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妻子、作为儿媳、作为女儿、做为母亲、作为上司、作为下属、作为朋友、作为家长……伴随无数的社会角色扮演和跳转,送礼一事也变得风生水起,颇需要技巧。
“该如何送礼”是人情礼仪中很难处理的必修学问,这门课,学校没教,同事没明说,全凭自己去摸索、去掌握
我们是否懂得了我们要去关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我们。
我们又是否在付出之前便想到了收获,于是乎付出也不是那么纯粹的付出,收获的最后喜悦也会有限。
送礼不外乎两个动力:爱与利益。
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上,有来才有往。
——(美)罗伯特·哈夫
送礼不外乎两个动力:爱与利益。伴随着女性无数的社会角色扮演和跳转,送礼一事也变得风生水起,颇需要技巧。
一个女人的送礼战役
“亲爱的旅客,飞机已到达本次飞行的目的地,欢迎您再次乘坐XX航班……”mary摘下眼罩,掀起遮光板,外面阳光明媚。这次出差外带两天休假,虽然是和同事,却还很是惬意。除开几分意犹未尽之外,更多的是想到双脚落地之后,家里、办公室那一大堆急待处理的事务,让人轻松不起来。偏偏老公也是忙得不行、“空中飞人”来回跑,工作上、家里,都靠不住他。
在机场取行李的时候,路人都免不了多看这个姑娘几眼:明明是一个人,行李却是沉沉的一大箱。“嗨,你们以为呐?”Mary在心里OS,“眼下这岁末年初,元旦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春节——作为一年圆满结尾和新年开始的象征,各种关系都要打点好。既然要有所表示,那么这箱子里满当当的可都是礼物——哪怕算不上新奇好歹也是一番心意吧。出去一趟脑子都不得消停我容易嘛我……”
提及送礼,虽然Mary已经身经百战,却也还是不免有些头大。——总之,送礼……就是一门技术活儿!
第一回合 办公室
上午回来,来不及午休,只将带回来的礼物分门别类收拾停当,下午便急急上了班。作为小小部门主管,Mary一直告诫自己要尽职尽责。“Mary姐,回来啦”刚到办公室,就有下属招呼。于是还没进办公室,就开始聊起出差的趣事,分发带回来的小礼物。零钱包、香水小样、小号车模——于是办公室一片笑语连连,皆大欢喜。“jerry,你来我办公室一下”,年轻男子尾随而至。
“之前出差的时候,上面发的邮件说这个月报表数据不对,怎么回事?”关上门,Mary脸色有一点沉了下来。“恩,我遗漏了上个月转下来的余额……”jerry不由紧张起来,脸也微微涨红。“又不是才接手这份工,怎么这么不小心,还好这次及时发现了,不然会接连影响后面一系列活动。”虽然有点生气,Mary也没有很严厉,毕竟是得力的手下。“好了,以后多注意吧”松了一口气,jerry刚要出门,“等一下”,Mary想起了什么,却是早就计划好的,“你的宝宝满月了吧,这里有张婴儿用品店的消费卡,这家店东西很不错的哦”,伸手递过去,对面是jerry感激的眼神,“你还记得啊,谢谢Mary姐”。看着男子带上门,Mary开始着手堆积的工作。外面大家都默默感叹上司的体贴,她心知肚明。这些与她共同作战的战友们,怎样都不应该忽略啊。
下午茶时间,Mary走到销售经理办公室门前,叩开了门。“Mary,好久不见”,办公桌后面的人仿佛预料到她会来,小小的眼睛中透着精明。“这不,才回来,就来给陈总你报道了”。说完,顺手将包装精美的盒子放在了桌上。“这是?”里面是Mary专门淘来的鼻烟瓶,谁叫陈总偏偏对此颇感兴趣呢。瓶内壁上鲜艳的图案,一笔一划都是工匠巧夺天工所为,精美绝伦。幸好她略懂一二,才能在真假莫辨的古玩市场找到这宝贝。然而,“一件小东西,这次出去路上刚好看到,料想你会喜欢,就带回来了”Mary一副熟练随意的口吻,这样给上级的送礼才显得不那么馋涎做作。“陈总,这个月的地区销量已经超额完成,下月的计划表也做了出来,会及时更进操作。”一转话锋,说到了正事上。“很不错,Mary,你真是我的得力大将”陈总看来心情很好。“我都是做分内事,还要多感谢你的有力指导和对我的关照啊”。
有人说,职场上做得累不如做得巧,外国人的俚语里面也说“do the right thing”要比“do the thing right”更重要——要清楚该做什么事,比怎样做好事情更为重要。想要良好沟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站在上级的立场去思考,及时汇报你为公司的贡献。当然也不要忘了向上级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之情,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支持和帮助才是最有用的。当然,也不要忘了表达自己的忠心,这并非讨好,只是一种关系的维持和加深。而此时,一点有心有意的礼物是最为适当不过的了——这可是Mary的心得体会。其他的话,就留在公司团年饭上、觥筹交错之时再说吧。
第二回合 狐朋狗友
下班之后,Mary并不急着回家,孩子在父母那里,自己又是一个人。于是电话了许久未聚的姐儿妹儿们,老地方见。
聚齐之后,一堆女人们开始开始热闹而激情的八卦。Mary掺和了几句,便将带回来的瓶瓶罐罐们一股脑堆到了咖啡桌上。“小七,送你的精华素——快点拯救你那两个大眼袋,不然以后得去动物园国宝区探望你了;老大,最新的睡眠面膜奉上——免得你懒到不洗脸就睡;宝宝,香水一瓶,最喜欢的水果味哦;恩,之前谁说最想要蜜粉来着?……嘿嘿,知道啦,逗你玩嘛……”,一时间大家都转移了注意力,一边收礼一边高呼亲爱的万岁——对女人而言,化妆品是唯一可以和八卦相抗衡的“尤物”。而这番送礼,让Mary由衷的快乐和幸福。
第三回合 婆婆和小姑
终于盼来了幸福的周末。然而眼下这快要过年的时节,假日也不得消停。就算不买年货,也得走亲访友送送礼。第一站?自然是婆婆家里。老公不在,就更是不跟怠慢了婆家人。唉,哪像自己父母可以那么随便。
“妈,我来看您了”——开门迎来的是大方贤淑、规矩服帖的Mary,一改平日里风风火火的形象。进屋看到小姑也在,坐在茶几边用细细尖尖的指甲剥着核桃仁上面的皮。“嫂子”,于是坐下扯了片刻家长里短,接着便切入正题。“喏,妈,这次出去,给您买了一只玉镯子”,“哎哟,瞧你,出去一趟要工作不说,还惦记着我们”老人虽嘴上客气着,脸上却是笑开了花,细细品察着那通透晶莹的弧段上一丝一丝沁染开来的翠色和翡色。“是啦,是啦,这可是人家有名的百年作坊出品的,来,试试”正欲戴上,一旁的小姑搭了腔“妈,上次我去滇缅玉石城给您带的那玉镯子,也没看您怎么带嘛。”仿若一时间突来的一股冷气,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咳咳,我不是舍不得嘛,怕做家务不小心磕磕碰碰有了伤痕,就可惜了呀”说着,收势将镯子包好,Mary也眼明手快接过来放进了盒子,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想着这礼物又得不见天日了。
