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速欧洲”:背景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一体化继续推进的蓝本不止“多速欧洲”一个
  张敏:
  今天,“多速欧洲”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同时也是颇有争议的话题。这首先是英国公投脱欧所导致的。英国开始进入脱欧谈判阶段,欧盟27国未来怎么走,这是欧盟所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其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欧盟发展大背景,也对理解目前的讨论非常重要:近十年来,欧洲一直处于衰落、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一个接一个。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着空前巨大的阻力。这种阻力所带来的停滞期也使人们有机会反思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事实上,欧洲一体化继续推进的蓝本不止“多速欧洲”一个。3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了五个有关欧洲未来(至2025年)前途的蓝本。第一个是维持现状,即27个成员国仍然按照《里斯本条约》所设定的议程缓慢渐进地推进一体化。第二个是退回到仅维持欧洲单一市场的状态,这在1992年就已经达到了。这个蓝本只包括人员、资本、商品、货物的自由流动,没有单一货币,因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倒退。进入单一货币阶段后,欧元区成员国为放弃本国货币,完成了一系列似乎不可逆转的进程。第三个是在某个领域方面推进一体化,如实现经货联盟,首先建立银行业联盟等。第四个就是热议中的“多速欧洲”蓝本了,它的不确定性最大。最后一个是建立欧洲联邦,即欧盟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把主权让渡给欧洲的“中央政府”,就成员国而言,这个目标似乎遥不可及。
  回到“多速欧洲”的话题。现在有关“多速”该如何操作其实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这个提案面对的反对声音也比较大——比如说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对这个议题都是持反对意见的,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和总理格林代亚努3月7日明确表示,罗马尼亚反对“多速欧洲”,他们认为一个“双速”或“多速”的欧洲对欧洲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德国、法国等“老欧洲”国家基本明确表态支持“多速欧洲”方案。但未来的“多速欧洲”到底应该从哪里起步,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对这个议题的看法也有着很大差异。总之,“多速”适用于哪些领域?要把现有国家分成多少组?采取什么样的“多速”模式?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欧盟东扩带来的冲击、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朱晓中:
  事实上,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多速欧洲”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已然存在了。今天,欧盟的“发动机”国家把它再次提出来,实际上是想设计出一种新的工具,以克服当前欧洲一体化继续向前推进所面临的障碍。那么,欧洲联盟今天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我想以欧盟内中东欧国家所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来谈这个问题。因为,当前这些中东欧国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与整个欧盟危机是密切相关的。
  中东欧国家的困境,必须要放在欧盟东扩的背景下理解。2004年到2013年欧盟三次扩大事实上给欧盟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也给欧盟带来了更大的多样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欧盟成员国中11个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相对比较落后。现在,状况最好的斯洛文尼亚也只有欧盟平均水平的82%。从东欧政局剧变到今天,除了波兰之程度较小之外,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都是靠着与欧盟或者说是与德国间的贸易推动的。在政治上,中东欧国家几乎是一夜之间从苏联集团中脱离而变成了具有完全主权的国家。这些国家还面临着从之前的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转轨的问题。长期受到苏联压制的历史使这些国家更为珍视国家的独立。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加以应对,而欧盟机制的建构恰恰又是比较缓慢的。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对这些国家自身和欧盟其他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中东欧国家的青年人手持一本护照,可以自由地在申根区内往来。仅在英国一地,现已注册的波兰人就将近80万。爱尔兰的经济发展被世界银行称为“奇迹”,但它的重要支柱是波兰的“知识青年”。爱尔兰经济“奇迹”的支撑力量是IT业,而波兰人的英语和计算机技术恰恰非常好。欧盟的扩大给中东欧有知识、“能跑得动”的中青年人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些青年移民一代也是中东欧国家对欧盟老成员国的最大贡献。但同时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现在中东欧国家的医院严重缺乏医生和护士,这主要是因为待遇低。中东欧国家的医生和护士到德国或者西班牙可以每周只工作四天,工资却相当于在本国的好几倍。类似的消极影响还存在于欧盟发展的很多领域。
