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得到重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不断练习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习惯以及基础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或是分层次教学,更好地解决了大面积教学的困境,效果明显。当然小组教学方法在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习效果不明显,没有良好的客观学习环境与之匹配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新理解小组学习的概念,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更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做好准备,科学建立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是日后学习的整体,其中的成员基本决定了这个小组的发展方式,因此科学建立合作小组是实施小组学习的前提。小组教学与分层次教学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分层次教学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而小组学习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但他们的前提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及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定位,然后再分组。这样每个小组都可以组成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在其中都可以发挥作用。并且组与组之间可以展开竞争,以存进小组学习。小组分工完成之后,要对组内的成员做进一步的分工,每个人担当不一样的角色。这时,要求教师能够选出小组长,并且注意对学困生的“照顾”。小组合作便意味着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完成小组任务,数学学困生在日常学习中容易表现不积极,必须要在小组合作中克服这一点。因此,组长的引导和分配作用非常大,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需要组长的科学安排。除了组长的角色以外,还包括检察员、报告者、操作者和激励者等,不同的角色之间应该定期交换,以给学生新鲜感,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整个小组才能愈发团结。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发展机会,也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有助于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二、做好留白,教师担当引导工作
小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权力的“分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舍得“放权”。只有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他们才能更有学习自主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在教学当中,教师须给学生安排明确的任务,并且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明确任务中心,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如果按照时间划分,教师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不能低于20分鐘。小组任务完成的环节基本包括,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结论等这几个步骤,而这些步骤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不能由教师代替。在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及鼓励。例如,在学习“全等图形”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全等图形,然后再引导他们去自学教材,完成概念和例题的学习,再通过小组讨论给出答案。这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概念等要点会记忆得更加清楚,关键是更利于实际的应用。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教师必须对学生是信任的,同时在教学时间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否则这些留白将会是浪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用点滴话语来启发学生,并让他们自己组织语言和答案,逐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自信心,这些都是实现学习良性循环的保障。
三、做好管理,重视纪律组织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叛逆期,自律性相对较差。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主权,必须以学生高自律性为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小组合作的纪律并没有那么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最大程度得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但是实际中,很多学生却打着“合作学习”的幌子,在讨论其它的事情,甚至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这一现象是比较困扰教师的普遍情况,但其实对小组成员进行简单分析,就能发现源头和问题。可能是某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将大家带“跑偏”,又或是这个小组集体没有能“坐镇”的学生,等等。教师可以针对这样原因,对某个学生进行重点观察,或者是轮流当纪律员,并且设定集体惩罚的措施。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比教师每个小组都进行管理要高效很多。同时,给小组合作增加竞争元素,并且设定奖品和惩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积极性,为小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做好评价,增加鼓励
小组学习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有差异。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纵向的进步。只是因为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难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单元化,教师可以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发现小组内进步较大的成员,给予鼓励和肯定。初中数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简单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在不同水平上有所进步。例如,学困生掌握了更多的概念,提高课后习题的正确率,这就是进步;中等学生能够解决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甚至是挑战高难度的,这也是进步;学优生能解决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或者是有更多新的发现,这就是进步。初中数学小组教学的评价模式,可以是小组自荐式,每周小组都要评选出这周进步最大的成员,并阐明理由。这样既有助于小组内部团结,也能培养学生发现他人优点的能力,更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总之,初中数学小组教学需要从成员分配到内容选择,再到实际开展,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具体落实。并且,合理利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践,运用小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一、做好准备,科学建立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是日后学习的整体,其中的成员基本决定了这个小组的发展方式,因此科学建立合作小组是实施小组学习的前提。小组教学与分层次教学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分层次教学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而小组学习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但他们的前提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及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定位,然后再分组。这样每个小组都可以组成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在其中都可以发挥作用。并且组与组之间可以展开竞争,以存进小组学习。小组分工完成之后,要对组内的成员做进一步的分工,每个人担当不一样的角色。这时,要求教师能够选出小组长,并且注意对学困生的“照顾”。小组合作便意味着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完成小组任务,数学学困生在日常学习中容易表现不积极,必须要在小组合作中克服这一点。因此,组长的引导和分配作用非常大,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需要组长的科学安排。除了组长的角色以外,还包括检察员、报告者、操作者和激励者等,不同的角色之间应该定期交换,以给学生新鲜感,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整个小组才能愈发团结。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发展机会,也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有助于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二、做好留白,教师担当引导工作
小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权力的“分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舍得“放权”。只有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他们才能更有学习自主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在教学当中,教师须给学生安排明确的任务,并且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明确任务中心,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如果按照时间划分,教师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不能低于20分鐘。小组任务完成的环节基本包括,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结论等这几个步骤,而这些步骤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不能由教师代替。在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及鼓励。例如,在学习“全等图形”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全等图形,然后再引导他们去自学教材,完成概念和例题的学习,再通过小组讨论给出答案。这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概念等要点会记忆得更加清楚,关键是更利于实际的应用。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教师必须对学生是信任的,同时在教学时间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否则这些留白将会是浪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用点滴话语来启发学生,并让他们自己组织语言和答案,逐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自信心,这些都是实现学习良性循环的保障。
三、做好管理,重视纪律组织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叛逆期,自律性相对较差。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主权,必须以学生高自律性为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小组合作的纪律并没有那么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最大程度得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但是实际中,很多学生却打着“合作学习”的幌子,在讨论其它的事情,甚至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这一现象是比较困扰教师的普遍情况,但其实对小组成员进行简单分析,就能发现源头和问题。可能是某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将大家带“跑偏”,又或是这个小组集体没有能“坐镇”的学生,等等。教师可以针对这样原因,对某个学生进行重点观察,或者是轮流当纪律员,并且设定集体惩罚的措施。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比教师每个小组都进行管理要高效很多。同时,给小组合作增加竞争元素,并且设定奖品和惩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积极性,为小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做好评价,增加鼓励
小组学习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有差异。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纵向的进步。只是因为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难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单元化,教师可以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发现小组内进步较大的成员,给予鼓励和肯定。初中数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简单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在不同水平上有所进步。例如,学困生掌握了更多的概念,提高课后习题的正确率,这就是进步;中等学生能够解决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甚至是挑战高难度的,这也是进步;学优生能解决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或者是有更多新的发现,这就是进步。初中数学小组教学的评价模式,可以是小组自荐式,每周小组都要评选出这周进步最大的成员,并阐明理由。这样既有助于小组内部团结,也能培养学生发现他人优点的能力,更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总之,初中数学小组教学需要从成员分配到内容选择,再到实际开展,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具体落实。并且,合理利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践,运用小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