第四回合 抱抱我的宝贝们
出门便匆匆往娘家赶。正好今天女儿贝贝也从托儿所里接了出来,想到那一周不见的可爱小脸蛋,Mary不由得狠踩了一脚油门,将刚才的小插曲忘在了脑后。
刚一开门,还没来得及和父母招呼,便看着隐隐一个小肉团朝自己飞奔过来,伸手稳稳接住。搂着女儿,问了问几日的生活,便从大包里拿出泰迪熊的周年限量版,看的小家伙眼睛放了光。“妈妈特地买给你的,喜不喜欢啊”,“嗯,妈妈最好了”吧唧一大口亲在Mary脸上,暖的令人心花怒放。“嗨,又是这只性价比超高的熊,都多少个了,可以开店了吧。”略懂潮流的父亲从卧室出来。“呵呵,我们又不常陪她,好歹作个伴呗。何况我小的时候喜欢洋娃娃,没那么好的条件。现在就当是自己圆个梦嘛”,“你这一说,是你老爸老妈亏待你了?”父亲眉毛一扬,“不是不是,爸~~别和我小孩子计较嘛。”唉,不小心说错话,只好撒撒娇了。“什么什么?”妈从厨房应声而出,“哟,回来啦,怎么也不进来叫一声”,“哎哟,贝贝缠着我嘛”。不等老人家继续开口,先拿出这次带回来的螺旋藻。“这个是上次你们吃过的那个牌子,不是说好嘛,又带了几瓶,还是新一代的产品哦”。虽然之前的“螺旋热”潮流已经过去,但老爸胃不好,又有点高血压,还是很需要这一清理血管、保健肠胃的良品;而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老妈作为保健品来吃、提高免疫力也是不错。“恩,这就把我们打发了?”老爸继续调侃着,脸上确是正中下怀的满意。“别理你爸,他之前就是正想要让你托人买这个”“知道啦知道啦”,Mary心里一阵暖意,左一个右一个将父母抱住。在他们面前,才能有那个最真实最放松的自己。
回家躺进沙发里,Mary心里盘算着,“还有幼儿园的老师、老公的一些朋友、家里的一些表亲,过年前都要表示一下,送一番心意。另外一些给自家送了东西的朋友,也要回个礼”。——看来,这场送礼的战役暂时是难以完结了 ……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于是送礼,在堂上屋内、茶余饭后之时都会谈及。说到“女性”和“送礼”两个词汇,百度中搜到关于两者有7位数的词条,其中95%是研究关于如何给女性送礼、为何要送的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昏君宠妃的真实写照。由此,众人联想到的绝不会是女性作为送礼之人,左右逢源、能言善道的形象,而是另一番,符合传统文化的景致。
最初的最初,女性送礼是十分局限的。如《诗经》中所唱,“投我以木瓜、投我以木李”,或是“贻我彤管”(一种红色的草)的静女,再或者青丝、香囊、手绢、书信——多是一些贴身常用的饰品,满附女性的柔媚气息,拿来做为爱而赠的信物。男性收到之后,睹物思人,这小小的物件便充满着象征意味。生活中其他的赠礼行为,也是发生在亲戚和姐妹之间的礼尚往来:过节时分或者喜事临门,送上绫罗首饰、奇珍异宝,有时候甚至自己不便露面,要托人送去一番心意。
另外,则是女性作为礼物被送给他人。从艺妓到妃嫔,男性为了各自目的大胆的将各式女人轮番相送。连国与国之间,也有“和善大使”的存在,诸如当年出塞的王昭君,据说也是梨花带泪,舍不得离开父母和家园——国君将女性身体作为礼物送出去,以求一邦安定。
然而随着地位逐渐提高,似乎是与权利共生而来的义务,“送礼”一事成了女人们必须要面对和挑起的大梁。且不说过节时忙着“百变”,就是平时,也要经常上下打点、内外疏通——作为妻子、作为儿媳、作为女儿、做为母亲、作为上司、作为下属、作为朋友、作为家长……伴随无数的社会角色扮演和跳转,送礼一事也变得风生水起,颇需要技巧。
在送之前要猜度喜好,送的时候要观察入微、揣测心意,送之后还希望能够有“意见反馈”——收礼物的人喜不喜欢;送的不好,下次还要不要送,怎么个送法?送得好了,要不要定期持续送?还好女性观察细心、敏锐,有着能够随机应变的天份,如同那些侍君的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和能够只凭一身娇躯变解除了国家危难的英勇女性。——这,是有点阿Q的心理吧。
老祖先创造了“礼节”一词,恐怕也正是暗示“逢节送礼”,而不是没道理的送。
我为什么要送礼?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夫在一本叫做《如何在这个疯狂世界里找一份好工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于是很多人便认为看来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要向往上爬,恐怕只有咬着牙不惜血本的“真情大派送”了,送的“礼”越多越好,越贵越好,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由此一来,这个周而复始的“人情债”便恶性循环起来,又怕它还又要依赖它。
其实送与不送都有可能带来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重要的是如何送礼?何人该送?何人不必送?送什么的问题。
“该如何送礼”是人情礼仪中很难处理的必修学问,这门课,学校没教,同事没明说,全凭自己去摸索、去掌握。古人有过一句这样精辟的论述:“锋芒不露无孔铁锤,八面玲珑,多虚少实。”比喻人心思灵巧,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周到,工作自然顺心,人缘也好。
在做人的功夫里,送礼物当然是必修的基础课。送礼物给同事,是八小时之外建立感情,推进关系的最有效的物质桥梁;朋友帮了你的忙,事后不忘认真地选一份礼物亲自登门送上,既还了人情,又不致失礼……诸如此类的私人馈赠,作为联络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应酬,当然未尝不可。
送礼的时机宜自然,毫无理由的馈赠绝非多多亦善。老祖先创造了“礼节”一词,恐怕也正是暗示“逢节送礼”,而不是没道理的送。有时,刚到新岗位,刚出成绩,刚被提升,倒是送礼的好时机。
有道是:“人不求人一般高,水不流来一样平。”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无人不送礼,送礼的理由千奇百怪,送礼的人形形色色,送礼的礼五花八门,送礼的时间可以说一年四季,尤以节日为甚。
为了糊口送礼
“我是一个已下岗的工人, 40多岁的人了,身无一技,再就业困难重重,仿佛天塌地陷一般。为养家糊口,我只好硬着头皮求亲告友,东奔西走、东挪西借,费尽心机好不容易租到一个门面做起了小本生意,日子才勉强过得去。你知道为了打败众多想租到这个门面的竞争者,我不得不忍痛“放血”,给门面单位的说话能算数的管理者送了一份大礼,才最终敲定了。这门面一开,平日里工商、税务、环卫、城管、技监等等有几十家管里部门要伸手,要打发这些拿着红头文件的执法者,少不了请他们吃喝玩乐,你说这逢年过节的能不送点礼打点一下,否则,我这生意明年还做得下去吗?所以,我就是自己不吃不喝、勒紧裤袋也得送啊!”
