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教育与文化熏陶、培养是当今社会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构成,本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资源分配,然而现状较堪忧。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现状出发,找寻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出合理恰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音乐艺术培养 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8-01
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播上却仍处于缓慢摸索前进的阶段。这在专业的音乐艺术类院校中亦是常态,在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中更是成效甚微。再者,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对于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重视“理工”技术,轻视“人文”艺术的现象,因此更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挽救音乐艺术培养与教育的颓势!
一、音乐艺术教育于高校之现状
1.低存在感
应试教育模式之下,音乐艺术课程常常无人问津!大学阶段,虽然学校环境更加开放,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应试教育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途径。然而思维定式的严重侵蚀还是使得学生对于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课程漠不关心,难以取得应有的艺术教育培养和熏陶的目的,提高全面素质更无从谈起。
然而更加致命的是,学生对音乐艺术兴趣索然的时候,作为校方,却大都对音乐艺术教育持有一种忽视的态度。这就使得学生根本没有途径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艺术,就更别谈培养艺术兴趣,提升艺术修养了!音乐课程边缘化,冷淡化,校方下意识的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将音乐艺术教育排在了较靠后的位置。而且放任学生的漏课、逃课行为,在课程制度管理上根本没有做到像其他学科一般重视,造成极低的“存在感”,作用全无!
2.低“出场率”
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在校内开设有各种与音乐艺术相关的选修课或者活动,但是却几乎都只浅尝辄止,根本无法真正展现音乐艺术的全部内涵。而且校方在高校音乐教育第二课堂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进程缓慢!使得在工科技术氛围极为浓郁的大学校园,几乎难觅音乐艺术的踪迹。除了每年必备的元旦文艺汇演之类的活动,便再也没有可供学生表现艺术,分享音乐美感的平台。多元化的舞台就是音乐的第二课堂,多样音乐活动就是音乐艺术交流和发展的“东风”!然而现状令人堪忧,普通高校的音乐之风至今还在沉寂之中。
3.难“发展”
音乐艺术的低存在感、低出场率,两者双重影响之下,直接造成了音乐艺术教育在艺术氛围本就稀薄的普通高校中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更灾难的是,普通高校中音乐艺术发展似乎走入了死胡同,发展艰难!其一,教育资源缺乏!长久以来,以工科为主的普通高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和音乐教育资源储备,更没有给相关学科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就陷入了即便想教好音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其二,校方对音乐艺术文化氛围如何建设,经验缺乏,也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再加上各高校和艺术类院校没有交集,短时间难以形成合作,也难以寻求到足够的教育帮助。重重影响下,高校音乐艺术建设举步维艰!
二、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意义
音乐艺术并不是专业艺术类院校的专利。恰恰相反,对于普通的非艺术类院校来说,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更加不容忽视。音乐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今传播最广,也是最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门类,音乐艺术以其丰富性、直观性和大众性,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易在学生中得到推广。
另外,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可以起到对高强度的理工学科的缓冲、中和作用。同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挖掘出学生深藏的潜能。音乐艺术教育还能陶冶情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之外的感性思维,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体悟从其他学科无法感受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1]
因此,音乐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具有非常高的美育价值,对大学人才培养,素质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的转变与革新迫在眉睫。
三、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
1.从思想层面的转变、革新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激发出人们心底的共鸣。而普通民众却总将其定义为一种贵族文化,认为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真正走入其中的世界并了解音乐艺术。这种思想已然陈旧!当今的新时代,信息交流广泛、频繁,音乐借此能够毫无国界的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高校应该从教育思想层面做出根源性改变,抛却那些将音乐束之高阁的言论,真正将音乐艺术的精髓通俗的表达出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源头做起,设立音乐教育公开课,开展音乐艺术交流活动,强化音乐艺术在校园的普及,提高“存在感”,“出场率”,让同学们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塑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在课程教授,老师引导学生更多的接触音乐艺术的同时,校园音乐艺术的氛围塑造也不容忽视。校方可以通过组建艺术社团的方式,鼓励同学发展艺术特长。也可以在校园布局建设上多多引进音乐艺术元素。由老师带领普及校园音乐交流,传递前瞻性的音乐艺术,同时激发学生的共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艺术的学习中来。最后,通过创立新的素质评定体制,将音乐等艺术素质纳入到综合学业考核中来,使学生重视音乐艺术,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动力。[2]
音乐艺术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素质审美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这是一次好处难以估量,对品格修养、气质塑造、陶冶情操乃至性格的形成有着正面的良好作用的精神洗礼。音乐的世界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没有固化的逻辑,没有死板的框架。在普通高校推行音乐艺术教育,就是要让我们在这样的音乐世界中解放天性,训练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从而达到音乐艺术教育的真谛。[3]与专业的学科教育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从而培养出当今时代真正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彪.许静实施音乐类卓越艺术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必要性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7).
[2]黄静.浅析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中的音乐艺术培养与教育 [J].音乐大观2012(5).
