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道景观作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交际的场所,而且还能起到调节水生态系统的作用。正因如此,河道的景观设计现已成为该领域内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参与河道景观设计项目为依托,就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略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设计要点
一、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
1.1河道景观的定义
河道:即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明确指出城市河道景观的定义。广义上的城市河道景观指城市河道水域本身以及与城市河道毗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1.2城市河道景观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河道属于城市的范畴,已成为城市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城市河道不仅发挥着防汛、航运、排涝等物质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居民休闲、美化城市的人文功能。它贯穿于城市的不同区域,每个社区的河道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与河道周边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城市河道必须承载其周边区域的物质与人文因素。
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最终到达的目标是居民和河水的和谐,设计出来的河道景观要有生命力,与整个城市和谐共处。所以整个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生态性原则。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应对河道原来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如果河道存在着污染现象或者有可能被污染,应该采用正确、有效的措施治理。比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或者使雨水和污水分流,充分利用雨水。对于河底的淤泥、垃圾,要进行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注重河水的自净功能,在水中种植芦苇、观赏柳树等植物对河水进行自净处理,以达到河水自理的目的。
2.2 亲水性原则
人对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之感,能对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带来特别的感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下的水越来越少了,人们对于水的喜爱更进一步。而对于城市河道来说,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在河道景观设计中更应该注重亲水性原则。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亲水性场所的营造。比如考虑人们出行的方便,使人们能方便的达到亲水场所,并预留给人们停留的空间。亲水空间应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提供不同形式的结构物,同时应注重亲水空间的可参与性,使人们能亲身参与其中,增加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
2.3 地域性原则
对于大部分的城市来说,都是临海而建,因此城市的河滨区往往是对一个城市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氛围,而河流承载了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要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去,从而体现这个城市的特征、人文历史和城市的外在魅力。经过地域文化的融入,每个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也是衡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2.4 人性化原则
因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最终受益者是人们自己,所以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人性化原则来。从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点出发,考虑观赏者的审美感觉,注重景观的层次感、错落感,也可以运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并对设计形式和材料进行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活动要求,很好的将滨河空间利用起来。同时,在考虑大部分感受的基础上,也要考虑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士等,设置一些无障碍设施,进一步体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2.5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是要求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城市总体规划、治污工程、防洪等方面的关系。河流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因此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在把握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应对不同的河道区域进行具体的设计,而且要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出发,对河道景观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河道景观设计
3.1采用让河道自然做功的生态理念
自然河道的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而许多审美统计实验也都表明,植物丰富的自然景观比人工景观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同样,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因此,景观带的岸线摒弃了渠化形式,河道驳岸采取水生植物、水石、岸石与木平台、木栈道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形态,从而达到不用投入大量物力而缓解旱涝之灾害,更能够创造生机勃勃的水际自然形态之美。
3.2河道驳岸景观的营造。
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实”景与“虚”景。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它的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根据不同的地势,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3.3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
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季相分明,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3.4河道道路景观营造。河道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坚持自然、朴素的理念。河道景观区的道路不同于其它的道路,主要以休闲漫步为主,因此在道路设置上应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相互交叉,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空间,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
3.5亲水场所的设置
滨水绿地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城市绿地,因接触于水,更多的是考虑满足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如何让人能与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呢?在景观带的设计中,布置亲水设施,如伸出水面的建筑、架空的水上步道、悬挑出水面的平台、面向水域的广场,以及伸入水中的码头、木平台、台阶和挑入湖边的座凳、水边的散步道等,这样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同时增加一些有较强参与性的设施,如北部浅水处的涉水和卵石滩、入口处的音乐喷泉等,便于制造活泼愉快的气氛和人与人间社会交往的机会。
结论: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绿色休闲场所。滨河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总体景观和周边地区发展的潜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对该河河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以期为人民提供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使河道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单庆,王昕.城市堤岸景观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3.
[2]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
[3]赵欣, 等. 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4]张荣庆.关于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设计要点
一、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
1.1河道景观的定义
河道:即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明确指出城市河道景观的定义。广义上的城市河道景观指城市河道水域本身以及与城市河道毗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1.2城市河道景观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河道属于城市的范畴,已成为城市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城市河道不仅发挥着防汛、航运、排涝等物质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居民休闲、美化城市的人文功能。它贯穿于城市的不同区域,每个社区的河道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与河道周边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城市河道必须承载其周边区域的物质与人文因素。
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最终到达的目标是居民和河水的和谐,设计出来的河道景观要有生命力,与整个城市和谐共处。所以整个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生态性原则。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应对河道原来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如果河道存在着污染现象或者有可能被污染,应该采用正确、有效的措施治理。比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或者使雨水和污水分流,充分利用雨水。对于河底的淤泥、垃圾,要进行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注重河水的自净功能,在水中种植芦苇、观赏柳树等植物对河水进行自净处理,以达到河水自理的目的。
2.2 亲水性原则
人对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之感,能对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带来特别的感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下的水越来越少了,人们对于水的喜爱更进一步。而对于城市河道来说,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在河道景观设计中更应该注重亲水性原则。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亲水性场所的营造。比如考虑人们出行的方便,使人们能方便的达到亲水场所,并预留给人们停留的空间。亲水空间应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提供不同形式的结构物,同时应注重亲水空间的可参与性,使人们能亲身参与其中,增加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
2.3 地域性原则
对于大部分的城市来说,都是临海而建,因此城市的河滨区往往是对一个城市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氛围,而河流承载了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要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去,从而体现这个城市的特征、人文历史和城市的外在魅力。经过地域文化的融入,每个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也是衡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2.4 人性化原则
因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最终受益者是人们自己,所以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人性化原则来。从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点出发,考虑观赏者的审美感觉,注重景观的层次感、错落感,也可以运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并对设计形式和材料进行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活动要求,很好的将滨河空间利用起来。同时,在考虑大部分感受的基础上,也要考虑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士等,设置一些无障碍设施,进一步体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2.5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是要求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城市总体规划、治污工程、防洪等方面的关系。河流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因此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在把握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应对不同的河道区域进行具体的设计,而且要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出发,对河道景观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河道景观设计
3.1采用让河道自然做功的生态理念
自然河道的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而许多审美统计实验也都表明,植物丰富的自然景观比人工景观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同样,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因此,景观带的岸线摒弃了渠化形式,河道驳岸采取水生植物、水石、岸石与木平台、木栈道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形态,从而达到不用投入大量物力而缓解旱涝之灾害,更能够创造生机勃勃的水际自然形态之美。
3.2河道驳岸景观的营造。
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实”景与“虚”景。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它的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根据不同的地势,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3.3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
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季相分明,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3.4河道道路景观营造。河道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坚持自然、朴素的理念。河道景观区的道路不同于其它的道路,主要以休闲漫步为主,因此在道路设置上应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相互交叉,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空间,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
3.5亲水场所的设置
滨水绿地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城市绿地,因接触于水,更多的是考虑满足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如何让人能与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呢?在景观带的设计中,布置亲水设施,如伸出水面的建筑、架空的水上步道、悬挑出水面的平台、面向水域的广场,以及伸入水中的码头、木平台、台阶和挑入湖边的座凳、水边的散步道等,这样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同时增加一些有较强参与性的设施,如北部浅水处的涉水和卵石滩、入口处的音乐喷泉等,便于制造活泼愉快的气氛和人与人间社会交往的机会。
结论: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绿色休闲场所。滨河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总体景观和周边地区发展的潜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对该河河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以期为人民提供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使河道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单庆,王昕.城市堤岸景观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3.
[2]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
[3]赵欣, 等. 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4]张荣庆.关于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