地区一些林场中不少林分处于中龄、幼林阶段,此阶段的林间透光性好、空间大,可以为多数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光照资源。因此,可在中幼龄林内选择绿肥植物、牧草等进行搭配种植。林下种植牧草虽然产量与收益不高,但是管理技术比较简单,比较适合推广。目前,适合在辽西地区林区发展林草模式的牧草类型主要有黑麦草、苜蓿、白三叶等,是牛、羊等家畜的良好饲料。适合推广的林畜模式主要包括2种,分别为林下放养、林下建舍饲养。前一种模式下可以为牲畜提供较好的林间放牧环境,可以让牲畜自由活动,开展防疫工作比较方便;后一种模式下可以为牲畜提供很好的遮阴环境、夏季降低牲畜生活环境的温度,减少温度过高对牲畜造成的应激反应。具体的模式可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而定,林草、林畜模式不仅增加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并且牲畜养殖中形成的排泄物有助于培肥土壤,起到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的效果。
  2.3 林药模式 林间的环境可以为药材提供较好的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有利于药材的生长、增加经济效益。辽西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山区较多,降水量不足,仅为450mm左右,耕地面积不足,当地山区经济的主要支柱性产业即为林业。近些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人心,当地林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森林资源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林药模式的推广提供了较好的保障。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適合在林间栽植的药材类型主要有可食可药类、中草药类2种,前一种涉及罗汉果、山药、甘草、白芷等,后一种涉及的有三七、石斛、黄精、薄荷、柴胡等。此外,也可以选择金银花、板蓝根等半野化栽培、便于管理的药材进行林下种植。
  辽西地区发展林药模式要遵循“因地制宜、和谐种间关系、长短结合”等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在林下种植中草药类型的选择上,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为中草药种植的成活率以及健康生长提供有效的保障,中草药必须要适合辽西地区林下的气候条件、土壤立地条件(包括海拔、颇为、坡向等)、林下中草药种植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有效保证中草药种植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如,在海拔中等的情况下,对于阳坡面,适合种植的中草药类型包括柴胡、白芍等喜光、耐寒型的中草药。二是和谐种间关系。选择在林下种植的中草药类型,一定要与林木之间具有较为和谐的种间关系,互相协作、互相促进,因此在搭配时一定要结合林木及中草药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保证其对于光照资源、养分及水分的利用上均为各取所需,互相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是长短结合。林下中草药的种植时,要结合各阶段林木生长过程中的空间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类型,结合不同类型中草药生长规律的不同,采取长短结合的原则,选择不同生长周期的中草药进行搭配种植,如对于桉树林来说,其需要经过5~8年的时间才能成材,此阶段可选择周期相对较短的灵香草、金钱草进行搭配种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辽西地区主要的林药模式有以下几种:(1)乔+草模式。此种模式主要选择中龄或近成林的乔木生态公益林,中草药种植模式所选择的乔木多为中龄林或者近成林所组成的生态公益林,林下种植的中草药一般为草本植物,一年生、多年生均可,以金钱草、人参、穿心莲等耐阴植物居多。(2)乔+乔模式。此种模式下选择的多数为疏林地、次生林地,包括一些天然次生林、人造次生林。林下种植的主要要中草药类型包括女贞、八角、杜仲等乔木类。(3)中灌+草模式。辽西地区此种模式下选择的树种类型为杏、桃、樱桃等灌木,林下中草药种植的主要类型包括天南星、天麻、黄连等草本药材。(4)灌+灌模式。此种模式下辽西地区应用较少,却是未来林下中药模式的一个发展的方向。(5)乔+灌模式。辽西地区此种模式选择的林分多为乔木的幼年、中龄林,适合搭配种植的有广豆根、吴茱萸等灌木类中草药。
  3 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对策
  3.1 创新现有的复合林下经营模式 结合辽西地区现有的各类资源进行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的创新、高效利用。如林草、林牧、林菌模式下,创新复合模式要更有效地利用各类资源;林草牧菌模式下,在疏林地上进行牧草种植,用于草食性动物的饲养,以减少饲料成本、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在林间进行枝条的修剪粉碎,后用于食用菌的种植,实现林业附加值的增加,食用菌培养后产生的废弃物又可作为树木、牧草等生长的肥料,也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中,如此实现废物的高效循环利用。
  3.2 创新互联网+思维的林下经济模式 如今在互联网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林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可结合各地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林下经济互联网营销模式,深度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传统林下经济产业的重构。
  3.3 重视林下经济品牌的建设 如今市场上品牌的效应不可低估,好的品牌可以带来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辽西地区林下经济的稳定发展要重视品牌的建设,以更好地带动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树文.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及优化策略探析[J].南方农业,2015,9(21):187-188.