为了孩子教育送礼
“我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商人,要说送礼,主要是为了我的女儿受到良好的教育,该花该送的我绝不吝啬。孩子已经上大学快毕业了,想想她从上幼儿园到上大学,送礼几乎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那年为了孩子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可是该幼儿园是按规定范围招收的,我的孩子不在范围内,怎么办?礼到事成。三年的幼儿园,孩子她妈几乎每年都要去给老师和园长拜年,你说拜年能空手去吗?上小学时,是正当范围内的学生,按说直接报名应该没问题,可是没想到我女儿离该校招生年龄只差一个多月,变成了计划外招生。开始好话说尽就是不松口,没办法只好晚上悄悄的去了一趟校长家,第二天学校客客气气的给孩子报了名。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为了解决女儿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一例外地都是靠送礼去办成。比如孩子个子高,视力不够好,长期坐后边看不到,跟老师反映多次依然照旧,可是只要去老师家坐一坐,立马见效。为了女儿的成长进步,从学校领导到老师,我该送的和不该送的一点都没有少送,送了也没白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女儿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这与她每一步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老师的关心培养分不开,当然与我糠慨送礼也分不开。”
为了生意送礼
“我是一个私人企业老板,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接到了工程,要办好所有的手续几乎要跑断腿、磨破嘴,几乎每一个公章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春节迫近,当然是我最看好的送礼时机,做我们这一行的,不送行的通吗?眼下廉政建设抓得紧,我们送礼的也要与时俱进啊,要送的不声不响,悄无声息,要送得收礼人稳稳当当,不慌不张。如果因为送礼给收礼人带来麻烦,岂不是害人又害己,最终砸的是自己的生财之路。所以,礼是要照送的,不送礼就是断自己的财路!”
记得《麦琪的礼物》里说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惊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发剪下来,卖掉,换来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终于买到一条朴素的白金表链,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块金表。而吉姆也想给老婆一个惊喜,他同样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圣诞礼物。
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各自最宝贵的东西,但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们能牺牲自己最贵重的物品,为的是给对方买来最好的礼物。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都是为了对方着想,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正是因为他们互相爱着,而且是深深地爱着对方,才会有这样的结局。
我们是否懂得了我们要去关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我们。
我们又是否在付出之前便想到了收获,于是乎付出也不是那么纯粹的付出,收获的最后喜悦也会有限。
Q1:你曾经收到过的最好礼物是什么?
Q2:你最难忘的送礼经历是什么样的?
Q3:你最近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
张爽/25岁/杂志编辑
1:一条项链。好几次和一个朋友逛街的时候看项链,一直没看上喜欢的,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朋友把我叫出去,送给我一条我给我很有爱也很惊喜。
2:跑遍三条街买到一枝莲花,揣在衣服里,在对方楼下徘徊,犹豫了两个小时,发短信叫那人出来,那人不出来,送礼未果。
3:目前最想得到“无敌兔”+N组EF镜头。不久之前买了佳能G10了,G10 其实很不错,但是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永远也不能得到满足,拍不出好照片来还要怪相机低级,特别是看到别人拿着单反相机时候,恨不得一把抢过来占为己有。
Shaun/27岁/媒体编辑
1:06年的感恩节,当时已经分手的C送给我的礼物——她发动了自己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一共100个人,每个人都给我的手机上发了一个信息,信息的内容是:C很爱我。而这些信息全部是在当天晚上的6点23分发来的。6月23日,是我和他在一起的纪念日。我看到这些信息之后,流下了眼泪。
2:妹妹20岁生日那天,我送了她一个芭比。当时我在酒店的梳妆台上,用50跟蜡烛摆了一颗心,然后把芭比放在了那颗心里。这段经历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我用打火机点燃那50根蜡烛的时候,我的手指不小心被烫了两个大水泡,当然,当天晚上我没有告诉她。第二天,当她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哭着责备我说:“下次千万别这么干了。”
3:最近最希望收到的礼物,是男朋友答应送我的一个包。这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包,他要自己设计,然后把设计稿拿给他的朋友去看,这个朋友有自己的品牌。所以说,这个包是我的男朋友为我设计的,并且会挂在某个设计师品牌的旗下进行发售。当然,我不会透露是哪个品牌。
黄贻/28岁/客户专员
1:高二的时候,一个好朋友送给了我的一盒卡带。那天不是我的生日,也不是什么节日,就是她想送给我那件东西,就送了。卡带里有她对我说的一些话。那些话当时听觉得很正常,但去年春节回去拿出来再听的时候,我哭了。那时候的她会关心我不断加深的近视度数,会心疼我痛经的老毛病,会说“如果我是男人我就娶你”……卡带里还有一个小孩儿表演各种儿童歌曲的歌声,那是小时候的她。直到现在,其实她还是那个纯真的小孩。我却曾经自以为是地捉弄过她,而且在她为此伤心的时候,大义凛然地说:“这是为了让你长大点,世界没有你以为的这么简单。”其实,是我傻!
