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中说明了语言学的意义理论和其语义分析的基本框架,希望给翻译教学中的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作为理论基础,经过一系列的构建理论后,我们提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其与以往的传统模式完全不同。在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中寻找新的关系,重视概念系统的教学,让学生一方面将互通概念作为基础,另一方面以第一语言的概念系统为基础,对这两种语言的概念系统产生主体认知,可以将文化符合从关注语言形式转变为关注概念。视觉化与意象化可以作为帮助翻译学者们摆脱语言形式束缚,进一步进行创造性的翻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系统;翻译教学;视觉化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到如今,国内外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翻译上,翻译者从语言学理论到描写力、解释力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比较客观的主义语言学要强许多。近几年,国内很多的语言学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开展新的探究。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融合,从共性范畴出发,在实践理论上表现出更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二、 意义认知建构理论与翻译教学的认知建构观
1.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建构观
翻译主要是意义的理解和传达,因此,对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和翻译教学观的探讨必须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谈起。意义理解是人与环境、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不停协商之中产生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意义观,他们在论述的本质上是统一的:既反对极端强调个体性的主观主义,主张意义建构的认知共性基础、协商性和规约限制性,又主张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以,认知语言学不仅关注人的身心体验,还关注着语言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交互性。
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翻译不再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传递,而是在新的语境中重新构建意义的过程。翻译的语境分为两种: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顾名思义,内部语境主要提供场景、认知域、理想化认知模型、脚本、框架、图式等不同形式;外部语境则特指翻译情景。多样化的语境就会建构不同的译文,所以源语文本只是提供了抽象的模式,经过不同译者进行多样化的实现。
2.翻译教学的认知建构观
翻译教学中的构建分为两种:一是教学模式中主体认知的建构,二是言语意义的建构。在翻译教学上,以认知建构模式为基础,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翻译在特定情境下掌握两种语言文化系统的意义协商,将是翻译教学研究的重心。
3.视觉化翻译技巧的教学
翻译教学界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而采用最多的教学法则是视觉化和意象化。将具体的认知范畴直接纳入到翻译教学中,利于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概念。多数情况下,未必要将概念本身告诉学生,但在教学中要采取指导思路和启发性的手段。
三、 认知翻译教学体系下传统翻译教学问题的对策
认知翻译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从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下手,总结教学的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翻译教学材料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提供更多的认知语境。在教学中,认知语境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应开展连续性的练习,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上,绝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只有了解主体认知特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 结束语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翻译教学的认知建构模式。在注重学生原有的经验改造和重组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认知手段对源语言意义进行构建,引导学生从关注核心义转为关注语境义。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将其作为指导思路,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认知翻译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建构,在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和知识背景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开拓探索以及假设性的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提高与纠正。
参考文献:
[1]吴 迪,付有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09,8(7):93-94.
[2]余秋兰.大学英语延续性翻译教学探析——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角度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2):150-152.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系统;翻译教学;视觉化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到如今,国内外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翻译上,翻译者从语言学理论到描写力、解释力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比较客观的主义语言学要强许多。近几年,国内很多的语言学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开展新的探究。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融合,从共性范畴出发,在实践理论上表现出更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二、 意义认知建构理论与翻译教学的认知建构观
1.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建构观
翻译主要是意义的理解和传达,因此,对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和翻译教学观的探讨必须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谈起。意义理解是人与环境、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不停协商之中产生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意义观,他们在论述的本质上是统一的:既反对极端强调个体性的主观主义,主张意义建构的认知共性基础、协商性和规约限制性,又主张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以,认知语言学不仅关注人的身心体验,还关注着语言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交互性。
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翻译不再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传递,而是在新的语境中重新构建意义的过程。翻译的语境分为两种: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顾名思义,内部语境主要提供场景、认知域、理想化认知模型、脚本、框架、图式等不同形式;外部语境则特指翻译情景。多样化的语境就会建构不同的译文,所以源语文本只是提供了抽象的模式,经过不同译者进行多样化的实现。
2.翻译教学的认知建构观
翻译教学中的构建分为两种:一是教学模式中主体认知的建构,二是言语意义的建构。在翻译教学上,以认知建构模式为基础,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翻译在特定情境下掌握两种语言文化系统的意义协商,将是翻译教学研究的重心。
3.视觉化翻译技巧的教学
翻译教学界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而采用最多的教学法则是视觉化和意象化。将具体的认知范畴直接纳入到翻译教学中,利于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概念。多数情况下,未必要将概念本身告诉学生,但在教学中要采取指导思路和启发性的手段。
三、 认知翻译教学体系下传统翻译教学问题的对策
认知翻译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从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下手,总结教学的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翻译教学材料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提供更多的认知语境。在教学中,认知语境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应开展连续性的练习,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上,绝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只有了解主体认知特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 结束语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翻译教学的认知建构模式。在注重学生原有的经验改造和重组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认知手段对源语言意义进行构建,引导学生从关注核心义转为关注语境义。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将其作为指导思路,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认知翻译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建构,在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和知识背景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开拓探索以及假设性的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提高与纠正。
参考文献:
[1]吴 迪,付有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09,8(7):93-94.
[2]余秋兰.大学英语延续性翻译教学探析——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角度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