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探究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与外显效应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中国1998-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借助Eviews9.0计量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均得到验证。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创新产出的各表征变量(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新产品销售收入)每增长1%,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表征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0.0148%~0.0511%。创新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具有积极影响,创新投入的各表征变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每增加1%,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的表征变量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将提高0.0071%~0.0105%。因此,创新能够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并不相同。研究结果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外显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534(2019)02-0075-08
  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呈现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失衡状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升级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仅仅是数量结构的调整,更为主要的是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然而,由于战略适应性不强及技术敏感度不高,导致产业转型升级面临重重困难。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能够提升创新主体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前瞻性技术的敏感度,增强创新主体的战略适应性,提升战略竞争能力。因此,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既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够在供给侧增强“造血机能”,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动力,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创新也被认为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和支撑综合国力的關键因素与必然选择[2]。通过加强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3]。因此,研究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创新如何驱动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这一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创新能够积极影响产业升级。BAUMOL[4]研究指出,技术创新能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MONTOBBIO[5]认为,技术创新能够为创新主体提供行为差异,从而通过企业竞争推动产业升级。纪玉俊等[6]利用中国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地区创新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蔡玉蓉等[7]利用中国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研究表明,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驱动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另一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创新并不必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BAPTISTA等[8]指出,创新可能导致“拥堵效应”和“竞争效应”,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霍远等[9]对中国2004-2013年30个省份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递减趋势。陈生明等[10]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技术选择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并在短期内阻碍经济增长,但在长期有助于整体经济增长。周柯等[1]基于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发展阶段层面存在显著差异。高素英等[11]对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表明,创新资金投入与人员投入均明显促进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创新人员投入会“挤占”其他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基于系统论和协同论的视角,创新及产业转型升级各自都是一个复杂系统,两个复杂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系统层面的表象关系,更多的应该是系统要素与系统要素间的深层次关系。各系统要素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多组复杂的要素间关系的聚合会导致系统间关系的不确定性。已有研究在研究设计上的惯常做法多将创新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整体变量加以考量[1,4]:一方面,通过生产函数构建创新变量表达式;另一方面,通过高技术产业比重衡量产业转型升级。将创新或产业转型升级的归一化处理,在给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对二者复杂关系的片面解读,限制了研究结论的实践应用。到底是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的不同维度影响的到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本质?具体影响机制如何?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为合理地剖析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拟进行如下2方面的探讨。一方面,将产业转型升级描述为内涵质量与外显效应的集合;另一方面,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2个维度分别考量各维度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与外显效应的影响机制。通过对以上2个方面的探索,希望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1基本概念与研究假设
  1.1基本概念界定
  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界定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业界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可以由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来表征[12]。产业结构高级化一般可以通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所占优势比重加以解释,已有研究多将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的表征指标;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机构误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就要淘汰传统产业,上马新兴产业,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这也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3]。笔者认为,一方面,转产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产业转型,产业转型也并不一定需要转产业,单纯的转产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既包括产业间的升级,也包括产业内升级[14]。因此,从内涵质量和外显效应2个方面描述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内涵质量表征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即经济升级与发展;外显效应表征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创新。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的重新组合”[15],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5种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取得较高的市场价值。这一概念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论证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2个方面剖析创新过程[16]。其中,创新投入一般由人力资本投入和资金资本投入为参数;创新产出一般由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参数。田晖等[17]研究证实,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这2个不同创新驱动指标的作用存在差异。而且,中国情境下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存在着典型的不对称现象[18],有必要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2个维度分别探究创新的驱动作用。因此,为了更为清晰地辨别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分别探讨创新投入和創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各异影响。
  1.2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
  1.2.1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从根本上体现在生产效率提升与经济增长质量上,而生产效率提升与经济增长质量则需要以创新的成果产出来推动。关于研发投入是否促进生产效率的增长,已有研究并未达成统一结论[19]。创新投入不一定导致创新产出[20],且其直接产出应是创新产出而非经济产出。李政等[21]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并不存在联动机制。因此,较之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更能够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质量。
