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报纸是由版面组成的,版面一般分专版和综合版。不管是专版还是综合版,一般都少不了栏目。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缺乏支撑;栏目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报纸就难以创立名牌;办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栏目,如同为报纸“画龙点睛”,可以增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媒体凝聚人气,提升知名度。可见,栏目在报纸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如何打造报纸的名栏目呢?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办栏目,内容是关键。也就是说,如何选择话题非常重要。进入21世纪,电脑的家庭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种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相对于网络的瞬间可达、即时沟通,相对于电视、广播的视觉与听觉语言同步立体形象传播及能够模拟人际交流的特长,纸质媒体在这方面的弱点就显而易见了。那么,纸质媒体怎样在与受众互动、交流中走出自己的路子,从而受到读者的关注?2004年年初,笔者在《商丘日报》综合新闻版上开设《有事您说话》专栏,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同时,与读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几年来300多期的刊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不仅读者关注,也受到国家、省等上级领导的表扬。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一言难尽。《有事您说话》开栏之初,也受了3个多月的“冷遇”,在较长的时间内得不到读者的回馈。原因何在呢?我们在及时调整对策的同时,研究了网络媒体和电视、广播的一些互动性栏目的运行情况,又从报纸的实际出发,首先在读者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上下工夫,进一步提高读者的直接参与热情,避免编辑个人视角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为此,我们一方面选取互动性强的话题让读者参与,一方面在节目的结尾处请读者参与推荐话题。事实证明,读者点题制度非常有效,很多热心读者源源不断地将自己的“心声”传到了编辑部。原准备每周一期的《有事您说话》,由于读者话题的增多,不得不增加刊发次数。从这几年报道的情况看,该栏目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相当广泛,但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凡是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论大小,均在关注之列。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类:一是各类具体问题,比如哪条路需要修了、哪个学校多收费、农民如何选择致富项目等;二是有关政策解答,比如殡葬改革、农村宅基地、损害索赔、企业养老;三是反映群众呼声,比如应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村务公开莫流于形式等;四是警示读者警惕,比如外出旅游如何谨防陷阱、买手机怎样防止上当等;五是颂扬社会新风,诸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救死扶伤等;六是情感困惑解疑,比如做情人还是做朋友、夫妻之间如何建立互信等等,所有内容不仅来自群众,而且既有特殊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话题都紧贴群众心坎,所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参与性。
由此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随着其他媒体的跟进,要想牢牢抓住读者群,实现报纸可持续发展,策划栏目时要看它是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只有这样,报纸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形成“合围”之势,才能“拥抱”读者,增强报纸的亲和力。
形式要灵活、生动,不拘一格。长久以来,媒体的一些编采人员往往以先知先觉者的面目出现,动辄就想告诉读者一个大道理。在栏目的编辑与策划过程之初,我们也吃过这方面的亏,自然,栏目也不受读者的欢迎。所以,栏目的话题内容虽然重要,但形式也同样不能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形式的不断创新,也就没有内容的持续深入人心,常变常新、与时俱进才是栏目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开设《有事您说话》栏目之初,话题的选取一方面是编辑认为读者需要什么,就找什么样的话题,然后给出一个“答案”;另一方面是从读者的来信中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东西,再经过加工变成编辑的语言。虽然话题天天有,但每期都以一种冷冰冰的固定模式来谈,未免单调、呆板。后来,在有关专家的指点和读者的建议下,在形式上我们丰富“花色品种”:一是每期选择的话题,尽量避免相同。二是从报道形式上,既有读者来信来电,也有记者的调查采访;既有客观事实的简述,也有专栏编者的点评;既有各类困惑的咨洵,也有各类专家的解答和各类法律的条文依据。虽然每期稿件不长,但我们都尽可能多地找“佐证”,变着花样出“产品”,深受欢迎。
根据地方特点设置栏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发展情况。党报记载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采编的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因此,报纸在开设栏目时必须凸现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笔者所在的商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商丘市农村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观念,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不少农村因地制宜,依托本村的资源、技术和劳动力优势,积极拓宽增收的致富空间,形成了一批各具特包的专业村,比如粉条专业村、条编专业村、钢卷尺专业村等等,以前对专业村虽有报道,但都是零零碎碎,既没有深度,也没有规模,所以反响不大。2005年年初,笔者根据商丘的实际情况,在《商丘日报》上开设了《探访专业村》栏目。该栏目每周一篇,连续报道该市各个乡镇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村,采用访问记的形式,将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既反映各个专业村的崭新风貌,又反映它们的创业经历和宝贵经验,并加以推广。栏目开设几年来,稿件一直不断,受到省、市有关单位的广泛好评。笔者认为,如果栏目设置与地方特点能够紧密相连,就能使较为严肃的内容带有轻松的色调,既突出了当地要闻版的政治性、严肃性,又增强了贴近性、可读性。
包装名栏目、保护名栏目。好栏目就好比报纸漂亮的“衣着”,给读者一种美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读者的视线。因此栏目的线条、配图、文字排版等一些形式化的载体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栏目进行把关,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创办栏目不易,创办一个名栏目更不易。所以,栏目出名后一定要注意保护,这里所说的保护不一定非要去注册商标来保护,而是要在保证名栏目的稿件质量、名栏目原有的图案、位置、周期等风格方面努力。《有事您说话》创办110多期时,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周边地市报的有关人员也不时前来学习经验,这时根据工作需要,笔者到另外一个科室工作。主持人走了,该栏目是否还办下去?经领导研究决定:只能更好,不能不办!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多,事实证明,该栏目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仍然是《商丘日报》的拳头栏目。
