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针对应用型高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表现,根据地方产业经济特色,结合依托单位的学科和专业发展优势,以培养学术学位硕士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主,构建符合应用型高校实际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27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 Lifeng, HUA Nengbin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35011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light of the key problem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academic-degree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iplin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he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academic-degree postgraduat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industrial economy and advantages of this discipline,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ed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for academic-degree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aspects of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of student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结构上也持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1]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而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我国科技实力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2]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迅速发展,在工科学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培养的研究生为我国科研事業的腾飞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如何有效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确实提高该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生人才教育和培养具有示范性作用。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以材料学为基础,涉及化学、物理、机械、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生物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医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对材料及相关工程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3]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需要有较强的理论支撑,同时实践性也很强,其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这就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材料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很高的交叉融合,这给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带来了困难。[4]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4年开始招收学术学位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首批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三个一级学科之一。近年来,该学科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研究生一样,在创新性培养模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单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的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7年成为福建省双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和博士点授权点培育学科。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4年开始招收学术学位研究生,同大多数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一样,也面临着生源质量低、科研软硬件投入少、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创新条件不足、学术氛围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该学科针对应用型高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表现,根据应用型高校自身特色,结合依托单位的学科和专业发展优势,以培养学术学位硕士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主线进行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高校实际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体举措如下:
  1.1创新意识培养
  针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创新的意识不强这一问题,学科积极建设创新思想教育平台,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引导研究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提升科技创新内在驱动力。设立“寻材问料”创新讲坛。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技术精英等为研究生作报告,使研究生在了解学科、产业、市场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学习成功人士的创新思维和理念。开设《创新方法》理论课,把创新方法教育引入课堂,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1.2学科方向凝练
  根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布局和发展特点,以及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自身发展特色,本学科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对学科专业方向进一步凝练为“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方向。根据学科方向组建了“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智能制造”“高分子材料制品与加工”“高品质金属材料研究与应用”“材料组织设计与性能优化”“节能环境材料”6个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
  1.3理论教学改革
  开设综合性反映学科前沿进展的专业选修课程,拓宽研究生视野,提高研究生学术研讨能力。加强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创新结合。在部分課程如“纳米材料学”“材料表面技术”等探索“理论基础+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课内实验通过教师讲解前沿科研热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专业文献,根据所学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自主选择前沿课题进行创新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4科学活动训练
  完善实验室条件建设,购置高精尖仪器设备。学科的材料制备、材料加工、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表征、材料性能测试等系列实验室常年为研究生开放,方便研究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原子力显微镜等高端仪器设备,为进行高水平科研活动提供硬件基础。以项目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方法。以项目为依托,带动研究生参与科学活动训练。通过各级别自然科学基金、产学合作项目、横向课题等不同形式的项目实战训练,培养研究生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如何创新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应用型高校与地方产业联系紧密的特色,加强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1.5团队联合培养
  尝试推行科研团队联合指导研究生,科研团队中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方向背景,在联合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容易形成学科交叉创新点,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土壤。团队联合培养要形成有效交流沟通机制,定期举行组会进行研究生现场PPT汇报研究工作,针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团队导师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提出指导意见,研究生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同时借助互联网会议快捷方便的优势,遇到紧急问题也可采取灵活快速的方式进行视频会议讨论。通过不同专业方向的团队交流讨论,可以起到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升创新思维、提高学术沟通交流能力的作用。
  1.6学术氛围增进
  定期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口头报告和海报报告的形式为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训练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和学术成果口头汇报表达能力。建立和健全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构建高水平学术论文、成果转化等代表性科技成果指标体系对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进行考核,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政策,有效构建研究生质量培养和监督体系。学术团队通过团队优势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对于优秀的研究生提供经费资助到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培养,极大地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3 结语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改革效果已经凸显。研究生规模快速发展,从2014年首届2名研究生,到2020年材料学院在读研究生人数过百人,同时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持续提高。经过数年持续的科研团队建设,团队特色明显,导师队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研究生团队指导逐步常态化。通过名师大讲堂、研究生论坛、各级研究生竞赛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经过多方位的科学训练,研究生参与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持续攀升,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经过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实践,人才培养初显成效,部分研究生考取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部分研究生进入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在学科发展建设中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和优化。
   基金项目: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编号:FBJG20170134)资助
  参考文献
  [1] 洪大用.认真谱写研究生教育新篇章[N].中国教育报,2018.
  [2] 刘静.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
  [3] 赵德刚,王琦.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
  [4] 王华,何木芬.提升工科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实践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17).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会对幼儿以后及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乡镇幼儿教育,动脑筋想办法来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使乡镇幼儿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最优质的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硬件设施;教师专业素质  引言  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当下,城镇化是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教育战略鼓励打破原有城乡分化的不良形态,鼓励乡镇幼儿园以自身教育为根本,将家庭教育及
期刊
摘要:在当今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法,要将学生视为主体角色,使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在充满趣味性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完成各类辅助工作,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使实际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互动教学;体育兴趣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提升了学习的效果,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能有了进一步提升,并让学生知道如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向前发展,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并且,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中关键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下,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应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阅读教学得以良好的开展,增强学生想要学习小学语文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发现语文阅读中的奇妙之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随着我国信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中国古诗文的学习得到了重视,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传统文化作为课堂教育学习的重点,加强难点讲解。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注重丰富内容的总和,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文,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利形势,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作出重要指引。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因此初中语文
期刊
摘要:电力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根本的动力,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说各行各业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所以,电力企业应该从全局出发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的维护,保障线路的稳定性,使其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办法  1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首先
期刊
摘要: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树立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目的,并在此过程中,以翻转课堂、生活化教学以及实验教学为途径,旨在为学生打造具有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模式,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去思考,去感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要:对于小径管上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射线探伤存在的薄弱的环节,提出采用双壁透照方法检测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并研讨其可行性。经现场多次验证,取得良好效果。该方法弥补了小管径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内部的质量检验,保证了角焊缝内部的质量,为使用单位提供了极高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射线探伤;插入式管座式角焊缝;双壁透照  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在核电厂可视流动指示器上广泛运用,可视流动指示器是测量或观察流体介质混濁程度及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教学改革也逐渐推行到幼儿教育中来。作为进入学校学习的起始点,幼儿阶段的教育显得与众不同,其中“游戏”与“教学”结合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与幼儿当下的认知相符合。本文从幼儿园数学的教学工作着手探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具体优化策略,增强幼儿对数学的认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幼儿园;有效性  引言  幼儿园教学是整个教学阶段最具特点,也是备
期刊
摘要:幼儿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实施体育游戏时,从目标的设立、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把运动、游戏、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最优的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教学组织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的發展,而且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及自我概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幼儿园教
期刊
摘要:“教学做合一”理念是当下比较盛行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主要关注的是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关注对学生的素养的培养。经实践检验,将“教学做合一”理念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将其合理性地应用到教育中,能够促使学生做好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综合性的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从多方面研究“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