  从创新直接产出来看,创新的直接表现便是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高质量的专利本身及专利创造所具有的创新溢出效应与产业运用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22],这种促进作用在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更为明显[23]。根据《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统计分析报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专利活动为企业利润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创新间接产出来看,创新的价值表现可以用技术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加以体现,而创新的价值表现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组成部分。一方面,技术成果转化体现为技术市场成交额,意味着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程度及认可程度。技术成果在生产要素中具有先导性[24],能够促进其他生产要素介入生产活动,从而为生产效率及经济增长提供长效动力。另一方面,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了创新的价值创造,是新产品成功市场化的重要表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越高,意味着创新主体内涵发展越趋向于产业链上端,也意味着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越强。同时,新产品激发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甚至创造了新的需求,进而拉动生产要素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2创新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的影响
  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25],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化创新环境,聚焦创新资源,打造创新生态,对于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本与财力资本投入能够向供给侧提供更强的“造血机能”,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满足需求升级提供动力。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高素质人力资源具有高增值性和创造性,能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7]。高素英等[11]实证研究证实,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在财力资本投入方面,研发经费投入体现了创新的强度,是创新活动最为重要的资源。在投资驱动阶段,资金投入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26]。LAWRENCE等[27]研究指出,国家财政支出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投入能够促进产业所依赖的知识基础的更新,提升产业的基础技术水平,从而带动产业链条向高级化方向发展[21]。而且,创新投入能够改变产业生命周期,加速产业动态变化,推动产业由要素推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24]。特别地,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更需要从创新投入这一供给侧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研发投入多投入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型。研究表明,研发聚集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影响[3],研发集聚的行业或企业能够率先实现转型升级[28],这也正说明了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促进作用。
  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创新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2.1模型的建立
  基于前文研究推论与研究假设,本研究构建了创新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函数模型。
  为了更精确地辨析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一方面,本研究从内涵质量与外显效应2个方面度量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函数表达式如模型(2)所示。
  另一方面,本研究分别构建了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的基本函数模型。
  2.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2.1变量的选取
  被解释变量。一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关键指标,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带给居民的获得感,这体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因此,本研究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代理度量变量。另一方面,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直观表现。基于资源禀赋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发展第三产业,“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城市都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并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30],是更为合理的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选取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的代理度量变量。参照柯军[31]给出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计算公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将产业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层次顺序加以排序,即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赋予权重“1,2,3”,计算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   解释变量。投入指标部分,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t)LαKβμ,假设综合技术水平A(t)保持不变的情[WT]况下,创新产出应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综合函数。因此,选取R&D人员全时当量代表创新的劳动投入,并选取R&D经费内部支出代表创新的资本投入。产出指标部分,从直接表现和价值表现2个维度加以考虑[32]。一方面,尽管用专利授权衡量科技产出受到了诸多质疑[33],但该指标具有数据可靠、客观、易获得等特点,且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选取专利授权数代表创新的直接表现。另一方面,创新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市场化的过程。鉴于数据的可得性与指标的重要性,选取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代表创新的价值表现。
  控制变量。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全球新产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对于中国经济新舊动能转换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选取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控制变量之一。其次,政府财政政策具有“定向诱导”功能和“租金创造”机能[34],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35]。因此,选取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控制变量之一。最后,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36]。大部分研究均认可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研究发现,对外开放程度过高,会导致对外资的过度依赖而阻碍本土经济的良性发展[1,10]。因此,本研究选取进出口总额作为衡量对外开放的代理变量,引入模型作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控制变量之一,并考虑对外开放可能产生的“过犹不及”的影响。
  2.2.2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取中国内地30个省域(西藏自治区的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故不在研究范围之内)为研究对象。鉴于重庆市于1997年正式设立,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时间定为1998-2016年。创新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产业转型升级及控制变量的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采用静态非平衡面板模型,所用计量软件为Eviews9.0。
  3实证结果分析
  3.1模型估计
  本研究的面板数据是一个“短面板”,[WTBX]T较小而n[WT]较大,因而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并未考虑面板的单位根检验问题。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模型形式;然后,进行模型估计与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当被解释变量为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和外显效应时,Hausman检验结果均显示其显著性概率水平p<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即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此外,由于数据是“短面板”,因此估计方法采用截面加权估计法(cross-sectionweights,CSW)。
  3.2结果分析
  3.2.1创新产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模型结果分析
