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是龙应台站在女性的角度、妈妈的视角给儿子写的成长手记,但看这本书时,我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阅读和欣赏的,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教育智慧。
读着龙应台的文字,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孩子。我强烈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带着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秘密,安安(龙应台的儿子)超强的、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说明了这点。由于安安爸爸、妈妈、老师各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所以,耳濡目染的安安竟能灵活地运用四种语言——国语、德语、方言德语、瑞士语来称呼同一个物体,能根据来访客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而说不同的语言。对于安安的这种能力,连妈妈龙应台都在疑惑地说:“好像脑子里有几个按钮,见到不同的人就按不同的钮,绝对不会错乱。小小的人又怎么分辨西方人与东方人呢?”是啊,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学习一门外语是多么艰难啊,但安安却能灵活掌握,随意应用。
除了这种超强的、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安安还有超强的想象力,当知道了“龙”的形状,他念念不忘的是“龙,好大”。后来到了欧洲,他再也见不到“龙”,但当他又看到“一条近一百米长的彩带,结在枝骨峥嵘的行道树上,大概是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彩饰”时,安安又大喊起来“龙、龙,妈妈你看——”正当龙应台要给安安强调那是彩带时,恰有一阵风吹来,彩带在风中飘舞,那一刻,连龙应台都疑惑起来:这难道不是龙吗?回到家,安安把自己的车排列成歪歪斜斜的长条,然后郑重地告诉妈妈:“龙!”
看着这些文字,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不到两岁时,儿子就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有一天,我在厨房削茄子,削掉的茄子皮散落在地上,其中有几根杂乱在了一起,对于这些,我当然并没在意,可儿子却忽然说:“妈妈,你看,这是个‘不’字,这是个‘不’字……”仔细看,可不,那几个茄子皮就是巧妙地组成了一个“不”字。还有一次,我们拉着一条线绳玩,玩累了,就随意地把线绳扔在了地上。但儿子看后,又惊喜地对我说:“妈妈,你看,‘风’字,这是个‘风’字。”仔细看,线绳散落的形状的确像个“风”字。
每个孩子都具有超强的想象力,作为教育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孩子和了解孩子,因为你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将宇宙介绍给孩子。在常人意识中,孩子像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殊不知,这张白纸却有着无穷的奥秘,似乎带有神性,带有灵性,具有无穷的潜能。意识到了这点,教育者就一定要敬畏每一个生命,那个小不点儿,他可是上帝最得意的杰作。敬畏孩子,也是敬畏我们的未来。
龙应台的文字不仅告诉我要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她还告诉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许他说“不”,允许他不完美。当龙应台要求安安把作业的最后一行字再补写一遍时,安安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到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要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老鼠可能是他们奖励的方式,犹如我们的小红花)是啊,孩子有权利说“不”,孩子有权利得到一只老鼠,在他仅能得到一只老鼠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非要强迫他去得到两只老鼠呢?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啊!
龙应台对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回答孩子问题时的态度。有一次,龙应台和先生因工作和家务发生争执,“咆哮了一阵”后,龙应台生气地坐在草地上。这时,安安走过来,和妈妈肩并肩地坐在一起,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迟疑了一下回答“在想事情”,安安继续追问“想什么事情”。这个问题难住了龙应台,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对才仅仅两岁半的安安解释清楚婚姻中的矛盾性。龙应台就是这样,她不愿意敷衍这小小的人儿,“因为她觉得这不及草高的小小人儿是个独立而庄严的生命,她尊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温情教导;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和理性的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耐心的等待。是啊,“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本栏责编 流 水)
读着龙应台的文字,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孩子。我强烈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带着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秘密,安安(龙应台的儿子)超强的、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说明了这点。由于安安爸爸、妈妈、老师各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所以,耳濡目染的安安竟能灵活地运用四种语言——国语、德语、方言德语、瑞士语来称呼同一个物体,能根据来访客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而说不同的语言。对于安安的这种能力,连妈妈龙应台都在疑惑地说:“好像脑子里有几个按钮,见到不同的人就按不同的钮,绝对不会错乱。小小的人又怎么分辨西方人与东方人呢?”是啊,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学习一门外语是多么艰难啊,但安安却能灵活掌握,随意应用。
除了这种超强的、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安安还有超强的想象力,当知道了“龙”的形状,他念念不忘的是“龙,好大”。后来到了欧洲,他再也见不到“龙”,但当他又看到“一条近一百米长的彩带,结在枝骨峥嵘的行道树上,大概是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彩饰”时,安安又大喊起来“龙、龙,妈妈你看——”正当龙应台要给安安强调那是彩带时,恰有一阵风吹来,彩带在风中飘舞,那一刻,连龙应台都疑惑起来:这难道不是龙吗?回到家,安安把自己的车排列成歪歪斜斜的长条,然后郑重地告诉妈妈:“龙!”
看着这些文字,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不到两岁时,儿子就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有一天,我在厨房削茄子,削掉的茄子皮散落在地上,其中有几根杂乱在了一起,对于这些,我当然并没在意,可儿子却忽然说:“妈妈,你看,这是个‘不’字,这是个‘不’字……”仔细看,可不,那几个茄子皮就是巧妙地组成了一个“不”字。还有一次,我们拉着一条线绳玩,玩累了,就随意地把线绳扔在了地上。但儿子看后,又惊喜地对我说:“妈妈,你看,‘风’字,这是个‘风’字。”仔细看,线绳散落的形状的确像个“风”字。
每个孩子都具有超强的想象力,作为教育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孩子和了解孩子,因为你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将宇宙介绍给孩子。在常人意识中,孩子像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殊不知,这张白纸却有着无穷的奥秘,似乎带有神性,带有灵性,具有无穷的潜能。意识到了这点,教育者就一定要敬畏每一个生命,那个小不点儿,他可是上帝最得意的杰作。敬畏孩子,也是敬畏我们的未来。
龙应台的文字不仅告诉我要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她还告诉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许他说“不”,允许他不完美。当龙应台要求安安把作业的最后一行字再补写一遍时,安安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到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要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老鼠可能是他们奖励的方式,犹如我们的小红花)是啊,孩子有权利说“不”,孩子有权利得到一只老鼠,在他仅能得到一只老鼠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非要强迫他去得到两只老鼠呢?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啊!
龙应台对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回答孩子问题时的态度。有一次,龙应台和先生因工作和家务发生争执,“咆哮了一阵”后,龙应台生气地坐在草地上。这时,安安走过来,和妈妈肩并肩地坐在一起,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迟疑了一下回答“在想事情”,安安继续追问“想什么事情”。这个问题难住了龙应台,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对才仅仅两岁半的安安解释清楚婚姻中的矛盾性。龙应台就是这样,她不愿意敷衍这小小的人儿,“因为她觉得这不及草高的小小人儿是个独立而庄严的生命,她尊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温情教导;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和理性的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耐心的等待。是啊,“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本栏责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