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为例,主要分析了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论述了造成林业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林木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治方法
1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并且损失严重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样,给我国森林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坏。我国有的省份在短短十几年间病虫害的数量就从25种增加到了40种,其中有从外地传入的,也有当地发生的。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上,每年因为病虫害导致的木材减少面积有几十万平方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1.2 顽固难治,易暴发 很多病虫害在经过治理之后就不再暴发,但是有少数的病虫害会多次重复出现,这就给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比如说松毛虫以及天幕毛虫等病虫害在其发生的早期就表现得非常顽固,并且大多数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很难得以根治。
2 造成林业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1 从人工造林角度分析病虫害频发原因
2.1.1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首先表现在人工造林大都是使用单一树种,即用单一树种甚至是单一的系号营造出纯林,这样就会因为人工造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等较为简单而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低,从而造成人工造林的系统较为脆弱而降低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比如在我国人工造林的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因为树种组成过于单一以及配置不够合理,树种检疫和监测工作不够完善,最终导致病虫害如黄斑星天牛等在三北防护林涉及到的几百个县大范围地蔓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1.2 在引进树种上没有充分考虑病虫害问题 如果引进的树种并不适宜在植入地区生存,就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比如我国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内蒙古自治区引入了樟子松来进行固沙造林工程,以期起到很好的防止风沙的作用。但是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现象,其主要诱因就是气温较高以及水分失衡,从而导致病虫害蔓延,森林开始衰退。
2.1.3 在造林过程中缺少管理 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对天然林的保护。但是因为很多地方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以及技术规定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具体执行上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很多地方已经全面地放弃了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导致森林卫生健康状况恶化,容易出现病虫害暴发。
2.1.4 林業政策与森林防治之间存在矛盾 从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来看,野兔以及沙鼠等都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对象,对这些生物等执行非常严格的禁猎措施。但是随着对这些野生生物的保护力度加大也导致其密度急剧增加,而且野兔以及沙鼠等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此种林业政策与野生动物保护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上加难。
2.2 从内检工作分析病虫害频发原因 (1)林业检疫工作不够充分。因为现在许多地方在林业检疫上缺乏有关法律知识或者受到利益驱使,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森林植被逃避了该有的检疫。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数百万株从外地运到新疆的林种等没有进行检疫,这就导致这些没有进行检疫的林木把许多病虫害带到了新疆。(2)检疫站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以及城市绿化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造林,这样对于树种的种类以及数量和批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病虫害的传播几率。但是因为我国目前建设完成的树种检疫站数量较少并且在布局上不够合理,所以很难满足实际需要。(3)由于人们在开展社会活动时没有周全的考虑,使一些社会活动忽视了对生态园林保护,从而把大量原始园林被纳入到开采和使用的范围,无法杜绝的砍伐天然林的现象加剧了林业的病虫害危机,天然林的生态系统也在其长期超负荷采伐的情况下被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然林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不仅破坏了林分原始结构、森林生物多样性,还影响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从而加剧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是病虫害频繁的原因之一。(4)化学农药使用不科学、不规范。农药作为控制病虫危害的“功臣”,可以说是对付林业病虫灾害的首选。另外,防治手段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无法适应,使得施药机械的落后很难使防治效果达到理想,特别是与林业特点相符合的防治药剂和药械十分缺乏,有些地区还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再加上制造工艺和技术性能都比较落后,不仅雾化质量差、雾滴大,防治效
率低。
3 林木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
3.1 要抓好监测,提高预警 病虫害测报网建设应不断完善,根据地区内不同的生态类型、不同植被、病虫发生区域差异以及小气候不同的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划分片区的形式建立并完善测报站,在适当的情况下合理增设测报点,使覆盖面能够达到90%以上。测报网的不断拓宽,还可以促进病虫预报工作的网络化,在传递速度上得到提高,从而使得病虫防治的及时性得到保证。
3.2 提高应急防治能力 在做好监测预警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地区的应急防治能力。“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所需坚持的,这就以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控制病害系统为基本要求。依据现有的基础,进行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扩大专业防治队伍、充实器械和物资装备,并把开展植保防治提到专业化的深度,尽量减少胡乱用农药的习惯,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农药利用率,还可以使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到缓解,确保了安全、生态的治理过程。
3.3 搞好林业检疫工作 目前,我国在引进外来树种以及在不同省份之间进行树种交流过程中导致的重大病虫害呈高发态势,这就要求我国林业部门必须注重树种检疫工作,从而提升我国树种检疫水平,严格防止出现病虫害传播的现象。在已经出现了病虫害的地区要立即进行隔离,以避免出现病虫害的蔓延。尽快地建立起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网络,采用常年监测以及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网络建设。通过完善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来建立起病虫害监测预告体系,形成快速的反馈体系。
3.4 做好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 在我国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中,要积极地营造多样树种以及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要大力栽种乡土树种,引进优良树种来做好树种搭配工作,不仅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同时还利于病虫害防治,混交林的比例不可以低于3成。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需要选用抗逆性较强的经济树种进行造林,实现灌木以及草木、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实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5 合理规划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工作,并不是单纯拒绝所有的砍伐行为,而应该把经济林与生态林加以区分,并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开放一部分山林用以发展地方经济,并通过封山育林的形式对开发过度的山林进行保护。因此,应以各类的选育措施到位为前提,兼顾林木生长的需要和辽宁地区的经济条件来进行封山育林措施,从而增强现有的树种抗病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林业系统内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知晓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等,并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实现病虫害的真正防治,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
