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教师职能转变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6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中教师要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及时转变教师职能,包括教学方法内涵的转变及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升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职能;教学方法内涵;教师素质;乐教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2)02-0231-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教育是关键,而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教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于新形势下的教育制度和要求,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的改革在于朝着学生乐学、学懂、懂用的方向进行,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不在于是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还是由启发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而上升为教学方法内涵的转变。
   一、教学方法
   (一)晓之以理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伦理。这也是教改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使学生“明理”,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教师应当自觉地把“明理”的工作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育德”与“育智”的有机结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十年改革,最大失误是教育。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教育是指对人的思想品行的陶冶。为了保证四化人才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把加强思想品行的教育放到教学工作的首位。
   各门课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挖掘、整理,形成系统的教案,巧妙、自然地穿插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和个性教育,增强学生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之以严
   对学生真正的爱,很大程度体现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上。“严”固然不错,但严不得法,则另当别论。我们对学生要求严(标准高),这没错,但严也要有限度。如果掌握不好这个度,一味地严下去,其结果往往会出现与良好愿望相反的结局。难怪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现在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教育阵营,旧社会那种棍棒教育的方法早已被人唾弃了。那么,我们这里所讲的“教之以严”指的是什么呢?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严格,就是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丝毫不放松,强调的是不能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二是指严谨,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作风。严谨治学,就是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进行严格的评判,经常举行学术探讨;坚持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不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照搬照抄;坚持科学真理而敢于否定自己和他人的错误。因此,治学是否严谨,也成为衡量科学道德水准的一个尺度。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作风,是在治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在治学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因此,“教之以严”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动之以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老师对教育工作和学生有真正的热爱,学生就容易受感动,从而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并且乐于向教师谈及自己的问题和接受教师的教导。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热情的关注和爱,使他们时时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之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地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依赖的人了,愿意向他们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学生对教师愈加依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教育的改革不仅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本身更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新的教育制度不仅要求教师要“会教”,更需要教师“乐教”,即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技能,而且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平衡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热爱学生,热爱教学。
   (一)教师要以爱育爱,付出真爱
   俗话说: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基础与根本。要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必须首先对自己的学生感兴趣,热心教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首先要求教师应该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能从学习生活各方面切切实实地关心学生,让他们能时常感受到你的关爱和温暖,让他们能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其次,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正视每个学生的潜能,承认他们的差异性和个性特征,要真心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再次,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平等相处,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
   (二)提高业务能力,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要一丝不苟,深入研究,融会贯通。只有具备厚实的知识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第二,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而且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就是“一专”和“多能”。仅仅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将各学科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教师必须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了解各新兴学科,不断更新知识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力求把最新的理论和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富有新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人才。
   第四,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这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给学生,在讲台上把自己的个性显示出来,用魅力感染学生。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言简意赅,准确无误,不要拖泥带水。同教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同,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前应该认真备课,不仅要准备这节课要讲什么,还要清楚应该怎么讲。其次,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这主要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熟知,以及专业知识的广博精深和精湛的教学技巧。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财富,就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处理、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达到驾驭教材的目的。最后,教师还应该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计划安排,在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达到教与学的统一。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仅仅是看教师讲的多好,关键是要看学生觉得怎样,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是否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否做到课堂教学有收有放,是评价教师素质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教师而言,讲台就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一登上讲台,教师就是一位杰出的演员,而每一节课都是正式上演的一出节目。一个成功的教师,决不会随便对待任何一节课,他们总会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好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期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受到感染、得到提高。
   (三)加强教师心理素质,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书育人的成效。然而,目前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教师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疲劳感、焦虑反应、强迫现象等。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2010年,我国权威机构曾对老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有80%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性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在繁重辛劳的工作中能保持身体健康者为数不多,带病工作似乎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的特征。许多教师存在健康问题,不少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机构同时也明确指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给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心理压力,甚至产生了诸如孤僻、易怒、轻率、自卑、压抑、困惑等严重心理障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去自我调适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把焦虑情绪维持在合理的程度与范围之内,从容坦然地看待事物,自信地笑对每一天,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中国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改革,其重点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这种改进并不是从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向另一种教学方法的转变,而更是一种教学方法内涵的彻底改变。这种改变能否取得成效其关键则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于教师能否在“会教”的基础上,做到“乐教”、“喜教”。
  [责任编辑 李 可]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庞大。相比其他群体,在校大学生这一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社会传播,以及拉动国内消费市场方面,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通过对河南六所高等院校三百余名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所呈现的一系列特征。从而能为旅游企业提供一个市场开发和决策的依据,有针对
期刊
摘 要:我国传承五千多年的传统农业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它的保守和封闭性对今天的县域城镇化发展形成了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平台,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为发展县域第二、三产业提供了条件,为县域城镇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农业;城镇化;发
期刊
摘 要: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构投资发展政策和措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对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的作用受到质疑。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采用监督绝对净收益的标准,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情况。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会参与到公司治理中。   关键词: 机构股东积极行动;影响因素;监督绝对净收
期刊
摘 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贷款难,其实质就是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所谓“捆绑式”担保贷款模式,就是针对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难以获取金融信贷支持的现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将农业保险的保单、涉农资金一卡通账户、农业担保机构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信贷资金相捆绑,借以破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难的一种创新信贷模式。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捆绑式担保
期刊
摘 要:体制问题、隐性担保、通胀可被摊薄、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原因构成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再加上美国虎视眈眈、恰到好处的引爆,最终酿成了蔓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我国的地方债务从多个方面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有相似之处,反思这些相似之处,以提起对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视,尤其是认识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债务;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违约风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从内控缺陷的严重性、产生的根源和内控缺陷性质三个不同的角度,划分上市公司内控重大缺陷,并采集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和样本,观察不同类型内控重大缺陷的分布情况。最后,针对现状提出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内控缺陷的研究,一方面探讨了中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的分布,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上市公司改进内控制度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缺陷划分
期刊
摘 要: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基于全国六城市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居留年数、随迁人口数、收入水平、城市公共服务以及融入意愿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要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强职业和文化培训、加快社会融合、解决好“返乡”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
期刊
摘 要:选取2008年深沪两市A股的9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对其公司业绩的敏感度,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别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以及高管持股比例对高管薪绩敏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对公司业绩是敏感的,呈正相关关系;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薪绩敏感性影响显著,且系数为负;但并未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两职合一以及高管持股比例对高管薪绩敏感度的影响。  
期刊
摘 要:采用案例研究法,以绿大地的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为出发点,试图找出绿大地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进而挖掘出其盈余管理的手段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绿大地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经常性损益”项目与“非经常性损益” 之间“分类转移”的方式实施盈余管理,主要动机在于为第二年扭亏为盈做准备,避免被ST,以满足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   关键词:存货减值;调节报表项目分类;盈余管理动机;市场监管  
期刊
摘 要: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他系统地提出了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目的、标准、方法、归宿和基本要求,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党员修养的理论空白,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进行思想修养的教材。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成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需要。   关键词: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