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操作系统原理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传统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即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操作系统原理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负责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全面管理。《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该门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及相关技术人员十分重要。
然而,由于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优秀的、大型的软件,更没有真正了解这个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怎样管理计算机的全部资源。因此,良好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对于操作系统原理的深入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比较少,进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差。
2.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实践性环境薄弱,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己动手分析具体操作系统实例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仅局限于课程教学、案例教学等少数教学手段,没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从“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的作用因素而完成教学的方式。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师生互问”方式。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术民主也应该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结合大学生自身较强的自学能力,采用“设疑-自学-提问-释疑-练习”的模式,充分发挥其“学为主体”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某个重点内容时,可让同学先细看一遍书,再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重新看书,然后答题。任务完成后,老师先重点讲解,然后,同学向老师提问,没有问题后,老师再向学生提问,从而将遗忘部分补足。而后,由老师就该内容做总结,提出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并请学生总结学习心得,使其进一步透彻掌握该内容。最后,提出思考题和作业题给学生练习。经过这样一套程序下来,尽管教师没有逐条讲授,但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比平常高。
(3)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课题进行分解,在授课过程中提出,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和研究,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2.从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来自于客观需要,现正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上。操作系统中的概念在实际操作系统中体现,操作系统的实现技术在实际操作系统中实施。因此,要加强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通过开拓思维、研究实例和实际实践,培养学生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再进一步升华为理论的创新能力。
(1)建立“案例-原理-实践”的教学模式。根据操作系统的特点,摒弃过去只注重书本内容的教授,引进实际工作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穿插于案例分析之中的原理介绍,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运用原理。对操作系统设计的亲身实践,使得学生把所学转化为所用,并在所用中不断加深与把握对操作系统的理解,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
(2)建立“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深入浅出讲解模式。由于操作系统的许多原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如进程同步与生活中约会的类似性;缓冲区与超市的类似性;层次结构与人类上层建筑的类似性等。通过把这些人类生活中常见的机制引入到教学中进行类比分析,使枯燥的操作系统原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在仿真模拟实践中创新的机会。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使用最新的软件工具,搭建项目实践的先进实验平台。鼓励学生在实践环节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计,并在实验室加以验证,从根本上和底层次上深化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4)以现身说法的生动趣味性激起学习的兴趣。聘请优秀的第一线精英担任教师,参与教案编写,传授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邀请在操作系统设计上有见解的大师进行讲学,与国际前沿接轨,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第一线精英的现身说法,讲解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采用的具体解决方法、将操作系统的原理在实践中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穿插于案例分析之中的原理介绍,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运用原理、把握精髓、深入浅出,使学生真正明了操作系统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
3.采用立体化教学手段
多管齐下,将所有有助于教学的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营造精品教学环境。案例教学以史为鉴,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采用双语教学,并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全英语或双语教学迫使(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解答,提高英文交流能力。
三、小结
随着计算机应用向纵深方向进一步拓展,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由于存在着偏重于老师的“灌输式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等缺陷,致使学生无法深入掌握操作系统原理的精华,因此积极探索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即从“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转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该门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期对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改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明洁.经贸类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4.
[2]王振邦.高职“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计算机教育,2007.
[3]黄廷辉,许倩霞.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探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
[4]欧薇.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报,2004,(4).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关键词]操作系统原理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负责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全面管理。《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该门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及相关技术人员十分重要。
然而,由于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优秀的、大型的软件,更没有真正了解这个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怎样管理计算机的全部资源。因此,良好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对于操作系统原理的深入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比较少,进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差。
2.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实践性环境薄弱,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己动手分析具体操作系统实例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仅局限于课程教学、案例教学等少数教学手段,没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从“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的作用因素而完成教学的方式。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师生互问”方式。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术民主也应该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结合大学生自身较强的自学能力,采用“设疑-自学-提问-释疑-练习”的模式,充分发挥其“学为主体”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某个重点内容时,可让同学先细看一遍书,再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重新看书,然后答题。任务完成后,老师先重点讲解,然后,同学向老师提问,没有问题后,老师再向学生提问,从而将遗忘部分补足。而后,由老师就该内容做总结,提出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并请学生总结学习心得,使其进一步透彻掌握该内容。最后,提出思考题和作业题给学生练习。经过这样一套程序下来,尽管教师没有逐条讲授,但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比平常高。
(3)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课题进行分解,在授课过程中提出,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和研究,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2.从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来自于客观需要,现正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上。操作系统中的概念在实际操作系统中体现,操作系统的实现技术在实际操作系统中实施。因此,要加强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通过开拓思维、研究实例和实际实践,培养学生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再进一步升华为理论的创新能力。
(1)建立“案例-原理-实践”的教学模式。根据操作系统的特点,摒弃过去只注重书本内容的教授,引进实际工作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穿插于案例分析之中的原理介绍,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运用原理。对操作系统设计的亲身实践,使得学生把所学转化为所用,并在所用中不断加深与把握对操作系统的理解,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
(2)建立“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深入浅出讲解模式。由于操作系统的许多原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如进程同步与生活中约会的类似性;缓冲区与超市的类似性;层次结构与人类上层建筑的类似性等。通过把这些人类生活中常见的机制引入到教学中进行类比分析,使枯燥的操作系统原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在仿真模拟实践中创新的机会。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使用最新的软件工具,搭建项目实践的先进实验平台。鼓励学生在实践环节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计,并在实验室加以验证,从根本上和底层次上深化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4)以现身说法的生动趣味性激起学习的兴趣。聘请优秀的第一线精英担任教师,参与教案编写,传授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邀请在操作系统设计上有见解的大师进行讲学,与国际前沿接轨,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第一线精英的现身说法,讲解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采用的具体解决方法、将操作系统的原理在实践中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穿插于案例分析之中的原理介绍,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运用原理、把握精髓、深入浅出,使学生真正明了操作系统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
3.采用立体化教学手段
多管齐下,将所有有助于教学的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营造精品教学环境。案例教学以史为鉴,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采用双语教学,并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全英语或双语教学迫使(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解答,提高英文交流能力。
三、小结
随着计算机应用向纵深方向进一步拓展,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由于存在着偏重于老师的“灌输式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等缺陷,致使学生无法深入掌握操作系统原理的精华,因此积极探索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即从“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转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该门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期对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模式改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明洁.经贸类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4.
[2]王振邦.高职“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计算机教育,2007.
[3]黄廷辉,许倩霞.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探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
[4]欧薇.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报,2004,(4).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