[2] 高峰,林业病虫害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3] 吴德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119-126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治方法
1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并且损失严重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样,给我国森林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坏。我国有的省份在短短十几年间病虫害的数量就从25种增加到了40种,其中有从外地传入的,也有当地发生的。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上,每年因为病虫害导致的木材减少面积有几十万平方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1.2 顽固难治,易暴发 很多病虫害在经过治理之后就不再暴发,但是有少数的病虫害会多次重复出现,这就给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比如说松毛虫以及天幕毛虫等病虫害在其发生的早期就表现得非常顽固,并且大多数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很难得以根治。
2 造成林业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1 从人工造林角度分析病虫害频发原因
2.1.1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首先表现在人工造林大都是使用单一树种,即用单一树种甚至是单一的系号营造出纯林,这样就会因为人工造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等较为简单而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低,从而造成人工造林的系统较为脆弱而降低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比如在我国人工造林的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因为树种组成过于单一以及配置不够合理,树种检疫和监测工作不够完善,最终导致病虫害如黄斑星天牛等在三北防护林涉及到的几百个县大范围地蔓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1.2 在引进树种上没有充分考虑病虫害问题 如果引进的树种并不适宜在植入地区生存,就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比如我国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内蒙古自治区引入了樟子松来进行固沙造林工程,以期起到很好的防止风沙的作用。但是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现象,其主要诱因就是气温较高以及水分失衡,从而导致病虫害蔓延,森林开始衰退。
2.1.3 在造林过程中缺少管理 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对天然林的保护。但是因为很多地方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以及技术规定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具体执行上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很多地方已经全面地放弃了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导致森林卫生健康状况恶化,容易出现病虫害暴发。
2.1.4 林業政策与森林防治之间存在矛盾 从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来看,野兔以及沙鼠等都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对象,对这些生物等执行非常严格的禁猎措施。但是随着对这些野生生物的保护力度加大也导致其密度急剧增加,而且野兔以及沙鼠等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此种林业政策与野生动物保护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上加难。
2.2 从内检工作分析病虫害频发原因 (1)林业检疫工作不够充分。因为现在许多地方在林业检疫上缺乏有关法律知识或者受到利益驱使,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森林植被逃避了该有的检疫。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数百万株从外地运到新疆的林种等没有进行检疫,这就导致这些没有进行检疫的林木把许多病虫害带到了新疆。(2)检疫站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以及城市绿化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造林,这样对于树种的种类以及数量和批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病虫害的传播几率。但是因为我国目前建设完成的树种检疫站数量较少并且在布局上不够合理,所以很难满足实际需要。(3)由于人们在开展社会活动时没有周全的考虑,使一些社会活动忽视了对生态园林保护,从而把大量原始园林被纳入到开采和使用的范围,无法杜绝的砍伐天然林的现象加剧了林业的病虫害危机,天然林的生态系统也在其长期超负荷采伐的情况下被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然林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不仅破坏了林分原始结构、森林生物多样性,还影响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从而加剧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是病虫害频繁的原因之一。(4)化学农药使用不科学、不规范。农药作为控制病虫危害的“功臣”,可以说是对付林业病虫灾害的首选。另外,防治手段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无法适应,使得施药机械的落后很难使防治效果达到理想,特别是与林业特点相符合的防治药剂和药械十分缺乏,有些地区还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再加上制造工艺和技术性能都比较落后,不仅雾化质量差、雾滴大,防治效
率低。
3 林木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
3.1 要抓好监测,提高预警 病虫害测报网建设应不断完善,根据地区内不同的生态类型、不同植被、病虫发生区域差异以及小气候不同的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划分片区的形式建立并完善测报站,在适当的情况下合理增设测报点,使覆盖面能够达到90%以上。测报网的不断拓宽,还可以促进病虫预报工作的网络化,在传递速度上得到提高,从而使得病虫防治的及时性得到保证。
3.2 提高应急防治能力 在做好监测预警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地区的应急防治能力。“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所需坚持的,这就以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控制病害系统为基本要求。依据现有的基础,进行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扩大专业防治队伍、充实器械和物资装备,并把开展植保防治提到专业化的深度,尽量减少胡乱用农药的习惯,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农药利用率,还可以使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到缓解,确保了安全、生态的治理过程。
3.3 搞好林业检疫工作 目前,我国在引进外来树种以及在不同省份之间进行树种交流过程中导致的重大病虫害呈高发态势,这就要求我国林业部门必须注重树种检疫工作,从而提升我国树种检疫水平,严格防止出现病虫害传播的现象。在已经出现了病虫害的地区要立即进行隔离,以避免出现病虫害的蔓延。尽快地建立起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网络,采用常年监测以及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网络建设。通过完善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来建立起病虫害监测预告体系,形成快速的反馈体系。
3.4 做好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 在我国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中,要积极地营造多样树种以及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要大力栽种乡土树种,引进优良树种来做好树种搭配工作,不仅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同时还利于病虫害防治,混交林的比例不可以低于3成。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需要选用抗逆性较强的经济树种进行造林,实现灌木以及草木、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实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5 合理规划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工作,并不是单纯拒绝所有的砍伐行为,而应该把经济林与生态林加以区分,并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开放一部分山林用以发展地方经济,并通过封山育林的形式对开发过度的山林进行保护。因此,应以各类的选育措施到位为前提,兼顾林木生长的需要和辽宁地区的经济条件来进行封山育林措施,从而增强现有的树种抗病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林业系统内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知晓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等,并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实现病虫害的真正防治,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
[2] 高峰,林业病虫害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3] 吴德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