  由表1中的方程1可以看出,专利授权数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正向影响显著(β=0.0277,p<0.01),说明专[WT]利授权数每增长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0.0277%;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正向影响显著(β=0.0148,p<0.01),说明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每增长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0.0148%;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正向影响显著(β=0.0511,p<0.01),说明新产品销售收入每增长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0.0511%。同时,各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也符合理论假设。因此,假设H1得到验证,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2创新投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的模型结果分析
  由表1中的方程2可以看出,R&D经费内部支出对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的正向影响显著(β=0.0071,p<0.01),说明R&D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1%,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将提高0.0071%;R&D人员全时当量对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的正向影响显著(β=0.0105,p<0.01[WT]),说明R&D人员全时当量每增加1%,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将提高0.0105%。同时,各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也符合理论假设。因此,假设H2得到验证,创新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主要研究结论
  以1998-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并检验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与外显效应的各异驱动机制。研究结论证实,创新能够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并不相同。
  第一,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创新产出的各表征变量(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新产品销售收入)每增长1%,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表征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0.0148%~0.0511%。首先,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影响最为突出,表明创新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趋增强;其次,专利授权数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体现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显著增强;最后,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的影响虽然显著但并不突出,说明技术转移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及效益不高仍是制约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第二,创新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具有积极影响。创新投入的各表征变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每增加1%,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的表征变量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将提高0.0071%~0.0105%。一方面,人力资本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的影响相对较高,说明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中国人才兴国战略成效逐渐凸显;另一方面,财力资本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的影响显著但低于人力资本产生的影响,表明资金只有与人力资本等其他生产力资源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也体现了中国正处于从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向人才驱动的积极转变阶段。   同时,得到其他结论如下:1)政府财政支出显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质量和外显效应,证实了作为消费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需求对产业结构更替与变迁的重要影响,能够加速创新资本的合理聚集及产业发展[24],也体现了“看得见的手”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调控作用。2)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质量和外显效应,体现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外商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深远影响。不可否认,虽然中国的创新活动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跟跑、并跑、领跑”格局中仍以跟跑为主。3)对外开放对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质量和外显效应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初期的“技术外溢”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但随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及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技术的“低端锁定”效应[37]和“挤出效应”[38]逐渐凸显,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削弱,甚至限制中国产业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基于系统论,将产业转型升级系统描述为外显效应与内涵质量的集合,这为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理论视角;另一方面,基于协同论,实证分析了创新系统各维度对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各维度的各异影响机制,这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研究范式。
  4.2政策建议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正确看待产业转型升级外显效应与内涵质量的关系。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但核心在于转变经济增长类型与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坚持市场导向。技术创新必须始终从市场需求出发,把准消费者的脉搏。同时,遵循市场规律与产业发展规律,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升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第三,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基础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将难以为继。必须从“高重复、低层次”模仿创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提升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真正掌握产业发展方向。第四,加大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只有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才能发挥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第五,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力。创新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创新驱动的关键是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创优人才生成环境,打破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束缚与桎梏,提升创新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第六,加大政府财政对创新的扶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发展模式。第七,加大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投入。重点加大对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促进关键产业的快速发展。
  5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后续研究可能的突破点。第一,鉴于数据缺失较为严重,研究指标的选取还不够全面。未来可以考虑对省域数据与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综合考量,从而更好地剖析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机制。第二,由于年鉴中相关指标变化较大,导致研究的时间跨度比较短,未能构成长面板,这可能限制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延长时间跨度,并进行分阶段研究,从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三,受限于研究条件,未考虑资源禀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中可以引入资源禀赋(沿海与非沿海地区;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作为控制变量或调节变量,分析资源禀赋对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或限制作用。第四,受限于研究条件,未讨论创新效率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虽然,由于创新效率普遍偏低且差异不明显可能导致创新效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比较模糊[21,39],但仍希望在后续研究中构建更为合理的研究模型,剖析创新效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周柯,张斌,谷洲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6(8):85-92.