  在承载着扩大所带来的多样性、不确定性以及消极因素的情况下,欧盟自2008年以来又遭到了一系列事件的打击。首先是经济危机使得它经济体的健康性受损,后来是难民危机带来了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得出来,2004年至今欧盟三次东扩中出现了一些悖论性的东西:到《里斯本条约》(2009年12月生效)为止,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达到了最高点,但这也恰恰是欧盟内部民族主义开始高涨、欧盟开始步入下行路线的转折点。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很多的欧盟成员国要求把转让出去的主权再收回去。就中东欧国家来说,这反映出它们曾经对欧盟所抱有幻想的破灭。
  当前的中东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都面临着困境。这次提出“多速欧洲”以后,大概有六个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明确表示反对。因为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它们最主要的政治利益就是要防止欧洲大国搞“多速”。但这些国家就是捏在一起也不足以保证自己的政治利益,还要拉一些欧洲大国来作盟友。在欧盟内,中东欧成员国的主要盟友是英国和德国,但是现在英国脱欧了。除此之外,英国脱欧还会使中东欧国家从欧盟获得的基金支持受到影响。2015年,英国的财政贡献占欧盟预算总额的13.45%,那么英国脱欧后这个缺口谁来补充?现在欧盟又有了要进行预算分离的传言,这很可能会使中东欧国家感到从欧盟获得的主要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这样一来,中东欧国家在政治上失去了支持者,在经济上要受损——这是中东欧国家在欧盟内最核心的利益,现在却都受到了挑战。假如连德国都“抛弃”了中东欧国家的话,那么中东欧国家就基本没什么“靠山”了。在“多速欧洲”中,它们将处在什么“速度”上?是否会被“边缘化”?这些都成了未知数。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如果把现在的欧盟同27年前中东欧国家脱离的苏联集团做对比的话,那么如今这些国家的社会心理状态跟那时几乎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就是认为这个联盟可能会出现大问题。现在中东欧国家,比如说“维谢格拉德集团”(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四国)已经开始自搞一套了。
  “多速欧洲”引发巨大争议的关键所在
  金玲:
  有关“多速欧洲”的话题,学术界早已经开始研究,也一直存在于一体化实践中,包括欧元区和申根协定的安排都是“多速”的形式。那么今天,这个话题再次被提出来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这主要是因为今天的欧洲已经深陷向心力不足的困境。
  在实践层面,已有的“多速欧洲”在一体化中主要以两种模式存在。一种是欧元区的模式。欧盟内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采用欧元替代了本国货币,它从一开始就处于条约框架之下。第二种是申根区的模式,它在欧洲联盟条约体系之外运作,此后进入欧盟制度框架下。事实上,欧洲一体化历史所形成的这两种“多速”形式在当前的一体化实践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泛歐的离婚法案、专利法、财政契约也是“多速”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这两种框架内实现,成员国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加入。
  而今天,有着漫长实践经验的“多速欧洲”之所以引发了这么多的关注和争论,更多的是因为人们将当前“多速欧洲”的提案放在了“欧洲向心力缺失”这个框架下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影响:讲“多速”成为了对欧盟内部存在严重分歧状况的确认。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背景,就是欧洲的“衰弱”:大家都觉得一体化难以再继续推进了。过去所有的行动,无论是政策还是实践,都是以“更加紧密的同盟”为目标的,即使遇到了危机,主流还是觉得能通过加深一体化继续前进,但现在继续沿着这个逻辑好像已经走不下去了。
  上面张敏老师也提到了,欧洲近十年来危机叠加,一个危机还没解决,另一个危机又袭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种疑问产生:欧盟到底能干什么?英国脱欧的发生又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体化并非之前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不可逆转——英国可以退欧,其他国家是否会效仿?这种背景下,欧洲就开始产生了“该向何处去”的思考。这在过去是不存在的,因为过去的思维只单向地指向一体化继续向前推进的方向,而且推进者都坚信随着一体化的继续深入其他的相关方都会参加进来。就算是搞“多速欧洲”,也是抱着一种“引擎”的心态在做的。