2:我从小就是一个记不住别人生日,也很少送人礼物。初三那年,我第一次记住了妈妈的生日。预谋了很久,买了一个自认为很漂亮的胸花。把胸花送给妈妈的时候,我相当得意:哎呀,我终于也算个懂事的孩子啦!妈妈很高兴地接受了礼物,我们母女相谈甚欢。但是经我仔细观察,她从来就没戴过那个胸花。直到现在我都在想:到底是因为我的审美有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反正不是因为我妈太感动了舍不得,因为它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静静地躺在我们家鞋柜上面。
3:最近,日益感到压力重重。大家面试的面试,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我有点迷茫。如今,艺术活在北京,世界大会开在北京,哥们姐们聚在北京,就连大雪都下在北京!我想说,谁能送我张机票,我想回家。
李颖/28岁/销售
1:出国前夕与初恋男友最后一次见面,在哪个我们常见面的小巷口,他将一张MD盘塞到我手里,嘱咐我上飞机听。那个依依惜别,那个撕心裂肺,我以为那时我一离开,就再也不会回来。MD里是他自己灌录的歌,齐秦的《想念》——我在异乡的夜半醒来,看着完全陌生的窗外,当初那么多的勇气让我离开,原来习惯是那么难改。现实是,两个月前,他已成为别人的新郎。
2:那天我和老公闹了点矛盾,然后,我从新浪网订购了一张MYCD,精挑细选了10首她喜欢的歌曲想送给他。后来那张碟成为我们开车必听的车载CD之一。
3: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告诉我“我也在挂念着你。”
李晶/31岁/机关职员
1:我爸给我刻的石印。我8岁时,爱好挺多的爸亲自给我妈、给上了高中的我哥刻了印,我看后自然是撒泼打滚的不停嚷嚷“我也要”,老爸终于抵不过就给还是小屁孩的我刻了一枚,最满意的其实是拿到印之后家里任何地方任何角落都铺天盖地的印上了我的大名。
2:是给一个没见过面的人送生日礼物。那是我大学室友的一个老乡,在同城的另外一所大学上学,偶尔接到他给老乡的电话就聊熟了。听说他过生日我将一本书放在了两个大学之间超市的一个储物箱,不过先在18个箱子里连续放了下一个箱子的密码和其他,只短信给他头一个密码,难忘的是他找礼物时受到的惊吓反应非常大。
3:最近特别想从政府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总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在外面锻炼,记得《征服》里刘华强说过一句话:不气盛,还是年轻人么?所以,近期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应该是我获得第二份工作的任职报告吧。
王程/24岁/服装设计师
1:曾经有段时间每天都有想对男友说的话,却因为他忙无法传达。于是我决定每天给他折一个纸鹤,并且在上面写上要对他说的话,等到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即使有时会落下2天,但是我还是会尽力补上。。。就这样持续了100多天吧,直到他生日前2个月,我们分手了。我曾经告诉他我这个想法,于是我想即使分手了还是把礼物送给他吧。那年是他的本命年,在春节前几天,也是他生日前半个月,我们见了一面,我将那100多只纸鹤连同为他买的红色内裤一起交到他的手上。后来他告诉我,拆开一个个的纸鹤,他泪流满面,往昔不断浮现。其实他是非常想和好的,但是我倔强的性格告诉自己不能回头,于是我们错过了彼此……
2:将自己的文字集结成2本册子,一本送给他,一本送给自己,取了2个不同的标题,一个出自台湾乐队闪闪闪闪的专辑《Meet Me When You R 25》,一个是他给我买的T恤“Still I See U”。
3:最近最希望收到由别人亲手写的信,内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手写的,因为如今我们都习惯了用E-mail来互相交流,而忘了亲手写一封信来传达情感。喜欢文字,更加喜欢纸张上的文字,并且喜欢笔尖触碰过后纸的背面微微的凸起,手指摸上去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意。一位远在美国的高中同学说给我寄了张明信片,但是已经过去2周了,还没有收到,难道它沉入太平洋了……
待客送礼,中外有别
待客、送礼的目的是为了友谊和亲情,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待客、送礼习俗,但却各有不同。
在西方国家,没有人会为送不起礼而发愁。原因是西方人不随便送礼,如果要送礼,也是图个高兴、热闹,所送礼物主要讲究奇趣,而不宜价值太重,且不会向生人送礼。
法国人不喜欢客人送见面礼,甚至到成了好朋友,去做客时也只需拎瓶酒或带束鲜花,空手上门也没人计较。只有生日、圣诞节的特殊日子,才需要讲究一下所送的礼物,但也只图一个乐趣。一瓶主人喜欢的香水是最好的选择。
在绅士和淑女著称的英国,最忌讳别人送厚礼,一个中国留学生拜访导师时送了他一支精美的钢笔,结果这位导师死活不肯收,生怕是贿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普通英国人的个人修养。
德国人讲究原则、规矩,送礼也体现了“重情不重物”的特点,不会有人去随意破坏这种规矩。德国人看重生日,参加生日聚会的客人送的最多的礼物是鲜花、巧克力、家居小饰品、酒以及生活日用品等,主人收到礼物后会当面打开。并一一陈列,表示感谢。也有送上一二十元有价票证的,但绝不会超过这个数额。
德国《联邦政府官员法》明确规定,政府官员收礼是违法行为,价值超过15欧元的礼品或酬劳必须上交。因此,下属向上级送礼,公司向官员赠礼的现象极少见。因为个人的升迁、公司是否得到订单都有法可依,并不由某位官员说了算。如果被怀疑有私下交易,反对派便会让你出丑。所以,一些政府部门在圣诞节或本部门有重大活动时,往往会用抓阄的方法让下属分获所收到的礼品。而有的一些机构和高官在举行庆祝活动时,则会预先宣布不希望接受任何礼物。
巴西人送礼最隆重的节日当属圣诞节。每到圣诞节之夜,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午夜12点用过圣诞大餐后,送礼仪式正式进行。齐声高唱全家最有纪念意义的歌曲,然后由最年长的长辈开始抽签,签内有一张纸条,他高声朗读纸条上的祝福词,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品,送给一位他最想送的人,以此轮流进行,直到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抽到一签,送出自己的礼物。有记者曾在一巴西人家里看到,爷爷给孙子送了一支圆珠笔,伯伯送给侄女一条漂亮的围巾,大儿媳给婆婆一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巴西人选择礼品时并不十分讲究,只求礼品送出即可。如果对收到的礼品不满意,受礼人可凭购物凭证到原店换取自己喜欢的礼品。
美国人送的礼物通常都不会很贵,但会附上购物的小票,以方便对方去退换。收到礼物的人都会当众打开,由衷地表示感谢。对于婚礼,按照习俗,主人会在婚礼邀请卡上注明,自己已在某百货超市和某厨房用品店选好了自己喜欢的物品清单。朋友看到礼品单,便会根据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礼物。而礼品单上最先被客人们买走的,都是价格在100美元以下的礼物。近年来,许多大一些的商场或专卖店,都有自己印制精美的礼品卡。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送礼品卡,主人会用收到的礼品卡去购物。
日本人的礼仪繁多,一般不空手进主人家。入学、搬家、结婚、就职都得祝贺,生病、丧事、受灾,礼品不可缺少。收到礼物后得还礼。一年四季礼仪往来不断,下属送上司,晚辈送长辈,朋友送朋友,单位互送。所送礼品大都是日用和能长时间存放的物品,最常见的是酒、茶叶、食用油、紫菜等。所送的礼品需单数(因为单数在日本是表示吉祥),且包装要讲究,价值既不能过重,也不能太轻。过重,会被认为你有求于人;过轻,会被认为你轻视他。
东方人和西方人在送礼的心态上也不一样,西方人认为我送您的东西是我千挑万选,最能匹配您的礼物,所以西方人在收到礼物后一定当场打开,不管喜欢不喜欢,还要先惊嘆一声,再盛赞送礼者一番。可是东方人不一样,东方人认为我送您再好的礼物,也无法匹配您的身份,甚至沾污了人的身份,所以一定加一句,“不成敬意”甚至说:笑吶。这是东西文化的不同,但是今天既然我们生活在东方社会就入境随俗吧!