[3]屠锋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探讨.[J].通俗歌曲 2015(9).
【关键词】音乐艺术培养 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8-01
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播上却仍处于缓慢摸索前进的阶段。这在专业的音乐艺术类院校中亦是常态,在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中更是成效甚微。再者,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对于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重视“理工”技术,轻视“人文”艺术的现象,因此更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挽救音乐艺术培养与教育的颓势!
一、音乐艺术教育于高校之现状
1.低存在感
应试教育模式之下,音乐艺术课程常常无人问津!大学阶段,虽然学校环境更加开放,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应试教育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途径。然而思维定式的严重侵蚀还是使得学生对于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课程漠不关心,难以取得应有的艺术教育培养和熏陶的目的,提高全面素质更无从谈起。
然而更加致命的是,学生对音乐艺术兴趣索然的时候,作为校方,却大都对音乐艺术教育持有一种忽视的态度。这就使得学生根本没有途径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艺术,就更别谈培养艺术兴趣,提升艺术修养了!音乐课程边缘化,冷淡化,校方下意识的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将音乐艺术教育排在了较靠后的位置。而且放任学生的漏课、逃课行为,在课程制度管理上根本没有做到像其他学科一般重视,造成极低的“存在感”,作用全无!
2.低“出场率”
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在校内开设有各种与音乐艺术相关的选修课或者活动,但是却几乎都只浅尝辄止,根本无法真正展现音乐艺术的全部内涵。而且校方在高校音乐教育第二课堂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进程缓慢!使得在工科技术氛围极为浓郁的大学校园,几乎难觅音乐艺术的踪迹。除了每年必备的元旦文艺汇演之类的活动,便再也没有可供学生表现艺术,分享音乐美感的平台。多元化的舞台就是音乐的第二课堂,多样音乐活动就是音乐艺术交流和发展的“东风”!然而现状令人堪忧,普通高校的音乐之风至今还在沉寂之中。
3.难“发展”
音乐艺术的低存在感、低出场率,两者双重影响之下,直接造成了音乐艺术教育在艺术氛围本就稀薄的普通高校中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更灾难的是,普通高校中音乐艺术发展似乎走入了死胡同,发展艰难!其一,教育资源缺乏!长久以来,以工科为主的普通高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和音乐教育资源储备,更没有给相关学科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就陷入了即便想教好音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其二,校方对音乐艺术文化氛围如何建设,经验缺乏,也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再加上各高校和艺术类院校没有交集,短时间难以形成合作,也难以寻求到足够的教育帮助。重重影响下,高校音乐艺术建设举步维艰!
二、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意义
音乐艺术并不是专业艺术类院校的专利。恰恰相反,对于普通的非艺术类院校来说,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更加不容忽视。音乐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今传播最广,也是最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门类,音乐艺术以其丰富性、直观性和大众性,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易在学生中得到推广。
另外,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可以起到对高强度的理工学科的缓冲、中和作用。同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挖掘出学生深藏的潜能。音乐艺术教育还能陶冶情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之外的感性思维,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体悟从其他学科无法感受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1]
因此,音乐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具有非常高的美育价值,对大学人才培养,素质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的转变与革新迫在眉睫。
三、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
1.从思想层面的转变、革新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激发出人们心底的共鸣。而普通民众却总将其定义为一种贵族文化,认为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真正走入其中的世界并了解音乐艺术。这种思想已然陈旧!当今的新时代,信息交流广泛、频繁,音乐借此能够毫无国界的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高校应该从教育思想层面做出根源性改变,抛却那些将音乐束之高阁的言论,真正将音乐艺术的精髓通俗的表达出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源头做起,设立音乐教育公开课,开展音乐艺术交流活动,强化音乐艺术在校园的普及,提高“存在感”,“出场率”,让同学们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塑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在课程教授,老师引导学生更多的接触音乐艺术的同时,校园音乐艺术的氛围塑造也不容忽视。校方可以通过组建艺术社团的方式,鼓励同学发展艺术特长。也可以在校园布局建设上多多引进音乐艺术元素。由老师带领普及校园音乐交流,传递前瞻性的音乐艺术,同时激发学生的共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艺术的学习中来。最后,通过创立新的素质评定体制,将音乐等艺术素质纳入到综合学业考核中来,使学生重视音乐艺术,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动力。[2]
音乐艺术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素质审美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这是一次好处难以估量,对品格修养、气质塑造、陶冶情操乃至性格的形成有着正面的良好作用的精神洗礼。音乐的世界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没有固化的逻辑,没有死板的框架。在普通高校推行音乐艺术教育,就是要让我们在这样的音乐世界中解放天性,训练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从而达到音乐艺术教育的真谛。[3]与专业的学科教育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从而培养出当今时代真正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彪.许静实施音乐类卓越艺术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必要性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7).
[2]黄静.浅析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中的音乐艺术培养与教育 [J].音乐大观2012(5).
[3]屠锋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探讨.[J].通俗歌曲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