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宿来了,村里的生活变了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家搬到挂满萤火虫的树下


  水草是杭州人,有稳定的工作,衣食无忧,她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男朋友。
  水草坚持“宁缺毋滥”,终于等来了真命天子——晖哥,新加坡留学回来的海归,理工男。两人一见钟情,水草觉得晖哥靠谱,晖哥觉得水草独立。
  水草35岁那年,嫁给了34岁的晖哥,很快两人有了儿子淡淡。
  城市的生活浮躁拥挤,人们渴望找个怡然自乐的地方,放松心情。2014年,夫妻俩难得一起休假,开车三个小时,来到浙江台州的胜坑村。
  据说这里是南宋宰相杜范的后裔聚居地。村子不大,以中间的小溪为轴,两岸散落排着一些石头房子。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的遗留,以木制结构和石头墙为主,古朴自然。
  第一次看到胜坑村,水草激动得词穷,脑海里只有三个字“太美啦”。一切尽是天然,石路、石桥、石头房子,静得只能听到小溪流水声。小溪清澈见底,几条鱼儿悬在水里,一动不动。一片叶子落下来,惊得鱼儿四处逃窜。微风轻送,满眼的绿从山顶铺展下来,跌进小溪,看得人心旷神怡。
  淡淡精神头特别足,见什么都新奇。“我相信孩子的直觉。一个地方风水好不好,孩子的感觉最灵敏。”晚上,一家人舍不得离开,搭起帐篷,住了下来。山里的夜很静,蛙鸣中,淡淡睡得很香。
  半夜,水草和晖哥钻出帐篷透气。风夹杂着不知名的花草香,他们贪婪地呼吸着,这是在城里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奢侈品。远处一棵树上挂满了萤火虫,犹如童话世界。那一夜,水草梦见自己的家搬到了有萤火虫的大树下。听完她的梦,晖哥笑着说:“那就把家搬来吧。”
  放弃体面的工作,搬到农村去生活,认识他们的人都不相信,等两人卖掉杭州的两套房子以后,大家才意识到他们是认真的。

让理想的草宿与古村融为一体


  水草和晖哥看中了胜坑村最高处的一座老房子,从这里望出去,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田野尽收眼底。
  买下房子以后,他们没有急于修建,而是与村子里的老人聊天,了解他们对房子的理解和住在里面的感受。又请教有经验的老匠人,听了实用的建议后,深思熟虑一番,他们开始动工了。
  水草和晖哥保留了原来的石头墙,把窗户扩大了,阳光大面积照进来,屋子亮堂多了。他们给房间植入了现代元素,新鲜元素与石头墙的厚重相得益彰,既不古板,又不单调。材料选择上,他们尽量保持与原来的建筑一致,不破坏整体风格,尊重原有格局,让它与整个村子融为一体。
  他们亲手铺就一砖一瓦,连淡淡也参与进来。水草累得直不起腰时,回头看见淡淡小花猫似的脸,忍不住笑起来。淡淡则挽起袖子,替妈妈擦汗。晖哥被这种美好的景象绊住眼睛,痴痴地望着他们。
  从老石板拼出的客厅到卫生间的木头把手,从加固、防潮到隔音效果问题,这些精细的活都亲手完成。一位叫张建的设计师,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也加入进来,提了很多专业性建议。这样无私的帮助,让水草很感动,她暗下决心:“再怎么穷途末路,我都必须坚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对真正懂我支持我的人负责。”
  三年时间,水草和晖哥砸进了所有积蓄。几乎塌陷的老宅子变成了简约风,参杂田园格调的。大堂和客房,院子没有了刚来时的荒凉,一棵木槿树已经长高了,每年夏天都会开一树粉红的花。淡淡也长高了一大截。看着这一切,水草很幸福,“这是我理想的生活,有山水,有田地,有邻舍。”
  草宿的每个房间,水草都要住上一个星期,体验房间里的舒适程度,从衣架的位置到风筒的高低。在这里,民间对白色多少有些忌讳,水草就从板蓝根中提取蓝靛,把床单和风筒袋子都染成蓝色,低调且纯净。
  开业当年,草宿就入围“中国最佳设计酒店”大奖,水草和晖哥也成了网红。
  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不为奇山异景,仅为择一处放逐心灵之地。更有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只为在这里睡上一个好觉。很多客人喜欢运动,水草便在附近找到了一条晨跑路线。这条路线经过水杉大道,还有一片红松林,一路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一盏灯安定走向暮秋的心