  [2]李占印.辽西北部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3,(11):49-49,53.
  [3]许晓军,王冬根.以国有林场为主体的林下经济的尝试[J].现代园艺,2021,44(1):93-94.
  [4]杨新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3):153-154.
  [5]葛玲.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J].种子科技,2021(1):117-118.
  [6]丁龙刚.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协调发展途径[J].乡村科技,2020(10):64-65.
  [7]周丽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现代园艺,2020(7):72-73.
  [8]刘洪军.林下经济發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机制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3):64-6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4例)和非感染组(230例)。对感染组患者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影响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5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45%(24/254)。24例尿路感染患者共
摘 要:黑线姬鼠是大方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之一。为摸清黑线姬鼠繁殖参数的年龄和季节变化情况,对贵州省大方县2008—2020年稻田、旱地鼠情调查中捕获的270只黑线姬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性比为1.06,平均怀孕率为28.78%,平均胎仔数为5.4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9.39%,平均繁殖指数为0.81;幼年组性未成熟,不参与繁殖,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种群繁
摘 要:对2013—2020年贵州省安龙县229只褐家鼠形态特征和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家鼠最高体重539.60g,最低体重11.80g,平均体重(121.36±70.11)g,平均胴体重(95.14±58.02)g;平均体长(152.84±31.94)mm,平均尾长(133.12±28.99)mm,体长为尾长的1.15倍;平均后足长(31.73±4.56)mm,平均耳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与胰头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信阳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胰头癌患者9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血清CA72-4、CYFRA21-1检查,全部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均完整。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CA72-4、CYFRA
摘 要:耕地轮作冬闲田扩种油菜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绿色模式之一。2020年引进杂交油菜浙杂903,在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进行了示范种植,面积为17.33hm2。2021年5月27日机械收获,产量达3971.04kg/hm2。该文介绍了浙杂903在铜陵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了扩种油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油菜;浙杂903;高产栽培技术;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
摘 要:“藏粮于技”战略就是把农业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粮食产能的科技因素,提高粮食产量。基于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影响云南省粮食产能的科技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8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对云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用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农业机械使用量则对云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提高粮食产能要结合
摘 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抗疲劳、抗衰老、调节分泌代谢等作用。肉苁蓉醇提物对肾虚小鼠的作用研究多集中表现在激素水平,但未见对小鼠糖代谢的研究报道。为探究苁蓉醇提物对小鼠肾虚和糖代谢水平的影响,建立肾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灌胃21d后,检测肾虚小鼠血清激素水平,测定酶活力,取睾丸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状态。检测糖尿病小鼠体重、空腹血糖和总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摘 要:近年来,以维护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植物、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功能的植物园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植物园起源开始,阐述了国内外植物园的发展过程。国外植物园以英国的邱园为例,对其建筑及植物景观进行了分析;国内植物园以北京植物园和厦门植物园为例,对园内植物景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景观;专类园  中图分类号 Q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摘 要:“黄山贡菊”是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曾作贡品,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为药、饮两用佳品。该试验示范通过“宁盾”有益微生物以及各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替代等技术融合集成应用,探索贡菊全程绿色种植体系,促进休宁县农业绿色发展。结果表明,贡菊应用“宁盾”微生物肥处理与对照存在明显差异,菊花叶片数、茎粗、产量和抗逆等性状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黄山贡菊;
摘 要:近年来,徽州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该文简述了徽州区农业產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包括绿色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品牌质量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等,以期为徽州区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建议;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