比如,历史上搞申根区的时候也没有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是今天的欧洲对于未来“多速”的吸引力没有基本的自信,没有基本的信心了——这才是今天“多速欧洲”引起如此之大争议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在技校PLC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PLC教学;自主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习近平感谢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约翰逊对中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慰问。习近平指出,英方为我们抗击疫情提供了物资支持,这体现了中英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习近平强调,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应携手承担更多责任,展现更多作为,引领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十年再出发。双方要坚持从战略角度和政治高度来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
不说再见,我相信我们还会再见,我相信我们都会很好,我相信我们会有很好的未来。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风使劲儿刮着我祼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激起了一身的冷汗。  和同考场的同学一起走回教室,班主任早已在班里等候我们,她说了几句话,便发了毕业证。  我的初中,就这样以一张纸结束了。再也不会有这一群同学聚在一起上课。这个902班仍是902班,却不再是属于我们的902班。  [1]  “离别没说再见,你是否心酸
妈妈总是喜欢拿我和邻居家的小孩儿作对比。  我读小学的时候,每个学期都可以听到她这么说:“你看邻居家的姗姗,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你怎么就不能给妈争争气?”  后来我上了初中,在县里的普通学校上学,想着姗姗在重点学校,妈妈应该没有必要再拿我和她比较了。结果我每次一吐槽老师或者学校的某些制度,妈妈都会说:“谁让你不好好学习的?你看人家姗姗,在重点学校,就没有听她说过她们学校有哪些不好的。”  也许
你都見过哪些军训奇葩方法?你知道我们都经历过什么吗?今天小编就带你们看看军训时花样百出的扎心大戏!
很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指数,甚至会影响到人的寿命。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把关注的焦点从自我投射向他人,懂得共情、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心里有别人的人,更容易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爱出者爱返。中学生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实际是建立自我与他人和谐关系的过程,也是让中学生学会将思考问题的焦点从关照自我到共情他人的过程。中學生人际关系的困惑,来自哪里?  贵阳市第十一中学为了解中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人类思维为载体的可视化图像技术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思考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构建出放射性的可视化思维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零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概念与产生入手,并进一步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对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疫情影响佳能全球大部分工厂停工?  全力以赴 疫情影响已经得到缓解  此次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各个行业经济上的打击非常之大。由于佳能EOS R5相机的部分零部件是在中国以及东南亚生产,而最后的组装是在日本进行,在产品生产筹备阶段,让佳能倍感压力。时间转到5月份,在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之后,工厂很快实现了复工复产。石井俊幸谈道:“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经济恢复速度是最快的,因此我们对中国市场的
曾经的我,这样做过。  夏末的某个黄昏,我坐在窗边写作业。看英语阅读看到头疼,于是打开窗想透透气。眼前是被防护网侵害的世界,望着防护网上反射的夕阳的微光,蓦然想起那个人,然后对着夕阳傻傻微笑。  曾经的我,这样做过。  分科前的某个自习,我在物理试卷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曾经的乖学生,终于有胆不交物理作业了,我要逃到一个不用分析“力”、不用计算“力”的世界去了。可是望着被自己的红笔画上大大叉的物理试卷
尽管电影院里的青春电影排得满满当当,但是认真回忆起来,橙月觉得没有多少人十七岁的时候,真的在恋爱。至少,在她和闺蜜的十七岁里,可干的事情很多,唯独恋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她甚至戏谑过,如果天底下有一个“不谈恋爱代表团”,她们可以去做首席代表,为那些坐在青春片电影场里无动于衷的女同学们慷慨激昂地发个言。  发言主题就叫作“我们十七岁的时候,为什么不恋爱”。  橙月不恋爱是因为她乖,这件事全世界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