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疫情放缓,东盟多国逐渐推出“解封”措施。近日,马来西亚Pemandu机构发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指数报告指出,泰国疫情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表现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第二。在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势下,这无疑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中国在东盟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疫情期间泰国在战“疫”中的表现如何?中泰两国又是如何鼎力支持彼此?中泰关系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近日,在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举办的“东盟快闪”学术沙龙活动上,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国际学院教授杨保筠分享了相关见解。
积极抗疫,“泰”有成效
据泰国新冠肺炎防控中心通报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14时,泰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3135例,治愈2996例,死亡58例,新增0例。目前泰国疫情形势向好,各行各业也因此逐步推动复工复产。
杨保筠将泰国的抗疫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20年1月初至中国农历新年初一,泰国仍然有大量的中国游客,公共场所尚未采取任何防疫措施,发现首例后民众开始纷纷戴口罩;第二阶段,3月初,确诊病例猛增,在这一阶段内,许多如运动器材的公共设施被取消,学校要求上课必须佩戴口罩;第三阶段,3月26日,泰国卫生部宣布确诊人数首次破千,自此进入紧急状态,实施一系列的交通管制防疫措施;第四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新增病例开始减少,泰国政府也逐步放宽了对8类服务业场所的限制,并逐步复苏旅游业。
杨保筠分析认为,泰国疫情好转的原因在于泰国新冠疫情发现得较早,泰国也很早就对防控疫情采取了措施。虽然紧急状态持续了较长时间,但即使是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许多泰国的普通百姓依旧自觉佩戴口罩。泰国能在抗疫上成效显著和其国内人民的自觉紧密相关。
共克时艰,中泰友好仍是主流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泰两国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守望相助,对彼此提供了很大的援助。在2020年1月,中国疫情爆发之初,泰国官方机构、民间团体同舟共济、奉献爱心,为奋战在一线的中国医护人员和患者祈福,并表示愿为中国抗击疫情尽全力支持。此外,泰国还表示没有必要禁止中国人入境;泰国移民局也表示免除因航班暂停而无法归国的中方人员的逾期罚款,并为受困的中国人提供帮助。
当中国的疫情稍微控制住的时候,泰国的疫情却在爆发。3月后,泰国的防疫形势急转直下,确诊病例猛增。为此,中国也多批次向泰国援助了医疗物资,及时向泰国出口其急需的抗疫藥物,为其抗疫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疫情对泰国的卫生和经济压力。
对此,杨保筠认为,中泰两国携手抗疫对中泰关系产生了积极作用。据泰国“超级民意调研机构”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泰国面临严重疫情时,对泰国比较友好的国家排名中,73.3%的民众选择了中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后疫情时代,中泰更友好了
泰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自古以来便是大国角逐的博弈场。近年来,泰国国际形势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中国作为泰国的友好邻邦,世界各国也高度关注中泰关系的发展。2020年是中泰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泰关系经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考验,愈加坚定、成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泰两国从政府高层,到民间社会团体、个人,都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推动中泰关系迈上新台阶。
在谈及疫情之后影响中泰关系发展的因素时,杨保筠认为,一直以来,某些域外大国对中国在本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抱有强烈的戒心。此外,泰国的精英知识分子多有欧美求学背景,对中国的看法观点师承西方。但整体上,大多数中泰学者还是倾向认为中泰关系在后疫情时代只会向好不会向坏。疫情期间,整个泰国社会的守望相助氛围良好,企业家在疫情期间救济了不少穷人,其中包括不少华人企业家。
疫情对中泰“一带一路”项目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项目复工遥遥无期,甚至一些企业在资金上也出现了问题。杨保筠建议,在这一困难时期,中泰两国必须保持既有的经济联系,争取把可能合作的项目落实到位。同时,还要抓住疫情带来的新商机,例如数字经济,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
作为中国在东盟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疫情期间泰国在战“疫”中的表现如何?中泰两国又是如何鼎力支持彼此?中泰关系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近日,在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举办的“东盟快闪”学术沙龙活动上,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国际学院教授杨保筠分享了相关见解。
积极抗疫,“泰”有成效
据泰国新冠肺炎防控中心通报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14时,泰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3135例,治愈2996例,死亡58例,新增0例。目前泰国疫情形势向好,各行各业也因此逐步推动复工复产。
杨保筠将泰国的抗疫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20年1月初至中国农历新年初一,泰国仍然有大量的中国游客,公共场所尚未采取任何防疫措施,发现首例后民众开始纷纷戴口罩;第二阶段,3月初,确诊病例猛增,在这一阶段内,许多如运动器材的公共设施被取消,学校要求上课必须佩戴口罩;第三阶段,3月26日,泰国卫生部宣布确诊人数首次破千,自此进入紧急状态,实施一系列的交通管制防疫措施;第四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新增病例开始减少,泰国政府也逐步放宽了对8类服务业场所的限制,并逐步复苏旅游业。
杨保筠分析认为,泰国疫情好转的原因在于泰国新冠疫情发现得较早,泰国也很早就对防控疫情采取了措施。虽然紧急状态持续了较长时间,但即使是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许多泰国的普通百姓依旧自觉佩戴口罩。泰国能在抗疫上成效显著和其国内人民的自觉紧密相关。
共克时艰,中泰友好仍是主流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泰两国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守望相助,对彼此提供了很大的援助。在2020年1月,中国疫情爆发之初,泰国官方机构、民间团体同舟共济、奉献爱心,为奋战在一线的中国医护人员和患者祈福,并表示愿为中国抗击疫情尽全力支持。此外,泰国还表示没有必要禁止中国人入境;泰国移民局也表示免除因航班暂停而无法归国的中方人员的逾期罚款,并为受困的中国人提供帮助。
当中国的疫情稍微控制住的时候,泰国的疫情却在爆发。3月后,泰国的防疫形势急转直下,确诊病例猛增。为此,中国也多批次向泰国援助了医疗物资,及时向泰国出口其急需的抗疫藥物,为其抗疫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疫情对泰国的卫生和经济压力。
对此,杨保筠认为,中泰两国携手抗疫对中泰关系产生了积极作用。据泰国“超级民意调研机构”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泰国面临严重疫情时,对泰国比较友好的国家排名中,73.3%的民众选择了中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后疫情时代,中泰更友好了
泰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自古以来便是大国角逐的博弈场。近年来,泰国国际形势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中国作为泰国的友好邻邦,世界各国也高度关注中泰关系的发展。2020年是中泰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泰关系经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考验,愈加坚定、成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泰两国从政府高层,到民间社会团体、个人,都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推动中泰关系迈上新台阶。
在谈及疫情之后影响中泰关系发展的因素时,杨保筠认为,一直以来,某些域外大国对中国在本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抱有强烈的戒心。此外,泰国的精英知识分子多有欧美求学背景,对中国的看法观点师承西方。但整体上,大多数中泰学者还是倾向认为中泰关系在后疫情时代只会向好不会向坏。疫情期间,整个泰国社会的守望相助氛围良好,企业家在疫情期间救济了不少穷人,其中包括不少华人企业家。
疫情对中泰“一带一路”项目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项目复工遥遥无期,甚至一些企业在资金上也出现了问题。杨保筠建议,在这一困难时期,中泰两国必须保持既有的经济联系,争取把可能合作的项目落实到位。同时,还要抓住疫情带来的新商机,例如数字经济,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