“该如何送礼”是人情礼仪中很难处理的必修学问,这门课,学校没教,同事没明说,全凭自己去摸索、去掌握
我们是否懂得了我们要去关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我们。
我们又是否在付出之前便想到了收获,于是乎付出也不是那么纯粹的付出,收获的最后喜悦也会有限。
送礼不外乎两个动力:爱与利益。
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上,有来才有往。
——(美)罗伯特·哈夫
送礼不外乎两个动力:爱与利益。伴随着女性无数的社会角色扮演和跳转,送礼一事也变得风生水起,颇需要技巧。
一个女人的送礼战役
“亲爱的旅客,飞机已到达本次飞行的目的地,欢迎您再次乘坐XX航班……”mary摘下眼罩,掀起遮光板,外面阳光明媚。这次出差外带两天休假,虽然是和同事,却还很是惬意。除开几分意犹未尽之外,更多的是想到双脚落地之后,家里、办公室那一大堆急待处理的事务,让人轻松不起来。偏偏老公也是忙得不行、“空中飞人”来回跑,工作上、家里,都靠不住他。
在机场取行李的时候,路人都免不了多看这个姑娘几眼:明明是一个人,行李却是沉沉的一大箱。“嗨,你们以为呐?”Mary在心里OS,“眼下这岁末年初,元旦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春节——作为一年圆满结尾和新年开始的象征,各种关系都要打点好。既然要有所表示,那么这箱子里满当当的可都是礼物——哪怕算不上新奇好歹也是一番心意吧。出去一趟脑子都不得消停我容易嘛我……”
提及送礼,虽然Mary已经身经百战,却也还是不免有些头大。——总之,送礼……就是一门技术活儿!
第一回合 办公室
上午回来,来不及午休,只将带回来的礼物分门别类收拾停当,下午便急急上了班。作为小小部门主管,Mary一直告诫自己要尽职尽责。“Mary姐,回来啦”刚到办公室,就有下属招呼。于是还没进办公室,就开始聊起出差的趣事,分发带回来的小礼物。零钱包、香水小样、小号车模——于是办公室一片笑语连连,皆大欢喜。“jerry,你来我办公室一下”,年轻男子尾随而至。
“之前出差的时候,上面发的邮件说这个月报表数据不对,怎么回事?”关上门,Mary脸色有一点沉了下来。“恩,我遗漏了上个月转下来的余额……”jerry不由紧张起来,脸也微微涨红。“又不是才接手这份工,怎么这么不小心,还好这次及时发现了,不然会接连影响后面一系列活动。”虽然有点生气,Mary也没有很严厉,毕竟是得力的手下。“好了,以后多注意吧”松了一口气,jerry刚要出门,“等一下”,Mary想起了什么,却是早就计划好的,“你的宝宝满月了吧,这里有张婴儿用品店的消费卡,这家店东西很不错的哦”,伸手递过去,对面是jerry感激的眼神,“你还记得啊,谢谢Mary姐”。看着男子带上门,Mary开始着手堆积的工作。外面大家都默默感叹上司的体贴,她心知肚明。这些与她共同作战的战友们,怎样都不应该忽略啊。
下午茶时间,Mary走到销售经理办公室门前,叩开了门。“Mary,好久不见”,办公桌后面的人仿佛预料到她会来,小小的眼睛中透着精明。“这不,才回来,就来给陈总你报道了”。说完,顺手将包装精美的盒子放在了桌上。“这是?”里面是Mary专门淘来的鼻烟瓶,谁叫陈总偏偏对此颇感兴趣呢。瓶内壁上鲜艳的图案,一笔一划都是工匠巧夺天工所为,精美绝伦。幸好她略懂一二,才能在真假莫辨的古玩市场找到这宝贝。然而,“一件小东西,这次出去路上刚好看到,料想你会喜欢,就带回来了”Mary一副熟练随意的口吻,这样给上级的送礼才显得不那么馋涎做作。“陈总,这个月的地区销量已经超额完成,下月的计划表也做了出来,会及时更进操作。”一转话锋,说到了正事上。“很不错,Mary,你真是我的得力大将”陈总看来心情很好。“我都是做分内事,还要多感谢你的有力指导和对我的关照啊”。
有人说,职场上做得累不如做得巧,外国人的俚语里面也说“do the right thing”要比“do the thing right”更重要——要清楚该做什么事,比怎样做好事情更为重要。想要良好沟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站在上级的立场去思考,及时汇报你为公司的贡献。当然也不要忘了向上级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之情,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支持和帮助才是最有用的。当然,也不要忘了表达自己的忠心,这并非讨好,只是一种关系的维持和加深。而此时,一点有心有意的礼物是最为适当不过的了——这可是Mary的心得体会。其他的话,就留在公司团年饭上、觥筹交错之时再说吧。
第二回合 狐朋狗友
下班之后,Mary并不急着回家,孩子在父母那里,自己又是一个人。于是电话了许久未聚的姐儿妹儿们,老地方见。
聚齐之后,一堆女人们开始开始热闹而激情的八卦。Mary掺和了几句,便将带回来的瓶瓶罐罐们一股脑堆到了咖啡桌上。“小七,送你的精华素——快点拯救你那两个大眼袋,不然以后得去动物园国宝区探望你了;老大,最新的睡眠面膜奉上——免得你懒到不洗脸就睡;宝宝,香水一瓶,最喜欢的水果味哦;恩,之前谁说最想要蜜粉来着?……嘿嘿,知道啦,逗你玩嘛……”,一时间大家都转移了注意力,一边收礼一边高呼亲爱的万岁——对女人而言,化妆品是唯一可以和八卦相抗衡的“尤物”。而这番送礼,让Mary由衷的快乐和幸福。
第三回合 婆婆和小姑
终于盼来了幸福的周末。然而眼下这快要过年的时节,假日也不得消停。就算不买年货,也得走亲访友送送礼。第一站?自然是婆婆家里。老公不在,就更是不跟怠慢了婆家人。唉,哪像自己父母可以那么随便。
“妈,我来看您了”——开门迎来的是大方贤淑、规矩服帖的Mary,一改平日里风风火火的形象。进屋看到小姑也在,坐在茶几边用细细尖尖的指甲剥着核桃仁上面的皮。“嫂子”,于是坐下扯了片刻家长里短,接着便切入正题。“喏,妈,这次出去,给您买了一只玉镯子”,“哎哟,瞧你,出去一趟要工作不说,还惦记着我们”老人虽嘴上客气着,脸上却是笑开了花,细细品察着那通透晶莹的弧段上一丝一丝沁染开来的翠色和翡色。“是啦,是啦,这可是人家有名的百年作坊出品的,来,试试”正欲戴上,一旁的小姑搭了腔“妈,上次我去滇缅玉石城给您带的那玉镯子,也没看您怎么带嘛。”仿若一时间突来的一股冷气,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咳咳,我不是舍不得嘛,怕做家务不小心磕磕碰碰有了伤痕,就可惜了呀”说着,收势将镯子包好,Mary也眼明手快接过来放进了盒子,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想着这礼物又得不见天日了。
第四回合 抱抱我的宝贝们
出门便匆匆往娘家赶。正好今天女儿贝贝也从托儿所里接了出来,想到那一周不见的可爱小脸蛋,Mary不由得狠踩了一脚油门,将刚才的小插曲忘在了脑后。
