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的二人转艺术阐释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
  美学论
  作者:田子馥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ISBN:9787531336761
  定价:26元
  近年来,东北的曲艺日益深入人心,其中,二人转这种欢乐热情、凸显本土特色的曲艺形式以及二人转演员那些惊艳的绝活,更是令人们喜闻乐见并广泛传播。73岁高龄的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顾问田子馥先生从事二人转研究已45年,是国内著名的二人转美学艺术家。他著的《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一书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而又翔实地论述了乡土二人转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沿着乡土审美冲动的根脉,把握乡土叙事风格,构建了二人转乡土美学体系,并且详尽论述了乡土二人转的审美内涵。
  笔者在开展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黑龙江地方曲艺中的民俗研究”(编号:KYYWFl0236180129)、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号:KYYWFl0236180140)的过程中,对本书作了重点研读。全书共十五章,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从审美冲动、生命形式、人物特色、唱腔本源、人的装饰及空白空间等方面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本源,中篇从乡土喜剧、悲剧喜唱、滑稽风格、乡土叙事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风格特色,下篇从乡土文化、艺术象征、入俗化俗、民间审美判断以及审丑快感等来追溯二人转乡土文化之根。
  作者认为,二人转这种地道的东北乡土艺术,是东北农民的精神堡垒,是农民艺术家运用东北方言、土语,用东北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最要紧的是不隔心”的故事、人物,用乡土叙事方式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于是,守望乡土就是守望民族的个性与灵魂,守望乡土就是守望人们的精神家园。作者相信,在当前国际化、城市化的考验之下,二人转也依然能够保持并传承乡土的本土本色。
  同时,作者告诉我们:“二人”是乡土二人转的生命形式,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艺术形式。它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种审美特色:质朴简约之美;自由空间之美;非角色化之美;欢快娱乐之美。二人转三百年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创造出了一条独特的乡土美学“杂活乐美”的艺术规律,即具有曲艺性而不曲藝化,具有戏剧性而不戏剧化,具有人物性而不角色化,具有舞蹈性而不舞蹈化。它永远与社会底层的民众心贴心,永远散发着一股民族的生命力和穿透力,也凝聚着东北民间的文化精神。
  本书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美学的深度;既有历史的长度,又有地理的宽度,还有文化的厚度。虽然书中不乏对当今城市二人转弊病的批评,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田老对这片土地和乡土美学的深爱。他的研究与阐述将为读者提供解读和鉴赏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理解东北乡土文化的新视角,值得艺术、美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者及爱好者研读。
其他文献
传统的作文训练往往与学生的活动实践相脱节,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作,所写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价值。教师往往只关注作文的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而不考虑学生活动的实际,更不把作文写出来如何发挥作用放在心上。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感受到作文的价值,必须将作文教学置于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为用而写”“有所为而作”。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书面语言的心理机制  根据活动心理学理论,
一切就像一颗种子,静默地生根,直到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温度后,就开始发芽、开花……  这颗种子,就是我对手工的热爱,在儿时就播下,曾经被掩埋,但从未消亡熄灭。而立之年后,我选择“慢”下来,开始培育“它”。  发芽  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四川省绵竹市一个小乡村,父亲在我幼年时去世,母亲独自带着我们姐妹6人长大,家里境况曾一度很窘迫。我小时候爱做手工,常拿一些布料做布娃娃,母亲发现以后,就会拆掉,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思想、情感和历史的真实写照,是经过反复锤炼和长久积淀而造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历经战乱纷争,却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和统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以极大的包容性和超越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凝聚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唤起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是当务之急。自2013
摘要:不同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物性特点,其中,文学创作的物性特点十分抽象,必须通过声乐、语言和文字进行传达。基于文学的抽象特点,文学意象通常具有内视性,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感。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是文学的特殊组成元素,同时,艺术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要想提高当代的视觉传达水平,就必须对艺术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审美对象 呈现方式 文学语言 艺术特点
在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多位教师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鳳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三回,该回主要介绍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情景。本篇作为《人物描写一组》的组成部分,重点描写了王熙凤。几位执教者的教学效果都不错,经过教师引领、师生合作分析人物描写,王熙凤张狂泼辣、心狠手辣、阿谀奉承、伶牙俐齿的形象跃然纸上,令学生
国画 195cm×117cm 2010年  作品取材于作者家乡的福宝古镇,古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随山势起伏,一排排吊脚楼,鳞次栉比。青砖、黑瓦、绿树构成了一幅绝美图画。为了表现古镇的古朴、厚重、清幽,作者在画面中辅以炊烟,加以晾晒的衣服,色彩以淡彩为主。  此畫的创作,让作者真正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只有能感动自己的题材,才能创作出感动别人的作品。2011年,该作品入选了由中国
摘要:爱情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吟咏的主题。时常听见妇女追求解放的声音,看到女性争取独立的故事。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女性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赢得过自身的独立,在爱情的世界中更是如此,始终扮演着被动与被欺侮的角色。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意识的觉醒,妇女解放与自由的意识不断深入。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在反思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写出了《致橡树》这一经典作品,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但是在今天,我们对
温儒敏主编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对经典诗词的学习,小学一年级就要求学习汉乐府《江南》。在小学必背古诗词中,白居易《忆江南》、杜牧《江南春》都以江南直接入题。这些诗词中的江南涉及汉、唐不同时代,所指的地理范围并不一致,厘清历史上江南的地理范围,是理解这些诗词内涵的逻辑起点。  一、先秦江南:长江中游荆湘的单一核心区  界定汉乐府中江南的地理范围,必须先了解汉代以前江南的所指,这既是从发生学上追
谐剧,顾名思义是一种诙谐之剧,它是喜剧众多表达方式中的一种,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搞笑、诙谐,或许更温柔一些。它往往更多的是通过漫画表现出来,多用于讽刺,在对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的演绎中,表达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抨击、批判和小人物命运的呐喊、抗争。  谐剧的“谐”是诙谐的谐。谐剧在舞台上常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事情的反面,通过幽默的动作和风趣的语言将人物塑造成一个典型。这样观众看到这个人物的时候,就会有所反思
立国长达267年的清王朝,在经历了近两百年漫长的承平岁月后,一头栽进烽烟四起、噩梦连连的最后七十年。身处要地的叙永直隶厅幸存的这一轮甲子的档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视窗,刚好可以管窥末代王朝变乱纷呈、江河日下的一幕幕真实场面。  鸦片战争 击破清朝梦幻  1850年至1910年刚好一轮甲子。众所周知,此六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千年未有之重大变局。第一次鸦片战争击破了清王朝天朝大国的梦幻。咸丰元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