  ZHOUKe,ZHANGBin,GUZhouyang.Theimpact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onindustrialupgrading:EmpiricalanalysisbasedonprovincialpaneldataofChina[J].Journal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2016(8):85-92.
  [2]宋晶,陈劲.全球价值链升级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J].技术经济,2016,35(5):6-9.
  SONGJing,CHENJin.Implementationon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strategyofChinaunderglobalvaluechainupgrading[J].TechnologyEconomics,2016,35(5):6-9.
  [3]白極星,周京奎.研发聚集、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7(1):1-17.
  BAIJixing,ZHOUJingkui.R&Dagglomeration,innovationability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EmpiricalresearchonChina'sindustrialenterprisedatabasedon2005-2007[J].ScientificDecisionMaking,2017(1):1-17.
  [4]BAUMOLWJ.Macroeconomicsofunbalancedgrowth:Theanatomyoftheurbancrise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7,57(3):415-426.   [5]MONTOBBIOF.Anevolutionarymodelofindustrialgrowthandstructuralchange[J].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2002,13(4):387-414.
  [6]紀玉俊,李超.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51-1659.
  JIYujun,LIChao.Innovationdrivingandindustrialupgrading:ThespatialeconometricanalysisbasedonChina'sprovincialpaneldata[J].StudiesinScienceofScience,2015,33(11):1651-1659.
  [7]蔡玉蓉,汪慧玲.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1):138-146.
  [8]BAPTISTAR,SWANNP.Dofirmsinclustersinnovatemore?[J].ResearchPolicy,1998,27(5):525-540.
  [9]霍远,王盛兰.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175-178.
  [10]陈生明,张亚斌,陈晓玲.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J].经济经纬,2017,34(5):87-92.
  CHENShengming,ZHANGYabin,CHENXiaoling.Technologychoice,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andeconomicgrowth:Researchbasedonsemi-parameterspatialpanelvectorauto-regressionmodel[J].EconomicSurvey,2017,34(5):87-92.
  [11]高素英,钦彦祥,张烨.创新投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分析——基于本地效应与多元空间溢出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9):60-67.
  GAOSuying,QINYanxiang,ZHANGYe.Ananalysisoftheeffectofinnovationinputon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ationandindustrialupgrading:Basedonlocaleffectsandpluralisticspatialspillovereffects[J].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2017,34(19):60-67.
  [1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21(5):4-16.
  GANChunhui,ZHENGRuogu,YUDianfan.AnempiricalstudyontheeffectsofindustrialstructureoneconomicgrowthandfluctuationsinChina[J].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11,21(5):4-16.
  [13]金碚.工业的使命和价值——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4(9):51-64.
  JINBei.Themissionandvalueofindustry:Thetheoreticallogicofindustrial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inChina[J].ChinaIndustrialEconomics,2014(9):51-64.
  [14]吴江.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15]SCHUMPETERJ.The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
  [16]GRILICHESZ.Issuesinassessingthecontributionofresearchanddevelopmenttoproductivitygrowth[J].TheBellJournalofEconomics,1979,10(1):92-116.
  [17]田晖,宋清.创新驱动能否促进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基于我国47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4):6-12.
  TIANHui,SONGQing.Doesinnovation-drivenpromotesmartcities'greeneconomicgrowth:Empiricalanalysisofpaneldatafrom47citiesinChina[J].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2018,35(24):6-12.
  [18]张杰.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活动的抑制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7):68-83.
  ZHANGJie.StudyontheinhibitoryeffectofimportsonpatentactivitiesofChina’smanufacturingenterprises[J].ChinaIndustrialEconomics,2015(7):68-83.   [19]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2):31-43.
  LIXiaoping,ZHOUZhongdi.Internationaltrade,R&Dspilloverandproductivitydevelopment:BasedontheanalysisofChineseindustry'spaneldata[J].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06(2):31-43.
  [20]贾俊生,伦晓波,林树.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7(1):99-113.
  JIAJunsheng,LUNXiaobo,LINShu.Financialdevelopment,corporationinnovationandeconomicgrowth:Empiricalanalysisfromthepatentperspective[J].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2017(1):99-113.
  [21]李政,杨思莹.创新投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求是学刊,2015,42(4):61-67.