刚一开门,还没来得及和父母招呼,便看着隐隐一个小肉团朝自己飞奔过来,伸手稳稳接住。搂着女儿,问了问几日的生活,便从大包里拿出泰迪熊的周年限量版,看的小家伙眼睛放了光。“妈妈特地买给你的,喜不喜欢啊”,“嗯,妈妈最好了”吧唧一大口亲在Mary脸上,暖的令人心花怒放。“嗨,又是这只性价比超高的熊,都多少个了,可以开店了吧。”略懂潮流的父亲从卧室出来。“呵呵,我们又不常陪她,好歹作个伴呗。何况我小的时候喜欢洋娃娃,没那么好的条件。现在就当是自己圆个梦嘛”,“你这一说,是你老爸老妈亏待你了?”父亲眉毛一扬,“不是不是,爸~~别和我小孩子计较嘛。”唉,不小心说错话,只好撒撒娇了。“什么什么?”妈从厨房应声而出,“哟,回来啦,怎么也不进来叫一声”,“哎哟,贝贝缠着我嘛”。不等老人家继续开口,先拿出这次带回来的螺旋藻。“这个是上次你们吃过的那个牌子,不是说好嘛,又带了几瓶,还是新一代的产品哦”。虽然之前的“螺旋热”潮流已经过去,但老爸胃不好,又有点高血压,还是很需要这一清理血管、保健肠胃的良品;而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老妈作为保健品来吃、提高免疫力也是不错。“恩,这就把我们打发了?”老爸继续调侃着,脸上确是正中下怀的满意。“别理你爸,他之前就是正想要让你托人买这个”“知道啦知道啦”,Mary心里一阵暖意,左一个右一个将父母抱住。在他们面前,才能有那个最真实最放松的自己。
回家躺进沙发里,Mary心里盘算着,“还有幼儿园的老师、老公的一些朋友、家里的一些表亲,过年前都要表示一下,送一番心意。另外一些给自家送了东西的朋友,也要回个礼”。——看来,这场送礼的战役暂时是难以完结了 ……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于是送礼,在堂上屋内、茶余饭后之时都会谈及。说到“女性”和“送礼”两个词汇,百度中搜到关于两者有7位数的词条,其中95%是研究关于如何给女性送礼、为何要送的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昏君宠妃的真实写照。由此,众人联想到的绝不会是女性作为送礼之人,左右逢源、能言善道的形象,而是另一番,符合传统文化的景致。
最初的最初,女性送礼是十分局限的。如《诗经》中所唱,“投我以木瓜、投我以木李”,或是“贻我彤管”(一种红色的草)的静女,再或者青丝、香囊、手绢、书信——多是一些贴身常用的饰品,满附女性的柔媚气息,拿来做为爱而赠的信物。男性收到之后,睹物思人,这小小的物件便充满着象征意味。生活中其他的赠礼行为,也是发生在亲戚和姐妹之间的礼尚往来:过节时分或者喜事临门,送上绫罗首饰、奇珍异宝,有时候甚至自己不便露面,要托人送去一番心意。
另外,则是女性作为礼物被送给他人。从艺妓到妃嫔,男性为了各自目的大胆的将各式女人轮番相送。连国与国之间,也有“和善大使”的存在,诸如当年出塞的王昭君,据说也是梨花带泪,舍不得离开父母和家园——国君将女性身体作为礼物送出去,以求一邦安定。
然而随着地位逐渐提高,似乎是与权利共生而来的义务,“送礼”一事成了女人们必须要面对和挑起的大梁。且不说过节时忙着“百变”,就是平时,也要经常上下打点、内外疏通——作为妻子、作为儿媳、作为女儿、做为母亲、作为上司、作为下属、作为朋友、作为家长……伴随无数的社会角色扮演和跳转,送礼一事也变得风生水起,颇需要技巧。
在送之前要猜度喜好,送的时候要观察入微、揣测心意,送之后还希望能够有“意见反馈”——收礼物的人喜不喜欢;送的不好,下次还要不要送,怎么个送法?送得好了,要不要定期持续送?还好女性观察细心、敏锐,有着能够随机应变的天份,如同那些侍君的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和能够只凭一身娇躯变解除了国家危难的英勇女性。——这,是有点阿Q的心理吧。
老祖先创造了“礼节”一词,恐怕也正是暗示“逢节送礼”,而不是没道理的送。
我为什么要送礼?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夫在一本叫做《如何在这个疯狂世界里找一份好工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于是很多人便认为看来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要向往上爬,恐怕只有咬着牙不惜血本的“真情大派送”了,送的“礼”越多越好,越贵越好,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由此一来,这个周而复始的“人情债”便恶性循环起来,又怕它还又要依赖它。
其实送与不送都有可能带来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重要的是如何送礼?何人该送?何人不必送?送什么的问题。
“该如何送礼”是人情礼仪中很难处理的必修学问,这门课,学校没教,同事没明说,全凭自己去摸索、去掌握。古人有过一句这样精辟的论述:“锋芒不露无孔铁锤,八面玲珑,多虚少实。”比喻人心思灵巧,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周到,工作自然顺心,人缘也好。
在做人的功夫里,送礼物当然是必修的基础课。送礼物给同事,是八小时之外建立感情,推进关系的最有效的物质桥梁;朋友帮了你的忙,事后不忘认真地选一份礼物亲自登门送上,既还了人情,又不致失礼……诸如此类的私人馈赠,作为联络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应酬,当然未尝不可。
送礼的时机宜自然,毫无理由的馈赠绝非多多亦善。老祖先创造了“礼节”一词,恐怕也正是暗示“逢节送礼”,而不是没道理的送。有时,刚到新岗位,刚出成绩,刚被提升,倒是送礼的好时机。
有道是:“人不求人一般高,水不流来一样平。”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无人不送礼,送礼的理由千奇百怪,送礼的人形形色色,送礼的礼五花八门,送礼的时间可以说一年四季,尤以节日为甚。
为了糊口送礼
“我是一个已下岗的工人, 40多岁的人了,身无一技,再就业困难重重,仿佛天塌地陷一般。为养家糊口,我只好硬着头皮求亲告友,东奔西走、东挪西借,费尽心机好不容易租到一个门面做起了小本生意,日子才勉强过得去。你知道为了打败众多想租到这个门面的竞争者,我不得不忍痛“放血”,给门面单位的说话能算数的管理者送了一份大礼,才最终敲定了。这门面一开,平日里工商、税务、环卫、城管、技监等等有几十家管里部门要伸手,要打发这些拿着红头文件的执法者,少不了请他们吃喝玩乐,你说这逢年过节的能不送点礼打点一下,否则,我这生意明年还做得下去吗?所以,我就是自己不吃不喝、勒紧裤袋也得送啊!”