  胜坑村原始的美,不声不响地惊艳着人们,但是村里很封闭,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化进程。村里的人口却越来越少,年轻人走出大山就不再回来。有些老人被孩子们接走,享清福去了。有些老人,即使孩子来接,也不想离开,这里有一草一木的深情,石头堆砌的房子才是家。
  老人们平均年龄80岁,年龄最大的102岁。他们守着这片土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村里有一种草,可以用来编草帽,也可以做蜡烛芯。农忙过后,老婆婆们便会坐在自家院子里编草帽,换点零花钱。由于编织技术落后,每顶草帽只能卖到7元钱。对此,他们并没有怨言,就像习惯了一年四季,习惯了这里越來越冷清。胜坑村正在从平静中走向荒凉,像是一个迟暮的老人,慢慢接近人生的暮秋。
  水草和晖哥在这里买房以后,当地人也很不理解,“两个傻子来开民宿,没有人会来住。”但过了一段时间,村里人觉得他们不但脑子没病,还很温暖。
  一天,一位养蜂的婆婆被毒蜂蛰了。毒性发作很快,她的嘴巴和耳朵都肿了起来,昏厥过去,村里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晖哥和水草及时赶来,晖哥把婆婆背上车,开着车在山路上狂奔到医院,医生说:“再晚一点就会有生命危险。”看着婆婆脸色逐渐好转,晖哥松了口气,一下子瘫坐在病房的椅子上。
  从那以后,村里人待晖哥他们就像自家人。谁家办个红白喜事,都会给他们送些馒头和糕点。有人上山挖了竹笋或是采到蘑菇,也会分给他们一些。村里人有个大事小情,晖哥和水草也是随叫随到。
  晚上,村里一片黑暗,只有草宿“站”在最高处,橘黄的灯光透过暗夜,传递着宁静和祥和。老人们说:“看到草宿的灯亮,心就安了。”
  水草请来中央美院的专家,为村里的传统手艺重新设计。老人们按照专家的设计制作出成品时,人们纷纷赞叹,果然比以前漂亮多了。第一批制作出来的草帽,很快就被游人抢光了,价钱也由7元钱涨到了15元钱。收入猛然翻了一倍,老人们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是从来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因为水草,竟然实现了。胜坑村如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草宿来了,我们村火了,不出家门就有钱赚。”
  在晖哥和水草的影响下,胜坑村越来越出名,很多人来这里投资,民宿也开始成为一种流行。在外地打工的人开始回流,他们想把老房子拆掉,做成更有档次的住宅。老人们不同意,带着年轻人去草宿参观,说要把新房子“造得跟草宿一样”。
  人们的观念开始改变,觉得在这里生活很自豪。水草更自豪,因为当初她的选择是对的。透过胜坑村的繁荣,水草还有一点担心,她怕开发过度,会毁了这个村子,“一个村子要700年,才能形成这个样子。它就是一个艺术品,破坏了就再也修复不回来。”水草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为整个世界保留住村庄的美丽。
  编辑 赵莹
其他文献
《莫愁》:淮安市妇联在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顺英:2018年,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淮安市妇联争取到全国妇联、中华女子学院、省妇联的支持,创新在全市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中开展“践行周恩来精神,争做新时代女性,建功高质量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联合淮安市委组织部、恩来干部学院、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等部门,共同谋划、共同推进,把全年活动分解为“研发一个课题、制作一本画册、建
期刊
付玉香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是镇江茶叶生产集中区之一,数个茶场散落在漫山的茶林之中,墅香茶场就是其中之一。茶场的负责人付玉香在每年的制茶季,都要亲自示范操作,手把手地教接班人制茶技藝。200℃高温的炒锅里,付玉香一双纤纤细手快速灵动地翻炒着茶叶,五六分钟后,迅速将茶叶取出,放在揉茶笠中揉捻。  在付玉香的茶叶人生里,她爱茶、知茶、懂茶、敬茶、净心素手做好茶。在这一杯茶里甚至能喝出一整片山林的清朗气
期刊