  LIZheng,YANGSiying.Innovationinput,industrialstructureandeconomicgrowth[J].SeekingTruth,2015,42(4):61-67.
  [22]HUAGZ,PNGIPL.Patentrightsandeconomicgrowth:Evidencefromcross-countrypanelsofmanufacturingindustries[J].OxfordEconomicPapers,2013,65(3):675-698.
  [23]张杰,高德步,夏胤磊.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6(1):83-98.
  ZHANGJie,GAODebu,XIAYinlei.DopatentsdriveeconomicgrowthinChina:Anexplanationbasedongovernmentpatentsubsidypolicy[J].ChinaIndustrialEconomics,2016(1):83-98.
  [24]张江雪.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1-4.
  [25]GREUNZL.Industrialstructureandinnovation-evidencefromEuropeanregions[J].JournalofEvolutionaryEconomics,2004,14(5):563-592.
  [26]樊杰,刘汉初.“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J].经济地理,2016,36(1):1-9.
  FANJie,LIUHanchu.ImpactsandadaptationofChina’sregionaldevelopmentpatternchangesinfluencedby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drivenduringtheThirteenthNationalFive-yearPlanperiod[J].EconomicGeography,2016,36(1):1-9.
  [27]LAWRENCERM,TATUMJS.Energypossibilities:Rethinkingalternativesandthechoice-makingprocess[J].The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1996,90(2):440-441.
  [28]王永进,张国峰.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集聚效应还是选择效应?[J].经济研究,2016(7):58-71.
  WANGYongjin,ZHANGGuofeng.Sourcesofproductivityadvantagesofspecialeconomiczones:Agglomerationeffectorselectioneffect?[J].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16(7):58-71.
  [29]李健.产权结构变迁和中国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论坛,2018(2):30-37.
  LIJian.ThestructurechangeofpropertyrightandChina'sinnovationcapacity[J].Forumon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2018(2):30-37.
  [30]冯智雨,戴万亮.辽宁省创新效率评估与创新驱动路径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J].科技与管理,2017,19(5):16-20.
  FENGZhiyu,DAIWanliang.Researchoninnovationefficiencyevaluationandinnovation-drivenpathofLiaoningprovince:BasedonDEA-Tobitmodel[J].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2017,19(5);16-20.
  [31]柯軍.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11):83-84.
  [32]戴万亮,金彦龙,王乐.基于DEA模型的高技术产业R&D效率评价[J].河北工业科技,2015,32(2):95-101.   DAIWanliang,JINYanlong,WANGLe.EvaluationontheR&Defficiencyofhigh-techindustriesbasedonDEAmodel[J].HebeiJournalofIndustrialScienceandTechnology,2015,32(2):95-101.
  [33]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ZHUYouwei,XUKangning.TheempiricalresearchonR&DefficiencyofChinesehigh-techindustries[J].ChinaIndustrialEconomy,2006(11):38-45.
  [34]石奇,孔群喜.动态效率、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结构效应[J].经济研究,2012(1):92-104.
  SHIQi,KONGQunxi.Dynamicinefficiency,productivepublicexpenditureandstructureeffect[J].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12(1):92-104.
  [35]白积洋.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广东省21个地市级的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政科学,2017,13(1):125-141.
  BAIJiyang.Howdoesfiscalpolicyaffectthe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Basedonanempiricalstudyofdynamicpaneldataof21ChinesecitiesinGuangdongprovince[J].FiscalScience,2017,13(1):125-141.
  [36]徐春华,刘力.省域居民消费、对外开放程度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29(11):39-52.
  XUChunhua,LIULi.Provincialhouseholdconsumption,openingdegreeand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ing:Aspatialeconometricanalysisbasedonprovincialpaneldata[J].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Research,2013,29(11):39-52.
  [37]時磊,田艳芳.FDI与企业技术“低端锁定”[J].世界经济研究,2011(4):75-80.
  SHILei,TIANYanfang.FDIandthe“Lock-inLow-value”ofenterprisetechnology[J].WorldEconomyStudy,2011(4):75-80.
  [38]李政,杨思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互动机理与实证检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7(3):41-52.