为了孩子教育送礼
“我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商人,要说送礼,主要是为了我的女儿受到良好的教育,该花该送的我绝不吝啬。孩子已经上大学快毕业了,想想她从上幼儿园到上大学,送礼几乎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那年为了孩子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可是该幼儿园是按规定范围招收的,我的孩子不在范围内,怎么办?礼到事成。三年的幼儿园,孩子她妈几乎每年都要去给老师和园长拜年,你说拜年能空手去吗?上小学时,是正当范围内的学生,按说直接报名应该没问题,可是没想到我女儿离该校招生年龄只差一个多月,变成了计划外招生。开始好话说尽就是不松口,没办法只好晚上悄悄的去了一趟校长家,第二天学校客客气气的给孩子报了名。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为了解决女儿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一例外地都是靠送礼去办成。比如孩子个子高,视力不够好,长期坐后边看不到,跟老师反映多次依然照旧,可是只要去老师家坐一坐,立马见效。为了女儿的成长进步,从学校领导到老师,我该送的和不该送的一点都没有少送,送了也没白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女儿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这与她每一步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老师的关心培养分不开,当然与我糠慨送礼也分不开。”
为了生意送礼
“我是一个私人企业老板,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接到了工程,要办好所有的手续几乎要跑断腿、磨破嘴,几乎每一个公章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春节迫近,当然是我最看好的送礼时机,做我们这一行的,不送行的通吗?眼下廉政建设抓得紧,我们送礼的也要与时俱进啊,要送的不声不响,悄无声息,要送得收礼人稳稳当当,不慌不张。如果因为送礼给收礼人带来麻烦,岂不是害人又害己,最终砸的是自己的生财之路。所以,礼是要照送的,不送礼就是断自己的财路!”
记得《麦琪的礼物》里说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惊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发剪下来,卖掉,换来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终于买到一条朴素的白金表链,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块金表。而吉姆也想给老婆一个惊喜,他同样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圣诞礼物。
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各自最宝贵的东西,但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们能牺牲自己最贵重的物品,为的是给对方买来最好的礼物。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都是为了对方着想,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正是因为他们互相爱着,而且是深深地爱着对方,才会有这样的结局。
我们是否懂得了我们要去关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我们。
我们又是否在付出之前便想到了收获,于是乎付出也不是那么纯粹的付出,收获的最后喜悦也会有限。
Q1:你曾经收到过的最好礼物是什么?
Q2:你最难忘的送礼经历是什么样的?
Q3:你最近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
张爽/25岁/杂志编辑
1:一条项链。好几次和一个朋友逛街的时候看项链,一直没看上喜欢的,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朋友把我叫出去,送给我一条我给我很有爱也很惊喜。
2:跑遍三条街买到一枝莲花,揣在衣服里,在对方楼下徘徊,犹豫了两个小时,发短信叫那人出来,那人不出来,送礼未果。
3:目前最想得到“无敌兔”+N组EF镜头。不久之前买了佳能G10了,G10 其实很不错,但是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永远也不能得到满足,拍不出好照片来还要怪相机低级,特别是看到别人拿着单反相机时候,恨不得一把抢过来占为己有。
Shaun/27岁/媒体编辑
1:06年的感恩节,当时已经分手的C送给我的礼物——她发动了自己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一共100个人,每个人都给我的手机上发了一个信息,信息的内容是:C很爱我。而这些信息全部是在当天晚上的6点23分发来的。6月23日,是我和他在一起的纪念日。我看到这些信息之后,流下了眼泪。
2:妹妹20岁生日那天,我送了她一个芭比。当时我在酒店的梳妆台上,用50跟蜡烛摆了一颗心,然后把芭比放在了那颗心里。这段经历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我用打火机点燃那50根蜡烛的时候,我的手指不小心被烫了两个大水泡,当然,当天晚上我没有告诉她。第二天,当她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哭着责备我说:“下次千万别这么干了。”
3:最近最希望收到的礼物,是男朋友答应送我的一个包。这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包,他要自己设计,然后把设计稿拿给他的朋友去看,这个朋友有自己的品牌。所以说,这个包是我的男朋友为我设计的,并且会挂在某个设计师品牌的旗下进行发售。当然,我不会透露是哪个品牌。
黄贻/28岁/客户专员
1:高二的时候,一个好朋友送给了我的一盒卡带。那天不是我的生日,也不是什么节日,就是她想送给我那件东西,就送了。卡带里有她对我说的一些话。那些话当时听觉得很正常,但去年春节回去拿出来再听的时候,我哭了。那时候的她会关心我不断加深的近视度数,会心疼我痛经的老毛病,会说“如果我是男人我就娶你”……卡带里还有一个小孩儿表演各种儿童歌曲的歌声,那是小时候的她。直到现在,其实她还是那个纯真的小孩。我却曾经自以为是地捉弄过她,而且在她为此伤心的时候,大义凛然地说:“这是为了让你长大点,世界没有你以为的这么简单。”其实,是我傻!
