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以关节表现为主,长期以来RA心血管疾病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国内对RA高发心血管疾病尚存在怀疑.目前大量研究表明RA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风险[1-2],在校正年龄、性别后RA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3.96倍[3].RA患者高发心血管疾病是不容怀疑和争论的。

其他文献
风湿性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其中以自身免疫为主要发病机制,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往往导致多系统受累,而且重要脏器的病变往往导致患者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期刊
伴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快速进步,学术交流已克服了时空障碍,我们对本专业学术前沿的认识完全实现了国际同步化。但当安静下来反思时会发现,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解读国外指南,却很少思考自己可以总结些什么,更少有人会愿意从基础做起,从免疫学的角度理解我们今天治疗的合理性。当大家逐渐远离和忽视本专业的基础工作,去捕捉表面的繁荣时,发展便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
期刊
患者男,29岁.因发热、四肢肌肉关节酸痛2个月于2007年10月21日入我院诊治.发病以来患者无咽痛、咳嗽、咯痰,无恶心、呕吐或腹泻,外院曾予青霉素800万U/d静脉滴注,体温不退,并出现心悸、胸闷症状。
期刊
生物节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生物在其亿万年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内源性节律.许多生物体(包括人类)呈现出昼夜节律——调控每天新陈代谢、生理学和行为改变的内部生物钟.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即是研究机体乃至单细胞活动的生物节律及其时间结构和应用的科学.现代时间生物学在临床的应用,为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方法。
期刊
目的 探讨正常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MRI/lpr狼疮鼠B细胞活化因子(BAFF)表达及B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18只雌性MRL/lpr鼠随机分为MSCs治疗组和对照组,18周龄时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MSCs 1×l0^6/只;5只同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作为健康阴性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检测血清BAFF、干扰素(IFN)-γ、向细胞介素(IL)-2、IL-10水平
期刊
患者男,42岁.主因四肢肌肉疼痛伴无力1个月于2010年3月18日入院.2010年2月患者因"血脂高"服用非诺贝特约10d后出现双下肢近端肌肉疼痛,无力,并逐渐累及双上肢.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致日常生活困难.入院前2周在外院诊断为"多发性肌炎"(肌酸激酶648 U/L),给予泼尼松60 mg/d,地塞米松5 mg/d静脉滴注,疗效差。
期刊
目的 探讨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pS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2007本院86例旨次诊断为pSS的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除口干、眼干、关节痛外,患者血液系统受累较为多见.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低,而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比例高.抗SSA或SSB抗体阳性患者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高,并且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球蛋白或免疫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TWP)治疗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骨桥蛋白及其受体αvβ3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TWP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WP治疗组,4周后取材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健康组、模型组和TWP治疗组的骨桥蛋白及其受体αvβ3在滑膜、关节和血清中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健康组、
目的 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脂水平情况,探讨脂代谢紊乱与pSS的相关因素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114例pSS患者和20名健康者对照,回顾性分析血脂水平变化及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pSS患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低于正常(P<0.05).pSS中39.5%存在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组较健康对照组平均病程较长,腮腺肿大发生率高
患者男,47岁,3年前出现交替排成形黄便或脂肪便,伴食欲减退。2年前出现双侧颌下区肿物,病理示双侧颌下腺慢性炎,腺泡萎缩,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双侧慢性颌下腺炎”。
期刊