  LIZheng,YANGSiying.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industrialupgradingandeconomicgrowth:Interactivemechanismandempiricaltest[J].Jilin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dition,2017,57(3):41-52.
  [39]付宏,毛蕴诗,宋来胜.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3(9):56-68.
  FUHong,MAOYunshi,SONGLaisheng.Empiricalanalysisontheeffectofinnovationonadvance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process—Basedonpaneldataofprovincesfrom2000to2011[J].ChinaIndustrialEconomics,2013(9):56-68.
其他文献
摘要:钻孔咬合桩多用于软土地层,采用全套管钻机软切割法施工,但在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中,全套管法成孔困难,无法保证桩体的垂直度,以致于咬合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为了解决此类工程问题,依托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工业大学站基坑工程,研究了钻孔咬合桩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的适应性及应用情况,并与其他围护方式在可实施性、安全性、经济性、施工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地层中采用旋挖钻机硬切割法
期刊
摘 要:為了改善北方农村既有建筑无保温措施、建筑热负荷高而造成的冬季采暖能耗高、供暖经济负担重、污染排放多及环境差的现状,需对农村既有建筑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根据河北省农村户均常住人口现状及保定市阜平某农村既有建筑的调研分析,确定仅对人员频繁活动的房间进行改造的4种按需节能改造方案,并针对4种按需节能改造方案及现有的整体节能改造方案进行能耗模拟、成本核算,分析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只按
期刊
创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受国际疫情持续蔓延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特征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引领产业重大调整,对创新研究的需求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张贵教授等人的著作《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  该书作者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
期刊
摘要:在产品差异化市场中,企业可能为获取高端消费者而向高质量产品投入更多资源,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低质量产品的资源投入,造成资源投入与产出质量配比失调现象。为解决此类问题,针对实施垂直差异化策略的垄断企业应用优化理论、反证法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证,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追求福利最大化的企业实施垂直差异化策略所获得的利益高于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2)在资源有限的情形下,以收
期刊
摘 要:为实现零碳建筑的零碳排放和超低能耗目标,提出了零碳建筑的技术路线。利用负荷能耗指标作为技术评价标准,以保定市某幼儿园实际工程为例,通过DeST软件模拟,分析了本项目全年负荷变化,冷热负荷指标以及负荷能耗指标,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得出不同影响因素对建筑热负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零碳幼儿园全年累计热负荷指标为61.60 kW·h/m2,全年累计冷负荷指标为75.99 kW·h/m2,采
期刊
摘 要: 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京津冀的样本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商业养老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分流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商业养老保险能够促进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分流。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风险承担能力,从而降低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将更多地选择将储蓄分流至高风险投资,在所有储蓄分流渠道中,居民投保
期刊
摘 要: 宜居社区作为一种社区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未来社区发展的趋势。本文建立在国内外已有的宜居社区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的天津市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并且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天津市美丽社区瑞益园进行评价,得出该社区的宜居度为好,初步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且针对瑞益园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和管理模
期刊
摘 要: 为解决近郊区小学周边空间环境质量与使用需求间与日俱增的矛盾,对天津市津南区小学周边空间环境进行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根据不同建校时期、不同圈层区位关系,界定和选择研究区域与对象。通过词频分析甄选相关文献中析出的影响要素,结合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人士对小学周边空间环境需求的见解,厘清小学生通学的空间需求。通过李克特量表问卷的筛选统计,提炼出街道空间、道路交叉口空间等是影响小
期刊
摘 要: 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取证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体制下一种工作机制创新。在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与固定工作过程中,检察机关适时介入,引导侦查,可以有效避免公安机关存在的证据收集、固定手段不合法、证据质量不高、侦查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与此同时,在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引导侦查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审慎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切实解决追赃返赃问题;
期刊
摘 要: 农业收入保险在美国农产品的价格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设计的创新性、制度运行的强制性以及制度变迁的诱发性三重维度对中美农业收入保险中的经营模式、保单设计、财政补贴方式、法律环境、价格产量数据收集检测系统等进行比较,认为需要增加农业保险的经营层次、建立农产品产量价格收集检测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环境、改进财政补贴方式以及完善农业保险运作体系,促进农业收入保险制度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