2:我从小就是一个记不住别人生日,也很少送人礼物。初三那年,我第一次记住了妈妈的生日。预谋了很久,买了一个自认为很漂亮的胸花。把胸花送给妈妈的时候,我相当得意:哎呀,我终于也算个懂事的孩子啦!妈妈很高兴地接受了礼物,我们母女相谈甚欢。但是经我仔细观察,她从来就没戴过那个胸花。直到现在我都在想:到底是因为我的审美有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反正不是因为我妈太感动了舍不得,因为它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静静地躺在我们家鞋柜上面。
3:最近,日益感到压力重重。大家面试的面试,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我有点迷茫。如今,艺术活在北京,世界大会开在北京,哥们姐们聚在北京,就连大雪都下在北京!我想说,谁能送我张机票,我想回家。
李颖/28岁/销售
1:出国前夕与初恋男友最后一次见面,在哪个我们常见面的小巷口,他将一张MD盘塞到我手里,嘱咐我上飞机听。那个依依惜别,那个撕心裂肺,我以为那时我一离开,就再也不会回来。MD里是他自己灌录的歌,齐秦的《想念》——我在异乡的夜半醒来,看着完全陌生的窗外,当初那么多的勇气让我离开,原来习惯是那么难改。现实是,两个月前,他已成为别人的新郎。
2:那天我和老公闹了点矛盾,然后,我从新浪网订购了一张MYCD,精挑细选了10首她喜欢的歌曲想送给他。后来那张碟成为我们开车必听的车载CD之一。
3: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告诉我“我也在挂念着你。”
李晶/31岁/机关职员
1:我爸给我刻的石印。我8岁时,爱好挺多的爸亲自给我妈、给上了高中的我哥刻了印,我看后自然是撒泼打滚的不停嚷嚷“我也要”,老爸终于抵不过就给还是小屁孩的我刻了一枚,最满意的其实是拿到印之后家里任何地方任何角落都铺天盖地的印上了我的大名。
2:是给一个没见过面的人送生日礼物。那是我大学室友的一个老乡,在同城的另外一所大学上学,偶尔接到他给老乡的电话就聊熟了。听说他过生日我将一本书放在了两个大学之间超市的一个储物箱,不过先在18个箱子里连续放了下一个箱子的密码和其他,只短信给他头一个密码,难忘的是他找礼物时受到的惊吓反应非常大。
3:最近特别想从政府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总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在外面锻炼,记得《征服》里刘华强说过一句话:不气盛,还是年轻人么?所以,近期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应该是我获得第二份工作的任职报告吧。
王程/24岁/服装设计师
1:曾经有段时间每天都有想对男友说的话,却因为他忙无法传达。于是我决定每天给他折一个纸鹤,并且在上面写上要对他说的话,等到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即使有时会落下2天,但是我还是会尽力补上。。。就这样持续了100多天吧,直到他生日前2个月,我们分手了。我曾经告诉他我这个想法,于是我想即使分手了还是把礼物送给他吧。那年是他的本命年,在春节前几天,也是他生日前半个月,我们见了一面,我将那100多只纸鹤连同为他买的红色内裤一起交到他的手上。后来他告诉我,拆开一个个的纸鹤,他泪流满面,往昔不断浮现。其实他是非常想和好的,但是我倔强的性格告诉自己不能回头,于是我们错过了彼此……
2:将自己的文字集结成2本册子,一本送给他,一本送给自己,取了2个不同的标题,一个出自台湾乐队闪闪闪闪的专辑《Meet Me When You R 25》,一个是他给我买的T恤“Still I See U”。
3:最近最希望收到由别人亲手写的信,内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手写的,因为如今我们都习惯了用E-mail来互相交流,而忘了亲手写一封信来传达情感。喜欢文字,更加喜欢纸张上的文字,并且喜欢笔尖触碰过后纸的背面微微的凸起,手指摸上去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意。一位远在美国的高中同学说给我寄了张明信片,但是已经过去2周了,还没有收到,难道它沉入太平洋了……
待客送礼,中外有别
待客、送礼的目的是为了友谊和亲情,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待客、送礼习俗,但却各有不同。
在西方国家,没有人会为送不起礼而发愁。原因是西方人不随便送礼,如果要送礼,也是图个高兴、热闹,所送礼物主要讲究奇趣,而不宜价值太重,且不会向生人送礼。
法国人不喜欢客人送见面礼,甚至到成了好朋友,去做客时也只需拎瓶酒或带束鲜花,空手上门也没人计较。只有生日、圣诞节的特殊日子,才需要讲究一下所送的礼物,但也只图一个乐趣。一瓶主人喜欢的香水是最好的选择。
在绅士和淑女著称的英国,最忌讳别人送厚礼,一个中国留学生拜访导师时送了他一支精美的钢笔,结果这位导师死活不肯收,生怕是贿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普通英国人的个人修养。
德国人讲究原则、规矩,送礼也体现了“重情不重物”的特点,不会有人去随意破坏这种规矩。德国人看重生日,参加生日聚会的客人送的最多的礼物是鲜花、巧克力、家居小饰品、酒以及生活日用品等,主人收到礼物后会当面打开。并一一陈列,表示感谢。也有送上一二十元有价票证的,但绝不会超过这个数额。
德国《联邦政府官员法》明确规定,政府官员收礼是违法行为,价值超过15欧元的礼品或酬劳必须上交。因此,下属向上级送礼,公司向官员赠礼的现象极少见。因为个人的升迁、公司是否得到订单都有法可依,并不由某位官员说了算。如果被怀疑有私下交易,反对派便会让你出丑。所以,一些政府部门在圣诞节或本部门有重大活动时,往往会用抓阄的方法让下属分获所收到的礼品。而有的一些机构和高官在举行庆祝活动时,则会预先宣布不希望接受任何礼物。
巴西人送礼最隆重的节日当属圣诞节。每到圣诞节之夜,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午夜12点用过圣诞大餐后,送礼仪式正式进行。齐声高唱全家最有纪念意义的歌曲,然后由最年长的长辈开始抽签,签内有一张纸条,他高声朗读纸条上的祝福词,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品,送给一位他最想送的人,以此轮流进行,直到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抽到一签,送出自己的礼物。有记者曾在一巴西人家里看到,爷爷给孙子送了一支圆珠笔,伯伯送给侄女一条漂亮的围巾,大儿媳给婆婆一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巴西人选择礼品时并不十分讲究,只求礼品送出即可。如果对收到的礼品不满意,受礼人可凭购物凭证到原店换取自己喜欢的礼品。
美国人送的礼物通常都不会很贵,但会附上购物的小票,以方便对方去退换。收到礼物的人都会当众打开,由衷地表示感谢。对于婚礼,按照习俗,主人会在婚礼邀请卡上注明,自己已在某百货超市和某厨房用品店选好了自己喜欢的物品清单。朋友看到礼品单,便会根据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礼物。而礼品单上最先被客人们买走的,都是价格在100美元以下的礼物。近年来,许多大一些的商场或专卖店,都有自己印制精美的礼品卡。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送礼品卡,主人会用收到的礼品卡去购物。
日本人的礼仪繁多,一般不空手进主人家。入学、搬家、结婚、就职都得祝贺,生病、丧事、受灾,礼品不可缺少。收到礼物后得还礼。一年四季礼仪往来不断,下属送上司,晚辈送长辈,朋友送朋友,单位互送。所送礼品大都是日用和能长时间存放的物品,最常见的是酒、茶叶、食用油、紫菜等。所送的礼品需单数(因为单数在日本是表示吉祥),且包装要讲究,价值既不能过重,也不能太轻。过重,会被认为你有求于人;过轻,会被认为你轻视他。
东方人和西方人在送礼的心态上也不一样,西方人认为我送您的东西是我千挑万选,最能匹配您的礼物,所以西方人在收到礼物后一定当场打开,不管喜欢不喜欢,还要先惊嘆一声,再盛赞送礼者一番。可是东方人不一样,东方人认为我送您再好的礼物,也无法匹配您的身份,甚至沾污了人的身份,所以一定加一句,“不成敬意”甚至说:笑吶。这是东西文化的不同,但是今天既然我们生活在东方社会就入境随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