五年内,她上百次出入人迹罕至的荒漠,捡到600颗“星星”,重量近400公斤,是中国首位90后女“陨石猎人”。她还创办了一家陨石科普馆,为人们普及陨石文化。她就是杨可欣。  迷上“天外来客”  1990年,杨可欣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养大三个孩子。“为了多赚点钱,母亲总是加班到很晚回家,我就坐在星空下等母亲,无尽的苍穹,藏着我儿时的梦想。”  2012年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非遗作为载道的文化,凝结于中华传统文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更是民族文明成果的汇聚。有很多非遗传承人,正走在传承技艺与文化的路上,为当下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扛起社会担当。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就是其中一位。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在2018年江苏省妇联“在你身边·妇联改革进行时”媒
期刊
她饱尝企业经营中的酸甜苦辣,也曾有过失败和挫折,但她从不认输,从未放弃努力。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收购木材的小贩,直至成为拥有千万身家的企业领导者,20多年来,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李集乡的蔡聪惠凭着一股干劲,在木材加工领域,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不甘平庸,走上创业路  28年前,蔡聪惠初中毕业后就跟着亲戚外出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开木材加工厂的亲戚让她过去帮忙。由于经常跟车送货,蔡聪惠发现,板材厂
期刊
2017年,江西女孩王男栿凭借《海南之后》,入围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候选名单。?今年,她获邀成为奥斯卡纪录片单元评委。没上过高中的她,却拿下了三个硕士学位。她说,她的人生在替两个人活着,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有去处  王男栿出生在江西农村。12岁时,年仅34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这于王男栿来说,不仅仅失去了父亲,更失去了一位无话不谈的朋友。学校里,哪个男孩暗恋自己,自己
期刊
最佳的传承,是让它走入大众生活  “幸福老人”“里根总统”“红衣女孩”“长城”“桦林秋色”……在乱针绣博物馆里,孙燕云向来访者一一介绍乱针绣的百年历史,一幅幅绣品绽放着艺术光彩。    “博物馆是我办的,不收门票,有兴趣的可以随时来看。每年接待几万人。”孙燕云说。为了更好地传承乱针绣这门独特的艺术,2010年,孙燕云自筹资金创建了“常州乱针绣博物馆”。  乱针绣博物馆集收藏、研究、教学于一体。非遗
期刊
2012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张潇冉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纽约这座开放多元化的城市,时不时给她带来意外和惊喜,空暇时,她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偶然的一次机会,张潇冉进入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亚洲协会,在中美关系出品的英文网络杂志做关于中国的深度报道。她了解到,美国人对它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当地新闻。她想,在华语世界,欧美问题应该也是关注焦点。于是,她发起成立了“中美对话”项目组,开展两地线下活
期刊
他与她,像飞鸟和海鱼  世间的相遇都是缘分,只是,有的成了风景,有的则在心里生根发芽。仅仅是眼角余光中的一瞥,蒋兆和的心已停止漂泊。  1939年寒冬的一天,蒋兆和受邀为京城名医、书法家萧龙友画肖像。落在纸上的第一笔是一点干墨,围着这点干墨,他又勾勒几笔,眼睛的轮廓便赫然显现。再抬眼时,突然感到身后有一道灼热的目光,下意识回头望过去,是一个漂亮女子。  她是萧龙友的女公子萧琼。听说蒋兆和来给父亲画
期刊
58岁的卡特琳?普兰拥有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做过码头工人、酒吧招待、农民、牧人、捕鱼人……她不断地在旅行中追求“受限的自由”,寻求自我和改变。她的书《在海的尽头遇见你》出版15个月后就登上法国各大畅销书榜,又横扫英美畅销书榜,摘下比埃尔?奥兰图书奖、约瑟夫?凯瑟尔文学奖、海人奖等殊荣,普兰也成了媒体眼中“康拉德和梅尔维尔海洋叙事的继承者”。痴恋自然,来到世界边境  普兰1960年生于法国上普罗旺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