(作者单位:商丘日报社)
编校:施宇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办栏目,内容是关键。也就是说,如何选择话题非常重要。进入21世纪,电脑的家庭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种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相对于网络的瞬间可达、即时沟通,相对于电视、广播的视觉与听觉语言同步立体形象传播及能够模拟人际交流的特长,纸质媒体在这方面的弱点就显而易见了。那么,纸质媒体怎样在与受众互动、交流中走出自己的路子,从而受到读者的关注?2004年年初,笔者在《商丘日报》综合新闻版上开设《有事您说话》专栏,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同时,与读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几年来300多期的刊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不仅读者关注,也受到国家、省等上级领导的表扬。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一言难尽。《有事您说话》开栏之初,也受了3个多月的“冷遇”,在较长的时间内得不到读者的回馈。原因何在呢?我们在及时调整对策的同时,研究了网络媒体和电视、广播的一些互动性栏目的运行情况,又从报纸的实际出发,首先在读者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上下工夫,进一步提高读者的直接参与热情,避免编辑个人视角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为此,我们一方面选取互动性强的话题让读者参与,一方面在节目的结尾处请读者参与推荐话题。事实证明,读者点题制度非常有效,很多热心读者源源不断地将自己的“心声”传到了编辑部。原准备每周一期的《有事您说话》,由于读者话题的增多,不得不增加刊发次数。从这几年报道的情况看,该栏目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相当广泛,但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凡是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论大小,均在关注之列。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类:一是各类具体问题,比如哪条路需要修了、哪个学校多收费、农民如何选择致富项目等;二是有关政策解答,比如殡葬改革、农村宅基地、损害索赔、企业养老;三是反映群众呼声,比如应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村务公开莫流于形式等;四是警示读者警惕,比如外出旅游如何谨防陷阱、买手机怎样防止上当等;五是颂扬社会新风,诸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救死扶伤等;六是情感困惑解疑,比如做情人还是做朋友、夫妻之间如何建立互信等等,所有内容不仅来自群众,而且既有特殊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话题都紧贴群众心坎,所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参与性。
由此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随着其他媒体的跟进,要想牢牢抓住读者群,实现报纸可持续发展,策划栏目时要看它是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只有这样,报纸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形成“合围”之势,才能“拥抱”读者,增强报纸的亲和力。
形式要灵活、生动,不拘一格。长久以来,媒体的一些编采人员往往以先知先觉者的面目出现,动辄就想告诉读者一个大道理。在栏目的编辑与策划过程之初,我们也吃过这方面的亏,自然,栏目也不受读者的欢迎。所以,栏目的话题内容虽然重要,但形式也同样不能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形式的不断创新,也就没有内容的持续深入人心,常变常新、与时俱进才是栏目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开设《有事您说话》栏目之初,话题的选取一方面是编辑认为读者需要什么,就找什么样的话题,然后给出一个“答案”;另一方面是从读者的来信中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东西,再经过加工变成编辑的语言。虽然话题天天有,但每期都以一种冷冰冰的固定模式来谈,未免单调、呆板。后来,在有关专家的指点和读者的建议下,在形式上我们丰富“花色品种”:一是每期选择的话题,尽量避免相同。二是从报道形式上,既有读者来信来电,也有记者的调查采访;既有客观事实的简述,也有专栏编者的点评;既有各类困惑的咨洵,也有各类专家的解答和各类法律的条文依据。虽然每期稿件不长,但我们都尽可能多地找“佐证”,变着花样出“产品”,深受欢迎。
根据地方特点设置栏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发展情况。党报记载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采编的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因此,报纸在开设栏目时必须凸现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笔者所在的商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商丘市农村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观念,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不少农村因地制宜,依托本村的资源、技术和劳动力优势,积极拓宽增收的致富空间,形成了一批各具特包的专业村,比如粉条专业村、条编专业村、钢卷尺专业村等等,以前对专业村虽有报道,但都是零零碎碎,既没有深度,也没有规模,所以反响不大。2005年年初,笔者根据商丘的实际情况,在《商丘日报》上开设了《探访专业村》栏目。该栏目每周一篇,连续报道该市各个乡镇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村,采用访问记的形式,将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既反映各个专业村的崭新风貌,又反映它们的创业经历和宝贵经验,并加以推广。栏目开设几年来,稿件一直不断,受到省、市有关单位的广泛好评。笔者认为,如果栏目设置与地方特点能够紧密相连,就能使较为严肃的内容带有轻松的色调,既突出了当地要闻版的政治性、严肃性,又增强了贴近性、可读性。
包装名栏目、保护名栏目。好栏目就好比报纸漂亮的“衣着”,给读者一种美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读者的视线。因此栏目的线条、配图、文字排版等一些形式化的载体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栏目进行把关,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创办栏目不易,创办一个名栏目更不易。所以,栏目出名后一定要注意保护,这里所说的保护不一定非要去注册商标来保护,而是要在保证名栏目的稿件质量、名栏目原有的图案、位置、周期等风格方面努力。《有事您说话》创办110多期时,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周边地市报的有关人员也不时前来学习经验,这时根据工作需要,笔者到另外一个科室工作。主持人走了,该栏目是否还办下去?经领导研究决定:只能更好,不能不办!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多,事实证明,该栏目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仍然是《商丘日报》的拳头栏目。
(作者单位:商丘日报社)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