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来研究内部和外机两种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究竟扮演的角色,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及其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69-01
国内外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中小学生的归因特点,成就目标特点和自我概念特点等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动机研究是缺乏的,本研究就是通过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来研究内部和外机两种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究竟如何?它们又是怎样影响学习成绩的?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某省各高校随机抽取了被试55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538份,其中男生276名,女生262名;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30、139、133、136。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杨渝川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并采用5点自我评定法。问卷分为三个维度,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问卷的施测信度是0683。
(三)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集体施测。学习成绩指标是采用他们一、二、三、四年级各专业成绩的综合分,然后取这些综合分的前15%作为成绩优秀,后15%为成绩差,中间为成绩良好。
数据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生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内部动机的平均数是2047,外部动机的平均数是6508,两者的相关系数是0368,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比较。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大一、大二、大三、大四M±SD=8523±1172,8643±1129,8594±1057,8281±991,F=103,P=038)。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比较。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在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T=224,P=003),女生(M±SD=3626±579)要比男生(3477±526)显著高一些,而在认知内驱力(M±SD男=2026±395,M±SD女=2056±351,T=067,P=050)和附属内驱力(M±SD男=2920±498,M±SD女=2933±515,T=022,P=083)上男女没有显著的差异。
(四)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
大学生的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322,0247)。
(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成绩组比较。
对不同成绩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成绩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成绩优秀、良好、差M±SD=9100±1203,8578±1052,7938±912,F=1811,P=00001)。
三、讨论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本身,是内部动机。而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学习以外的东西,是外部动机。一般说来,学习动机愈强,学习积极性愈高,学习潜能愈能得到发挥,学习效果愈佳。反过来,成功的学习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又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这其中认知内驱力更起着置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要比男生显著高一些,也就是说女生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比男生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女大学生开始摈弃传统的思维方式,显示出双性化趋势。具有自我肯定、自我提高的倾向。然而学生的成绩好坏也会反作用于动机,成绩好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女生的认真,细心等趋势使女生更容易获得学业成就。所以女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比男生高。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显著比学习成绩中等和学习成绩差的要高,也就是说学习优秀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动机,会有更高的学习投入和积极的学习兴趣,最后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差生的动机水平很低,所以应该注重差等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于外部动机结果显示,差生的外部动机很低所以在培养内部动机的同时不能忽略外部动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Boshier.R.Motivational orienb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ule′s typology,Adult Education[J],1971,21(2):3-26.
[2]李伯黍,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2
[3]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2期.88
[4]李明振.成就动机,数学学习态度与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J].贵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2(2).
[5]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9).
[6]向海英.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55.
[7]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78.
[8]王振宏.学习动机理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27~31.
作者简介:
王勇(1968.11-),男,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安徽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69-01
国内外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中小学生的归因特点,成就目标特点和自我概念特点等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动机研究是缺乏的,本研究就是通过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来研究内部和外机两种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究竟如何?它们又是怎样影响学习成绩的?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某省各高校随机抽取了被试55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538份,其中男生276名,女生262名;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30、139、133、136。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杨渝川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并采用5点自我评定法。问卷分为三个维度,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问卷的施测信度是0683。
(三)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集体施测。学习成绩指标是采用他们一、二、三、四年级各专业成绩的综合分,然后取这些综合分的前15%作为成绩优秀,后15%为成绩差,中间为成绩良好。
数据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生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内部动机的平均数是2047,外部动机的平均数是6508,两者的相关系数是0368,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比较。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大一、大二、大三、大四M±SD=8523±1172,8643±1129,8594±1057,8281±991,F=103,P=038)。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比较。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在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T=224,P=003),女生(M±SD=3626±579)要比男生(3477±526)显著高一些,而在认知内驱力(M±SD男=2026±395,M±SD女=2056±351,T=067,P=050)和附属内驱力(M±SD男=2920±498,M±SD女=2933±515,T=022,P=083)上男女没有显著的差异。
(四)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
大学生的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322,0247)。
(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成绩组比较。
对不同成绩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成绩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成绩优秀、良好、差M±SD=9100±1203,8578±1052,7938±912,F=1811,P=00001)。
三、讨论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本身,是内部动机。而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学习以外的东西,是外部动机。一般说来,学习动机愈强,学习积极性愈高,学习潜能愈能得到发挥,学习效果愈佳。反过来,成功的学习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又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这其中认知内驱力更起着置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要比男生显著高一些,也就是说女生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比男生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女大学生开始摈弃传统的思维方式,显示出双性化趋势。具有自我肯定、自我提高的倾向。然而学生的成绩好坏也会反作用于动机,成绩好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女生的认真,细心等趋势使女生更容易获得学业成就。所以女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比男生高。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显著比学习成绩中等和学习成绩差的要高,也就是说学习优秀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动机,会有更高的学习投入和积极的学习兴趣,最后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差生的动机水平很低,所以应该注重差等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于外部动机结果显示,差生的外部动机很低所以在培养内部动机的同时不能忽略外部动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Boshier.R.Motivational orienb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ule′s typology,Adult Education[J],1971,21(2):3-26.
[2]李伯黍,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2
[3]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2期.88
[4]李明振.成就动机,数学学习态度与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J].贵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2(2).
[5]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9).
[6]向海英.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55.
[7]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78.
[8]王振宏.学习动机理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27~31.
作者简介:
王勇(1968.11-),男,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安徽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