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之会”背后的故事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a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相和》是一篇经典老课文,改编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近来笔者阅读有关此课的实录,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渑池之会”这部分内容时曲解了史料,有悖于事实,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案例1】“渑池之会”是因为秦王想报复吗?
  (生自由朗读“渑池之会”的故事)
  生:老师,我有一个疑问,秦王骗取和氏璧已经失败了,为什么过了几年,又要约赵王在渑池相会呢?
  (生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秦王不甘心骗取和氏璧的失败,他想要报复。
  师:有道理。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秦王自然心有不甘,必定想找机会实施报复,于是引发了“渑池之会”这个故事。
  【分析】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只凭课文内容猜度,“渑池之会”的起因很容易归结为“秦王不甘心骗取和氏璧的失败,想要报复”。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这就是说,自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秦赵两国曾交战数次,长达数年,而且秦国均取得了胜利。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既然秦国攻城拔寨、屡战屡胜,为何又突然提出与赵王会面呢?
  原来,在“渑池之会”的前几年,秦国虽然强大,但一直担心其他各国“合纵攻秦”,于是决定在战略上作出调整:一方面主动与楚、韩、魏等国交好,另一方面则集中精力攻打赵国。然而在几年的对抗中,秦军虽然屡屡获胜,但依然没能一举消灭赵国。而就在此时,形势突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先是赵国的盟友燕国在与齐国的交战中节节败退,几失招架之功。赵国在惊恐之中急欲与秦妥协,以便回身对付齐国。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趁着秦赵胶着之际,突然毁了和约,派军攻打秦国。见后院失火,秦国也无心思与赵国相争。于是,共同的需要使两国坐到了一起。
  可见,“渑池之会”并非秦王为报“骗取和氏璧失败”之仇所设的圈套,而是由于时局所迫,双方不得不作出的政治妥协。
  
  【案例2】“缶”只是一个瓦罐吗?
  师:秦王让赵王鼓瑟,可蔺相如为什么要让秦王击缶,而不是让他鼓瑟呢?
  生:因为“瑟”是一种乐器,而“缶”只是一个瓦罐。“击缶”自然要比“鼓瑟”低一个层次。所以蔺相如要让秦王击缶。
  师:是啊。从表面上来看,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大家谁也不欠谁,可事实上,还是赵王胜了秦王。
  【分析】“缶”,最初是用来盛水或盛酒的一种器皿,多用陶质,也有用青铜的,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人们常常边喝酒边敲打这种酒器吟唱,所以,“缶”也就渐渐演化成了一种乐器。《说文》云:“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只不过在当时,”“缶”被视为一种很下等的乐器,“击缶”也是一种十分低俗的娱乐方式。据《墨子·三辩》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这表明“击缶”在当时只流行于社会最底层的农人之间。
  在渑池会上,秦王为戏弄赵王,让赵王给他鼓瑟。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一个鼓瑟,一个击缶,看似谁也不欠谁,然而,击缶较之于鼓瑟则更显低人一等。难怪秦王在听完蔺相如的请求后会怒而不许。上例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击缶”与“鼓瑟”的不同意蕴,但将“缶”理解为“只是一个瓦罐”,显然有失偏颇。作为教师,应当及时予以指正。
  
  【案例3】蔺相如真会跟秦王拼命吗?
  (出示:“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最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我会强调“拼”字,这样才能反映出蔺相如的勇敢和无所畏惧。
  生:我也会强调这个“拼”字。我觉得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如果秦王不答应,他会与秦王拼个鱼死网破。
  师:说得太好了!带上这样的理解与感受,你再读读这句话。
  【分析】蔺相如让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答应。于是,蔺相如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说:“您现在寓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很多人在读这句话时,往往会关注到这个“拼”字,认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如果秦王不为赵王击缶,他就会与秦王拼命。
  事实果真如此吗?稍加分析我们便可发现,说蔺相如准备跟秦王拼命,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其一,秦王距蔺相如虽只有五步远,但相信此时其身边必定站着许多侍卫,要想杀秦王,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二,蔺相如只是一介书生,五步之内怎能伤及秦王?
  其三,退一步说,如果蔺相如真的与秦王拼了,无论谁胜谁负,在秦国地界,赵王和他,以及其他一些随从还能全身归国吗?蔺相如一世英明,不会在这一问题上一时糊涂吧?
  可见,这个“拼”字似为可疑。
  其实,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话是这么说的:“五步之内,相如谙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就告诉我们,蔺相如压根儿就没想跟秦王拼命的意思,他只是想用自杀的方式,将脖子上的血溅到秦王的身上。因为在古代,被颈血溅身是一件极不吉利的事情。秦王自然不想因此惹来一身的晦气,更何况在如此复杂纷乱的形势下,他也不想为此事而闹出更大的事端来,所以只好无奈地为赵王击了一下缶。
  课文或许是为了强调蔺相如的大勇无畏,故而将“以颈血溅大王”改为“跟您拼了”,岂不知如此一来,反倒让这则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硬伤。
  
  (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312365)
其他文献
在魏岗油区开发后期,因油井管杆偏磨而造成的维护井占很大比例,作业占产多,免修期缩短、管材成本投入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直接制约魏岗油区的有效开发生产,因此治理油井偏磨、延长油
我们生存的身份社会中 ,众人都奋力齐奔那金字塔上层少数的职位 ,因此众人都习惯了精英式的教育思维模式 ,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非精英的学生大面积的失望 ,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一定社会的文艺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但这种决定作用主要限于要求相应社会的文艺与经济基础在性质和发展方向上相适应,即具有主流意识形态性,但一定历史时
针对“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重要举措,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拖拽式甘蔗转运车,该车为一款用于收集甘蔗的运输车辆。文章首先对区内外同类车型进行调研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
在《金钱的魔力》一课中,虞老师在笑声中演绎了“文道统一”的语文课堂,达到了略读课文教学“文道相融,奠基人生”的课堂境界。  [精彩重现]  师:(根据学生回答呈现句子:啊?是吗?哼……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你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托德的什么“鬼”品?(生:刻薄)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刻薄?能不能抓住这段话中的某个字或某句话?  生:“哼”字让我感受到托德很刻薄。  师:一起来哼一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