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不同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来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以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 ISCOM)或Al(OH)3为佐剂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

方法

将纯化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HBsAg(SS1S2)分别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制成疫苗。HBV转基因小鼠每月肌内注射1针疫苗,共注射7针。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长情况。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采血,用ELISA检测HBV S、PreS1、PreS2抗原及其相应抗体。7针后1个月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分别测定分泌IL-4、IL-5、IFN-γ的效应T细胞频数。

结果

小鼠生长状况良好,每针后体重均有增长。首针后1个月,10只ISCOM+SS1S2免疫鼠分别有3和1只抗S和PreS1抗体阳转,无一小鼠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SS1S2免疫鼠的抗体均为阴性。7针后1个月,10只ISCOM+SS1S2免疫鼠的抗S和PreS1抗体均阳转,8只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SS1S2免疫鼠分别有9、7和1只抗S、PreS1和PreS2抗体阳转;ISCOM+SS1S2组和Al(OH)3+SS1S2组的抗S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5 647和1∶1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00)。7针后1个月,ISCOM+SS1S2组和Al(OH)3+SS1S2组分泌IL-4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19和78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FC)/106细胞(t=10.50,P=0.000),分泌IL-5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86和34 SFC/106细胞(t=19.5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均具有免疫原性,且ISCOM+SS1S2的免疫原性强于Al(OH)3+SS1S2。

其他文献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持续流行,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EV71流行的重要手段。全球有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开展EV71疫苗的相关研究,目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3种EV71疫苗已获准上市。同时,为保证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已在研发中建立了合适且规范的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Vero细胞基因组DNA,制备地高辛标记探针。比较样品不同处理方式的检测差异。对建立的残留DNA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验证。结果Vero细胞基因组DNA的质量浓度为295 μg/ml,260 nm与28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为1.88。探针灵敏度达到0.01 pg/μl。采用苯酚抽提方式处理DNA参考
2016年9月—2017年2月,全球分离到2009年大流行甲型H1N1(甲型H1N1pdm09)、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和遗传学分析表明,几乎所有新近分离的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都与疫苗病毒A/California/7/2009和A/Michigan/45/2015难以区分,大多数新近流行的病毒属于进化亚枝6B.1。大多数新近分离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
期刊
目的对采用不同配制方式制备的,含不同剂量Sabin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中sIPV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按照2种不同方式配制含高、低剂量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将70只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分成7组,分别为F1H(DTaP-sIPV高剂量组,配制方式1)、
当前广泛使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主要抗原成分包括2个重要的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研究表明NA抑制性抗体虽然不能防止流感病毒感染,但能有效抑制病毒扩散,因此基于NA设计的疫苗开始受到重视。NA的相对保守性也使此类疫苗有潜力成为广谱流感疫苗。目前基于NA的多种形式流感疫苗,包括DNA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重组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以及联合其他流感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自限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或人与人接触传播。甲肝疫苗是对抗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甲肝疫苗的开发和应用对甲肝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文就甲肝的流行病学、疫苗的使用现状及新型疫苗的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流感病毒的变异给疫苗研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减毒活疫苗能使机体获得持久免疫力,因此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疫苗。然而,目前研发的减毒活疫苗仍存在制备条件苛刻、安全性较差等问题。鉴于miRNA是调控宿主和病毒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miRNA介导的减毒活疫苗给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文对近年来基于miRNA的流感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HC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新一代直接抗HCV药物上市后,丙型肝炎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但一种能有效预防HCV感染的疫苗对于最终消灭丙型肝炎依然非常重要。此文对制约丙型肝炎疫苗研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进入临床试验的主要疫苗的类型、特征进行概述。
目的考察在现行工艺规定的2~8 ℃储存条件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活疫苗)单一病毒收获液病毒滴度的稳定性。方法取常规生产中收获的高、中、低滴度的单一病毒收获液各6批,按正常生产程序和工艺条件储存于2~8 ℃,自第5天起每隔1 d无菌取样,进行病毒滴定,采用极差控制图、线性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收获液的病毒滴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生产中高、中、低滴度段的单一病毒收获液在2~8 ℃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